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社區」陶然庭苑的前後變遷:社區居民重拾的幸福感

2020-12-16 瀟湘晨報

內容提要:2019年度全市161個五星級社區揭曉,河東區二號橋街道的陶然庭苑社區榜上有名。在居民和社區幹部們看來,這項殊榮得來不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

2018年初的拆違現場,1萬平方米的違建清理乾淨。

張麗(右)和社工現場交流工作,快速進行處置。本報記者 伊健攝

陶然庭苑黨建長廊記錄著社區的前後變遷。

天津北方網訊:2019年度全市161個五星級社區揭曉,河東區二號橋街道的陶然庭苑社區榜上有名。在居民和社區幹部們看來,這項殊榮得來不易。

記者第一次走進這個社區是2020年1月14日,那時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叫「蛻變」。居民們告訴記者,這座鬧中取靜的社區曾經是該地段品質較高的商品房社區,2007年第一批業主入住時看到的場景,的確如售房廣告上展示的那樣綠草如茵。但兩年之後,社區環境變味兒了。綠草茵茵不在,雜草荒蕪取代,此後居民們發現社區環境每況愈下,私搭亂蓋、「農場菜園」、「社區動物園」都出現了,業主和物業公司的矛盾愈發針鋒相對。在這樣的環境裡,居民們苦苦地挨了8年,他們說:「那可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始於2017年底的這場蛻變,重新喚醒了這個社區。歷經兩年的奮鬥,從雜亂無章蛻變成五星社區,前後對比,居民們獲得感滿滿。這中間社區黨委做了哪些工作?社區居民們做了哪些努力?物業公司又是如何積極配合的?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吸引記者不斷尋找。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記者的深入採訪一度中斷,但對於這一社區發生的故事卻始終密切追蹤著。記者每次經過陶然庭苑時都要進去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居民們如何看待疫情防控,社區裡又發生了哪些新鮮事,抗擊疫情又有哪些新舉措。

如今,我們向讀者呈上這份歷時4個月的採訪,將五星社區的好做法加以盤點,讓更多社區在爭創五星社區的路上有一個參照。

1 曾經 往事不堪回首

68歲的沈慧玲是陶然庭苑社區的首批業主之一,在她的印象中,這座小區曾經是二號橋街道內數一數二的商品房小區。周邊的商業設施齊備,輕軌9號線近在咫尺,但小區又與車來車往的津塘公路相隔一段距離,稱得上是鬧中取靜的清幽之地。2007年,首批業主們拿到鑰匙喜遷新居,推開窗就是滿眼的綠色,那是一種舒適。

「這個社區的項目名叫朝陽綠茵,我們剛入住的時候的確感受到了那種愜意,低密度洋房在綠草茵茵、樹木蔥蘢的掩映下,你說那環境舒服不舒服?」沈慧玲介紹說,「入駐之初的物業管理也很到位,一平方米才收幾角錢的物業費,而且承諾二級收費一級服務,當時作為業主可稱心了。」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2009年,居民們感受到了物業服務水平出現了「斷崖式」下滑。究其原因,居民們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最初物業公司只服務一期的洋房業主,盤子小、好管理。但隨著二期、三期、四期的建設,樓房越蓋越高,業主越來越多,物業公司卻始終維持著低成本運營,不增添人手,一來二去,物業公司感到力不從心,業主們出現了不滿情緒。」當業主傾訴不滿情緒時,物業公司也從最初的接受,到後來的牴觸,雙方陷入了膠著對抗狀態。業主自然會在物業費上錙銖必較,而物業公司因為收費困難無法順利推進業務,從而進入了惡性循環。

70歲的胡翠華是陶然庭苑第四期的業主,她於2014年入住。胡翠華說:「別人換了新房都希望叫上親戚朋友來家裡穩居,但我覺得不好意思,我擔心人家問:你搬來搬去怎麼搬到這麼一個破小區?」她進一步介紹說:站在樓上往下望去,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圈地」,一樓佔用草坪,樓上的住戶就在樓頂加蓋,蓋不到房子的業主就圈地佔車位,完全是一種無序的狀態。

