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一年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盈利 招銀理財15億利潤領跑

2020-12-24 財經網

隨著銀行業績的披露完畢,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整體情況也已經浮出水面。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去年開業的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已經實現了盈利,這11家理財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共賺34.6億元,其中,僅招商銀行一家的淨利潤為15億元,領跑銀行理財子公司。

當下,資管新規正在重構銀行理財體系,銀行理財子公司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產品規模普遍上升,而保本理財產品正在逐步退出市場,面向資本市場的產品也與日俱增。

開業半年已盈利 招行理財子盈利15億

銀行理財子公司究竟有多賺錢?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在目前已披露半年報的銀行中,去年成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已盈利。其中,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盈利能力位居首位,淨利潤為15億元。

根據招商銀行半年報顯示,招銀理財的策略是「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重點、權益類和另類資產投資為輔助」,致力於逐步建立全能型的資管業 務經營模式。截至6月末,招銀理財總資產70.54億元,淨資產65.2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銀行是去年底才正式開業,這意味著這些銀行理財子公司僅僅開業半年就已經開始盈利。其中,招銀理財是去年11月開業,而中郵理財、興銀理財、杭銀理財、寧銀理財均是去年12月份才開業。

興業銀行的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興銀理財總資產51.45億元,所有者權益51.12億元,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44億元,實現淨利潤1.03億元;2019年底,僅開業一個月的興銀理財,在報告期內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90.03萬元,實現淨利潤819.14萬元。

此外,第一批開業的五大行理財子公司也同樣保持盈利。財聯社記者統計,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共盈利14.47億元。其中,農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盈利4.77億元,位居盈利第二位。

打破剛性兌付 資管新規下理財子現新問題

在資管新規之下,銀行理財也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正在逐步下降,其中,興業銀行表示,其保本型理財產品已經全部清退。與此同時,符合新規的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數量和規模正在逐步增長。

建設銀行表示,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發行淨值型產品 26 只,6 月末本行淨值型產品餘額 3885.11 億元。而交通銀行則表示,報告期內 ,理財產品平均餘額10,050.01億元 ,同比增長12.18% ,其中,淨值型產品平均餘額4,606.11億元 ,佔比45.83% ,較上年末提升15.19個百分點 。

不僅如此,招行也表示,隨著理財子公司業務發展模式更加清晰,招銀理財將繼續堅定推動業務轉型發展,提升新產品佔比, 妥善壓降老產品規模,穩步建設全能型資管公司。

不過,在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大力推進中,銀行業卻遇到了新的問題:在今年5月到6月時,國內債券市場經歷了比較劇烈的調整,採用市值法估值且主要投資債券的理財產品和公募債券基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淨值回撤。如招銀理財在內的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受到了影響。

「這是資管新規發布後,淨值型理財產品面臨的新情況。」招商銀行表示,對此,招銀理財也採取了應對措施,不僅降低相關產品久期和槓桿, 還運用國債期貨等緩釋市場波動的工具進行風險對衝。對於剛成立或即將發行的產品,拉長建倉周期,優先補充其他資產,等待債市情緒穩定和回調機會。

有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實際上面臨的新問題還不僅限於此。

一位銀行分析人士表示,現階段銀行理財子公司也要解決諸多的問題,比如打破剛性兌付後如何向資管方向轉型,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體制機制上如何同市場接軌;銀行自身輸出的文化氛圍如何和投資文化結合,打造出自身持續的投資能力圈等。

瞄準資本市場 權益類理財已萌芽

從當下的情況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策略普遍仍以「固收+」的產品為主,但從銀行年報顯示,各家銀行實際上已經開始瞄準資本市場,不少銀行的權益類理財已經開始萌芽。

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介紹,從理財子公司開業一年的運行情況來看,理財子公司產品與母行資管部產品存在共性與差異。從產品類型看,均以固收類為主,但理財子公司權益類產品佔比相對更高;而從產品風險等級來看,理財子公司產品整體風險等級明顯更高,且二季度產品風險等級有邊際上移;從投資資產類型來看,理財子公司投資債券類比例居首,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比例更高。

實際上, 權益類理財產品也正在逐漸成為銀行未來的主要方向,並瞄準資本市場。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對外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權益類理財產品的布局。

工商銀行副行長廖林在今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關於權益性產品配置計劃,下一步,工銀理財將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緊緊圍繞資本市場、行業政策導向和客戶需求,積極探索推出各類主題權益產品,為客戶提供穩定良好的投資回報,為實體經濟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

廖林介紹,工銀理財第一是大力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工銀理財構建了包括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能力,為資本市場引入長期、增量資金。第二是積極適應資本市場改革新要求。抓住上證指數重構、創業板註冊制、科創板IPO、新三板精選、再融資政策調整等市場機遇,推出科創優選、定增優選等不同系列權益投資策略產品,幫助投資者分享資本市場改革紅利。第三是全力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化投資需求。不斷豐富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線,逐步形成全覆蓋的權益類產品體系,為不同類型、不同層級客戶參與權益市場投資提供完備的「工具箱」。

