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2020-12-25 騰訊網

導語:

他布衣一生卻青史留名,他才華橫溢純真自然,他好友遍天下卻自得田園之樂,他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文獻典籍《新唐書》中是這樣說的: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隱鹿門山。年四十,乃遊京師。嘗於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

從文獻資料記載可以看出來,孟浩然在四十歲之前一直在鹿門山過著歸隱田園的生。四十歲後,他來到了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並在太學展示自己的才華,一時間名動四座,在長安城這個人才雲集的地方也出了名。

孟浩然繪像

在長安,孟浩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也認識了很多文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還有朝中的大臣,這其中就包括宰相張九齡和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孟浩然和他們都建立良好的友誼。

尤其是李白,曾經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時,寫過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詩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詩而揚名千古,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被載入這首詩中,

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後,孟浩然又遊歷了很多地方,其實孟浩然的性格更適合過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田園之間。

湖北襄陽鹿門山

孟浩然淡泊名利,性格純真自然,寄情于田園之間

孟浩然在遊歷期間來到荊州,當時荊州的都督府長史兼山南東道採訪處置使是韓朝宗(韓朝宗就是李白詩中「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見韓荊州」的韓朝宗),韓朝宗對有為的青年才俊多有提拔,孟浩然這樣一位極具才華的人自然引起了韓朝宗的青睞,而當時孟浩然恰好就在荊州,所以自然就收到了韓朝宗的邀請。

韓朝宗打算將孟浩然舉薦給朝廷,約定好了日期,可是到了赴約的日子,正好有朋友來拜訪孟浩然,孟浩然便和朋友把酒言歡,喝的酩酊大醉,把和韓朝宗約定好的事情置之不理了。孟浩然雖然失去了這次舉薦的機會,但是孟浩然對自己的行為一點也不後悔。

採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君與韓公有期。」浩然叱曰:「業已飲,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

從這則故事中能看出來,孟浩然是真性情中人,對功名利祿看得很輕,是淡泊名利之人,這是天性使然。孟浩然一生布衣的生活反倒成全了他,使他成為優秀的田園詩人。使中國的詩壇上多了一位田園詩人,也由此而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田園詩歌。

孟浩然書影繪像

孟浩然的詩歌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傳唱千年經久不衰

孟浩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他的成就都體現在反映田園生活的詩作中,他的詩作通俗易懂,即使到了現在,他的很多詩句都在傳唱中。

像孟浩然的《春曉》詩被選入了教科書中,成為學習詩歌的啟蒙之作,也成為了打開唐詩寶庫這扇門的一把鑰匙。《春曉》還被改編成兒歌,成為了幼兒接觸唐詩韻味的最佳選擇之一。

孟浩然這首家喻戶曉的詩歌的《春曉》,有其獨特的亮點,讀起來韻味十足,自然流暢,朗朗上口原詩如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詩意圖

本詩特點:

題解:「曉」就是天剛亮的時候,像「拂曉」這個詞語就是指天快亮的時候,詩題「春曉」則是指春天的早晨,天剛亮的時候。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四句共二十字,每一句都是一幅清新的畫面,意境真切,這是本詩最大的特點

《春曉》·詩意圖

《春曉》解讀

(一)「春眠不覺曉」

起句「春眠不覺曉」緊扣主題,這一句詩經短短的五個字,內容卻很豐富:這一句描寫的自然真切,詩人如夢初醒,眼前的情景是一個如詩如畫的一個早晨。

這一句如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如流水般徐徐道來。在一個春季的早晨,詩人睡醒了。常言道「春困秋乏」,一般到了春季,由於代謝增加和生物鐘的改變,人們更容易感到疲憊,睡眠時間自然就會長一點。

這句詩也印證了孟浩然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孟浩然雖然布衣生活,卻沒有衣食之憂,並沒有過著「晝出耘田」的辛苦農耕生活,從詩句中讀出,孟浩然醒來之後是怡然自得的,而且還躺在床上。

