這兩天,一則關於「抹茶=綠茶粉+香精」的微博爆紅,引起網友廣泛關注。昨天,曾在南京溧水投資開抹茶廠的孫老闆向江南時報「大揭」抹茶製造行業的黑幕。
江南時報記者 劉詠
市場:抹茶價格為何相差30倍
夏季,冷飲、奶茶非常暢銷,而抹茶口味的冰淇淋、糖果、飲料,因為顏色養眼口感清新,不少美女,尤其是兒童,總會把手指向「抹茶」。
就在昨天記者採訪時,在新街口地鐵商鋪粗略數了一下,至少有20家在賣抹茶食品和飲品。
記者在網站上搜索「抹茶粉」3個字,立即「跳出」3000多條相關信息,而價格也是千差萬別。每500克抹茶粉的價格差價高達30倍,便宜的有62.5元/500克的 「臺灣馬玉山抹茶粉」,99.75元/500克的 「每時佳特級日式抹茶粉」,最貴的一款「進口宇治抹茶粉」每500克的零售價在2100元。
一款人氣較旺的「特級日本抹茶」,250克一袋原價為78元,促銷價28.16元且包郵,在過去的一個月內,這款特價抹茶賣了3300多件,查看評價,大都給予好評。除了顆粒大一些以外,近3000條評價大都表示味道正,顏色鮮綠。
「這麼便宜的價格,怎麼可能是真正的抹茶呢?綠茶粉還差不多。」5年前在南京溧水投資開抹茶廠的孫老闆告訴記者,很多消費者不明就裡,以為顏色綠的,有茶味的就是抹茶粉,「其實裡面的『水分』大著哩」。
苦水:以次充好,抹茶廠關門大吉
「因為市場混亂,不少抹茶以次充好,我們缺乏價格優勢,只能關掉。」孫先生介紹說,因為之前在日本考察時,覺得抹茶市場在南京尚未打開,有發展的空間,便投資引進工藝辦廠。好景不長,一年不到,抹茶蜂擁上市,很多客戶都流失掉了。
他說,抹茶好壞還可以通過「目」來衡量,就是細度達到6000目以上,才能算做合格的抹茶。而抹茶的生產過程,也非常講究,只能在春天的4月份至5月份,進行「採摘」和「蒸青」,要經過冷卻、烘焙、篩選等多道工序,還必須在19℃的恆溫當中,才能磨出合格的抹茶。
孫先生爆料說,市面上,好的抹茶粉主要採用「蒸青」法製成,能較好地保留茶葉的色澤和營養成分,價格也更貴,每斤的價格高達上千元,但一些網站上賣的所謂「抹茶粉」,顆粒很粗,那是兩個原因造成的,大多是「炒青」法製成,價格相對便宜。
一是原料不好,都是搜羅的茶葉碎末,另外就是加工工藝不行,用的是金屬粉碎機「瞬間粉碎」。
對於市場上便宜的抹茶製品,孫先生表示擔憂,因為正宗的抹茶粉味道有一股清香,而商家在製作蛋糕和飲料過程中,為了美觀和口感,自然會在裡面添加一些輔助成分。這就使得健康的食品,變成了不健康。特別是防腐劑和香精,對人體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