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存與文創元素碰撞出「新火花」
——看唐山如何盤活工業旅遊資源
今年以來,全市工業旅遊接待遊客約340萬人次,收入約38.7億元,工業旅遊產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近日,以「融合創新·互惠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在唐山舉辦。全國範圍的工業旅發大會在唐山連續舉辦4屆,傳統工業重鎮和現代文旅產業碰撞出「新火花」。
在中國鐵路源頭、啟新1889水泥工業博物館等遺蹟間遊走,你可以感受到唐山百年工業的歷史印記。
近年來,唐山市依託自身豐富的工業遺蹟等工業文化元素,將工業旅遊作為推動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城市轉型的重要抓手,讓工業遺產煥發新活力,打造「中國工業文化旅遊城市」。
因煤而起、因鋼而興的唐山,曾以重工業為立市之本。重工業由於自身的特殊性,給唐山帶來了快速發展的輝煌,也帶來了破敗不堪的遺址棄地。「我們嘗試在歷史的遺產簿上謀發展,依託豐富的工業遺產、多樣的工業遺址、多彩的工業文化,向傳統要創新,向工業遺產要效益,大力發展工業旅遊,以文化創意經濟促進城市更新。」唐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邢京林表示。
日前,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眾多遊客參觀開灤博物館。通訊員趙平安攝
●盤活工業遺址,挖掘歷史文化
乘電梯至地下數十米,穿梭在蜿蜒曲折的煤礦老巷道,探秘原始採煤的流程……這是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推出的「井下探秘遊」。「『井下探秘遊』就是把過去煤礦井下老巷道改造成集體驗、展示、休閒功能於一體的地下探秘區,以感受井下工人曾經的作業場景。」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管理中心主任、開灤博物館館長王立新表示。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旅遊+工業」新模式,給唐山市發展工業旅遊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建立重點項目引領、多點成簇的產品格局,涉及煤炭、陶瓷、機車製造多個工業領域,向遊客詮釋唐山豐厚的工業文明。
在位於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內的「中國鐵路源頭遊博物館」,滿眼的工業遺蹟無聲地述說著唐山這座工業重鎮以往的繁華盛景。
為儘快形成工業旅遊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唐山市鼓勵各企業以自身的工業文化肌理為核心,充分運用創意思維,激活遺產價值。其中,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以博物館群落開發的模式,形成了以博物館主館為主體,「中國鐵路源頭遊博物館」「中國第一佳礦1878」等四大分展館為輔助的產品集群。啟新1889工業旅遊區完整地保留了水泥工業遺存,同時融入文化創意、時尚展示等,積極探索文化創意與工業博覽模式。唐山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則著力打造多業態融合發展模式,積極開發陶瓷文化創意中心、陶瓷博物館等旅遊項目,不斷向陶瓷工業旅遊基地邁進。
如今,以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啟新1889工業旅遊區為代表的特色工業旅遊景區已成為全國工業旅遊的一面旗幟。然而,在這面旗幟引領下如何不斷壯大工業旅遊的內涵和品質,成了唐山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為此,唐山市在出臺《關於保護城市工業遺存、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唐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唐山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條例》。條例明確,為加強工業遺產的合理開發利用,挖掘工業遺產的內在價值,實現更好保護,支持利用工業遺產資源開發具有生產流程體驗、歷史人文與科普教育、特色產品推廣等功能的工業旅遊項目,打造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工業旅遊線路。同時,鼓勵利用工業遺產資源,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小鎮(街區)、創新創業基地等。
經過提取、淬鍊、打造,目前唐山已建成7個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
●轉型現有工業,拓展旅遊格局
日前,經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最大的牛形鋼鐵雕塑」在唐山德龍鋼鐵有限公司亮相。這座總重約18噸、由3100塊廢鋼零件組成的「奮進牛」雕塑,成了旅遊觀光的熱門景點。