「小區的助殘設施沒有一件是完整的,有的防盜門搖搖欲墜,隨時可能砸到人。而這些居民眼中的危險地方,當時的物業公司卻總是最後一個知道。」胡翠華說到這裡,情緒有些憤怒。除了這些,當時的陶然庭苑社區已經出現了「破窗效應」,比較明顯的就是治安事件頻發,用業主的話說,在那種狀況下,居住在這裡絲毫沒有安全感。因此不少業主趕忙賣掉房子,甚至有新搬來的業主很快又將房子轉賣出去。

時間到了2017年,陶然庭苑社區建成的第10年,當年的「愜意家園」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私搭亂蓋現象叢生,綠地變成了菜地,到了冬天連蔬菜大棚都搭上了。不僅如此,家禽四處亂跑,有的業主還在草坪上放羊,這也成為頗具諷刺意味的一景。

除此之外,這一地塊原先是水泥廠,土壤深層的客觀因素也導致草坪漸漸變黃,花木枯萎,枯黃的草坪被汽車碾壓得泥濘不堪。每逢下雨天,不出小區就能「看海」,垃圾堆在小區的甬道上,一陣風吹來塑膠袋裹挾著衛生紙,四處飄蕩。

2 經過 喚回業主信任

陶然庭苑社區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愈發升級,一家物業被另一家物業取代,但兩家物業公司卻在小區裡分庭抗禮,都說對方是雀佔鳩巢。物業公司之間惡鬥,業主卻成了「犧牲者」,這一肚子苦水到底該往哪裡倒?

2015年,陶然庭苑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原本以為這套班子能夠帶領居民們把自己的家園重新裝修一新,但結果還是讓他們失望了。居民們說出了心裡話:「實話實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演變成積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天看著他們都在認認真真地工作,但好像總是無法讓群眾滿意。」

的確,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圈到地的業主對自己的違法利益絲毫不退讓,物業公司已經無力再維持小區的正常運轉,小區內晴天飛沙、雨天必淹,您說誰的心裡能舒服?這裡當初是價格不菲的商品房小區,居民們是奔著「朝陽和綠茵」買的房,結果得到的卻是垃圾圍城的「準棄管」小區。

2017年11月,張麗成為二號橋街道陶然庭苑社區黨支部(今陶然庭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從接到任命到召開社區黨員群眾大會,時隔半個多月,張麗一直在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社區居民。今天回想起來,當時的場景依然徘徊在她的腦海裡,她告訴記者:「我能想到居民們一定會給我來個『下馬威』,也想到大家又會吵成一團,這似乎已經成為陶然庭苑的一個『傳統』了。」

「我還沒向大伙兒做自我介紹呢,臺下就已經『炮聲隆隆』了。有位老同志說:別耍嘴皮子,你就說能有什麼作為?」張麗說,老人的這個問題她問過自己無數次,接下了這份重任我到底能有什麼作為。張麗筆直地站在大家面前,任憑居民們發洩著心中的不滿,「那一刻,我真想趕緊找個牆角躲起來」。

黨員群眾你一言我一語過後,張麗語重心長地和與會代表們說:「今天起我接受任命,開始負責這個社區的工作,剛剛大家講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在了心裡。我還告訴大家,我不僅是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也是咱陶然庭苑社區的一位業主,我把門牌號告訴大家,工作時間在居委會找我,工作之餘隨時歡迎大家去我家做客。」聽到這位新上任的書記也住在本社區,居民們平添了一份信任。

張麗接著說:「我住在這兒,太知道咱這個社區面臨的實際困難了。我也想住在花園裡,我也不想推開門就是垃圾堆,所以請大家給我們新班子成員一點信任,給我們一點時間,兩年之後我一定要還給大家一個美麗社區,如果我做不到,就主動請辭。」張麗的一番話,的確撫慰了居民們那顆焦躁的心。

說起在自己居住的社區「一肩挑」,張麗真是覺得「壓力山大」。「一度我都有辭職的想法了,我太知道這個社區的工作有多難做了,我自己就是業主,業主們心裡想的是什麼我能不清楚?」張麗說,「當組織找我談話、讓我到陶然庭苑社區報到時,我就想:這項工作我一旦做不好,不僅會引發群眾的不滿,而且我連家都不敢回了,甚至都沒法在這裡繼續居住了。」

