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講座如何能做得更好 社區居民們這樣說

2020-12-21 浙江在線

2018-02-26 13:56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錢不弢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如今越來越信息化、知識化的大背景下,學習對個人生活、工作帶來的影響顯得更為重要。

在新昌縣城區,對於參加由社區舉辦的各類講座,大家都早已習以為常,部分居民甚至將其作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如何保證講座內容與時俱進?如何更好的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進而讓講座更好地起到「傳播知識,服務居民的生活、工作、學習」的作用,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現行社區講座不斷推陳出新

今年1月底,羽林街道臨江社區舉行了該社區教育學校的開班典禮,並以為期三天的健康講座及義診活動開啟了該社區學校的第一課。

由於場地的原因,當天前來聽課的居民人數為40人左右,但良好的課堂氛圍及居民熱情,給了社區黨總支書記黃曉才相當的信心。在他的計劃中,這個新成立的社區學校將邀請社區「能人」、各方面專業人才,以每月一次的頻率,來校講授、教授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知識。「主要內容如技能培訓、手工製作和安全逃生等,具體時間會有靈活變動,但是會保證每月一期。」 黃曉才表示,舉辦這樣的活動,主要還是想幫助本社區居民更好的生活、工作。

無獨有偶,一個名為《閃光鐘樓,開講啦》的系列講座活動,也將於今年3月在南明街道鐘樓社區啟動。

何伯英是該社區黨委書記,已有13年社區工作經驗的她對記者表示,此次新推出的系列講座活動,綜合了社區歷年同類活動,並以居民需求、講座師資、社區實際等客觀因素為參考,在內容上進行了優化、整合,以期品牌化的同時,能成為社區居民生活、學習、交流的一個平臺。

「說句實在話,現在很多居民對於物質方面的要求並沒有那麼的強烈了,相反,對於自身健康、家庭關係、子女教育這些方面倒是更為關注。」何伯英表示,此次新推出的《閃光鐘樓,開講啦》在保留歷年較受歡迎的健康、普法、消防等內容外,還將新增關係處理、心態調整、親子教育等非常實際的內容。同時,對於一些知識普及類的講座,社區也將與主講人溝通,力求內容接地氣、生活化,使得居民能學以致用,進而更好調動居民的參與熱情。

老年居民更關注時間安排,年輕居民則挑剔講座內容

採訪中,不少參加過講座的居民及社區工作者表示,通常講座現場,都是一些年紀較大的居民端坐在內。而通過對一些老年居民的採訪,記者也發現,老年人群在時間上的富餘、需求上的旺盛,是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今年79歲的陳阿姨家住鼓山社區,由於社區舉辦講座的地點離她家很近,所以只要有時間,她便會去參加社區的講座,而且對她來說這也成了一大樂趣。「我是退休教師,雖然現在身體還不錯,但是只要有健康講座我都會去聽。」她表示,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比較關注個人身體健康,除了本社區的健康講座以外,人民醫院舉辦時也會坐車去聽。

72歲的俞阿姨則因為居住地很少舉辦講座,轉而常常到其他地方「蹭課」。對於講座內容的選擇上,她也是傾向於健康養生類。採訪中,俞阿姨也表達了自己對於一些講座的意見。「我們年紀大了,坐的時間長了就累,所以時間最好能控制在1個小時內。」她說到。

她的意見也得到了同行老夥伴們的贊同,她們紛紛表示,希望各舉辦方能把講座時間安排在下午,這樣她們就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參加講座,同時也方便選擇。

潘賽波今年29歲,在城區從事有關電腦辦公用品類的工作,正常的作五休二。

採訪中,他明確表示,現在的社區講座對他的吸引力並不大,其中主要原因便是內容。「像我們這一代人,手機、電腦都用得很熟練,平時一些簡單的信息直接上網搜就行。」他表示,在越來越信息化的當下,他更希望能在講座中聽到有深度、更專業的內容。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市民王麗鑫的贊同,現為14歲孩子媽媽的她表示,雖然有雙休,但平時工作、帶孩子佔去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在雙休時往往更傾向於放鬆和休息,從而使得自己很少去特意關注講座信息。

「但是舉行講座,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王麗鑫認為,現行社區講座在內容上偏重於老年養生類,舉辦方應該更多的考慮文化、道德、環保、消防等具有普適性、社會性的講座內容,能夠促進本社區居民的道德素質、文化素養提升。

避免千篇一律,做好宣傳引導

雖然講座常為居民需要,但在採訪中,記者也聽到一些居民的「埋怨」,說現在社區講座方式老套,以聽為主,而且講的內容不同程度的存在千篇一律,應更多一些互動環節。

不少居民認為在內容上,應該更注重可操作性,比如安全飲食講座說的是如何安全飲食,而大家則很希望聽到哪些飲食不安全,如何杜絕不健康飲食;健康講座講的高血壓、糖尿病知識,也說如何預防,但是不少老年朋友更渴望知道如果已經有了高血壓等病疾,應該如何科學治療;安全知識講座說的更多地是什麼是安全知識,如何在出現災害時進行自救,而不少居民則希望能有實際操作和實踐。

