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鰻魚特別讀者:
點擊上方第二個「大西洋鰻魚」→主頁右上角「三個點」→設為星標
這是大西洋鰻魚的第185篇原創,遠東第五篇。
前兩篇寫的社會主義鄰居——朝鮮和越南,家國情仇,很沉重,我也寫的很辛苦。
今天繼續寫一個鄰居——俄羅斯的遠東。從海參崴到烏蘭烏德,我已經寫過四篇遠東遊記。這片黃白雜居的土地,令喜歡交融文化的我其實一直很喜愛。今天這篇短篇,想描述一下,在2018年的4月30日,在那一年俄羅斯「勝利日」的前夕,我有幸親歷的當年「勝利日閱兵」的壯闊場景。
多元的俄羅斯諸民族,圖二這位軍人的典型亞洲臉,也是真真切切的俄羅斯人,這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猶為常見。
「勝利日」是什麼?
每年的5月9日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德國投降書生效的日子。俄羅斯獨立之後保留了這個節日,並改稱為「勝利日」(День победы)。
每年這一天,莫斯科都要舉行隆重的集會和閱兵式慶祝勝利,國家領導人前往紅場的無名烈士墓前敬獻花圈,並在莫斯科的無名戰士墓長明火旁設立固定哨位進行哀悼。
夜晚,莫斯科和各英雄城市鳴放禮炮,紀念死難者,並燃放焰火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偉大的勝利。
」太平洋艦隊「是俄羅斯海軍第二大艦隊,亦是保障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民族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工具,其主基地即設在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
海參崴地理位置
作為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軍港,海參崴軍事戰略意義顯著,因此,與軍事直接相關的「勝利日」的紀念活動,在這座人口雖僅有50多萬的三線城市也尤其的盛大。這場「勝利日」閱兵式也不例外。
濃濃蘇聯風格的海參崴之城市一角
首先,請打開下面這個短視頻(只有10秒鐘)。當聽到東斯拉夫人呼喊起熟悉的「烏拉!烏拉!」時,我腦海中立馬出現了我看過的無數沙俄電影,蘇聯電影的鮮活場景。
在最近大火的俄羅斯歷史電影《救國同盟》裡,俄羅斯帝國軍隊打敗拿破崙,攻入巴黎時,俄軍立隊迎接沙皇檢閱,「烏拉!烏拉!」的聲音即出現在電影的最開頭。
以下是當晚閱兵彩排時的部分圖片與視頻,我就不多介紹了。一句話就是,現場經歷,心潮澎湃,無比激動。
激動原因一就是,這個1945年以來,每年俄羅斯最重要的日子——「勝利日」——不僅是蘇聯站穩立根的正義之本,也是現在普京帝國強力推行的重要意識形態——強調」反德「的正義性與功績,與俄羅斯"重返輝煌","世界重要一極"的國家意識是緊密相聯的。
"勝利日"是凝聚如今全羅斯人的最大抓手,甚至對團結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些曾經最親密的小兄弟,也是重要的一個武器。
而我,親身經歷了這場國家意識的宣洩之禮。
激動原因二就是: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反覆強調過,境外旅行最令我期待與激動的,是各個國家各個城市裡的各項event,或是遊行,或是宗教儀式,或是街頭表演,或是政治活動。
這是遠比單純景點,或者山河湖海的自然風光更加令人記憶深刻的事情,這也是境外遊的最大價值點——多元的文化衝擊。
靜態的景點在網絡上看圖片,和在實地現場看,區別並不是很大。而現場事件(event)或者節慶親歷的鮮活感,是網絡雲旅遊無論如何也不能帶給你的。
不同的軍隊方陣齊步經過人群
