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汙染物治理難在哪兒?

2021-01-2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固廢網訊: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和各類化學品的大量生產使用,一些新汙染物對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正逐步顯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重視新汙染物治理」。以環境激素、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典型新汙染物治理為先鋒,推動我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建設、環境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將環境管理進一步推向科學化、精準化、系統化,是「十四五」期間的重要戰略任務,也是未來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

了解新汙染物的危害和來源

新汙染物的概念有兩個層次:一是「汙染物」,是指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中存在的、危害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的物質;二是「新」,體現在生產使用歷史相對較短或發現危害較晚兩個方面,尚無法律法規和標準予以規定或規定不完善。因此,新汙染物可定義為: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目前已在環境中明確存在,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但因其生產使用歷史相對較短或發現危害較晚尚無法律法規和標準予以規定或規定不完善的所有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汙染物。

從國內外科學界、管理界的觀點來看,近些年新生態環境問題包括新生態問題和新汙染問題兩類,新生態問題包括生境破碎化、永久凍土泥炭地縮減等。新汙染問題包括新汙染物、氮汙染、臭氧汙染等。新汙染物又包括環境激素、抗生素等新化學物質和微塑料等細顆粒物。

那麼,新汙染物有什麼危害?來源和分布如何?

新汙染物雖然在環境中濃度較低,但具有器官毒性、神經毒性、生殖和發育毒性、免疫毒性、內分泌幹擾效應、致癌性、致畸性等多種生物毒性,同時具有較強的生物持久性、明顯的生物富集性、難以監測等特性,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構成危害。微塑料等細顆粒物作為可以吸附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的載體,其危害性更為複雜。

新汙染物來源廣泛,種類繁多,涵蓋生活消費、工業生產等領域,如藥品、個人護理用品、衛生保健等。我國大部分環境激素、抗生素和新型POPs生產和使用量均位於世界前列。

新汙染物在我國海洋和淡水水體、土壤和地下水、室內外空氣、沉積物中廣泛分布,一些水源地、飲用水中也有發現。在蔬菜、魚類等生物介質和人體血液、尿液等人體介質中也被大量檢出。如,珠江流域三條支流中的雙酚基丙烷含量與美國所有河流中其含量總和相當,我國室內灰塵中鄰苯二甲酸酯平均濃度及河流中抗生素平均濃度遠超發達國家水平。在城市自來水調查中,大部分城市的自來水均含有PFOS和PFOA等全氟化合物,深圳和廣州自來水中全氟化合物濃度大於10ng·L-1,長期飲用風險較高。

我國新汙染物管理現狀、難點與問題

近年來,我國在包括新汙染物在內的化學物質環境管理制度建設、體制機制、監測與評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制定了與新汙染物風險防範相關的一系列法規、規劃、標準、政策,從生產、運輸、銷售、使用、進出口等環節對風險防範做出規定。建立了新物質登記制度、危險化學品登記制度、農藥管理制度、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優先控制化學物質的環境管控制度。構建了國家斯德哥爾摩公約協調機制、危險化學品管理協調機制。

因新汙染物本身具有的特性,在其治理方面,與常規汙染物相比,國內外面臨諸多共性的挑戰。新汙染物不易降解、易生物累積富集,其危害、轉化、遷移機理研究難度大。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涉及行業廣泛、產業鏈長,但單位產品使用量小,在環境中含量低、分布分散,其生產使用和環境汙染底數不易摸清。可以遠距離遷移,其管理需要大尺度區域協同防控。部分是人類新合成的物質,具有優良的產品特性,其替代品和替代技術不易研發。

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的化學物質管理起步較晚,仍處在發展階段,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化學物質風險管理」理念體現不足。從源頭管控開始的全生命周期理念、按物質和區域分級優先管理理念、風險預防和監控的化學物質管理理念缺位,企業主體、政府監管、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理念有待加強。

二是尚未建立國家層面的化學品管理單行上位法。關於化學品和新汙染物的條例規章實施缺少法律依據,目前已經在司法部立項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法》與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的關係尚需理順。配套辦法和規章不足,尤其是以排汙許可制度為抓手的環境質量管理和化學物質管理銜接不夠,現有的環境質量標準、排放標準、汙染物名錄主要以常規汙染物為主。

三是化學物質管理基本制度不夠完善。工作流程和職責分工不夠明確,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監管部門在化學物質的生產、使用的監管執法等方面存在職責交叉或空缺,管理對象和範圍不明。在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信息報告、數據收集和數據監督,社會經濟影響評估,損害評估與賠償,公眾知情和參與監督等方面存在制度欠缺。

四是科研技術支撐相對薄弱。我國關於新汙染物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相對滯後,排放來源、汙染途徑、作用機理不清,生物毒性、環境特性等基礎研究薄弱,替代、減排、治理技術研究不足,監測方法手段研發相對落後。關於新汙染物的研究與國際前沿差距大,國際談判和國內工業行業發展較為被動,易被國外牽鼻子、卡脖子。在環境監管方面缺少包括新汙染物在內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指南和規範,風險管控技術標準體系不夠完善,支持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危害和暴露資料庫等基礎數據匱乏,缺少跨部門管控執法技術指導文件。

