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名山勝水數不勝數,由山名水名衍生出的成語典故更是多如牛毛,其中最常用,也是最出名的當屬「壽比南山」,那麼這個成語中的「南山」,到底指的是哪座山?
其實許多山都有「壽」的象徵,而我們一聽到「南山」這個名字,首先想到肯定是「終南山」。
終南山是道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同時也是「壽」文化的發祥地,由於歷史個各色題材小說的渲染,「終南山」這個名字,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有仙氣」,甚至直到今天,山上仍有許多與世無爭的隱士,這無疑又給此山增加了不少神秘的面紗。
既然能使人想到「仙」,自然也會使人想到「壽」,外加名稱相同,看來「壽比南山」指的是終南山已經確定無疑,甚至還有詩佐證:「榮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
這句詩歌出自「詩經」,其中的「南山」指的豐鎬以南的南山,從地理位置來看,正是終南山,因此有不少人認為「壽比南山」正是由其中的那句「南山之壽」演變來的。
但無獨有偶,叫「南山」的,可不止終南山一座,但能與其媲美的,還真沒幾個,南嶽衡山應該算上一個,巧的是,衡山也有輝煌燦爛的「壽」文化,甚至比終南山還要耀眼幾分,畢竟兩座山的側重點不同,如果說終南山山野間的隱士,那衡山就是廟裡的修士,一個模糊一個清晰,一個低調一個高調,他們兩者的「壽」文化也是如此,衡山幾乎就代表了「壽」。
因此論「壽比南山」的出處,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自清代高僧所寫的《重修廣濟寺記》,其中明確寫道:「南嶽乃乃天下五嶽之一,世稱為壽比南山者,即此嶽也。」
而且衡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壽嶽」,不像終南山的記錄稀少,有關衡山「壽嶽」之名,出現在大量的典籍之中,不管是「周禮」還是「史記」,甚至是「春秋」和「易經」都有關于衡山的論述,南嶽位於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方軫星,在軫星旁邊有一個小星叫「長沙星」,此星主司人間壽命,衡山古代屬於長沙,因此被稱為「壽嶽」,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熟悉的「長沙」其實由星名而來。
此外還有歷史佐證,1105年的時候,宋徽宗專門遊歷衡山,面對衡山的壯麗,當即在金簡峰下留下「壽嶽」兩字石刻,從此「壽嶽」的名稱便廣為流傳。
康熙的時候,衡山的廟重新修繕之後,康熙親自寫了碑文:「南嶽為天南巨鎮,上應北鬥玉衡,亦名壽嶽」,1988年權威詞典《辭源》中也注釋,「壽嶽」就是「南嶽衡山」,可見衡山「壽嶽」之名算是坐實了。
因此人們常說「壽比南山」,卻不說壽比其它山,而兩座「南山」中,從「壽」文化的程度上來看,南山為「衡山」更顯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