時任陶然庭苑社區第一書記的馮卓被二號橋街道委派到這裡,協助這個社區的綜合整治工作,對於張麗身上的這份壓力,他跟記者說:「當時對於『陶然』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大力度治理,要麼就淪為棄管小區,沒有第三條路。」經過一番細緻、周密地籌劃,陶然庭苑社區迎來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變革。

3 變革 溫暖居民的心

變革談何容易,首先要做的就是凝聚人心。「實話實說,這些年大家的心都涼透了,真想凝聚人心,前提是得讓大家暖心。」張麗和記者說。

在一次工作會議上,她和居委會的幾位工作人員討論:「我們新班子組建以後,沒有居民來辦事,咱居委會就跟『幹黃了』似的,大家說問題出在哪兒?」班子成員們說:「我們必須重拾居民的信心。」張麗提議,以社區網格為單位,建立起網格微信群,先要知道自己的服務對象是誰,才能提供周到的服務。她說:「從現在開始,我們的工作時間就變成全天候了,網格群24小時『營業』,對於居民們的訴求,我們儘可能及時回復。」接下來,居委會全體成員帶著二維碼逐戶敲門,請大家加入網格群,在入門走訪的同時,也傾聽群眾的聲音。他們敲開的不僅僅是房門,更敲開了居民群眾的心門。

一天凌晨2時許,一位居民在群裡呼叫自己的網格員說道:「我家沒電了,請問怎麼解決?」剛好網格員深夜起床照顧寶寶,看到微信後立即回復道:「如果是因為欠費停電,請您把電卡重新插一下,還有一些存電。提醒您出門前關注樓道裡是不是有聲音。」一條簡短的回覆,信息量滿滿,既告訴居民解決方法,還給居民一些安全提醒。

第二天一早,微信群裡迎來了居民的一波點讚,大家誇獎新的居委會班子面貌變了。

在一次次入戶走訪中,社區黨委班子記錄下來的信息讓人瞠目:1806戶的居民社區,有違法建築199處,總計1萬平方米,物業費收費率僅有10%。在社區黨委的主持下,他們果斷結束了兩家物業公司「爭霸」的歷史,同時引進14家物業公司公開競標,業主們一輪輪篩選,選出了新的物業公司。通過派駐黨建指導員的方式,指導和監督物業公司開展服務。此時,張麗又多了一重身份——新業主委員會主任,她給新物業公司提出的要求是:不能以任何理由將物業收費和居民的合法權益做捆綁。

各就各位,社區大變革打響,社區黨委橫下一條心,違建必拆,而且黨員家先拆,一戶不留,把公共綠地還給老百姓。2018年春節後一上班,社區治理的第一錘就在這裡落地。不到3個月時間,10多年拆不了的違建全部拆除,社區黨委這一錘,在百姓心中有了位置,居委會的門前熱鬧起來了。

與此同時,社區警務站建在了居民的身邊,二號橋派出所民警殷剛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他的辦公桌就擺在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為社區居民辦理手續提供各種方便,同時也給社區居民帶來了十足的安全感。

2019月3月,張麗承諾給居民打造「市級美麗社區」的目標實現了,她第一時間把閃著光芒的牌匾拍成照片發到網格群裡,這是在向群眾匯報。

4 防疫 五星社區標準

「市級美麗社區」是第一步,在市委組織部評選的「五星社區」中,蛻變之後的陶然庭苑同樣榜上有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這個五星社區的成色。

疫情暴發初期,陶然庭苑社區趕製了一批防疫指導手冊,夾帶著一張張「明白紙」,隔著門送到了1806戶居民的家裡。社區裡出現居家隔離的居民,網格員一定最先知道,每天早晚兩次監測被隔離者的體溫,定時通過電話、微信噓寒問暖成為日常的工作。社區居民中有獨居老人,疫情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社區黨委想在前面,千方百計為這些需要精心照料的老人們提供服務。

當社區網格群中有群眾反映疫情期間買菜不方便時,張麗到社區菜市場,直接將幾個攤位「搬進」了小區,安置在社區通風條件最好的廣場上。社區幹部們每天在小廣場上提供服務,維持排隊秩序,測量體溫,不僅蔬菜肉蛋有保障,新鮮的水果也送到居民面前,平價蔬果讓疫情期間的「菜籃子」裝得滿滿的。

