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0日,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燈火通明,十多名白衣灰裙的少女拍著潔白的小手,吟哦著清幽淡遠、古韻十足的前奏;燈光轉為藍色,白色的煙霧緩緩瀰漫開來,一襲黑衣,皮膚白皙、清秀俊雅的霍尊唱起了詩佛王維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霍尊的音色乾淨清澈,圓潤通透,自帶三分古典之氣,與這首五律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巧合的是,王維也是大唐著名的美男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先看臉,再看實力,王維與霍尊兩個美男就這樣隔著1200年的時光,進行了一場心靈上的交流。
這一刻,我們夢回唐朝,穿越到了終南山下的輞川別業,一幅精美的山水田園畫卷徐徐展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空曠,空寂的山林。新雨,剛下過的雨。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一場新雨過後,山間顯得格外空寂,初秋傍晚的天氣涼爽宜人。
熟悉王維詩作的朋友都知道,王摩詰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比如「夜靜春山空」(鳥鳴澗),「空山不見人」(鹿柴)。山中草木繁盛茂密,遮蓋了人類和動物的形跡,所以顯得空曠寧靜。我們往更深一層想,「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空山」也表示此處遠離紅塵紛擾,宛如世外桃源。
我原來一直以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才是這首詩最精彩的部分,直到有一天看到《中國詩詞大會》的片花,才如同參禪一般猛然頓悟了,領略到了這兩句詩的神妙之處。片花的情景是這樣的:一群少男少女站在空曠的操場上,排著整齊的隊伍,用清脆的聲音齊聲朗誦道:「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我的心猛然就被這裹挾著蓬勃青春氣息的琅琅書聲擊中了,古詩詞的音律之美,瞬間轉換為具體的形象之美:新雨初晴,草木的葉片上還殘留著滴滴雨珠,山間清風徐來,驅走了「秋老虎」最後一絲燥熱。溼潤的空氣中混合著泥土的氣息,植物的清香,顯得格外清新,一呼一吸之間讓人身心通透,平靜悠然。
這種清新自然,千年之後,再來品味,也不曾變質。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泉石上流:新雨之後,雨水匯聚,所以有此情景。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
詩的開篇就是傍晚時分,天色迅速昏暗下來,明月升起,皎皎清輝灑遍松林的每個角落,雨水匯入溪流,泉水叮咚,輕快的奔流在山石之間。月亮,松林,泉水,山石,這些山中常見的四種意象被王維一組合,立即發生了質變,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清幽明淨,讓人心醉神馳,盪氣迴腸。
王維當然不是隨意羅列這些意象,他非常巧妙的用禪意將其銜接了起來。禪意看不見,摸不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佛曰:不可說。這一縷禪意就如同點石成金的金手指一般,讓這些意象在詩意之外,兼具禪宗空靈平靜之美,不帶一絲人間煙火氣,飄飄然有仙佛之態。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喧,竹林之中笑語喧譁。蓮動,蓮葉搖動。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竹林之中傳來陣陣笑語,那是歸來的洗衣少女;蓮葉搖動,水聲譁啦,那是從上遊劃下的漁舟。
這首詩的前四句純寫自然之景,頸聯則筆鋒一轉,描繪山林之中生活的場景。安靜的竹林之中,由遠及近,由小變大,忽然傳來陣陣笑語之聲,那是洗衣姑娘們結伴而回,一路追逐笑鬧。「喧」,喧譁,喧鬧,準確的抓住了姑娘們天真無邪的性格特點。碧綠的荷葉亭亭玉立,忽然向兩旁分開,晶瑩的水珠滾落下來,槳聲咿呀,漁船滿載歸來。「動」,搖動,晃動,形象的描繪出漁船穿行於蓮葉之間的悠然。
寫作最高的技巧就是無技巧。真的是無技巧嗎?當然不是。不著痕跡,返璞歸真,讓人不覺其巧,方是高明手段。浣女隱於竹林深處,漁船藏於荷葉之間,先是聽到盈盈笑語,看到荷葉分開,然後浣女與漁船就在眼前。王維這樣寫,就把寫實與詩意完美的統一了起來。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隨意,任情適意。歇,消散。王孫,原意是指貴族子弟,後來引申為對人的尊稱,也用來指自己。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春天的美景就讓它自然消散吧,我就自由自在的留在這秋天的山中了。
西漢淮南王劉安博學多才,廣招飽學之士為門客,這幫門客有一個共用的筆名,很有詩意,叫做「淮南小山」。淮南小山創作了一篇騷體賦——《招隱士》,是漢代賦體文學中的精品。在《招隱士》中,將山中環境寫得艱苦悽涼,險惡叢生,呼籲「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勸告隱士們(王孫)歸朝效力。
在王維的筆下,山林間的人們快樂淳樸,生活純粹自然,如同世外桃源,所以他反用其意,表達厭倦官場的汙濁,決意歸隱山水田園之間的意願。
這首《山居秋暝》是王維的代表作,山水詩中的名篇,全詩意境清新優美,藝術成就極高,金句迭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特點,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千年之後,再讀《山居秋暝》,我們依然能感受那撲面而來的清涼秋風,看到月光灑滿了松林,泉水在山間奔流,洗衣姑娘們灑下一路歡聲笑語,漁舟載著月色與花香歸來……
這一切如詩如夢,讓人沉醉其間,不願醒來。
詩詞解讀系列,「山楓說文化與歷史」精心選題,深度解讀,榮譽出品,敬請關注。
李白《渡荊門送別》,其中十個字震爍古今,杜甫有一聯交相輝映
《峨嵋山月歌》:1296年前的秋天,年輕的李白離家去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