這是首長在正式閱兵式參與檢閱時要坐的車。
這篇文章寫到這裡,為了防止現在複雜的網絡環境又生爭端。我想強調的是,本文留言區杜絕是要親俄還是要反俄這種討論。本文展示講述的,僅僅是我親歷的這種」勝利日「閱兵式事件的本身。
對一個國家的感情,遠不是只有"精"和"厭"兩種態度來黑白概括。
由於俄烏在內的前蘇聯地區部分國家還在努力抗爭,還未被捲入如今絕大部分的世界已經全盤西化,全盤"西歐北美化"的單調文化敘事語境裡,我對前蘇聯地區旅行一直有一種親切的感情——因為它們有"不同的"東西。此外,我對部分東斯拉夫人"外冷內熱"的性格,也一直心生讚賞。
今年要不是疫情,7月本來也打算去還未踏足的俄羅斯歐洲部分進行一次長時間旅居。
而在旅行之外,我對前蘇國家乃至波蘭等部分東歐華約陣營的國家,因為歷史政治原因,對華人存在著那種微妙的根深蒂固的偏見,也一直是嚴拒抗議的態度,並在疫情期間發過一篇相關國家對華措施的批評之文。
文章的最後,我還想談談心:
講到」勝利日「,就離不開二戰的那段歷史。
知識星球最近有球友剛好發表過相關的感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我在這裡引用一下。(作者:大吉)
其實我也認同,是的是這樣的。這種趨勢很明顯。俄羅斯越來越微不足道,蘇聯的功績也一直在慢慢抹去,但這也是1991年的全球劇變之後,單極化世界的即定事實與實際趨勢。1991年,就註定了現在的結果。
據說即使是中國現在的英語課本上也這樣寫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諾曼第登陸",而不是"衛國戰爭"中"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
未來這種單一語境會有變化嗎?我說不清楚。
對於美國還是蘇聯主導了滅亡納粹,攻佔柏林的進程,到底誰是二戰勝利的最大功功臣。說實話,我自己是無感的。
我在《15天,從尼德蘭到維也納,窺見一個帝國的消亡》這篇文章寫過,我更關心的是東亞史與東南亞史,是與華人的過去,現在,將來有所關聯的所有歷史。
而德國沒有這樣的機會,德國至始自終都在衝破自己本土東南西北的牢籠,青島剛得即失去,所以我的心中一直對德國,對這個歐洲的經濟樞紐一直存在著距離感——我對在歐洲泛濫流行的二戰納粹劇、德劇,提不起多大的興趣。
打波蘭吞捷克滅猶太,講一遍就夠了,一百部電影講天天放,跟中國人有啥關係?英屬印度獨立,東南亞獨立戰爭,這才是我,生長在東方土地上的我感興趣的啊。
全世界都關心歐陸之戰,而我並不感冒。所以"勝利日"這個節日的意義本身對於我,其實是微不足道的——作為一個生長在東方的華人,我無法共情。
但是75年來,蘇聯人、俄羅斯人關於勝利日,關於衛國戰爭有著無數的優秀的影視作品。在文章的最後,我想推薦大家看以下兩個短視頻。
即使是我這樣不感冒"歐戰"的人,也被這樣的國家意識形態宣傳短片深深的觸動到。
我們的主旋律電影或者宣傳片能拍到這個程度嗎?
這也是即使現在衰落至此,GDP已不如廣東省的俄羅斯,我們不得不尊敬的地方——它們仍然保持著優秀的,底蘊豐厚的藝術文化。
不好意思,一篇文章只能添加三個視頻,如果對另一個」衛國戰爭「宣傳短片感興趣,請後臺回復」衛國戰爭「即可獲取。
上面這個視頻,請一定要看!短短三分鐘,凝聚了蘇聯與俄羅斯70多年的歷史!實在是精彩。
再見了,海參崴。敬請期待遠東第六篇!
海的對面是日本本州島。
感謝您點「好看」,歡迎您轉發,給予作者更多原創的動力。
若您希望繼續閱讀更多境外實地旅行的第一手深度觀察,也請您關注我的帳號。
- 相關文章 -
在公眾號對話框
回復「遠東1」,提取閱讀《你好,符拉迪沃斯託克。再見,海參崴。》
回復「遠東3」,提取閱讀《貝加爾湖令人失望,我卻無比懷念那個夏天。》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鰻魚和他的朋友們」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