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招兵買馬」日益壯大

2020-12-14 東方財富快訊

2019年6月,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開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始登上舞臺。截至目前,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已達14家。一年有餘,銀行理財子公司產生了哪些變化,對資管行業有哪些促進?

已有14家開業

銀保監會於2018年12月發布實施《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啟動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子公司制改革,並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則,有序批設銀行理財公司。2019年6月,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

截至目前,已有1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開業,包括6家國有大行的理財子公司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4家股份行的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3家城商行的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杭銀理財、徽銀理財;1家農商行的理財子公司渝農商理財。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批覆文件,同意廣發銀行出資50億元人民幣籌建廣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股份行當中,廣發銀行是第七家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均已開業,華夏理財和平安理財則正在籌建中。

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逐步成為券商資管、保險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託等「大資管」領域裡的重要一份子。

今年4月18日,由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發起的「北京資產管理協會」正式掛牌成立,協會首批創始會員60家,橫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等多個行業。

從各個層面而言,自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實施,統一了監管框架和標準,重塑了資管行業的生態和競爭格局以來,中國已經迎來了統一監管的「大資管時代」。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認為,在資管市場主體中,理財子公司是落實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一項創新舉措。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在實踐探索進程中,各家銀行理財公司按照資管新規政策導向,積極主動回歸資管本源,堅持公開、透明、簡單、淨值化的產品定位,夯實內部管理基礎,穩健推進創新,更加注重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各項業務平穩有序發展,總體實現了「起好步、開好頭」。

大舉招聘人才

事實上,自去年銀行理財子公司籌備之初,「招兵買馬」的節奏就未停過。今年以來,隨著理財子公司數量的擴張,對於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近日,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布了招聘公告,涵蓋各類部門及崗位。

7月24日,杭銀理財對外發布了一份招聘啟事,包含項目投資部、風險管理部、固定收益部、科技部、運營管理部、辦公室的崗位。

華夏銀行也於近日在官網上為華夏理財發布招聘啟事,涉及固收交易員崗、權益交易員崗、權益團隊策略配置崗、權益團隊基金投資崗、權益團隊股票投資崗、權益團隊量化及衍生品投資崗、大類資產配置崗等。

正處於籌建期的廣銀理財近日對外招聘9個方向的職位,包括固定收益投資、研究及數據、資本市場、運營支持、機構客戶、集中交易、金融科技方向數據分析崗、風險與合規方向反洗錢崗、零售客戶方向市場策劃崗。

6月,中郵理財也對外招聘資深債券策略師和資深權益投資經理。

在建信理財董事長劉興華看來,各家理財子公司開業以來,投資投研交易能力和人才儲備迅速提升。

產品淨值化轉型明顯

距離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已經兩年有餘,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取得了較大進展。

尚福林在7月7日舉行的《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截至目前,資管行業整體規模在百萬億元以上。理財產品結構已發生了重要變化,淨值型產品餘額佔比已由新規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50%左右。

淨值化轉型的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收益如何呢?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認為,相對來看,理財子公司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基本符合資管新規要求,信息披露情況相對較好,產品淨值波動能真實反映投資收益情況。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理財子公司淨值型產品期間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76%。

金融市場的變化會對理財產品的表現產生較大影響。例如,今年五六月份,由於債市表現不佳,導致多隻理財子公司產品淨值出現階段性下跌,部分產品甚至跌破初始淨值。

對此,劉興華認為,債券市場對理財市場產生衝擊,是一次檢驗淨值型產品管理能力和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極好窗口。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認為,從理財子公司產品的中長期表現來看,收益率要明顯高於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理財子公司大部分產品都配置了少量權益類資產,而股指整體走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部分理財產品淨值。

近期,《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觀察到,理財子公司正順應熱點挖掘機會,如中銀理財一款涵蓋「定增優選」特點的產品即圍繞「優選股票定向增發主題」尋找投資機會。

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高管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表示,理財子公司的定位和發展與基金、券商有所差異,理財子公司主要著重於資產配置,產品也會順應趨勢在理財產品下增加例如定增優選、科技創新等熱點主題。

