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美國總統川普、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德國總理默克爾與12個國家的元首和300名退伍老兵,在6月6日這一天參加了在英國樸茨茅斯舉行的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活動。
川普在紀念儀式上朗讀了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當天向美國民眾發布的祈禱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則代表「整個自由世界」感謝登陸行動的參與者。
就在英法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之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諾娃提醒英美各國不要誇大諾曼第登陸在二戰中的作用。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則親自撰文,指責西方書本忽視了蘇聯對二戰做出的巨大貢獻。
據CNN和《衛報》6月5日報導,來自16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了當天在樸茨茅斯舉行的紀念活動。這也是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首次有如此多外國領導人齊聚英國。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卻未收到邀請。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首相德蕾莎·梅伊分別在儀式上發表講話。伊莉莎白二世稱,當年全世界的命運都與諾曼第登陸能否成功息息相關,「我有幸能代表整個英國,整個自由世界,對你們(陣亡戰士)說一聲謝謝」。
德蕾莎·梅伊則朗誦了英國皇家陸軍後勤部隊上校斯金納(Norman Skinner)於1944年6月3日寫給妻子的信。斯金納在信中懷念了與妻女共度的美好時光,「雖然我願放棄一切回到你身邊,但我還不想從正在做的事情中退縮」。
斯金納在6月6日的登陸行動中倖存,卻在登陸一天後陣亡,留下妻子和兩個幼女。
法國總統馬克龍朗誦了年僅16歲的法國抵抗戰士費特(Henri Fertet)在被納粹處決前的最後一封信;美國總統川普則朗誦了羅斯福在諾曼第登陸當天,通過電臺向美國民眾發布的祈禱文。
由於諾曼第行動被視為最高機密,在登陸前一天發表電臺講話時,羅斯福對諾曼第隻字未提。
6月6日晚8點半,羅斯福在白宮發布祈禱文,首次透露「昨晚當我提起解放羅馬之時,美國士兵和我們的盟友正在穿越英吉利海峽,執行另一場偉大的行動」。
2019年6月3日,法國Vierville-sur-Mer,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日前夕,美國士兵在諾曼第海灘收集沙子作為紀念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1943年起,盟軍就開始製造假情報、散布假消息、虛構軍隊和坦克,試圖讓納粹德國相信盟軍計劃在法國北部的加來登陸。到1944年行動之前,已有來自12個國家的200多萬士兵聚集在英國,為登陸做準備。
假情報讓德國成功落入圈套,以至於在諾曼第登陸之後,德國還將精兵派往加來,以為盟軍將從當地第二次登陸。
按照計劃,諾曼第登陸本應從6月5日開始,但由於遭遇風暴,行動被整整推遲了24小時。而正因為天氣惡劣,負責法國北部防守的隆美爾認定盟軍不會採取行動,於是返回德國參加妻子的50歲生日聚會。
1944年6月6日凌晨,以英美加為主力的盟軍士兵偷偷空降在諾曼第的德軍後方;早上6點30分起,大部隊開始從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登陸。
當天,共有包括2.4萬名空降兵在內的15.6萬盟軍士兵登陸諾曼第。其中8.3萬人為英國或大英國協國家士兵,7.3萬為美國士兵。行動動用了約7000艘船隻、1萬輛車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
在登陸日當天,共有4400名盟軍士兵死亡,傷亡最慘重的發生在奧馬哈海灘。僅在奧馬哈海灘,就有約4000盟軍士兵陣亡或受傷。對德軍傷亡的估算從4000到9000人不等,還有數千法國平民在行動中喪生。
成功登陸77天後,盟軍奪回對諾曼第的全部控制權。數百萬盟軍從諾曼第進入法國,開闢了歐洲的西線戰場,與東線的蘇聯對德國形成夾擊之勢,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
2019年6月5日,英國樸茨茅斯,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紀念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周三的紀念活動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將德國從納粹統治中解放的各國士兵表示了讚賞。
默克爾稱,自己作為德國總理能參加諾曼第登陸紀念,能與其他國家元首一道「為和平和自由站在一起」,「是歷史贈予的禮物,必須被保護的禮物」。
當天的紀念活動結束後,各國元首就北約和安全事務展開了會談。周四,川普、馬克龍和德蕾莎·梅伊還將參加在法國諾曼第舉行的紀念儀式。
不過,曾參加諾曼第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的普京此次沒有得到法國的邀請。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普京首次沒有被邀請參加諾曼第登陸紀念活動。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周三的記者會上對二戰西線戰場上陣亡的將士致哀,對盟軍在二戰中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但她強調,不應該誇大西線戰場在二戰中的作用,「特別是不應該抹殺蘇聯對二戰做出的巨大貢獻,沒有蘇聯的貢獻,二戰不可能取得勝利」。
扎哈羅娃稱,諾曼第登陸對二戰「並沒有決定性影響」,「蘇聯紅軍的勝利,特別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庫爾斯克會戰已經決定了二戰的走向」。
在二戰中,蘇聯共有超過2700萬士兵和平民喪生。從1942年到1944年夏天,蘇德先後經歷了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戰役、烏克蘭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等重要戰役。其中,二戰中的最大坦克戰庫爾斯克之戰被視為東線戰場的關鍵轉折點。
雖然蘇聯並未參與諾曼第登陸,但蘇聯在東線戰場上對德軍的牽制,為諾曼第登陸創造了必要條件。
到1944年5月,已有185萬名德軍士兵陣亡或被俘,歷史學家將東線戰場和西線戰場的軍事損失比例定為9:1。在諾曼第登陸前,德國約三分之二的軍力都投入到了東線戰場。
早在1942年,史達林就曾向邱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西線戰場,以夾擊納粹德國。但當時邱吉爾以時機不成熟為由拒絕了史達林的提議。
扎哈羅娃稱,當年在盟軍中,有人希望等到德國在東線戰場中遭受了重創之後,再採取行動,以減少西線的損失。
在諾曼第登陸的重要性問題上,俄羅斯《國際事務》雜誌更是在周二發表了俄外長拉夫羅夫撰寫的長篇評論文章。
圖片來源:截圖
拉夫羅夫在文章中指責有人試圖抹殺蘇聯在二戰中的作用,將蘇聯塑造成與納粹德國一樣的「戰爭主犯,或者侵略者」。
他不滿西方教育系統對歷史進行「錯誤解讀」,將諾曼第登陸視為解放歐洲、擊敗納粹德國的主要原因,無視了蘇聯的貢獻。他同時也不滿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慶祝二戰勝利日的報導,指責相關報導將俄羅斯二戰勝利日的遊行定性為宣傳軍國主義思想。
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尊重所有盟軍士兵對二戰的貢獻,也蔑視任何試圖就二戰話題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製造矛盾的行為。
但他寫道:「無論如何扭曲歷史,真相的火焰不會被撲滅:是蘇聯民眾擊碎了第三帝國的脊梁。這就是事實。」
1939年,蘇聯和德國籤署互不侵犯條約,保證兩國不會互相攻擊,蘇聯則將得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同年9月,蘇聯與德國一道入侵波蘭。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也成為歐戰中傷亡最慘烈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