出了正月,居民有理髮的需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開起了免費理髮館,推出預約式服務。志願者做理髮師,社區幹部在一旁做小工,確保一客一消毒,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清明節,社區居民有緬懷故人的需求,社區廣場就搭起了紀念牆,一朵菊花、一張便籤、一隻水筆,社區居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一周的活動,300餘人參與,這種文明祭掃的方式,溫暖著居民的心。

當疫情防控初見成效時,因為疫情延宕的社區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隨著疫情形勢好轉,之前暫停的工作都啟動了,包括車位分配方案,我們正在徵求居民們的意見和建議;社區網格進一步細化,讓社區服務更加精準;三期、四期的綠化正在推進,所有的工作只為了再細緻一點、再進步一點。」張麗告訴記者。

今天我們通過一些封存的老照片,還能看到陶然庭苑之前的舊模樣,今昔對比,居民們看到的是五星社區該有的模樣。

「我有壓力,雖然社區面貌大為改觀,也得到了組織的信任,被評選為五星社區;但我知道和居民們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最近一次採訪中,張麗和記者說,「我也在不斷和居民們說,再給我們一些時間,咱們的家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陶然,意為舒暢、快樂的樣子。舊貌換新顏的陶然庭苑,還給了居民該有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得起自己的名字。(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來源:今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建湖縣塘河街道雙湖社區:多元化社區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感
    七月晴朗的傍晚,建湖縣塘河街道雙湖社區76歲的退休教師袁老,悠閒地與老伴、兒孫在湖畔散步,滿滿的幸福感溢於言表。「建湖雙湖公園」面積達2000多畝,是蘇中、蘇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生態公園。公園的建成開放,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發展,不僅提升了城市品味,也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更成為建湖對外的一張亮麗名片。
  • 湖北丹江口:社區個性化服務增強居民幸福感
    「我兒子兒媳在外面打工,孫女作業我干著急,多虧了社區的『愛心課堂』,讓我這懸著的心終於有了著落……」社區居民石爺爺拉著社區幹部的手激動地說著。據悉,從7月22日到今天,湖北丹江口市丹趙路辦事處漫水橋社區「愛心課堂」持續線下發力,由團市委選派的11名青年志願者老師每天上午、下午給社區23個留守兒童輔導功課。
  • 常州青北社區:美食街治理換新顏 居民重拾幸福感
    日前,常州市青龍街道青北社區元亨美食街搬遷後,居民姚師傅發出由衷的感嘆。青龍街道青龍苑北區社區沿路、沿街兩側的元亨美食街建造在居民樓下,美食街的夜宵、燒烤攤點帶來的噪音、油煙垃圾、生活汙水汙染、佔道經營等問題給樓上住戶和周圍的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多年來樓上住戶一直不敢開窗,經常抱怨。
  • 長樂仁輝社區整合各方資源 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
    近年來,長樂航城街道仁輝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立足「近鄰生活」,將社區治理、社區服務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實現小區、社會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促進,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我們對小區其他的管理都很滿意,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在消防通道那邊做個人臉識別之類的系統,方便我們進出小區,這樣搭公交車就不用從另一個門繞道走。」
