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王維最著名代表作,如詩如夢,如仙如佛,點亮禪意生活

2020-12-10 騰訊網

2018年3月10日,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燈火通明,十多名白衣灰裙的少女拍著潔白的小手,吟哦著清幽淡遠、古韻十足的前奏;燈光轉為藍色,白色的煙霧緩緩瀰漫開來,一襲黑衣,皮膚白皙、清秀俊雅的霍尊唱起了詩佛王維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霍尊的音色乾淨清澈,圓潤通透,自帶三分古典之氣,與這首五律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巧合的是,王維也是大唐著名的美男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先看臉,再看實力,王維與霍尊兩個美男就這樣隔著1200年的時光,進行了一場心靈上的交流。

這一刻,我們夢回唐朝,穿越到了終南山下的輞川別業,一幅精美的山水田園畫卷徐徐展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空曠,空寂的山林。新雨,剛下過的雨。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一場新雨過後,山間顯得格外空寂,初秋傍晚的天氣涼爽宜人。

熟悉王維詩作的朋友都知道,王摩詰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比如「夜靜春山空」(鳥鳴澗),「空山不見人」(鹿柴)。山中草木繁盛茂密,遮蓋了人類和動物的形跡,所以顯得空曠寧靜。我們往更深一層想,「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空山」也表示此處遠離紅塵紛擾,宛如世外桃源。

我原來一直以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才是這首詩最精彩的部分,直到有一天看到《中國詩詞大會》的片花,才如同參禪一般猛然頓悟了,領略到了這兩句詩的神妙之處。片花的情景是這樣的:一群少男少女站在空曠的操場上,排著整齊的隊伍,用清脆的聲音齊聲朗誦道:「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我的心猛然就被這裹挾著蓬勃青春氣息的琅琅書聲擊中了,古詩詞的音律之美,瞬間轉換為具體的形象之美:新雨初晴,草木的葉片上還殘留著滴滴雨珠,山間清風徐來,驅走了「秋老虎」最後一絲燥熱。溼潤的空氣中混合著泥土的氣息,植物的清香,顯得格外清新,一呼一吸之間讓人身心通透,平靜悠然。

這種清新自然,千年之後,再來品味,也不曾變質。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泉石上流:新雨之後,雨水匯聚,所以有此情景。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

詩的開篇就是傍晚時分,天色迅速昏暗下來,明月升起,皎皎清輝灑遍松林的每個角落,雨水匯入溪流,泉水叮咚,輕快的奔流在山石之間。月亮,松林,泉水,山石,這些山中常見的四種意象被王維一組合,立即發生了質變,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清幽明淨,讓人心醉神馳,盪氣迴腸。

王維當然不是隨意羅列這些意象,他非常巧妙的用禪意將其銜接了起來。禪意看不見,摸不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佛曰:不可說。這一縷禪意就如同點石成金的金手指一般,讓這些意象在詩意之外,兼具禪宗空靈平靜之美,不帶一絲人間煙火氣,飄飄然有仙佛之態。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喧,竹林之中笑語喧譁。蓮動,蓮葉搖動。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竹林之中傳來陣陣笑語,那是歸來的洗衣少女;蓮葉搖動,水聲譁啦,那是從上遊劃下的漁舟。

這首詩的前四句純寫自然之景,頸聯則筆鋒一轉,描繪山林之中生活的場景。安靜的竹林之中,由遠及近,由小變大,忽然傳來陣陣笑語之聲,那是洗衣姑娘們結伴而回,一路追逐笑鬧。「喧」,喧譁,喧鬧,準確的抓住了姑娘們天真無邪的性格特點。碧綠的荷葉亭亭玉立,忽然向兩旁分開,晶瑩的水珠滾落下來,槳聲咿呀,漁船滿載歸來。「動」,搖動,晃動,形象的描繪出漁船穿行於蓮葉之間的悠然。

寫作最高的技巧就是無技巧。真的是無技巧嗎?當然不是。不著痕跡,返璞歸真,讓人不覺其巧,方是高明手段。浣女隱於竹林深處,漁船藏於荷葉之間,先是聽到盈盈笑語,看到荷葉分開,然後浣女與漁船就在眼前。王維這樣寫,就把寫實與詩意完美的統一了起來。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隨意,任情適意。歇,消散。王孫,原意是指貴族子弟,後來引申為對人的尊稱,也用來指自己。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春天的美景就讓它自然消散吧,我就自由自在的留在這秋天的山中了。

西漢淮南王劉安博學多才,廣招飽學之士為門客,這幫門客有一個共用的筆名,很有詩意,叫做「淮南小山」。淮南小山創作了一篇騷體賦——《招隱士》,是漢代賦體文學中的精品。在《招隱士》中,將山中環境寫得艱苦悽涼,險惡叢生,呼籲「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勸告隱士們(王孫)歸朝效力。

