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社會安定,國力強大,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文人士大夫的物質生活優裕,為漫遊行旅、賞玩山水提供了條件。社會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樸歸真的追求和佛家禪宗的淨心明性的境界,為詩歌提供了文化及審美心理的基墊。文人的隱逸情懷也與山水田園詩的形成有緊密的關係,但此際並非為隱而隱,而是釀成了一種嚮往自然、追求超然獨立的文化心態和崇尚自然的審美趣味。此外,晉宋以來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也無疑提供了藝術上的借鑑。
水田園詩派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他們繼承晉、宋以來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傳統,形成了具有共同題材內容和相近藝術風格的詩歌流派。他們的詩歌以描繪自然山水和田園風光,表現返樸歸真、怡情養性的情趣,抒寫隱逸生活的閒情逸志。他們的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意境淡遠閒適,寫景狀物工致傳神,提高了詩歌表現自然景物的藝術技巧,是唐詩藝苑中的一枝奇葩。
(一)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 (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稱呼,類似現在的「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④渭城:秦置鹹陽縣,漢代改稱渭城縣(《漢書·地理志》),唐時屬京兆府鹹陽縣轄區,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渭水北岸。
⑤浥:溼潤。
⑥客舍:旅店。
⑦更:再。
⑧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誌》雲,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⑨故人:老朋友。
⑩盡:喝盡。
⑩君:元二。
【譯文】
本詩表達了作者送元二時情節的 :悲傷 ,含蓄。
鹹陽縣的清晨下著小雨,淅淅瀝瀝,打溼了地上的塵土。旅店門前的一排排柳樹,顯得更加新鮮。請再喝一杯酒吧!西出陽關後就沒有好的朋友了!
【賞析】
這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鬱。「朝雨」在這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溼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土飛揚,而現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淨、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溼潤的意思,在這裡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溼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濛濛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二)鹿柴
作者:王維 (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作品注釋】
①鹿柴(zha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②但:只。聞:聽見。
③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時同"影"。
④照:照耀(著)
【白話譯文】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譁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三)竹裡館
作者:王維 (唐)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詞句注釋】
⑴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嘯(xiào):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⑹長嘯:撮口而呼,這裡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白話譯文】
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
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賞析】
此詩寫隱者的閒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閒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實有虛,對立統一,相映成趣,是詩人生活態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
(四)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詞句注釋】
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⑵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⑶佳節:美好的節日。
⑷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⑸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白話譯文】
我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家鄉兄弟們登高的時候,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人。
【賞析】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五)鳥鳴澗
作者:王維 (唐)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注釋】
①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②人閒: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閒:安靜、悠閒,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裡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③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④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⑤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
⑥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賞析】
全詩以淡淡的筆墨,清淳的意趣,澹泊的韻味,渲染成一幅春山夜景的水墨小品,展現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幽靜境界。在這一境界中,我們既可以體味到詩人心靈的空寂閒靜和精神的超然出塵,又能感悟到情與景在詩中融為一體的渾然。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論此詩「迥出常格之外,任後人摹仿不到。」
(一)過故人莊
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詞句注釋】
⑴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⑵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⑶邀:邀請。至:到。
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斜(xiá):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
⑺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閒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裡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白話譯文】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手舉酒杯閒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賞析】
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春曉
作者:孟浩然 (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詞句注釋】
⑴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⑵聞:聽見。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⑶「夜來」句:一作「欲知昨夜風」。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無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白話譯文】
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到處是鳥兒清脆的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賞析】
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