(文章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家「赤道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 它的「資管生態圈...
    銀行理財子公司又添一員!今天,興業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興銀理財」)開業,這也是第九家開業運營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將堅守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初心使命,不斷提高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專業能力,向著『以創新引領市場、以投資創造價值的一流資產管理服務商』遠大目標大步前行。堅持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與廣大合作夥伴一道推動資管行業發展壯大,更好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大力度支持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說。
  • 聚焦「銀髮市場」 銀行理財子公司頻推「養老」主題產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步加速,居民個人養老金融需求日益增長。作為「後起之秀」,去年快速設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將目光鎖定在這片「藍海」。日前,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首款養老型理財產品成功發行,並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資金募集。
  • 交通銀行理財子公司將選址金磚大廈
    原標題:交通銀行理財子公司將選址金磚大廈上證報訊(記者 孫忠)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獲得監管層批覆後,交通銀行理財子公司籌建工作迅速展開,辦公地點將選址在位於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核心位置的金磚大廈。該棟大廈也是金磚銀行總部所在地。據悉,交通銀行旗下信託、保險等子公司皆在該棟大廈辦公。
  • 瞄準「銀髮市場」,銀行理財子公司搶灘養老金融
    來源:一財網步入2020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獲批開業,運營之初,產品先行,養老金融成為不少理財子公司布局的重心。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就曾介紹,中郵理財已初步確立了搭建「普惠+財富+養老」產品體系;興銀理財在成立伊始就把面向老年細分客群、創新養老理財產品作為該公司三大特色產品之一。那麼,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何加碼布局養老產品?
  • 開業一年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盈利 招銀理財15億利潤領跑
    隨著銀行業績的披露完畢,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整體情況也已經浮出水面。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去年開業的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已經實現了盈利,這11家理財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共賺34.6億元,其中,僅招商銀行一家的淨利潤為15億元,領跑銀行理財子公司。
  • 大型銀行加速設立理財子公司,多數中小銀行處境尷尬:自己「開不起...
    目前,12家股份行中僅剩渤海銀行還沒有關於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計劃對外公布,但業內普遍認為,渤海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只是時間問題,也就是說用不了多久,6大國有銀行和12家股份銀行將全部設立理財子公司。大型銀行正在跑步進場,分食理財業務這塊蛋糕。一些頭部中小銀行也紛紛加入這一陣營,設立理財子公司,目前已有包括青島銀行在內的6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
  • 中郵理財開業 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齊了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中郵理財開業!郵儲個人客戶超6億,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齊了作者:歐陽劍環銀行理財子公司又添一員!今天,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暨新產品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這意味著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集齊「全家福」。公開資料顯示,中郵理財註冊資本人民幣80億元,註冊地為北京,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郵儲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截至11月末,郵儲銀行個人有效客戶規模突破6億,數量超過中國人口總量的40%。
  • 銀行理財子公司備戰入場
    又一輪銀行理財子公司招聘來了。近日,多家理財子公司發布了招聘公告,股票行業研究員成為需求最多的崗位。事實上,開年以來,基金產品銷售火爆,A股表現堅韌,連續多日成交額過萬億元,吸引著大量資金湧入股市。銀行理財子公司早已摩拳擦掌,積極擴充自己的股票研究團隊,備戰權益市場。
  • 復盤2020 | 直銷銀行、理財子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多家創新型...
    直銷銀行方面,今年有招商拓撲銀行、郵惠萬家銀行獲批籌建;金融科技子公司方面,成方金科之後,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匯金科」,同時還有農銀金科、太保金融科技、滙豐金融科技相繼成立;理財子公司方面,今年有民生理財等八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青銀理財等三家已開業;消費金融公司方面,今年有螞蟻消費金融等五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
  • 理財子公司最缺什麼?農銀、中郵、招銀、光大理財子公司負責人聚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2019年被認為是理財子公司元年,資管新規公布以來,多家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與原來銀行的資產管理部相比,運營了數月的理財子公司目前遇到什麼困境?12月22日,農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四家理財子公司負責人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原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齊聚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的「第三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共議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挑戰與機遇。農銀理財總裁段兵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給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帶來一個歷史性機遇。
  • 頭部理財子公司和頭部公募同時換帥,工銀理財怎麼了?
