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美援朝前,朝鮮已經把韓國打的找不到北了,可惜功虧一簣

2020-12-16 歷史百小生

1945年,日本戰敗,在美蘇的操縱下,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被人為的分割為兩部分,1948年8月南朝鮮在美國的支持成立了大韓民國,首任總統李承晚,9月北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成立了朝鮮人民共和國,首任領導人金日成。

至此,兩國軍事摩擦不斷。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突破三八線,分東西兩路突襲南韓,並且一路勢如破竹,經過漢城戰役、水原戰役、大田戰役、洛東江戰役和釜山戰役,直接佔領了南韓90%的面積,把李承晚和美韓聯軍十幾萬人圍困在了小小的釜山。

但就在此時,戰局發生了驚天逆轉。

9月15日,聯合國軍在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實施了仁川登陸,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後方補給線,並且讓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不得已,朝鮮人民軍開始北撤,一直撤回到三八線以北。

美國軍隊則一直追著朝鮮人民軍打,直接打到了鴨綠江邊,威脅著我新中國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

其實,早在8月份的時候,我軍情報機構已經獲悉,美國有可能會在仁川登陸,並及時的將消息傳達給了金日成,但是卻沒有引起金日成和史達林的重視。在仁川,金日成只放了1600名的一支小股部隊在守衛,面對75000人的登陸聯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

仁川,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1882年,朝鮮內亂,清朝派吳長慶率領6營淮軍出兵朝鮮,作為先鋒官的袁世凱就是選擇在仁川登陸,一舉平定了朝鮮內亂。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有樣學樣的日本人也是在仁川登陸,給了俄國人一個突然襲擊。這麼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居然只有1600名守兵,簡直不可思議。

那麼,在戰爭的初期,朝鮮為什麼能雄赳赳氣昂昂的,打得韓國找不到北,原因就在於,當時的朝鮮可謂「兵強馬壯」。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朝鮮的兵力。

開戰初期,朝鮮方面有10個師團、1個坦克旅團和1個坦克獨立團,總兵力在135000人左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朝鮮軍隊中有一支戰鬥力特別強的3個師,5師、6師、7師,這3個師是原我軍四野的三個師,大部分是朝鮮族,新中國從成立後,這3個師攜帶全部武器裝備整體的回到了朝鮮。這支部隊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卻非常的強悍。

另外,還有在蘇聯參軍的朝鮮族軍人,他們在蘇聯接受了蘇軍的培訓,回到朝鮮後都擔任了部隊的指揮人員,還有原東北抗聯的朝鮮族軍人,有著大量的與日軍交戰的經驗,這些人都成為了朝鮮軍隊的中流砥柱。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朝鮮的裝備。

當時朝鮮的武器裝備完全依賴蘇聯,而蘇聯也是毫不吝嗇,要什麼給什麼,槍枝彈藥、火炮、重型武器、坦克、飛機全部供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朝鮮的坦克旅,總兵力在6000多人,坦克150輛,下轄107、109、203、206四個坦克團,全部裝備是當時最先進的T-34型坦克。在漢城戰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反觀韓國,當時雖然也有14萬的兵力,但是其中有4萬多人都是警察部隊,戰鬥力不行。漢城戰役之後,韓國軍隊傷亡4萬人,由於兵力不足,韓國軍隊開始強行要求成年男子參軍,並公然開始抓壯丁。

這些被強行徵來的士兵,不僅沒有任何作戰經驗,而且由於軍心渙散,很多人都是瞅著機會就逃跑,根本就沒有心思去打仗。

武器方面,韓國只是在日本投降後接受了很多日本的三八大蓋,美國拒絕給韓國提供武器彈藥,在李承晚的抗議之下,美國才提供了一些火箭炮等,坦克一輛也沒有,因為美國認為,朝鮮半島是丘陵地帶,不適合坦克行動作戰。

因此,朝鮮在強大的武器推動下,一連經過5次大的戰役,終於把李承晚給圍困到了釜山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如果不是美國出手,朝鮮可能就統一了朝鮮半島,也就沒有韓國什麼事兒了。

下面我們來說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戰役。

首先,漢城戰役。

這是韓戰中的第一個大規模戰役

6月25日,朝鮮坦克團在步兵的配合下,通過議政府走廊地帶,攻佔了漢城。巧的是,當天正好是周末,韓國軍政人員大部分還在休假,有美國撐腰,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朝鮮會打過來。倉促應戰,死傷慘重。

