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為何在唐代達到頂峰,和皇帝有什麼聯繫,唐朝寫了多少首詩

2020-12-17 小賢時間軸

「唐詩宋詞」可謂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個鼎盛時期。古詩在唐代可謂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讓中國的「詩」文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唐王朝也因此摘得了一個桂冠,同時為中國文化帶上了一顆閃亮的明珠。那麼為何詩在唐朝有如此大的成就,這和在位的君主有什麼關係,大唐一朝寫了多少唐詩。

唐 劉禹錫 陋室銘

吃得飽因此精神有所追求,民風思想開放,制度開明

大唐初期經過穩定後,百姓安居樂業,西域諸國來朝。這樣的盛大景象,人們的精神世界已經發生變化,因此開始追求文化上的滿足。而皇帝對外來文化所採取的兼容政策,為唐詩的發展創造了寬鬆的文化環境,在文學題材的拓廣、文學趣味和文學風格的多樣化,都有重要意義。貞觀之治及開元、天寶盛世,直接促進了文學中盛唐氣象的形成。初唐四傑已經李白杜甫等人都出現在上述的盛世裡。

唐 詩人

唐代社會為士人開闢了廣闊的生活道路。科舉制度是唐代以來實行的一項選拔官吏的制度,是增強其政權的重要措施。科舉制度作為當時政治上的一種進步制度,對詩歌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唐代科舉制度對士人產生了重要影響;科舉制度引起的遊蕩風氣,開闊了人們對詩歌的視野士人,有利於文學修養和文學技巧的提高;唐代科舉制度的推行,促進了書院制度的產生科舉詩強調聲與法的二重性,激發了士人對音韻的研究,對詩歌的形式和內容有很大的影響。

唐 詩人

開拓視野,李白杜甫等人都是唐詩的推動者

唐詩是唐代文學中最輝煌的文學體裁。唐代傳統上分為四個時期:早、盛、中、晚。初唐「四俠」突破了「宮體」的內容,沈宋確立了節奏詩的形式,陳子昂倡導建安風格,為唐詩的健康發展開闢了道路。開元天寶時期是唐詩全面繁榮的時期。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高氏、岑參的邊塞詩,以及王長嶺、王志桓等一大批著名學者的詩歌,都是盛唐幻想的具體表現。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無疑是李白。天寶後期,「安史之亂」的爆發,也引發了文學的變遷。

唐朝時期文人吟詩

杜甫作為詩歌的聖人,面對現實,用動土的歌聲表達了人類在戰爭中的災難和人民的血淚。此後,唐詩進入中唐。大理詩、韓孟詩、元白詩開闢了一片新天地,使唐詩呈現出另一片繁榮景象。晚唐時期,詩歌普遍缺乏向上的氛圍,但也有不少詩人試圖駕馭自己的風格。杜牧和李商隱創造了唐詩的最後輝煌。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唐詩不僅吸收了前人詩歌藝術的經驗,而且不斷創新,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杜甫

元素多樣,百家爭鳴

浪漫主義詩歌的頂峰

李白是一位來自唐代文化的天才詩人。他非凡的自負和自信,傲慢的獨立人格,豪放的風度,自由創造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了唐代詩人的時代品格和精神風貌。他的詩歌創作充滿了無限的激情和神奇的想像。它不僅有壯麗、變幻莫測的奇觀,而且有著光彩奪目的意境和自然豐盈。

山水田園浪漫詩人

王維和孟浩然是唐文化鼎盛時期出現的兩位田園詩人。他們最大的特點和風格是「詩中有畫,詩中有畫」。

李白

現實主義

唐代寫實詩的代表人物是杜甫。他的詩歌具有歷史認識的價值。他的詩歌反映了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因而被稱為「詩史」。節奏詩在杜甫詩歌中佔有重要地位。首先,他在中國古代文體上的成就在於擴大了節奏詩的表現範圍。杜甫最成功的一條是七律

初唐四傑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統一帝國(面積1100多萬平方公裡)。當時,它是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的國家!盛唐時期,不僅物質上富足繁榮,文化上也極為繁榮,詩歌發展到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國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根據唐詩全集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唐朝,289年間,至少有2300位著名的記錄詩人和近5萬首詩歌。與西周至南北朝16700年的詩歌遺存總量相比,是原來的2至3倍多!

唐 詩人吟詩

在2000多名著名詩人中,世界級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風格獨特的著名詩人,遠遠超過戰國至南北朝著名詩人的總和。不得不說唐詩是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動力。為古人點讚!