五是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能力不足。尚無明確的跨部門化學物質環境管理協調機制,相關部委職責不明。缺乏生態環境部門內部橫向和縱向管理機制。缺乏財政資金支持,沒有建立較為穩定的專職專家技術團隊。缺少部門內和跨部門的監督執法技術培訓,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基本沒有新汙染物管理能力。

我國新汙染物管理思路和建議

長期來看,新汙染物治理應有效納入以防範生態環境風險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的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以風險評估為起點,將風險管理理念貫穿生態環境管理,逐步實現生態環境管理科學化、精準化、系統化。「十四五」期間,針對國內外研究熱點與國際公約和框架的管控關注重點,以典型EDCs、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為突破口,圍繞法規制度、調查評估、標準制定、基礎研究、修復示範、能力建設等環節,夯實管控基礎,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健全法規制度。推動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立法。推動制定典型新汙染物生產、使用相關重點行業排放標準、環境質量標準以及相關產品標準。研究建立化學物質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制度框架、環境風險評估和經濟社會影響評估制度、損害賠償制度、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制度、信息報告、數據收集和數據質量監督制度,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優控物質管理制度和新化學物質環境準入制度

制定行動計劃。制定有毒有害物質(含新汙染物)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有毒有害物質管理目標,修訂有毒有害物質清單,完善化學物質調查監測制度,確定工作任務,提出管控執法手段。

開展調查評估。開展重點區域典型EDCs、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新汙染物生產使用狀況調查、監測和風險評估,建立資料庫和環境風險地圖。

加強基礎研究。加快EDCs、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新汙染物的監測預警方法、毒性機理、減排、替代、治理,及潛在高關注物質前沿探索等研究。

開展修復示範。2022年底前禁止銷售使用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開展重點區域EDCs、抗生素、微塑料汙染治理修復示範。