同時,居民還普遍認為講座的宣傳還需要進一步重視。今年67歲的張阿姨在退休後腰部逐漸受損,同樣對於健康講座有所需求的她,因為無法分辨正規講座與當下常見的「推銷講座」之間的差別,而蒙受了一定的損失,並在心裡對於「講座」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我們這個年紀,手機、電腦都不會用,很多時候信息交流都是熟人之間的轉告,這樣的信息面太窄了。」她認為,社區在宣傳講座信息時,應當將其粘貼至各居民樓的告示板上,並且要提前告知。

而潘賽波則表示,除了做好通知、告示外,在宣傳講座信息時,社區也應當及時在社區微信號中發布。「雖然也會去看一下張貼通知,但現在用手機看更為習慣、方便。」他表示,在宣傳中可以多介紹一下講座的詳細內容、時間、地點等,這樣即便自己不去聽,還可以轉告自己的父母長輩。


1519624600000

相關焦點

  • 肥東響導鄉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進社區活動
    「各位學員請抓緊時間就坐,我們的講座8:30準時開始……」11月13日上午,肥東縣響導社區科普志願者早早來到該社區科普大學教室,為即將開始的健康知識講座做準備。志願者們引導前來聽課的社區居民有序就坐,並暖心送上熱水。   近年來,隨著物質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油脂物質攝入過多,運動量卻在減少。
  • 社區科普益民行 保健講座惠居民
    社區科普益民行 保健講座惠居民 2011/09/29 11:28 來源:洞頭新聞網 瀏覽:2401
  • 青島兩社區居民完成家園共創實驗 為社區營造提供案例
    她將目光投向這一群體,於去年5月,和十幾位年輕媽媽一起組建了「媽媽團」,在社區開闢了一處固定場地,定期舉辦家庭教育講座、親子互動、技能分享、環保行動等活動,並帶頭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徐敏說,「一個社區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而在家庭事務中起到主導作用的往往是媽媽們,所以我們先把媽媽們召集起來,再一步步推動整個社區的聯結和互動。」
  • 專家和社區居民共話家庭教育——父母如何第二次成長
    10月26日,專家和社區居民共話家庭教育,探討父母如何跟孩子共同成長。趙景利正在社區「24小時七彩共享書屋」旁與居民交流如何推廣全民閱讀。紅網時刻10月26日訊(通訊員 翟勇 長沙分站記者 胡芳)蜻蜓的幼蟲叫「水蠆」,生活在水中,性情兇猛,甚至能捕食魚類。
  • 「小廚房 大學問 保健康」健康飲食講座進社區
    為進一步提高居民健康飲食意識,讓生活水平提高的居民吃出健康,滄浪新城社區於2017年3月22日下午開展了「小廚房大學問保健康」的健康飲食講座。 社區請到資深營養師張老師,給居民上了一堂「健康、美食、繽紛、佳餚」科學飲食健康講座。
  • 長河社區舉辦健康講座
    德州新聞網訊(高春霞王曉真)冬季是各類疾病的高發期,為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傳播健康理念,日前,長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冬季養生健康知識講座,50餘人參加。
  • 辦講座 寫春聯 迎新年 赤平路社區讓公益之光灑滿社區
    辦講座 寫春聯 迎新年 赤平路社區讓公益之光灑滿社區 2020-01-09 2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造健康社區 做居民身邊的好參謀——荷夏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紮實...
    自2019年12月重裝開業以來,荷夏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經歷從舊到新、從弱到強的重要變革,為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和質量,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可,荷夏園社區衛生服務站以「情系居民健康,構建和諧社區,堅持做家門口的好醫生,做居民身邊的健康好參謀」為工作目標,紮實開展家庭醫生履約及慢性病管理工作
  • 院士領銜35位專家團隊送科普社區居民家門口就能「漲知識」
    ;nbsp&nbsp&nbsp白雲社區群眾聽取新版人民幣識別講座&nbsp&nbsp&nbsp&nbsp霧霾是怎麼形成的,如何正確看待,科學應對?&nbsp&nbsp&nbsp&nbsp生活健康類講座最受居民追捧&nbsp&nbsp&nbsp&nbsp科協介紹,社區講座中最叫座的,就是生活健康類講座了,社區老人多,尤其關注健康問題,而講師團中省人醫的專家李群又因為講課內容貼近民生、講課方式生動有趣,特別受到居民歡迎,可以說,她的課可以成為講師團講座中的
  • 「五星社區」陶然庭苑的前後變遷:社區居民重拾的幸福感
    綠草茵茵不在,雜草荒蕪取代,此後居民們發現社區環境每況愈下,私搭亂蓋、「農場菜園」、「社區動物園」都出現了,業主和物業公司的矛盾愈發針鋒相對。在這樣的環境裡,居民們苦苦地挨了8年,他們說:「那可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始於2017年底的這場蛻變,重新喚醒了這個社區。歷經兩年的奮鬥,從雜亂無章蛻變成五星社區,前後對比,居民們獲得感滿滿。
  • 社區工作者做了什麼?讓居民們都來為他們點讚
    4月18日,記者再次來到武漢市礄口區的營北社區,看到的是和兩個月之前完全不同的景象。社區裡廣場上的賣菜攤位前已經熱鬧了起來,居民們可以下樓自己在這裡選購需要的蔬菜。而兩個月前,記者第一次來到營北社區時,社區居民買菜還只能通過微信和電話接龍的方式提前訂購,等菜買回來了再挨個下樓取。