參考文獻:《全唐詩 》《 舊唐書 》《新唐書 》《 李太白全集》

(歡迎大家搜索「小賢時間軸」交流歷史,弘揚文化,傳播正能量

本文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

作者推薦:

「滕王閣」一夜爆紅,王勃送給它一篇序,它還給王勃一顆「明珠」

「春運」即將到來,沒有飛機火車的唐代古人如何回家過年

相關焦點

  • 唐代二流詩人寫了首詩,成就段好姻緣,又寫了首詩皇帝給他封大官
    先說喜的,當年唐代的一名叫崔郊的小秀才,在路上遇見已嫁他人的婢女前任,寫下了首《贈去婢》。因其中一句「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寫得太真切,婢女的現任索性忍痛割愛,成全了這對有情人。再說悲的,當年孟浩然因為在唐玄宗面前吟了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讓唐玄宗氣得跳腳,為此這位一身才華的大詩人一生都沒當上官。
  •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唐代張若虛的經典名篇《春江花月夜》賞析
    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天江面上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遊子思婦的離愁別緒。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歌在開篇時,就在一個開闊的背景上勾勒出春江月夜的總貌和氣勢。一個「生」字,賦予了明月和潮水以活潑的生命。「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詩酒趁年華,盤點唐代寫山名句
    詩酒趁年華,盤點唐代寫山名句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田園山水詩更是如此。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唐代寫山名句都有哪些吧。《望嶽》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望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 唐朝最懶詩人,憑一首詩驚豔了詩壇,佩服佩服!
    的確這些人的作品很多,而且大都成為了經典之作,但是有這樣一位詩人,他一生中流傳下來的詩篇只有兩首,卻是「孤篇冠全唐」。這首詩正是我們高中教材收錄的唐代著名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生活於初唐時期,與張旭,包融,賀知章並成為吳中四士。
  • 《長恨歌》寫當朝皇帝,白居易為何竟然沒事,原來詩中有個技巧
    我們知道,皇帝家的事情是不能隨便說的,皇帝更加不能隨便議論。清朝有個人寫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詩。這本來是一句非常風雅的詩,卻被清朝統治者認為,這是在諷刺自己沒文化,砍了寫詩的人的頭。接著又有一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 史上最神秘的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卻被稱為唐詩頂峰中的頂峰
    說起唐詩,很多人都會想到,詩仙李白的豪邁,詩聖杜甫的憂國憂民,詩鬼李賀的奇才妙思,在那個無數詩人大放光彩的時代,與眾多熠熠生輝的詩人不同,有一位詩人可以說是最神秘的,他流傳下來的詩篇也非常之少,只有兩首詩,還差點淹沒在歷史之中,但其中一首詩被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被後人譽為
  • 你知道唐朝的牡丹多少錢1棵嗎?估計你1年工資也買不起,有詩為證
    唐朝,人人崇尚牡丹,劉禹錫曾寫過「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說明了牡丹盛開的季節,大家都出門去賞牡丹。01唐朝牡丹有多貴?在唐朝,富貴之家,為了牡丹,揮金如土。白居易曾有詩「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 唐代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就這兩首詩卻蓋過大唐許多詩人
    唐代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就這兩首詩卻蓋過大唐許多詩人!說起我國的古文化,那真的是悠遠流長,而我國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是有很多的,對我們影響最深的,大概就是唐詩宋詞,而且唐詩,也是中國古代文化歷史上的瑰寶。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然而唐朝也有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唐宣宗,他也是出家做過和尚,主要還是由於他被人嫉妒,為此只好遠離塵世,去到深山裡的寺廟裡修行,也正是這一段修行的經歷,也使得他遇到了當時另一位了不起的高僧黃檗禪師,兩人更是一起合作寫了一首詩,那便是著名的《瀑布聯句》,這首詩可謂是大氣磅礴,每人各寫兩句,前面的兩句出自於黃檗禪師,後面的兩句則是出自於唐宣宗。
  • 白居易有首流傳千古的詩,一女子讀完絕食而亡,寫了啥?
    雖說詩詞歌賦在歷朝歷代都有,但唐以後的詩詞,都可以看見唐朝的影子,從模仿杜甫、韓愈開始,白居易、孟郊、羅隱、杜牧、李商隱也都難逃被模仿,白居易的其中一首詩,還被捏造出了一段傳奇故事。此時的白居易剛剛從校書郎離職,雖然聽聞張愔離世,但他也要準備考試,同年中第,得到皇帝重用,白居易為了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常常寫一些現代詩指出皇帝的錯誤,唐憲宗雖然都能接受,但內心還是十分不滿,這也才有了後面的被貶江州。
