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歸來不著嶽,織金洞外無洞天,琅環勝地瑤池境,始信天宮在人間」,乃是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馮牧題詞。二牧題詞可算目前織金洞題詞壓卷之作。靠近洞口左側「洞中王」是原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三次遊覽織金洞之感慨。我們參觀結束不再到這裡,需在織金洞入口留影的客人可從左方石級上去。為了不影響正常參觀,請抓緊時間拍照。
被千千萬萬遊覽過的人譽之為「天下第一洞」、「地下藝術寶庫」、「行星上的一大奇觀」、「巖溶博物館」。而經過國家權威部門認定的桂冠則有: 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組織評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組織評選為「中國最美地方」名單中六個最美洞穴第一名。 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6年被批准為「中國國家自然遺產」。 2007年被國家建設部評定為「最具特色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 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所以,有遊客說得好:如果一生中都不到織金洞遊覽的話,就不會知道什麼是地下世界的美妙。是不是這樣呢?大家隨我進洞參觀後就會完全相信了。
遊覽織金洞,應該從「大」、「奇」、「全」、「美」四個方面的顯著特點去審美: 「大」:指織金洞的空間及景觀規模宏大,氣魄大,洞體兩壁高寬處為175米,相對高差150米,一般高寬均在60米~100米之間,大小廳堂40多個,其中上萬平方米的廳堂有5個。
「奇」:指景物及空間造型奇特。人們已經為織金洞作了一個形象的概括,說這是一個地下天宮,裡面的巖溶物無不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天宮息息相關。 「全」:指洞內景物形態豐富,所有景觀景物囊括了世界溶洞的主要形態和類別,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美」:指美麗。
織金洞以乳黃色為基調,雜以各種顏色,流金溢彩,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五彩繽紛的地下世界。人們說:「全國溶洞在西南,西南溶洞在織金」,除了前邊說的「大」、「奇」、「全」之外,就是「美」,就是織金洞的豪華、堂皇和瑰麗了。
在此,我還要特別告訴大家一件事,2003年7月1日,藏傳佛教的名剎、四川甘孜的甲東寺主持協讓洛燈活佛、德塔爾活佛不遠千裡,專程前來為織金洞開光。什麼是開光?開光是得道高僧揭去新塑佛像頭頂上的紅綢的莊嚴儀式。開光之後的佛象就有了靈氣,織金洞承蒙兩位活佛開光之後,洞中仙境也都有了靈氣,有求心應。洞中有幾個神聖的景觀,大家跟我走到那裡時,一定要淨心滌慮,心懷虔誠,為自己為家人求福添壽。溶洞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旅遊資源,所以,請各位遊客與我們一起來共同保護好這座世界名洞,按「進洞須知」的要求進行參觀。
迎賓廳:長200餘米、寬50餘米、高80餘米。洞頂懸吊的許多石鐘乳,如同魚群列隊,魚頭攢動。它們一律向外彎曲,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由於石鐘乳迎光面上生長了苔鮮等植物,植物吸收鐘乳石的水份造成的。「日月雙照」。天窗邊沿有水珠成串滴落,在陽光照耀下如掛萬千金線、如撒萬千金錢,名「圓光一洞天」,又名「落錢洞」。
前面水塘邊的巖溶堆積物酷似蹲著的一隻大玉蟾,蟾腿、蟾口、蟾背珠狀一一可見。這是一隻三足蟾,是傳說中居住在廣寒宮中的神蟾,專程從廣寒宮趕到這裡給各位引路。仔細觀看,它頭上伏著一隻,口中含著一隻,腹下藏著一隻,與對面石窟裡的小玉蟾對峙,兩望不相厭,遙遙已萬年,稱為「玉蟾對望」。這幅景觀又名「玉蟾望月」,它們所望的月就是前方的天窗。由於它們久居仙洞,這幅景觀又稱賴蛤蟆坐洞觀天,它們所觀的天就是洞口。
廳旁又有一個小廳,小廳中有一棵10餘米高的鐘乳石,形狀如原子彈爆炸後冉冉升起的蘑菇雲,名「蘑菇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