在王維的筆下,山林間的人們快樂淳樸,生活純粹自然,如同世外桃源,所以他反用其意,表達厭倦官場的汙濁,決意歸隱山水田園之間的意願。

這首《山居秋暝》是王維的代表作,山水詩中的名篇,全詩意境清新優美,藝術成就極高,金句迭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特點,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千年之後,再讀《山居秋暝》,我們依然能感受那撲面而來的清涼秋風,看到月光灑滿了松林,泉水在山間奔流,洗衣姑娘們灑下一路歡聲笑語,漁舟載著月色與花香歸來……

這一切如詩如夢,讓人沉醉其間,不願醒來。

詩詞解讀系列,「山楓說文化與歷史」精心選題,深度解讀,榮譽出品,敬請關注。

李白《渡荊門送別》,其中十個字震爍古今,杜甫有一聯交相輝映

《峨嵋山月歌》:1296年前的秋天,年輕的李白離家去遠行

相關焦點

  • 一詩成佛,詩佛王維最經典的十首詩詞
    王維,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以山水詩成就最高。晚年的時候無心仕途,專誠奉佛,因此有「詩佛」之稱。下面小編就分享詩佛王維十首最經典的古詩詞,一起來欣賞下吧!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經典作品之一,這首詩寫的是在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裡,有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營造了一種幽深空寂的境界。這首詩的第一句寫的是空山的杳無人跡,表現出了山的清冷空寂;第二句則是反襯出一種全局的空寂;第三四句描寫的是空山傳語進而來描寫深林的返照。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經典作品之一,是一首五言絕句。
  • 王維佛系隱居生活:不會還有人不知道王維不僅詩好,畫還一絕吧?
    在唐代那個神仙打架的朝代,能留下大名的都不是普通人,王維便在盛唐詩壇上享有盛譽,他和孟浩然同為當時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代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瀟灑不羈的李白,酒後寫下這首田園詩,流露出如詩如畫的禪意
    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李白的詩作,內容取材宏富,文風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具有不拘泥于格律框架的特性,正如詩人洛夫所言,"讓筆鋒和劍氣,去刻一部輝煌的盛唐"。背景:這首五言古體詩是李白於天寶三年春天在長安時所寫。詩人待在長安三年,著名的「御手調羹」「龍巾拭吐」"力士脫靴」和「貴妃捧硯」等傳說也發生在這一時期。但這些禮遇,終究敵不過宮廷中的勾心鬥角。瀟灑不羈的李白,怎能「折腰事權貴」?詩仙最後被賜金放還,黯然離開長安。
  • 這首唐詩平淡至極,卻寫出最濃的生活氣息,譽為王維田園詩的先聲
    由隋入唐的詩人王績,詩風樸素自然,之前,小編在《這首唐詩「貌如村姑」,卻是所有唐詩選本必選之作,你怎麼看?》一文中分享了他的代表作《野望》,《野望》雖然樸實,但是一句「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大氣磅礴,引人遐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秋夜喜遇王處士》,可以說平淡至極,沒有一個奇崛的字詞,卻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到濃濃的田園生活氣息,甚為世人稱道。
  • 王維最具禪意的7首詩,讀一首悟一個禪理
    王維,字摩詰,被譽為「詩佛」,經歷過安史之亂,在宦海沉浮之後,詩人過起隱居生活,信奉佛學,以求淡泊名利,他回歸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脫自我的人生感悟。  王維將禪意滲透進詩作中,構建起清淡的禪意風格,這同樣是王維對山水田園詩作出的一大貢獻。
  •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21世紀的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天行色匆匆,來不及欣賞晨曦的第一縷朝霞甚至夕陽也無緣,幾乎是踏月而歸。春天來了,花絮滿天飛,香氣襲人,可是有些忙到嗅覺都失靈了。
  • 王維最具禪意的8首詩,讀一首悟一個禪理。
    王維,字摩詰,被譽為「詩佛」,經歷過安史之亂,在宦海沉浮之後,詩人過起隱居生活,信奉佛學,以求淡泊名利,他回歸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脫自我的人生感悟。  王維將禪意滲透進詩作中,構建起清淡的禪意風格,這同樣是王維對山水田園詩作出的一大貢獻。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最失落的送別詩,都在這句「日暮掩柴扉」
    就像是杜甫的律詩代表了唐詩律詩的最高成就,王維的五絕詩句在唐詩中也是最精彩的。在唐詩三百首的29首五絕作品當中,王維就佔了5首,包括《相思》、《雜詩》、《鹿柴》、《竹裡館》,以及本文要提到的這首《山中送行》。
  • 王維山水詩的經典之作,淡泊寧靜如詩如畫,美了何止千年!
