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缺席諾曼第不忘致敬盟軍,但強調歐戰勝利「蘇聯功勞最大」

2020-12-25 界面新聞

記者 | 安晶

美國總統川普、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德國總理默克爾與12個國家的元首和300名退伍老兵,在6月6日這一天參加了在英國樸茨茅斯舉行的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活動。

川普在紀念儀式上朗讀了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當天向美國民眾發布的祈禱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則代表「整個自由世界」感謝登陸行動的參與者。

就在英法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之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諾娃提醒英美各國不要誇大諾曼第登陸在二戰中的作用。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則親自撰文,指責西方書本忽視了蘇聯對二戰做出的巨大貢獻。

據CNN和《衛報》6月5日報導,來自16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了當天在樸茨茅斯舉行的紀念活動。這也是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首次有如此多外國領導人齊聚英國。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卻未收到邀請。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首相德蕾莎·梅伊分別在儀式上發表講話。伊莉莎白二世稱,當年全世界的命運都與諾曼第登陸能否成功息息相關,「我有幸能代表整個英國,整個自由世界,對你們(陣亡戰士)說一聲謝謝」。

德蕾莎·梅伊則朗誦了英國皇家陸軍後勤部隊上校斯金納(Norman Skinner)於1944年6月3日寫給妻子的信。斯金納在信中懷念了與妻女共度的美好時光,「雖然我願放棄一切回到你身邊,但我還不想從正在做的事情中退縮」。

斯金納在6月6日的登陸行動中倖存,卻在登陸一天後陣亡,留下妻子和兩個幼女。

法國總統馬克龍朗誦了年僅16歲的法國抵抗戰士費特(Henri Fertet)在被納粹處決前的最後一封信;美國總統川普則朗誦了羅斯福在諾曼第登陸當天,通過電臺向美國民眾發布的祈禱文。

由於諾曼第行動被視為最高機密,在登陸前一天發表電臺講話時,羅斯福對諾曼第隻字未提。

6月6日晚8點半,羅斯福在白宮發布祈禱文,首次透露「昨晚當我提起解放羅馬之時,美國士兵和我們的盟友正在穿越英吉利海峽,執行另一場偉大的行動」。

2019年6月3日,法國Vierville-sur-Mer,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日前夕,美國士兵在諾曼第海灘收集沙子作為紀念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1943年起,盟軍就開始製造假情報、散布假消息、虛構軍隊和坦克,試圖讓納粹德國相信盟軍計劃在法國北部的加來登陸。到1944年行動之前,已有來自12個國家的200多萬士兵聚集在英國,為登陸做準備。

假情報讓德國成功落入圈套,以至於在諾曼第登陸之後,德國還將精兵派往加來,以為盟軍將從當地第二次登陸。

按照計劃,諾曼第登陸本應從6月5日開始,但由於遭遇風暴,行動被整整推遲了24小時。而正因為天氣惡劣,負責法國北部防守的隆美爾認定盟軍不會採取行動,於是返回德國參加妻子的50歲生日聚會。

1944年6月6日凌晨,以英美加為主力的盟軍士兵偷偷空降在諾曼第的德軍後方;早上6點30分起,大部隊開始從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登陸。

當天,共有包括2.4萬名空降兵在內的15.6萬盟軍士兵登陸諾曼第。其中8.3萬人為英國或大英國協國家士兵,7.3萬為美國士兵。行動動用了約7000艘船隻、1萬輛車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

在登陸日當天,共有4400名盟軍士兵死亡,傷亡最慘重的發生在奧馬哈海灘。僅在奧馬哈海灘,就有約4000盟軍士兵陣亡或受傷。對德軍傷亡的估算從4000到9000人不等,還有數千法國平民在行動中喪生。

成功登陸77天後,盟軍奪回對諾曼第的全部控制權。數百萬盟軍從諾曼第進入法國,開闢了歐洲的西線戰場,與東線的蘇聯對德國形成夾擊之勢,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