「我們是唐山市第一家建立並實施研學旅遊基地標準的鋼鐵企業,榮列全國研學旅遊基地10強。」唐山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徐燈亮說道,德龍鋼鐵工業旅遊文化園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鋼鐵企業的認知,更讓工業旅遊成為推動唐山旅遊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走進該公司的帶鋼生產車間,透過參觀通廊的玻璃可目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公司依託廠區及周邊環境資源,拓展打造集環保科普、研學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鋼鐵工業藝術園區,創建現代鋼鐵旅遊企業。」公司總經理張紀星表示。
包括德龍鋼鐵在內,豐潤動車城、蒙牛乳業等為組合的工業旅遊產品集群,塑造了唐山工業旅遊品牌形象。
與此同時,唐山也在以全域旅遊理念為指導,深入發掘工業旅遊資源,著力打造以城市中心區為核心的「一城兩翼」工業旅遊發展格局。其中,城市中心區將以工業博物館群落為主導,開發系列工業文化體驗旅遊產品,打造城市工業遊獨特品牌;北部山區,依託有代表性的礦業開採、古法釀酒、動車裝備製造等工業企業,開發礦山之旅、科技工業之旅,打造唐山工業旅遊北部之翼;南部沿海,依託曹妃甸工業區和唐山港京唐港區,開發研學旅行,打造唐山工業旅遊南部之翼。
「以區域劃分為原則,利用區域內多渠道資源為大會舉辦城市開展工業旅遊聯合宣傳推廣活動,加大對舉辦地工業旅遊景區和工業旅遊產品的線上促銷力度,擴大舉辦地工業旅遊影響力,力爭下一屆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舉辦前,由各區域確定的牽頭城市,實現聯合體成員單位向舉辦地輸送客源達到1萬人次以上的任務目標。」在第四屆工業旅發大會上,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體制定實施了聯合體成員單位向大會舉辦城市輸送萬人客源的工作方案。
該方案的實施是唐山擴大工業旅遊能力的強大助推器。為加強工業旅遊市場的營銷,唐山市將工業旅遊納入旅遊目的地營銷大戰略,大力培育消費熱點。通過唐山旅遊文化節、「五百+」系列推廣、第21屆中國北方旅遊交易會等,「請進來」連結市場;同時,以重點城市為節點,持續開展旅遊巡迴促銷活動,「走出去」對接市場。特別是2017年唐山市組織舉辦了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引發了全國乃至世界對工業旅遊的關注和期盼。
今年以來,全市工業旅遊接待遊客約340萬人次,收入約38.7億元,工業旅遊產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昔日的煤礦塌陷區,變身冀東明珠,成為外地人到唐山的必遊地。初冬時節,唐山南湖碧波微漾,湖畔滿樹金黃,處處展現出生態之美。通訊員張蘇童攝
●癒合工業「瘡疤」,堅持綠色賦能
初冬時節,唐山南湖碧波微漾;夜幕降臨,火樹銀花,在燈光水舞秀場體驗時光璀璨。南湖景區所在地曾是採煤區塌陷形成的「工業瘡疤」。經過多年治理,南湖景區已成為鷗鷺翔集的天然氧吧,成為集休閒、觀光和水上活動於一體的樂園。
2016年4月29日至10月16日,唐山世園會在南湖成功舉辦,「桃花潭」「雲鳳島」以及櫻花大道、鳳凰臺等120多個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的青睞。
幾個月的時間裡,世園會舉辦了包括10個參展國、31個參展城市的「世園文化主題日」活動,為500多萬人次的國內外遊客提供了一場花卉主題盛宴。期間還舉辦了中國·河北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第25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等重大經濟和外交活動,通過展示震後40年新唐山的發展成果,向世界遞上了這座資源型城市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綠色名片」。
百年採煤沉降地脫胎成湖,化腐朽為神奇。世園會閉幕後,這些場館永續利用,吸引人氣,帶活經濟,打造出「城市會客廳」。唐山南湖生態公園讓世界看到了老工業城市唐山的另一面——不僅是一座工業城市,而且是一座園林城市。同時,也讓世界上很多老工業基地看到了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新途徑。
如今,大劇院、國際會展中心、圖書館等場館,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南湖世園會核心會址周邊,為城市增添了濃鬱的文化氣息。
為了不斷豐富景區內涵,唐山市還以南湖概念性城市設計為藍本,組織實施南湖燈光秀、南湖實景演藝光影秀、皮影主題樂園、愛情漫道、足球主題酒店、南湖足球公園等精品項目,將南湖打造成唐山旅遊業的新地標。2019年,南湖世園會景區共接待遊客640萬人次,今年以來已接待遊客超過220萬人次。(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