  • 洛陽牡丹節盛況空前,唐朝寫牡丹的詩有幾百首,這五首最為經典啊
    這句詩其實李白點化了牡丹(木芍藥),來自於天宮王母娘娘宮殿的神話傳說。背景故事:據《松窗雜錄》記載:「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呼木芍藥……」。開元,天寶都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
  • 乾隆皇帝寫的詩爛到了什麼程度?這首小學生水平的詩,你肯定讀過
    據統計,乾隆共寫詩四萬餘首,幾乎與唐代詩人寫作的總量等同。乾隆八十八歲壽終正寢,假設他從十歲開始寫詩一直到去世,這期間近30000天,若是筆耕不輟,每天也要寫一首半才能寫完。乾隆二年(1737)時,《樂善堂全集》付梓行世,這部集子所收錄的是他在藩邸時期的詩文。
  • 白居易最朦朧的一首詩,整首詩寫得雲裡霧裡,使人讀了不知所云!
    這也正是唐詩的魅力之所在,雖然我們從字面上來看,這些詩作寫得很唯美,可是有的時候真正的意思卻並非如此。說起這方面最難以理解的詩作,那要數白居易的這首《花非花》,這首詩其實是比較難以讀懂,而且詩人描寫的獨特,同時整首詩也是寫得雲裡霧裡,使人讀了不知所云,表面上看是在描寫花,但是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的環境,以及詩人的人生經歷則是會發現這首詩,其實是另有所指。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的詩更好?
    影視劇中的隋煬帝說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張若虛寫的那一首,但實則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今天我們就先來分析張若虛的詩,然後再比較他們倆誰的詩更好?《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出自於《全唐詩》,是一首七言古詩,沿用了隋唐時期隋煬帝所寫的《春江花月夜》作為樂府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詩人張若虛,此詩是張若虛僅存的兩首名詩之一。這首詩在整體上描繪了一幅江水流動之下,岑岑月夜的美景,不僅意象豐富,而且在意境上也表現得十分空靈寧靜,頗有大家之風,因而此詩也享有「孤篇蓋全唐」的美稱,雖然張若虛僅存留兩首古詩,但從此首詩不難看出,張若虛的氣度才華都是非凡的。
  • 秋來多悲愁,唐代一位男人寫了首閨怨詩,被認為是最懂女人的男人
    圖片來自網絡閨怨詩作為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一般寫的是少婦、少女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魚玄機這首《秋怨》寫自己可謂感情細膩、悽婉纏綿。然而也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他們的詩中是否有閨怨詩的味道呢?唐代詩人 王昌齡的「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這首《西宮秋怨》就絕好地描寫了一位雖美而不得寵愛的宮女的心情。同是唐代詩人的王維,也是一位寫閨怨詩的高手。
  • 這位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只有一首寫入教材,網友:十分感恩
    清朝有很多位性格鮮明的皇帝,比如風趣幽默的康熙,板正嚴肅的雍正,還有生性風流的乾隆。乾隆一生最愛美人,後宮中納了許多美人不算,他還多次下江南,說是去遊玩,實際上就是去尋花問柳。自古以來就有風流才子這個說法,古代那些才子都愛美人,而乾隆這個風流皇帝也很愛寫詩。
  • 這首諷刺詩,唐德宗李适真的沒讀懂嗎?
    韓翃是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名頭聽起來不小,但在群星璀璨,天才遍地的唐朝,只能算是一個十八線小詩人。但他卻憑一首諷刺皇帝的詩,意外獲得唐德宗李适的賞識,從此平步青雲,高居廟堂,過上了令許多「大咖」羨慕不已的生活。
  • 平和淡雅的王維寫的邊塞詩,壯闊飛動,筆墨酣暢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 而盛唐詩歌是唐代詩歌的頂峰。盛唐邊塞詩派用羽書、翰海、邊關、狼煙勾畫出慷慨豪壯的陽剛之美,令人感到一種極為向上的生命力。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大都寫過邊塞詩,題材廣泛、主旨深刻、風格各異。作為盛唐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王維的詩作一向以閒適恬靜與平和淡雅見長。在青壯年時期,王維也寫過不少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壯闊飛動之作,勇敢豪放、筆墨酣暢。
  • 他是中興唐朝的皇帝,裝傻時曾與僧人合寫一首詩,全詩氣勢磅礴
    在《全唐詩》中有這樣一首比較的奇怪的詩,說它奇怪是因為這首詩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由兩個身份地位完全迥異的人合作而成,一人是唐朝頂頂有名的中興皇帝唐宣宗李忱,另一人則是香嚴寺的一位禪師——香嚴閒。
  • 這十首詩,代表了唐朝五言詩的最高水平!
    前幾期小仙給大家盤點了唐朝最好的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和最好的宋詞,今天小仙繼續給大家說詩詞,今天的話題是:唐朝最好的五言詩有哪些?張九齡的詩也寫得很好,他的《感遇十二首》託物寓意,抒發了對身世的感慨,表現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詩的代表作。「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等都是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