「不覺」二字讀來非常舒服,非常自然,淺顯易懂,接近直白的表達,但是依然不掩其清新脫俗的韻味。整句詩中未曾出現人物形象,但「春眠不覺曉」這五個字將詩人一覺睡到天亮的這件事情不著痕跡地描繪了出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天色已明、萬物初醒、晨光絢麗、空氣清新的春景圖。

這句詩是如此的詞真意切,充滿了詩情畫意,把一覺睡到自然醒能說的這麼富有詩意、富有美感,也就數這位內心無憂無慮的田園詩人孟浩然了

詩人一覺睡到天亮,睡眠質量很高,完全趕走了春困,渾身說不出的輕鬆愜意舒服,當然心情也是很好的。

(二)「處處聞啼鳥」

這一句緊承第一句,如此的春日早晨,如此的良辰美景,怎麼能少了鳥兒的歌聲呢?這是詩人還躺在床上就感知到的,從窗外傳來的陣陣悅耳的鳥鳴聲中可以感知到,這是一個迷人的早晨。這一句詩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和諧歡快的音樂感,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就是「處處」二字,這兩個疊字連用,恰恰透露出一個信息,就是孟浩然居住的環境非常好,庭院四周都是綠樹環抱,鳥兒的鳴叫聲才會從各個角度傳入詩人的耳中。這樣的一個庭院是理想的居住環境,少了紛繁的建築和人聲的嘈雜,這樣的一處家居環境也是孟浩然這位田園山水詩人的安居之所。

其次就是「聞啼鳥」,在這樣一個自然睡醒的早晨,一醒來,嫋嫋的鳥鳴聲就傳入耳朵,悅耳動聽,無形中為這個早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機與活力,一個春意盎然的早晨,一個如此的良辰美景怎麼能少了鳥兒的歌聲呢?

這一句詩沒有寫出樹木的繁茂,卻從一個側面寫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還有就是詩句中沒有寫明是什麼鳥兒在鳴叫,只用一個「啼」字和一個「鳥」字,就把各種鳥兒的鳴叫聲都表現了出來,高度的凝練,其實我們也能想像的出來,這就是鶯歌燕舞的場景,百鳥爭鳴的場景。

樹是鳥兒們的家園,鳥兒在陣陣啼鳴聲中迎接著美好一天的到來,迎接著天邊的朝霞,一切都是萬物初醒、生機勃勃的樣子。

在這個「處處聞啼鳥」的早晨,怎麼能缺少了花香呢?有鳥語也要有花香呀,這才是春天的美好景象。可是花香呢?

(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聽著鳥兒的歌聲,一時非常愜意,他突然記起來昨天晚上颳風了,也下雨了,此刻他才如夢初醒。

「夜來風雨聲」這一句是詩意的轉折,詩人沉浸在歡快的鳥語中,突然記起了屋外開放的花兒,夜裡可是又颳風又下雨的,正在開放的花兒怎麼樣了?

風吹雨打之下,花瓣會不會掉落呢?會不會落紅滿地呢?昨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的一個好天氣,昨天孟浩然還在欣賞百花齊放滿園春的景色

可是天氣說變就變,夜裡就是颳風下雨,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春天天氣的多變。孟浩然本打算今天繼續欣賞這悅目的滿園春色,可是一想到花兒被風吹雨打,內心不由得擔心起花兒的命運來。

「夜來風雨聲」是詩人的回憶,回憶昨晚的風雨,這句轉折是插敘的寫作手法,展示的是一份天氣的晴雨表。敘事中插入回憶、天氣的變化,詩人內心的微妙變化都高度集中在「夜來風雨聲」這一句中。也讓這樣一份美麗的春景畫卷更多了一些層次

「花落知多少」落紅滿地是詩人不願看到的,這是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詩人惜春的真實情感,全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都在這一句中得到了升華

「花落知多少」是詩人內心的擔憂,孟浩然很清楚花兒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外面是不是已經落紅遍地,花兒是不是已經失去了昨日萬紫千紅的嬌豔?