當天聽到槍炮響了以後,李承晚不顧美國大使的阻攔,立即就帶著家眷跑路了,一直跑到了漢江以東,為了阻擋朝鮮人民軍進攻的步伐,李承晚還下令炸毀了漢江大橋,導致大橋上4000餘韓國百姓當場死亡。

與此同時,在漢江的西岸,還有大量的韓國軍人在和朝鮮人民軍作戰,當聽到漢江大橋被炸毀的消息後,這些人的心裡防線徹底崩塌,有的人丟下武器舉手投降,有的人跳入江中,企圖遊到江對岸。

28日,朝鮮人民軍佔領漢城。只用了3天時間,朝鮮方面損失了1000士兵,而韓國方面則有4萬人的傷亡。

其次,水原戰役。

這是朝鮮人民軍第一次對戰美軍。

拿下漢城之後,金日成沒有驕傲,而是要一鼓作氣佔領釜山,為此,他們必須渡過漢江。

但是漢江已經被炸毀,朝鮮人民軍只能強渡漢江。漢江對面的韓國守軍也是殺紅了眼,用機槍不斷的對著渡江部隊掃射,朝鮮人民軍傷亡慘重。但是最終成功渡江,佔領了軍事要地永浦登。

眼看著韓軍節節敗退,美國這個裁判員看不下去了,親自下場作戰了,他們派出了美軍24師的史密斯特遣隊,共計600餘人,在烏山與朝鮮人民軍的坦克團遭遇了。

這是朝鮮人民軍第一次和美軍交手,雖然坦克裡的士兵感覺到對手的作戰水平明顯高了一個等級,但是蘇聯T-34的坦克實在是太牛了,朝鮮軍沒有把這些美國大兵看在眼裡,用坦克上的機槍一頓掃射就把這支美國小隊給蹂躪了。

最後,釜山之戰。

這是韓戰中最關鍵的一場。

8月份,朝鮮人民軍節節推進,已經將美韓聯軍和李承晚圍困在了釜山。但是,此時的朝鮮人民軍經過幾個月的強行軍,已經疲憊不堪,兵員不斷消耗,雖然補充了新的兵源,但是多為新兵蛋子,沒有任何作戰經驗。

金日成明白,必須速戰速決,長期拖下去絕無勝算。8月30日,金日成下令開始對釜山進行猛烈的進攻。之後,由於美軍空軍不斷在在朝鮮後方補給線上轟炸,造成了朝鮮人民軍補給困難,戰鬥力開始下降。

9月份,負責在釜山防禦的美軍統帥得到了朝鮮補給被炸的消息,決定反擊,經過激烈的戰鬥,朝鮮人民軍又把美韓聯軍趕到了釜山防禦圈內,美軍反攻失敗。

9月15日,聯合國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登陸仁川,並對漢城發動進攻。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釜山守軍再次出動坦克部隊開始反攻,在美軍的瘋狂反撲下,朝鮮人民軍開始後撤,一直撤到了三八線以北。

仁川登陸,直接改變了整個韓戰的佔據,也改變了後來世界的格局!

為什麼朝鮮人民軍會兵敗釜山,總結下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朝鮮方面指揮失誤。

朝鮮第5、6、7師是原我軍四野的部隊,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但是這幾個師卻沒有擔當主力部隊,而是主要擔負輔助作戰的人物。主力不多多是一些經驗不足的新兵。而這些指揮官也只是原東北抗聯的老兵,他們雖然作戰經驗豐富,但是沒有指揮過師團一級的作戰任務,還是缺乏經驗。

另外,在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戰役之後,朝鮮人民軍繳獲了大量的美軍裝備,但是卻沒有使用他們,而是等待蘇聯的軍事供應,也耽誤了戰機。

第二,朝鮮方面判斷失誤。

開戰初期,朝鮮的判斷是美軍不會直接出兵到朝鮮,因此,高舉高打的向南方推進,這也被成為「單純的軍事冒險主義」。結果,美國不但出兵了,而且出動了大規模的部隊。

在釜山圍困失敗後,讓人想不到的是,蘇聯居然沒有出兵援助朝鮮,而是看著朝鮮被美軍一路打回了老家,也很蹊蹺。

第三,補給線被切斷,腹背受敵。

仁川登陸,對朝鮮來說是致命的一擊。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被徹底掐斷,很多新補充進來的新兵,聽說仁川登陸後,紛紛逃跑,讓本來氣勢如虹的朝鮮人民軍一潰千裡。