推動能力建設。制定全國開展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管理的人才、監測、執法、科研能力建設方案,開展基層生態環境部門管理執法人員技術培訓,加強新汙染物基礎科研國際合作。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原標題:我國新汙染物治理難在哪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協同治理研究展望
    但我國能源消耗型工業佔比較高,城鎮化過程仍在持續推進,預計短期內仍有大量的能源消耗需求。同時,產業升級、非化石能源體系的建立和推廣等過程耗時長、成本高。在此背景下,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較大。在嚴峻的現實需求和積極的宏觀政策號召下,深入探討我國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的協同治理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協同治理有利於降低大氣汙染防治和溫室氣體減排的總成本。
  • 北京:焦化廠地塊汙染物已全部治理完成
    昨天,市保障房中心披露,截至上月,焦化廠地塊汙染物已全部治理完成,大批不低於商品房品質的安置房、保障房正陸續建設、交付。而備受關注的焦化廠遺址公園正在進行建築加固和相關規劃方案,預計明年有望啟動實施。
  • 張全興院士:11大案例詳解高濃度難降解有毒有機廢水治理及資源化
    石化工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其份額在國內舉足輕重,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每年要排放約40多億噸的有毒有機工業廢水,這是我國水環境中有機毒物的主要來源,這些有機毒物大多具有「致突變、致畸、致癌」的性質,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生態安全。
  • 部分黑臭水體出現反彈 治理難在哪兒?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黑臭水體是我國當前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群眾關注程度最高、反映問題最為集中。記者近日在浙江、山西、廣西、福建、雲南、貴州、河北等地走訪發現,一些曾經的黑臭水體治理後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之景,但也還有部分黑臭水體頑疾待除。
  • 贛雲周末 | PM2.5從哪兒來?裡面究竟藏著哪些汙染物?
    今日看點 ★PM2.5從哪兒來?裡面究竟藏著哪些汙染物?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最近分析指出,空氣汙染,排放是「病根」,天氣是誘因,複雜的顆粒物二次轉化是催化劑。
  • 海洋環境問題根源在陸地 沿海汙染物「排海工程」浩大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班娟娟)《經濟參考報》12月27日刊發題為《沿海地區汙染物「排海工程」浩大》的報導。文章稱,《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一些地方陸源汙染超標排放仍突出。由於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低於陸地汙染物排放標準,不少沿海地區「排海工程」浩大。
  • 我國汙染場地主要類型與特點
    我國汙染場地主要類型與特點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我國汙染場地類型多且複雜,不同的礦業活動和行業生產過程會產生不同的毒害汙染物,包括無機類、有機類或無機-有機類汙染物,並且常常出現與化學品生產或使用、產業過程相關的特徵汙染物。
  • 張佔倉:用市場的力量有效治理環境汙染
    伴隨我國環境管理制度改革與節能減排制度建設的戰略性推進,把大家最為關心的環境汙染有效治理問題如何全面納入市場軌道,備受各界關注。國務院辦公廳8月份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旨在借鑑國際經驗,總結我們自己的實踐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發揮市場高效配置資源的作用,促進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有效減少,加快環境汙染治理步伐。
  • 海洋局:我國東海海域主要汙染物來自入海河流及排汙口
    海洋局:我國東海海域主要汙染物來自入海河流及排汙口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03 07:1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羅沙)記者2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2013年我國東海區海水環境質量總體較好,87%的海域海水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海域主要汙染物來自入海河流及排汙口,海洋環境風險事件發生頻率有所降低。
  • 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水環境治理面臨哪些挑戰
    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工業化推進,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更是面臨巨大考驗。7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走進《中國經濟大講堂》從多方面深度解讀了如何有效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淨水小編整理後將分三期呈現給大家。今天為第二期。水體富營養化是我國水環境治理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那麼究竟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
  • 侯丙林:霧霾由水蒸氣和顆粒物共同組成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第...
    傳統理論認為霧霾純粹由各種汙染物顆粒組成。(簡稱「顆粒說」霧霾理論) 新理論認為霧霾是由水蒸氣和顆粒物共同組成的,水蒸氣是霧霾氣溶膠的基質和溶劑,是霧霾發生的決定因素,汙染物顆粒是決定霧霾輕重程度的必要因素。
  • 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第二批)開始徵集
    關於徵集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第二批)的函各有關單位:工業園區是我國工業企業的集聚區,因其汙染物排放強度大、種類複雜、難治理等特點,已成為各地環保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其汙染治理成效直接影響著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情況
  • 染料行業已成有毒有機汙染物防治重點行業
    這話雖然有些誇大,卻真實地反映了我國水汙染的現狀。」國家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對記者說。 在別濤的電腦裡,赤橙黃綠青藍紫,每一種顏色的江河汙染照片都有。「儘管這張看上去很寫意,但這不是水墨畫。」別濤說,在我國廣袤的國土上,被汙染的江河什麼顏色都能找得到,真可謂「七彩江河」。 「我國實行排汙許可制度。」別濤說,就像駕照和營業執照一樣,沒有排汙許可證絕不允許排汙。
  • 微生物製劑治理水汙染技術來到中國
    多年來雖然用過不同的治理方法,然而水汙染問題仍然十分嚴峻。不久前,環保科研工作者在烏龍潭中截出2000立方米水體,在其中投放了一種名為「利蒙LLMO」的微生物製劑,不到10天的時間,潭水開始變清,能見度從42釐米增加到1米,水不臭了,作為富氧化標誌的藻類也減少了。這是用微生物技術治理水汙染的一個成功例子。
  • 一屏看滇池 監測汙染物
    平臺整合了涉及滇池保護治理各個職能部門和企業的3500萬條綜合信息數據,實現了對滇池湖體、入滇河道、汙水排放水質及入湖汙染物的實時監測和預警。    作為主管部門,在這塊屏幕上就能實現「一屏看滇池」。「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昆明市所有處理後排放的汙水水質是否達標,35條主要入湖河道水質是否超標,斷面有沒有完成汙染物削減量,出現超標的情況,系統都會進行報警,並及時發送到相關責任單位。」
  • 榮膺2020「北極星杯」煙氣治理影響力企業兩項殊榮
    11月26日,2020「北極星杯」煙氣治理影響力企業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西國貿大酒店隆重舉行,現場百餘家煙氣治理企業代表出席,一同見證輝煌時刻。本次評選類別共包括鋼鐵煙氣治理、焦化煙氣治理、水泥煙氣治理、脫銷催化劑影響力企業等十二個獎項類別,經過激烈角逐,聚光科技(300203)(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聚光科技」)榮獲「2020北極星杯廢氣監測影響力企業獎」,聚光科技總經理孫越先生榮獲「2020北極星杯煙氣治理行業影響力人物獎」。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近年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高發的霧霾,引發社會公眾對空氣品質和環境汙染問題的高度關注。2013年1月底,全國霧霾面積就達到143萬平方公裡。2014年2月20日起,濃重的霧霾在北京及華北大部分地區持續7天不散。專家稱我國大氣汙染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 河道生態治理技術淺析
    然而,現階段我國河流汙染問題較為突出,堤防工程的生態治理問題日益嚴峻,如何採用科學的生態治理方法來修復與治理河道堤防,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基於此,本文闡述了河道的基本功能,並對當前河道治理中面臨的問題分析及治理對策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供同仁參考。二、河道的基本功能分析(1)防洪排水功能。
  • 遼寧:工業塗裝工序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遼寧印發《工業塗裝工序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對於VOCs排放做了具體要求。全文如下:企業塗裝工序產生大氣汙染物的車間或設施,通過排氣筒排放的大氣汙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應符合表1的要求。
  • 關於工業有機廢氣汙染治理技術的研究
    我國對於工業有機廢氣的汙染治理經歷了一個漫長時期,在這一過程中也形成了多種形式的治理技術和方法,由於有機廢氣的成分構成較為多樣化和複雜化,在具體的治理方法選擇上還有所側重點,根據國家的工業類型分布,採取相適應的處理技術,把有機廢氣汙染杜絕在源頭上,同時工業生產者也要加快生產技術的改造升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