不過,瞄準資本市場的理財子能否成為未來股市的「最強生力軍」?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理財子公司在理財新規上已經可以繞道進入股市,但這仍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不僅要讓投資者接受較大的風險,也需要銀行構建起強有力的投研團隊,這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此外,王一峰認為,理財子公司戰略發展機遇主要體現為豐富金融產品供給,參與直接融資體系建設;助力居民財富管理,打造養老第三支柱;擁抱金融對外開放,借力優勢稟賦做大做強。而監管導向方面,銀保監會將嚴格審慎監管,配套政策正在抓緊制定,不留模糊地帶;協調相關部門消除制度性窪地,維護公平競爭;支持新生業態不會墨守成規,推動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王欣宇)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第三家理財子公司來了!交銀理財獲批開業,辦公地點在金磚大廈
    交通銀行5月29日公告稱,該行全資子公司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交銀理財」)同日獲銀保監會批准開業。這也是第三家獲批開業的理財子公司。根據公告,交銀理財註冊資本人民幣80億元,註冊地上海,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交行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監管要求嚴格履行有關程序,推動交銀理財儘快開業運營。
  • 銀行理財子公司「招兵買馬」日益壯大
    2019年6月,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開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始登上舞臺。截至目前,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已達14家。一年有餘,銀行理財子公司產生了哪些變化,對資管行業有哪些促進?已有14家開業銀保監會於2018年12月發布實施《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啟動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子公司制改革,並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則,有序批設銀行理財公司。2019年6月,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
  • 中郵理財開業 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齊了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中郵理財開業!郵儲個人客戶超6億,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齊了作者:歐陽劍環銀行理財子公司又添一員!今天,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暨新產品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這意味著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集齊「全家福」。公開資料顯示,中郵理財註冊資本人民幣80億元,註冊地為北京,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郵儲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截至11月末,郵儲銀行個人有效客戶規模突破6億,數量超過中國人口總量的40%。
  • 大型銀行加速設立理財子公司,多數中小銀行處境尷尬:自己「開不起...
    12月16日晚,恆豐銀行發布公告稱,11月30日恆豐銀行新一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恆豐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議案》,同意出資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全資設立恆豐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這意味著恆豐銀行將成為第11家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銀行。
  • 復盤2020 | 直銷銀行、理財子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多家創新型...
    直銷銀行方面,今年有招商拓撲銀行、郵惠萬家銀行獲批籌建;金融科技子公司方面,成方金科之後,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匯金科」,同時還有農銀金科、太保金融科技、滙豐金融科技相繼成立;理財子公司方面,今年有民生理財等八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青銀理財等三家已開業;消費金融公司方面,今年有螞蟻消費金融等五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
  • 淨值轉型過半 理財子公司掘金資本市場
    隨著恆豐理財日前順利落地,目前全國先後已有24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年內獲批理財子公司數量為6家,已開業數量達20家,還有多家地方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相關議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這也意味著恆豐銀行將成為第11家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銀行。事實上,自11月起,股份行就掀起一波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熱潮。12月10日,民生銀行出資50億元籌建民生理財獲批;浙商銀行也在11月末宣布,擬出資20億元全資設立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截至目前,全國已先後有24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年內獲批理財子公司數量為6家,已開業數量達20家。
  • 中國首家「赤道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 它的「資管生態圈...
    銀行理財子公司又添一員!今天,興業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興銀理財」)開業,這也是第九家開業運營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第三家開業運營的股份行理財子公司12月19日,興銀理財在福州開業,成為第三家開業運營的股份行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的組織架構也正式亮相。
  • 青島銀行隆重舉辦青銀理財開業暨山海同盟·膠東經濟圈金融合作...
    來源:一財網2020年11月19日,青銀理財開業暨山海同盟·膠東經濟圈金融合作聯盟成立儀式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青銀理財的開業對於根植青島、服務山東的青島銀行來說意義非凡。全國經營的青銀理財必將成為青島銀行持續穩健發展的新增長。後續,青島銀行構築的一體兩翼集團化發展版圖可以更多渠道、更新方式、更廣區域服務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對於青島而言,青銀理財的開業也為資本市場的「青島軍團」注入新活力。青銀理財將進一步豐富青島市的金融產業體系,加快資本之水在青島的澎湃聚集,推動山東省、青島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瞄準「銀髮市場」,銀行理財子公司搶灘養老金融