這是詩人內心真正的擔憂:這一句似落花之聲的悄無聲息,和昨夜的風吹雨打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句又好似詩人內心在喃喃細語,卻道出了詩人無限的惋惜之情

落紅滿地大抵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這更加表達出了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實感情。

從這句詩中也能看出來孟浩然所擔心的重點,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裡,雨水是很珍貴的,常言道「春雨貴如油」,田地裡的莊稼應該是最需要雨水滋潤的。

可是詩人擔心的卻恰恰是開放的花兒,這是詩人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詩人恬靜自然性格的真實反映,全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也都體現在這一句中。

《春曉》·詩意圖

結語

全詩以「春曉」二字為題,以詩人在不知不覺中自然醒來起始,繼而又寫到充滿生機的百鳥爭鳴聲,轉而回憶昨夜的風吹雨打之聲,最後在詩人內心「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惋惜聲中結束。

全詩將四幅春景圖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每一幅畫面都是如此寫意,又如此情真意切。每一幅畫面又是這麼引人入勝,富有生活氣息、富有生活情趣,將詩人純真自然的性格刻畫了出來,將詩人真實的情感細膩生動地表達了出來,讀此詩餘音未了又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孟浩然作為一位與「詩佛」王維,並稱為「王孟」的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多以描寫山水田園,以及隱居生活和羈旅行役時的所見所聞,並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刻的體現於詩歌創作之中。相比較於其他唐朝大詩人來說,孟浩然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
  • 四時田園雜興:「農民詩人」範成大的鄉土情懷
    引言: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田園詩歌佔有重要地位,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都是著名的田園詩人。然而,對於大多數描繪田園風光的詩人來說,田園只是他們藉以抒懷或明志的一個載體,真正走進田野間,把自己置身於農民之境地的卻寥寥無幾。縱然是田園詩派的開山鼻祖陶淵明,也只是在自娛自樂的躬耕中凸顯自身的那一份淡然與超凡。
  • 他生命中任性的詩人,田園隱士,看到了孟浩然的生活
    他生命中任性的詩人,田園隱士,看到了孟浩然的生活。孟浩然是唐代的田園詩人,來自襄陽。孟浩然出生在一個學術家庭,所以他從小就受到文化的影響,非常喜歡閱讀。他經常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因為他出生在一個學術家庭,所以這個家庭有一種閱讀的氛圍。他經常和弟弟一起讀書,他們互相競爭。非常積極。
  •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田園詩,被後人千古傳誦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陶淵明等詩人形成了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了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則形成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雖然所處朝代不同,但他們都是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自然風光、農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藉以表達自己對寧靜生活的嚮往和現實的不滿。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劉方平的《月夜》,來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歌中田園詩的藝術魅力。《月夜》是劉方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從「一山、一士、一考」及「兩詩」,看孟浩然的田園山水情
    孟浩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田園山水派代表詩人之一。在晉代陶淵明開創田園詩、謝靈運開創山水詩之後,田園山水詩在唐代得以發展到達鼎盛時期。其中,孟浩然、王維、韋應物、儲光義、常建等都是這一詩派的高手。但是按照年份來說,其他人都要比孟浩然晚些。
  • 隱逸詩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詩,用「禪理」淨化人心
    這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孟浩然寫的一首五言詩,通過對義公參禪環境的描寫,表達了應如蓮花般純淨的心境。既是一首山水詩,同時又是一首禪詩。這首詩是孟浩然在四十歲時到長安考進士失敗後在吳越大地遊歷時的作品,這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進京考試,當時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可以想像考試失敗對他的打擊應該是很大的。孟浩然,我國歷史上田園山水派代表詩人之一。
  • 孟浩然關於春天最經典的詩,短短四句句句精闢,你猜得到哪首嗎?
    孟浩然是一位隱居詩人,這首詩是他在鹿門山隱居時所創作的,詩中的意境十分的優美,宛如人間天堂。作者也是抓住睡夢剛剛清醒時,睜開朦朧的雙眼就看到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不禁有感而發。《春曉》充分地表達了孟浩然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留戀春天的思想感情。
  • 唐詩(四)-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詩七首