可以說,仁川登陸,就是整個韓戰中的一個關鍵一環,麥克阿瑟的這一個動作不僅是扭轉了整個戰局,甚至是改變了整個歷史,改變了整個日後的世界格局。

相關焦點

  • 【圓夢北朝鮮】一價全包丨回顧抗美援朝歷史,探尋神秘北朝鮮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簡稱朝鮮、北朝鮮、北韓。朝鮮勞動黨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朝鮮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首都為平壤。朝鮮和韓國軍事分界線——三八線朝鮮和韓國軍事分界線——三八線
  • 韓戰爆發前的實力對比,韓國為何會一敗塗地
    戰爭一開打,韓國國防軍就呈現潰敗之勢,朝鮮人民軍節節勝利。6月27日漢城失守,撤退過程中韓國高層炸毀了漢江大橋,將大量軍隊白白送給了朝鮮。7月20日人民軍佔領大田;7月24日佔領木浦;7月31日佔領晉州。韓國國防軍和美軍一直退到了釜山,此時朝鮮人民軍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
  • 外國人是如何看待抗美援朝的?中國出兵朝鮮就連日本都服了
    朝鮮島被強迫分成兩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國家以後,朝鮮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貿然發動對韓國的戰爭,猝不及防的韓國,向聯合國請求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又是麥克阿瑟領導聯合國軍所向披靡,將朝鮮軍隊趕回了邊界,在這個時候,聯合國軍想繼續進攻朝鮮,無力抵抗的朝鮮軍隊只能向中國請求援助,之後抗美援朝的歷史由此展開,並震驚世界。
  • 朝鮮人民軍為什麼會兵敗釜山?我國志願軍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朝鮮人民軍輸就輸在沒有聽毛主席的話,當年毛主席曾多次提醒朝鮮,一定要多注意仁川這個地方,否則很容易功虧一簣,甚至局面會發生逆天反轉。結果朝鮮還是沒聽,他們決定一口氣拿下釜山,完成朝鮮半島大一統。朝鮮半島的人民自從被日治以來,都渴望能完成大一統,結果二戰結束又來了個分家,當時就南北實力而言,朝鮮(北)無論工業、軍事等等,都遠超韓國一大截。
  • 美軍攻打朝鮮,我軍為何要抗美援朝?只因麥克阿瑟一句話
    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在不到一年的建設時間中,中國又面臨了一個新的難題,那就是抗美援朝。從1949年十月一日,新中國建立,到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這種決定是要多大的勇氣,要知道這個是內戰還並未全部結束,全國各地未曾解放之地也還眾多。
  • 朝鮮和韓國是如何宣傳和解讀中國抗美援朝的?
    韓戰已經過去了65年,朝鮮半島局勢仍然緊張,分裂依舊,統一遙遙無期。重新回顧審視有關各方對於韓戰的解釋,也許有助於去偽存真,求得歷史的真意。中國人都認為,正是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參戰和巨大犧牲,才保住了金日成政權。
  • 抗日戰爭打的如此艱難,為何韓戰中國卻突然能對抗美國了?
    2,新中國政權實至名歸的對幾乎整個中國進行了統治,沒有分裂的軍閥,軍令暢通,保證了國家穩定。方新政府高效,政令統一,保證了政局穩定,使得新中國可以舉全國之力抗美援朝。
  • 學者:北朝鮮戰敗 金日成應為戰爭災難負責(1)
    筆者以為,在這些基本問題上爭論的最大誤區在於,一些人把當年朝鮮半島上的這場戰爭簡單地看成是兩個陣營的戰爭,把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等同韓戰,而忽略了這場戰爭實際上有四個不同的戰爭主體,這就是,北朝鮮,韓國、美國(包括聯合國軍)和中國;這場戰爭雖然在總體上稱為韓戰,但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只是這場戰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 抗美援朝,朝鮮領導人為何對彭總發脾氣?彭總是怎麼做的?
    因為南北朝鮮政治立場不同,加上蘇聯和美國分別培植自己的勢力,他們分別是金日成和李承晚兩個集團。1950年三八線上,南北朝鮮衝突終於到達頂點,戰爭一觸即發!金日成因為有中國返朝軍隊的幫助(抗日戰爭爆發前,大量朝鮮族人被日本趕到中國東北。
  • 遠東韓戰:抗美援朝的成功是新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202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的第70個年頭,在這次戰爭中中國人第一次和帝國主義精銳軍隊進行了正面較量。憑藉著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憑藉著鋼鐵般的東方精神,我們終於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籤訂了《朝鮮停戰協定》。這場發生在遠東的韓戰,這次被我們稱之為抗美援朝的成功,是新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 中國為何要抗美援朝?又是怎麼把裝備精良的美軍打回三八線的?