    來源:金融八卦女備受關注的「宇宙行之子」工銀理財正在經歷一段震蕩期。新浪金融研究院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顧建綱已正式辭去其工銀理財董事長一職,回歸工商銀行本部。最近一段時期,工行資管業務條線和工銀理財屢陷風波,代銷鵬華基金的「爆雷聲」猶然在耳,工銀理財業務部門兩處長又被帶走調查。顧建綱於此時辭職,在工行體系內也引發了一番議論。
  • 理財周報:理財子公司或加劇中小銀行競爭壓力
    產品類型主要有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保險類投資、黃金投資和銀行存款。其中,貨幣基金佔比最高,為49%;其次是佔比22%的銀行理財和20%的銀行存款。同時,上半年交易呈井噴式增速的結構性存款,由於理財新規監管力度的加大導致發行產品數量大幅下降,規模增速下滑。據不完全數據統計,9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環比下降近30%。  最近,銀保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不設置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門檻,首次購買不強制要求面籤,公募理財可直接投資股票,銷售渠道也有所放寬。
  • 關於控股子公司漳州燦坤以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告
    一、委託理財概述  公司於2020年3月14日召開的2020年第一次董事會和2020年4月24日召開的2019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控股子公司漳州燦坤以自有資金進行委託理財的議案》,控股子公司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漳州燦坤」)可使用合計不超過人民幣5億元自有資金進行委託理財,上述額度可滾動使用。
  • 又一城商行理財子公司獲批 優先批設更看重風控能力
    銀行理財子公司隊伍再擴容。2月11日,青島銀行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仼公司的批覆》。根據該批覆,青島銀行獲準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銀理財)。在此之前,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等城商行均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與前述萬億元資產規模的城商行不同,青島銀行的規模不到4000億元。市場觀點認為,青島銀行能率先獲批,契合了2月初銀保監會對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等指標的優先批設。理財子公司優先批設看什麼?
  • 建信、招銀、光大、平安四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大當家在想什麼
    在以「金融開放背景下資管行業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建信、招銀、光大、平安四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資管業務負責人聚首。這四家銀行,手握約5.6萬億表外理財餘額(截至2018年末,建行1.85萬億、招行1.96萬億、光大銀行1.24萬億、平安銀行約5378億)。
  • 淨值轉型過半 理財子公司掘金資本市場
    隨著恆豐理財日前順利落地,目前全國先後已有24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年內獲批理財子公司數量為6家,已開業數量達20家,還有多家地方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相關議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業內人士預計,在資管新規下,為了獲得較穩定的高額回報,同時面向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理財子公司參與權益類資產是未來趨勢,五年後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或將達到10%以上。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落地時值年末,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擴容明顯提速。恆豐銀行12月16日發布公告稱,恆豐銀行新一屆董事會同意出資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全資設立恆豐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 21資管丨青島銀行獲批籌集青銀理財 城商行理財子數量已超股份行
    根據該批覆,本行獲準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由青島銀行全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人民幣。事實上,在2月1日銀保監會防控疫情答記者問時就提到,將進一步推進理財子公司設立,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在前期已批准16家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理財子公司數量,對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總資產及非保本理財業務達到一定規模的銀行優先批設。
  • 邢成: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信託業影響較大
    目前,四大銀行理財子公司先後落地,意味著按照銀行子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實際上就相當於開始增發3.0升級版的信託牌照。換言之,就是批多少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牌照就等於批了多少3.0版的信託公司的牌照。因為混業經營可以是全能銀行,也可以是金控集團,也可以是異業子公司形式,實際上今後如果商業銀行普遍的都擁理財子公司的話,那麼就意味著我國商業銀行已經開始邁入通過異業子公司來實現回混業經營模式的發展階段了。  再次,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經驗範圍、理財功能和資本規模全面超越信託公司,在主流理財市場形成壓倒性優勢。
  • 光大銀行執行董事盧鴻:理財子公司應該如何踐行使命?
    作為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的一部分,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在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正在陸續地成立和運營理財子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正作為金融系統的一個新物種和新業態,為中國金融體系提供了新供給。無疑,理財子公司的推出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彌補傳統金融體系存在的某些短板和堵點,可作為剛剛應運而生不久的理財子公司又該如何踐行使命呢?針對於此,在11月2日舉辦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光大銀行執行董事盧鴻給出了三點對策。1、深度對接實體經濟投融資需求。
  • 第三家理財子公司來了!交銀理財獲批開業,辦公地點在金磚大廈
    交通銀行5月29日公告稱,該行全資子公司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交銀理財」)同日獲銀保監會批准開業。這也是第三家獲批開業的理財子公司。根據公告,交銀理財註冊資本人民幣80億元,註冊地上海,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交行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監管要求嚴格履行有關程序,推動交銀理財儘快開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