    文人的隱逸情懷也與山水田園詩的形成有緊密的關係,但此際並非為隱而隱,而是釀成了一種嚮往自然、追求超然獨立的文化心態和崇尚自然的審美趣味。此外,晉宋以來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也無疑提供了藝術上的借鑑。水田園詩派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他們繼承晉、宋以來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傳統,形成了具有共同題材內容和相近藝術風格的詩歌流派。
  • 《春曉》孟浩然 講解 翻譯 賞析
    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 田園詩人陶淵明,為何會創作出大量「飲酒詩」?從4個角度來分析
    田園詩人陶淵明,為何會創作出大量「飲酒詩」?從4個角度來分析 生活於東晉末期的陶淵明,是一位性格灑脫的大詩人、辭賦家。他之所以能成為聞名於古今的歷史名人。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他創造了「田園詩派」,以及開闢了古代文人,以「隱逸」為宗旨的生活方式。
  • 孟浩然最美的田園詩,生活恬靜閒適朋友熱情好客,令人嚮往的生活
    它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在詩中,詩人描繪了他嚮往的生活:住在美麗的田園,恬靜閒適,有熱情好客朋友作伴。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中國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唐代詩歌中,友情詩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認為友情詩是「中國詩歌最為重要的主題」。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幾篇唐代友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言絕句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 孟浩然在秋日寫的一首詩,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
    說到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很多人都會想到王維和孟浩然。王維一生都在官場和田園中徘徊不定,他曾寫過雄渾富麗的應制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也曾遠赴塞外,寫下蒼涼悲壯的邊塞詩,「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 王維明明是山水田園詩人,為何會寫出這麼多優秀的邊塞詩?
    王維(701-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並以詩名盛於唐代開元、天寶年間。 王維尤其擅長寫五言詩,他與好友孟浩然多詠山水田園之類的詩歌,因而他倆也被視為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
  • 孟浩然:將田園生活過成一首詩
    他一輩子就守著祖業過活,生兒育女,親親愛愛,有著足夠的恆資地產,日子過得幸福美滿。相比之下,哥哥浩然的人生就充滿了太多「變數」。這些變數,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可是說到底,若沒有這些變數,也就沒有後來那隨性自然的田園詩了。孟浩然人生的第一次變數發生於唐中宗神龍二年,也就是公元706年。孟浩然和他的幾個同鄉好友,張子容、辛諤、王宣、吳悅、朱去非,全都報名參加了縣級的考試。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惜春詩,寫出了春光的醉美,卻也驚豔了千年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惜春詩,寫出了春光的醉美,驚豔了千年【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 閒說詩人陶淵明和王維的田園生活!
    說到山水田園,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陶淵明。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陶淵明為人剛正,不願觸及官場黑暗,拒絕了官職俸祿,帶著一身傲骨,選擇了走入田園,留下了無數詩文。陶淵明選擇種田,是不願同流合汙的抗爭,也是追求自己內心桃花源的抉擇。拿起農具後,陶淵明也沒有放下筆,而是在這種隱居的環境下,成為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 他是詩人也是畫家,一首山水田園詩,將古詩的唯美發揮到了極致!
    山水田園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種最重要的一個門類,主要以描寫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為主要內容。在詩句,作者不僅僅描繪了大自然美麗的湖光山色,還將個人的情感和志向夾雜在詩句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漢末曹操的《觀滄海》可以說是第一首專門描寫山水詩的名作,後來經過陶淵明,謝靈運的發展,山水詩蔚為大觀了。到了唐朝,山水詩在一位詩人的努力下,更是達到了頂峰。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與其他山水田園詩人不同的是,他即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天賦高超的畫家。
  • 寄情山水的隱士孟浩然 | 古詩詞漫談
    陶淵明,是中國田園詩派的鼻祖,他的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李白、孟浩然,蘇東坡等都是他的崇拜者。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唐代詩壇中,有一個很難讓人拒絕的男人,他就是孟浩然孟山人。他比李白更灑脫,出身書家世家,卻在20歲就去了鹿門山隱居;他比白居易還風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讓世人見識到大詩人吃雞的快樂;他比蘇軾還吃貨,王昌齡來家裡玩,明知道自己有病要忌口,卻還是大吃海鮮,結果丟了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