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衝鋒和板載衝鋒,本質來說都是陸軍的基本技能:衝鋒!不同點,不過是兩支軍隊在衝鋒時所喊的話不同,一個喊「烏拉」一個喊「板載」而已,之所以我們現在將兩者分開來說,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數情況下,發起衝鋒的兩支軍隊下場的截然不同。
烏拉衝鋒,由蘇軍「烏拉」聲的喊殺口號而出名,蘇軍在衝鋒路上喊著「烏拉」起著為自己人壯膽和震懾敵軍的作用,從41年的布列斯特要塞到了45年的柏林國會大廈,蘇軍換了一茬又一茬口號卻從沒換過。蘇軍在度過了初期的窘境後的每一次「烏拉」都有著一絲收麥子的意味在裡面,炮兵轟炮兵轟,炮兵轟完坦克衝,坦克衝坦克衝,坦克衝完步兵衝,將步兵衝鋒視作結束戰鬥和解決殘敵的一種方式。
反觀板載衝鋒呢,不過是極端軍國主義下軍官對士兵和自己生命的無視,狂熱的表明自己對所謂忠誠的一種方式。在中國戰場,日軍憑藉著自身火力和士兵素質的優勢,這種衝鋒有著不錯的效果,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板載衝鋒有了截然不同的含義。這種瘋狂的戰術更多的出現在日軍陷入大劣勢,部隊指揮官認為戰勝無望之後,這時的日軍往往會集結所有有生力量對嚴陣以待的敵軍發動自殺式衝鋒,目的不再是單純的為了勝利反而是像一種表明忠心的表演。沒有戰術,沒有協同作戰,更沒有什麼計劃,他就像日軍指揮官最後的交代,我已經沒辦法獲得勝利了,我選擇死亡。至於最底層士兵的想法,這個不重要,亦或是他們已經沒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