    來源:一財網步入2020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獲批開業,運營之初,產品先行,養老金融成為不少理財子公司布局的重心。截至目前,除興銀理財和光大理財外,還有多家理財子公司推出了養老系列相關產品,比如工銀理財的頤合系列養老產品、交銀理財的穩享養老三年定開產品、中郵理財的財富養老三年定開產品、招銀理財的招睿頤養系列產品等。值得一提的是,多家理財子公司將養老理財作為公司開業首發的理財產品。搶灘養老市場已是業內共識。
  • 銀行理財子公司備戰入場
    又一輪銀行理財子公司招聘來了。近日,多家理財子公司發布了招聘公告,股票行業研究員成為需求最多的崗位。事實上,開年以來,基金產品銷售火爆,A股表現堅韌,連續多日成交額過萬億元,吸引著大量資金湧入股市。銀行理財子公司早已摩拳擦掌,積極擴充自己的股票研究團隊,備戰權益市場。
  • 理財子公司最缺什麼?農銀、中郵、招銀、光大理財子公司負責人聚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2019年被認為是理財子公司元年,資管新規公布以來,多家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與原來銀行的資產管理部相比,運營了數月的理財子公司目前遇到什麼困境?12月22日,農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四家理財子公司負責人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原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齊聚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的「第三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共議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挑戰與機遇。農銀理財總裁段兵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給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帶來一個歷史性機遇。
  • 銀行理財子公司時代已來
    其中,建行、工行、交行、中行依次獲得了開業批准,農行、招行、光大、郵儲、興業、寧波、杭州均獲得了籌建批准。加起來,是6家國有大行、3家股份行、2家城商行。7月6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2019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設立工作已開始起步;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等也在積極推進。理財子公司的籌備與開業正如火如荼。
  • 背靠母行6億個人客戶 中郵理財加入理財子公司戰局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繼昨日宣布獲批開業之後,12月5日,郵儲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郵理財」)在北京舉行了開業儀式暨新產品發布會,至此國有六大行理財子公司悉數開業。分析人士指出,郵儲銀行的渠道和客戶覆蓋面優勢將給中郵理財更廣泛的產品設計範圍,不過高端客戶資源的缺乏、投研實力的不足等將成為中郵理財面臨的挑戰。今年5月,中郵理財獲銀保監會批准籌建。12月4日,郵儲銀行宣布銀保監會已批准中郵理財開業。
  • 邢成: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信託業影響較大
    目前,四大銀行理財子公司先後落地,意味著按照銀行子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實際上就相當於開始增發3.0升級版的信託牌照。換言之,就是批多少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牌照就等於批了多少3.0版的信託公司的牌照。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註冊資金最低規模為10億元人民幣,而目前四大銀行設立的子公司註冊資金均超百億。  第四,信託公司傳統主流業務模式受到顛覆性衝擊。特別是對所謂銀信合作通道業務產生巨大的影響。  換句話說,今後原則上就不存在所謂銀信的合作的問題了。
  • 聚焦「銀髮市場」 銀行理財子公司頻推「養老」主題產品
    作為「後起之秀」,去年快速設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將目光鎖定在這片「藍海」。日前,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首款養老型理財產品成功發行,並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資金募集。而在此前,包括工銀理財、中銀理財、招銀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光大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推出了定位養老的理財產品,使得養老主題產品瞬間遍地開花。
  • 理財子公司加速擴容 股份制銀行在行動
    近日,浙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全資設立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但相關事項尚待監管機構批覆。浙銀理財若獲批成立,將成為國內第9家獲批籌建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獲批籌建或開業。在理財子公司跑步入場的同時,母行存量理財產品也在有序遷移,但在產品遷移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
  • 又一城商行理財子公司獲批 優先批設更看重風控能力
    銀行理財子公司隊伍再擴容。2月11日,青島銀行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仼公司的批覆》。根據該批覆,青島銀行獲準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銀理財)。在此之前,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等城商行均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與前述萬億元資產規模的城商行不同,青島銀行的規模不到4000億元。市場觀點認為,青島銀行能率先獲批,契合了2月初銀保監會對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等指標的優先批設。理財子公司優先批設看什麼?
  • 網際網路存款下架後,銀保監會給銀行理財子產品銷售定了兩個渠道
    繼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下架後,銀保監會出臺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對理財產品的銷售方式進行規定。隨著理財子公司加速落地,銀行理財的產品體系也進一步豐富。但理財產品銷售適用的監管規定分散在不同的制度規則中,銀行理財子公司主要沿用商業銀行理財、代銷等監管規則,全面性和適用性存在不足。
  • 21資管丨青島銀行獲批籌集青銀理財 城商行理財子數量已超股份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即使是在嚴峻疫情期間,理財子公司的批籌工作也在穩健推進。2月11日,又一家城商行公告獲批成立理財理財子公司。2月11日,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銀保監復〔2020〕77號)。
  • 理財周報:理財子公司或加劇中小銀行競爭壓力
    一、產品整體情況展示  根據10月22日至28日的數據顯示,銀行線上理財集合平臺「財源源」總共囊括了32家直銷銀行的83款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同時,上半年交易呈井噴式增速的結構性存款,由於理財新規監管力度的加大導致發行產品數量大幅下降,規模增速下滑。據不完全數據統計,9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環比下降近30%。  最近,銀保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不設置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門檻,首次購買不強制要求面籤,公募理財可直接投資股票,銷售渠道也有所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