2019年6月5日,英國樸茨茅斯,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紀念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周三的紀念活動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將德國從納粹統治中解放的各國士兵表示了讚賞。

默克爾稱,自己作為德國總理能參加諾曼第登陸紀念,能與其他國家元首一道「為和平和自由站在一起」,「是歷史贈予的禮物,必須被保護的禮物」。

當天的紀念活動結束後,各國元首就北約和安全事務展開了會談。周四,川普、馬克龍和德蕾莎·梅伊還將參加在法國諾曼第舉行的紀念儀式。

不過,曾參加諾曼第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的普京此次沒有得到法國的邀請。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普京首次沒有被邀請參加諾曼第登陸紀念活動。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周三的記者會上對二戰西線戰場上陣亡的將士致哀,對盟軍在二戰中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但她強調,不應該誇大西線戰場在二戰中的作用,「特別是不應該抹殺蘇聯對二戰做出的巨大貢獻,沒有蘇聯的貢獻,二戰不可能取得勝利」。

扎哈羅娃稱,諾曼第登陸對二戰「並沒有決定性影響」,「蘇聯紅軍的勝利,特別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庫爾斯克會戰已經決定了二戰的走向」。

在二戰中,蘇聯共有超過2700萬士兵和平民喪生。從1942年到1944年夏天,蘇德先後經歷了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戰役、烏克蘭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等重要戰役。其中,二戰中的最大坦克戰庫爾斯克之戰被視為東線戰場的關鍵轉折點。

雖然蘇聯並未參與諾曼第登陸,但蘇聯在東線戰場上對德軍的牽制,為諾曼第登陸創造了必要條件。

到1944年5月,已有185萬名德軍士兵陣亡或被俘,歷史學家將東線戰場和西線戰場的軍事損失比例定為9:1。在諾曼第登陸前,德國約三分之二的軍力都投入到了東線戰場。

早在1942年,史達林就曾向邱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西線戰場,以夾擊納粹德國。但當時邱吉爾以時機不成熟為由拒絕了史達林的提議。

扎哈羅娃稱,當年在盟軍中,有人希望等到德國在東線戰場中遭受了重創之後,再採取行動,以減少西線的損失。

在諾曼第登陸的重要性問題上,俄羅斯《國際事務》雜誌更是在周二發表了俄外長拉夫羅夫撰寫的長篇評論文章。

圖片來源:截圖

拉夫羅夫在文章中指責有人試圖抹殺蘇聯在二戰中的作用,將蘇聯塑造成與納粹德國一樣的「戰爭主犯,或者侵略者」。

他不滿西方教育系統對歷史進行「錯誤解讀」,將諾曼第登陸視為解放歐洲、擊敗納粹德國的主要原因,無視了蘇聯的貢獻。他同時也不滿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慶祝二戰勝利日的報導,指責相關報導將俄羅斯二戰勝利日的遊行定性為宣傳軍國主義思想。

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尊重所有盟軍士兵對二戰的貢獻,也蔑視任何試圖就二戰話題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製造矛盾的行為。