  • 有事您說話|信義社區的居民有長椅了!景湖社區的「小可愛」們需要...
    本期的「有事您說話」我們將帶您走進那裡去看看能收集到什麼樣的心願有事您說話 || 信義社區的居民有長椅了!景湖社區的「小可愛」們需要照顧!中午十二點,景湖社區的工作人員馬榮已經等在便民服務飯桌門前,引領一些中午父母無法回家做飯的學生們進行就餐。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吃著,馬榮在一旁照料,不時提醒大家不要浪費糧食,吃完飯要收拾乾淨。就餐後,馬榮又帶領著孩子們來到陽光驛站午休。
  • 武昌歐景苑社區開展冬春季防疫知識講座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李燕 通訊員殷鳳鳴)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普及防控知識,提高防範意識,12月14日,武昌區歐景苑社區邀請華潤武鋼總醫院後勤部主任施萍到社區開展「把健康帶回家」防疫知識講座。
  • 洞頭區東屏街道藍港社區文化禮堂舉辦健康知識講座
    12月16日上午,藍港社區文化禮堂舉辦健康知識講座。講座中,志願者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從合理飲食、藥物養生等方面,闡述了冬季老年人養生注意事項,叮囑老年人冬季養生保健的關鍵在於保持樂觀的心態、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以及戒菸戒酒。
  • ​社區搭平臺,居民學英語 蔚藍海岸社區英語小課堂開班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深圳是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無論在工作中,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居住的小區裡,總能遇到不同膚色的外國人,如何與這些外國人順利友好的溝通?如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遞給他們?如何讓他們了解身邊事,更好的融入到社區生活中?這些都是社區居民經常遇到的問題。
  • 宣州寶城社區組織開展冬季健康知識講座
    12月9日下午,寶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三樓活動室組織開展冬季健康知識講座活動,活動邀請了宣城市中心醫院醫務志願者前來授課,來自轄區的50多位居民聆聽了此次講座。醫務志願者圍繞冬季疾病的防控特點,對冬季流感、呼吸道感染以及疫情防控等傳染疾病的傳播條件、起病特徵、防範措施等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了講解,讓居民自己切斷傳染途徑,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還為居民講解了糖尿病可能病因、臨床表現以及糖尿病如何預防等知識,使居民們對糖尿病這種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關注。
  • 臺北社區開展安全健康講座
    8月20日,臺北社區二樓多功能室迎來了今年的安全健康講座,主講人是吉林省安全健康教育中心的龐舒月老師。隨著社會進步及社會功能的增強,愈發需要社區工作人員掌握更多的急救措施能力,龐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CPR的重要性,因為在病患暈厥的前八分鐘是急救的黃金時間,錯過了就極易導致腦死亡甚至死亡,其次講授了CPR的判斷及施救方法和注意事項,比如面對居民突發昏厥時,首先用輕拍重喚判斷病患是否有意識,用耳聽面感眼觀來判斷呼吸是否正常,用手觸頸動脈的方式判斷是否有心跳,判定為三無人員時可立即施行急救措施
  • ​ 兩江新區禮嘉街道富安社區啟動家庭成長計劃系列活動
    12月18日下午,一場主題為「如何跟孩子無代溝交流」的講座在兩江新區禮嘉街道舉行。圍繞「家庭如何聽,孩子才會說」「家長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交流」三項內容,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周美辰帶來專業課程。
  • 義馬市花園社區:「黨建引領+居民自治」解決社區治理困境
    坑坑窪窪的道路鋪平已經被私人修建和拆除,以前無人看管的花園社區,現在成了居民…「過去可不這樣!」網格成員鄭菊梅共同的溫馨家園…「過去可不這樣!」網格成員鄭菊梅談論社區過去的樣子:到處都是雜草,綠地菜地,許多私人建築和小廣告。
  • 古漢城社區:家醫服務進社區,義診活動暖民心
    新湖南客戶端5月20日訊(通訊員 劉萍)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為加強社區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對高血壓的預防保健能力和提高轄區居民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認識。5月20日下午,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街道古漢城社區計生協會攜手馬王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攜手家醫同心抗疫 科學飲食遠離高血壓」的健康知識講座。居民們參加健康知識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