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如初不遇57,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廣州特色美食:及第粥與雞仔餅。
及第粥—狀元郎的最愛
【特色】
及第粥是一款鮮味可口的傳統粵式粥點,這種食品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就是用豬瘦肉丸、豬肝片、豬粉腸加入粥中煮熟而成。外觀看來色澤鮮明,糜水交融,吃起來味道香濃。因為豬的內臟又被稱為「雜底」,將其美化為「及第」,也成為一種賣點。尤其是在考試前夕,來買這款美食的人們更是絡繹不絕,多是為討個吉利。
【歷史淵源】
關於及第粥的來歷說法有很多種,但哪種為真實並無考證,下面為大家講述一種流傳比較廣泛的來歷傳說。相傳在清朝時,廣東林召棠中狀元回鄉(今廣東湛江市吳川市吳陽鎮)拜祖,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豬腰子和豬肚子煮粥吃。一天,一位退居廣州的御史前來探訪林召棠,剛好碰上林召棠在吃粥。林召棠見老御史前來看望自己,連忙招呼老御史同吃。老御史聞著粥誘人的香味,便問林召棠是什麼粥。
林狀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兒子能科場高中,所以指著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在科舉取士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老御史聽這名字滿心喜歡,也不客氣,便與狀元同食。御史在狀元家嘗過及第粥之後,回到家中告訴廚人依法炮製,精細熬製給自己的兒子吃。果然,在科舉考試中老御史的兒子高中狀元,老御史大喜過望,逢人便講及第粥的好處。從那之後,及第粥便廣為流傳開來。
雞仔餅——嬌小的外形下,蘊藏回味無窮的美味
【特色】
廣東有四大名餅:老婆餅、杏仁餅、盲公餅、雞仔餅。四大名餅之一的雞仔餅也是廣東廣州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雞仔餅原名「小鳳餅」,創製於清代鹹豐年間,其特色是外形嬌小,外脆內軟,有嚼頭。吃完之後的味道更是令人回味無窮,是一款佐茶、佐酒甚至佐膳的美食。
【歷史淵源】
雞仔餅創製於清鹹豐年間,創製人是在廣州西關一個伍姓人家做工的女工。女工名叫小鳳,順德人。一天,主人在家中接待外地的來客,恰巧當天家中廚師不在,於是主人便吩咐小鳳製作一款廣東的點心給客人。可當時家中也沒有任何的煮食材料,當時正值月餅季,聰明的小鳳便到成珠樓把常年儲存的惠州梅菜連同五仁餅餡搓爛,加上用糖醃過的肥豬肉,再加上精鹽、香料等拌和,用餅皮包裹,
捏成丸形,稍為壓扁,放入爐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待客。客人品嘗過後,深覺甘、香、酥、甜、鹹兼有,連連讚賞這款味道獨特的美食,遂問美食名字。因為美食是小鳳製作,所以主人隨口回答說是「小鳳餅」。後來,「小鳳餅」流傳於世,經過不斷地改進之後,成為了今天的雞仔餅,受到各界人士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