但他寫道:「無論如何扭曲歷史,真相的火焰不會被撲滅:是蘇聯民眾擊碎了第三帝國的脊梁。這就是事實。」

1939年,蘇聯和德國籤署互不侵犯條約,保證兩國不會互相攻擊,蘇聯則將得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同年9月,蘇聯與德國一道入侵波蘭。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也成為歐戰中傷亡最慘烈的戰爭。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盟軍已攻入義大利,為何還要在法國諾曼第登陸?
    1944年6月,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拉開帷幕,在此後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約三百萬的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自此除了東線的蘇德戰場之外,德軍還面臨來自西線英美聯軍的龐大壓力。不過早在1943年,盟軍已經從南線攻入歐洲大陸,義大利甚至因此而投降,墨索裡尼已經被義大利人囚禁。
  • 霸王行動的前奏曲,為了成功登上諾曼第,盟軍都做了哪些準備?
    對於在反攻歐陸一事,盟軍早在1941年就有所討論,當時蘇聯正在德國的攻勢下節節敗退,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希望盟軍能夠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好減輕蘇聯承受的巨大壓力。 而刨除了上述三個不適合登陸的地點之後,剩下的可供登陸的地點就只剩下一個 諾曼第大區 讓盟軍進行登陸了。
  • 二戰的轉折:慘烈的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登陸作戰,盟軍集結了約284.2萬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登陸的部隊由英、美和加拿大等國士兵組成,登陸的5個海灘包括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
  • 德國人不知道盟軍即將在哪裡實施諾曼第登陸行動
    在最後的決戰中,有4267名盟軍官兵陣亡,還有4068人「失蹤」這些「失蹤者」遭到炮火的猛烈打擊,連屍體都無法找到。第二天,波蘭指揮官弗拉迪斯拉夫安德爾斯對戰場進行了視察。根據他的記述:「有時候,德國和波蘭士兵的屍體死死纏在一起,四處散落著,空氣中瀰漫著屍體腐爛的惡臭味。」
  • 盟軍為什麼沒有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後進攻蘇聯
    雖然當時沒有引爆對蘇聯的世界大戰,但是後來他的鐵幕演說,也很好地詮釋了一個不擇手段之人的手段。 面對這樣的戰後格局,英國首先邱吉爾就曾提議盟軍直接攻打蘇聯,徹底將蘇聯趕出歐洲,或者消滅蘇聯,畢竟這樣的戰後格局,是英國或者西方世界完全無法接受的,他們和社會主義的蘇聯是敵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諾曼第登陸戰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一再催促英美儘快開闢第二戰場。史達林曾經表示如果盟軍沒有人,可以運輸蘇聯士兵在法國登陸,現在的第二戰場將由這些正苦苦思想的盟軍士兵開闢。武器集中了,人員也集中了,但海峽上空也逐漸集中了積雨雲,雨雲夾雜著強大的低氣壓,逐漸逼近,氣象部門準確預報的暴風雨的消息。盟軍統帥部原定6月5日為登陸日期(D日),這天盟軍要在法國西海岸與德軍打響。
  • 全彩照片真實再現諾曼第登陸,4400名盟軍士兵獻出寶貴生命
    在1944年6月6日的行動中,大約156000名盟軍官兵分布在法國諾曼第的五處海灘上,這次行動導致納粹德國的失敗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走向結束。在這次歷史上最大的兩棲行動中,僅僅6月6日當天,就有4400名盟軍官兵喪生。圖為6月6日當天,美軍士兵已經轉移到了登陸艇上,正在等候向猶他海灘衝擊的命令。
  • 小人物也能發揮大作用,偷走德軍防禦圖,幫助盟軍成功登陸諾曼第
    希特勒控制歐洲大陸後,為了防禦盟軍,於1941年構建了堅固的大西洋堡壘。這條防線自挪威海岸北部至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長達2700公裡,全線由一些堅固支撐點和野戰工事構成,設有地雷場和水中障礙,是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防線之一。
  • 蘇軍戰役理論的勝利,1944年夏盟軍的突破戰役法實踐