    ,兩方用三八線作為界限,把朝鮮半島強行分為兩個國家,即朝鮮和韓國。處於蘇聯庇護下的北朝鮮有著自己的戰略謀劃,朝鮮最高領導人布置了統一朝鮮半島的作戰方略,絲毫沒有考慮分析當時的國際形勢及自身實力,越過三八線挑起戰爭。以美方為首的聯合國部隊迅速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將北朝鮮軍隊逼迫至三八線附近。朝鮮已經退無可退,對於中國的援助是金日成迫切需要的。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這個國名最早出現在周朝,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商紂王的叔叔箕子為朝鮮侯,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即差不多北朝鮮的位置。 同期或稍晚,在朝鮮半島南部出現了「三韓」部族。這個「韓」,和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沒有什麼關係,而是通古斯語系的音譯,大意是「廣大」「寬闊」,「漢城」「漢江」都是由此來的。由此可知,半島北部稱朝鮮,半島南部稱韓,這是三千年前的習俗了。
  • 北朝鮮~~
    很像前幾年我們去香港澳門買奶粉的情景。其實在丹東出境的時候,已經感覺到朝鮮人看外國人的眼神。有種膽怯,敵對的感覺,在丹東這邊看到的朝鮮人沒那麼強烈的眼神,可能是因為經常來中國的原因吧~~去到平壤這種感覺更為強烈。不知是因為他們國內對他們從小的教育就是這樣還是因為什麼其他原因。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在韓戰爆發前蘇聯曾經給北朝鮮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美蘇曾經各佔據半島南北,這些裝備都是和美軍共同佔領朝鮮時蘇軍自身的武器,可以說都是一手裝備。 【訓練中的朝鮮士兵】韓戰爆發前蘇軍同樣給朝鮮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180架新型戰鬥機飛進了朝鮮,這其中有70架攻擊轟炸機、40架雅克戰鬥機,這些飛機連當時的中國都沒有。
  • 朝鮮的那些「逃北者」:要活命就到中國去
    據韓國一家NGO組織稱,朝鮮北方在今年7月發生的洪災,可能導致一場與1994年相似的大饑荒。上次大饑荒,至少使朝鮮2000萬人口中的十分之一喪失了生命。朝鮮大饑荒還誘發了朝鮮國民持續性越過中朝邊境的浪潮,他們由短期越境覓食、打工到長期滯留,有一小部分則通過中國前往第三國。
  • 抗美援朝中,「白虎團」在此戰被全殲,至今軍旗還在中國博物館
    金城戰役一打響,李承晚便知道自己已經輸了。這是他做過最錯誤的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為這場戰役做足了準備,哪怕是非常習慣各類火炮為戰爭開路的美軍也為此感到震撼。數以萬計的炮火在他們頭頂飛過,如雨點般砸向大韓民國的陣線。
  • 英勇朝鮮人民軍:曾將美等16國聯軍打的節節敗退,差點將韓國滅亡
    韓戰時期,也是美蘇冷戰時期。美國扶持南朝鮮(今韓國),蘇聯扶持北朝鮮(今朝鮮)。這其實是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爭奪世界霸權的一個悲慘戰爭。朝鮮人民軍近身搏殺美國炮兵1951年5月15日,美國五星上將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說「赤色中國並非尋求主宰世界的那個強大國家(暗指蘇聯),坦白地說,從參謀長聯席會議觀點來看,這個策略會讓我們在錯誤的地點
  • 朝鮮教科書上描述的抗美援朝戰爭
    1945年9月,美軍強佔南朝鮮。自1947年1月1日至戰爭前夕的三年半期間,南朝鮮方面對北朝鮮進行了5150多次有組織的武裝挑釁。這是韓戰的序幕,是「試驗戰爭」。美國為了擺脫席捲本國的嚴重經濟危機,於1950年6月25日對共和國北半部發動了武裝侵略。
  • 抗美援朝70周年 | 美國贏了北朝鮮,卻輸給了紅色中國
    憶起當年往事,胡老說:「1952年12月,清晰地記得入朝參戰跨過鴨綠江那天夜晚,列車在微弱的月光下前行,鐵路兩旁都是被美國飛機狂轟濫炸後的汽車殘骸和一個挨一個巨大的炸彈坑,當即使我們驟然心情沉重,有力地激發了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心。」
  • 鐵與血:中日靠韓戰紅利、韓國靠越南戰爭紅利完成工業化
    韓戰和抗美援朝幾乎是同一時期同一地點發生的戰爭,但是他們開始的時間和地點不同,所以他們的結果也是不同的。韓戰始於1950年6月25日,這場戰爭是從三八線開打的,而抗美援朝之戰始於1950年10月25日,這場戰爭是從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開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