    正如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很多作品一樣,他總是以淡泊寧靜,自由無礙的心態去觀看周圍的一切,把自己對佛學的理解融入詩句的描寫中。因此,他的很多詩作意境優美寧靜,如詩如畫。其中所反映出的生活也樸實熱情,一片恬淡無欲的氛圍,讓人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得到一份心靈的寧靜。
  • 大唐美景天下醉,如詩如畫如王維!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17歲那年,王維來到了長安城,寫下了這首《長相思》。官場的險惡,傷害了他的心,輞川的美妙,又給他以撫慰,他就是這麼生活的。除此之外,王維的任何作法都可能是下策。人總是希望自己生活得能夠好一點。
  • 詩佛王維寧靜致遠,詩畫相融得天獨厚,為唐詩開拓山水風光
    盛世李唐仙氣,締造了不少才華斐然,流傳千古的文人志士,世稱李白為天才,杜甫是地才,而王維是人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寧靜致遠,淡泊名利,這位奇才為唐詩增添了山水之樂,禪意悠揚,後世更將他奉為詩佛。對於許多仕途不順,慘遭貶低的文人來說,王維算是得天獨厚了。半官半隱,怡然自得出仕後王維利用空餘時間,在山林之間修建了一間小院,此地有山有湖,峰巒如聚,晨曦更有薄薄輕霧環繞,美不勝收,在此他過著半官半隱的悠閒自在生活。不用為生計煩憂,太平盛世也沒有太多紛擾,閒暇時刻邀幾好友花間喝酒賞月,寫詩作畫,好不風流快活。
  • 這首禪意濃厚的唐詩,多有精妙之語,竟然不是王維所寫
    我們今天讀王維的唐詩,可以看到其中蘊含著深厚的禪理韻味。王維本人也被譽為詩佛,他的古詩很多都寫於山林之間,反映的都是大自然的寂靜。也正是在這種寂靜的環境當中,王維禮佛的那顆心才得以平靜下來。也才能夠真正的修身養性,寫出了這精彩的唐詩佳作。
  • 佛系詩人王維一生最美的十首詩,你讀過幾首?
    王維:生卒年為700?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開元九年(721年)進士,做官曾做到尚書右丞,所以世稱「王右丞」。他信奉佛教,作詩常把佛教禪意融入其中,有「詩佛」之稱,更兼其擅長繪畫,被蘇軾評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來遂以之為王維的詩歌藝術特色。詩歌眾體兼長,今存詩四百多首,後人對其評價非常高。
  • 這首詩是王維的代表作,其中一句最為出名,現代人都很羨慕
    王維的詩歌很優美,清新淡遠,自然脫俗是他的風格,而且還貫穿了晚年的禪意。但很長時間,人們都很難說清楚到底好在哪裡。直到北宋時,蘇軾才將王維作品中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說得清楚明白: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王維很清新的詩,寫變幻莫測的雲景,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畫
    品讀王維的詩如在欣賞一幅幅優美的中國畫。畫中的山水、人物或恬淡閒適,或或精巧空靈富有禪意,有極高的藝術境界。喜歡王維的人,大約都喜歡他那種清新自然不事雕琢 的風格。比如他寫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如出水芙蓉般的清新自然,又有豁達的禪意。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中國在唐代時期強大開放,是當時的國際中心,文化方兼容並蓄,接納融合各種文化和宗教,儒道佛三家並存發展和融合,規模空前,而唐詩則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巔峰,清康熙年間編制的《全唐詩》收錄作家二千二百多人,作品四萬八千多首。
  • 王維少見的六言唐詩,抒寫田園美景,字字對仗,讀來如行雲流水
    古典詩詞當中我們最常見的是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因為這樣的詩句最適合對偶,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古代詩人獨特的文學審美追求。這樣一種格式的存在,並非是獨一的。今天我們看到的這首唐詩,就體現出了和別的唐詩實際存在的差異。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20個字無一生僻字,如詩如畫美得令人心醉
    但唐代詩壇偏有一個人,最討厭囉囉嗦嗦寫一堆字,他就是詩佛王維。王維的詩大概是小學生的最愛吧,基本上都是幾十個字,而且都是最簡單不過的字,讀幾遍就能背。他的詩不但字少好背,而且還首首經典,美輪美奐,這種功力估計也就摩詰居士王維能有。
  • 王維一首詩是唐詩名篇,題目是鹿柴(chái)還是鹿柴(zhài)?
    少年時代曾經學習王維的古詩。雖然那個時候並不懂他詩歌中的意境是什麼樣的,只知道死記爛背,但是多少也掌握了一些詩句。不過對於這些古詩,過了很長時間後,如今只剩下片言隻語。比如王維的一首唐詩,寫的是山林景色。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其實,學古詩,了解一首古詩,看一首古詩,或者是讀一首古詩,除了去讀那十幾個、二十幾個字,古詩最有魅力的地方,還有他的創作背景和與創作者關聯的地方。單純的欣賞作品固然可以,但如果結合作者一起去欣賞,那會更加有趣、奇妙。有了這個意識之後,我再去讀王維的詩,慢慢的讀到了王維自己,他真的是一個極富有魅力和趣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