    若不採取欺騙行動,敵人就會削弱消極地帶的力量以加強防禦,面對敵人強大的防禦,蘇軍無法達成一場快速突破。進攻取得勝利的關鍵是速度,倘若無法從一開始就獲得突擊速度,就不能讓敵人發生動搖並被迫陷入越來越遲鈍的被動狀態,戰鬥會像去年的奧廖爾戰役那樣淪為一場消耗戰——傷亡巨大,毫無進展。
  • 二戰盟軍諾曼第空降時的這個花招,利比亞軍閥現在還在用?
    諸如著名的「布萊切利莊園」,即便早已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機,盟軍也仍然在戰術上放任德軍,才能一直在戰略上保持領先,直至1945年擊敗納粹德國。除此之外,在諾曼第登陸期間,盟軍在諜報戰上又使上了一新招,讓本來就疲於奔命的德軍更加「忙碌」。
  • 諾曼第登陸:世界歷史上規模強大的登陸戰,其難度到底有多大?
    1944年6月6日當天,諾曼第登陸開始,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三軍聯合登陸戰。經過盟軍將士兵分五路的全線突擊,德軍的大西洋壁壘終於崩潰,盟軍反攻西歐大陸的號角正式吹響。那麼,在具體的登陸行動中,盟軍登陸的難度到底有多大呢?
  • 二戰經典戰役之霸王行動——諾曼第登陸
    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史達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 我最懷念的俄羅斯是兩年前的閱兵夜
    每年的5月9日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德國投降書生效的日子。俄羅斯獨立之後保留了這個節日,並改稱為「勝利日」(День победы)。每年這一天,莫斯科都要舉行隆重的集會和閱兵式慶祝勝利,國家領導人前往紅場的無名烈士墓前敬獻花圈,並在莫斯科的無名戰士墓長明火旁設立固定哨位進行哀悼。
  • 參加「諾曼第登陸戰役」的中國軍人
    問:網上有傳國軍52軍參加了盟軍的歐戰,更參與了諾曼第登陸並戰績斐然等等,還說只因政治原因被刻意隱瞞。短史記能否給個真實歷史檔案啊? 不值一提的謠言。抗戰期間,國民革命軍第52軍從未出國。
  • 美軍如不直接參戰,蘇聯和英國能否擊敗德國?切忌誇大美援的作用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一個客觀事實,即在德國1940年的「海獅計劃」失敗以後,儘管希特勒暫時放棄了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企圖,但仍然打算在運用閃電戰擊破蘇聯後,再回過頭來收拾英國。那麼對兩線作戰一直心存恐懼的希特勒,何以放心大膽幾乎是傾全部軍力攻蘇呢?就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已經完全不具備反撲歐洲大陸的能力,不可能開闢第二條真正的戰線。
  • 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後,卻被四輛虎式坦克狙擊,謝爾曼根本不敵
    昨天小編在臨睡前心血來潮地看了一部二戰紀錄片——《彩色二戰》,其中正好播到第九集《諾曼第登陸》。本來對於諾曼第登陸戰役已經爛熟,本沒有必要再看。但是紀錄片中講到一個細節,讓爆炸君非常感興趣,片中說登陸後的盟軍本想向諾曼第地區的軍事重鎮卡昂挺進,卻不料遭到了德軍四輛虎式坦克的狙擊,使得盟軍只好暫且放棄進攻。說實話這個細節讓小編我著迷不已,德軍的虎式坦克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這段歷史的具體真相還有哪些細節?今天小編就找了一些資料,來解答自己內心的這個疑惑。
  • 盟軍在西線的首次反擊,讓義大利聞風喪膽的西西里島登陸戰
    最終盟軍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將法西斯領袖墨索裡尼打倒下臺,可是值得思考的是這場規模空前浩大的戰役表面上是以盟軍的勝利告終,但是由於登陸作戰經驗太少並沒有達到預先估計的戰果,使得軸心國的有生力量最終得以撤退。 一、登陸作戰的背景 要知道盟軍為何會選擇從西西里島登陸,我們需要先介紹一下西西里島的情況。
  • 二戰時,美國為何不在蘇德兩敗俱傷後,將蘇聯一起收拾?
    因為在二戰之初,默默發展種田的蘇聯雖然已經成為歐洲有數的強國之一,但其地位充其量也只是與老牌列強英國、德國、法國等並列罷了。 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蘇聯自己,都不認為蘇聯的實力已經凌駕在英法德之上。然而,當艱苦卓絕的第2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之後,蘇聯不但越成為超越英國、法國、德國,與美國並列的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