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開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始登上舞臺。截至目前,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已達14家。一年有餘,銀行理財子公司產生了哪些變化,對資管行業有哪些促進?
已有14家開業
銀保監會於2018年12月發布實施《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啟動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子公司制改革,並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則,有序批設銀行理財公司。2019年6月,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
截至目前,已有1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開業,包括6家國有大行的理財子公司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4家股份行的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3家城商行的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杭銀理財、徽銀理財;1家農商行的理財子公司渝農商理財。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批覆文件,同意廣發銀行出資50億元人民幣籌建廣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股份行當中,廣發銀行是第七家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均已開業,華夏理財和平安理財則正在籌建中。
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逐步成為券商資管、保險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託等「大資管」領域裡的重要一份子。
今年4月18日,由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發起的「北京資產管理協會」正式掛牌成立,協會首批創始會員60家,橫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等多個行業。
從各個層面而言,自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實施,統一了監管框架和標準,重塑了資管行業的生態和競爭格局以來,中國已經迎來了統一監管的「大資管時代」。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認為,在資管市場主體中,理財子公司是落實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一項創新舉措。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在實踐探索進程中,各家銀行理財公司按照資管新規政策導向,積極主動回歸資管本源,堅持公開、透明、簡單、淨值化的產品定位,夯實內部管理基礎,穩健推進創新,更加注重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各項業務平穩有序發展,總體實現了「起好步、開好頭」。
大舉招聘人才
事實上,自去年銀行理財子公司籌備之初,「招兵買馬」的節奏就未停過。今年以來,隨著理財子公司數量的擴張,對於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近日,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布了招聘公告,涵蓋各類部門及崗位。
7月24日,杭銀理財對外發布了一份招聘啟事,包含項目投資部、風險管理部、固定收益部、科技部、運營管理部、辦公室的崗位。
華夏銀行也於近日在官網上為華夏理財發布招聘啟事,涉及固收交易員崗、權益交易員崗、權益團隊策略配置崗、權益團隊基金投資崗、權益團隊股票投資崗、權益團隊量化及衍生品投資崗、大類資產配置崗等。
正處於籌建期的廣銀理財近日對外招聘9個方向的職位,包括固定收益投資、研究及數據、資本市場、運營支持、機構客戶、集中交易、金融科技方向數據分析崗、風險與合規方向反洗錢崗、零售客戶方向市場策劃崗。
6月,中郵理財也對外招聘資深債券策略師和資深權益投資經理。
在建信理財董事長劉興華看來,各家理財子公司開業以來,投資投研交易能力和人才儲備迅速提升。
產品淨值化轉型明顯
距離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已經兩年有餘,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取得了較大進展。
尚福林在7月7日舉行的《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截至目前,資管行業整體規模在百萬億元以上。理財產品結構已發生了重要變化,淨值型產品餘額佔比已由新規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50%左右。
淨值化轉型的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收益如何呢?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認為,相對來看,理財子公司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基本符合資管新規要求,信息披露情況相對較好,產品淨值波動能真實反映投資收益情況。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理財子公司淨值型產品期間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76%。
金融市場的變化會對理財產品的表現產生較大影響。例如,今年五六月份,由於債市表現不佳,導致多隻理財子公司產品淨值出現階段性下跌,部分產品甚至跌破初始淨值。
對此,劉興華認為,債券市場對理財市場產生衝擊,是一次檢驗淨值型產品管理能力和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極好窗口。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認為,從理財子公司產品的中長期表現來看,收益率要明顯高於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理財子公司大部分產品都配置了少量權益類資產,而股指整體走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部分理財產品淨值。
近期,《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觀察到,理財子公司正順應熱點挖掘機會,如中銀理財一款涵蓋「定增優選」特點的產品即圍繞「優選股票定向增發主題」尋找投資機會。
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高管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表示,理財子公司的定位和發展與基金、券商有所差異,理財子公司主要著重於資產配置,產品也會順應趨勢在理財產品下增加例如定增優選、科技創新等熱點主題。
(文章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