  • 西安這一社區打造特色「納涼大樹」 提升居民幸福感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為了給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納涼地兒。這幾日,西安蓮湖區棗園街道唐都花園社區對居民經常聚集的大樹周圍進行改造,整治周邊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6月3日上午,記者在唐都花園社區服務中心門口看到幾位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正圍著一棵大樹圍欄認真進行「裝飾」,在水泥圍欄上繪製綠色美景,引得周邊居民紛紛駐足欣賞,居民直誇這是老年人和孩子們的福利。因為這顆大樹有些幾十年了,這裡天然成了附近居民的聚集點,老人、小孩喜歡在晚上六七點聚集在大樹下談笑風生。
  • 成都社區居民當導遊 走街串巷講社區歷史重塑社區文化
    9月1日,「北較場記憶」社區導遊培育計劃的現場演練中,經過培訓後的6位社區居民當天輪番擔綱導遊工作,沿著預定線路講解社區的歷史文化和發展變化。  通錦橋路社區書記廖建軍介紹,目前社區導遊隊共有隊員21人,成員由社區黨員、社區文翰書畫社成員和居民代表組成。
  • 補齊民生短板,立足居民訴求,增強社區幸福感
    為增進民生福祉,過去一年,東曉街道以民生微實事為抓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堅持「民主決策,程序公開,共建共享」原則,秉承「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宗旨,公開徵集民生微實事項目,廣泛徵詢居民密切關注的民生問題,充分做到了「群眾點菜,政府買單」,大力推動了一批重點工程類和服務類項目實施,在微事辦實的過程中提升了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居民集體智慧成就《社區之歌》 青羊區首支社區MV出爐
    、浣花溪公園,還能看到草堂北路、牧電路等社區和街巷以及居民活動、院落改造等畫面,全面展現了社區風貌和居民們愉悅的生活。經過反覆研究後,最終,社區確定了歌曲MV的拍攝具體思路。談及拍攝歌曲MV的初衷時,社區書記蔡倫表示:「我們就是想拍攝一支屬於社區居民自己的MV,所以沒有找專業的團隊負責,而是由社區工作人員拍攝製作,讓居民當MV演員。」
  • 龍城街道十佳「民生菜」新鮮出爐 社區居民幸福感提升
    龍城「社區民生大盆菜」開展4年,改善了人居生活環境和區域投資環境,增強了社區綜合承載能力,提高了社區運行效率,增加了社會就業機會,促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化,更好地滿足社區民生需要,整體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
  • 「開心農場」 美了社區樂了居民
    昨日上午,一場別樣的社區集市在蒲江縣鶴山街道齊心社區火熱拉開。 黃瓜、辣椒、茄子……一會兒的時間,新鮮的蔬菜就被熱情的社區居民一掃而空,售賣所得全部都被裝進了社區基金池的盒子。「社區把空地變成菜園,我們又重新撿起『老本行』,既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又美化了環境。收穫的蔬菜通過售賣換取社區基金,過程中拉近了鄰裡距離,還利於社區發展。」利索地打包好一把辣椒,居民張阿姨連連稱讚道。
  • 鯉城坂頭社區:城鎮居民醫保 社區全額代繳
    /圖)為了讓居民們看病有保障,鯉城區浮橋街道坂頭社區不僅為居民全額購買了城鎮居民醫保,還制定了重大疾病住院醫療報銷補助措施。自今年1月至今,社區共救助了20多位重病致困的居民,發放醫療報銷金28萬餘元,緩解了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今年年初,坂頭社區居民吳先生查出身患重症,後續治療、做手術花了不少錢。得知這一消息後,坂頭社區黨支部立即上門慰問,並送去2000元慰問金。
  • 天津"創文"花開遍社區:特色樓門添"光彩" 增強居民幸福感
    幾個月來,不但形成了社區志願文化,加快了社區文明進程,同時也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已經成為居民的共同心聲。走進向陽樓街道陽安裡社區,整潔有序的社區環境、各具特色的「創文」宣傳、溫馨和諧的鄰裡關係,都讓記者能真切感受到文明的溫度,觸摸到文明的脈搏。
  • 西屯街道:「社區微自治」 增添居民幸福感
    在西屯街道六西街社區,樓上樓下的兩戶居民因為噪音影響休息爭執不休。「和事佬」管樹華聽到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她們調解矛盾。 管樹華 西屯街道六西街社區居民
  • 泉州坂頭社區:城鎮居民醫保,社區全額代繳
    東南早報訊(記者張素萍 郭巧燕 通訊員李瑩 文/圖)為了讓居民們看病有保障,鯉城區浮橋街道坂頭社區不僅為居民全額購買了城鎮居民醫保,還制定了重大疾病住院醫療報銷補助措施。自今年1月至今,社區共救助了20多位重病致困的居民,發放醫療報銷金28萬餘元,緩解了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今年年初,坂頭社區居民吳先生查出身患重症,後續治療、做手術花了不少錢。得知這一消息後,坂頭社區黨支部立即上門慰問,並送去2000元慰問金。
  • 宣城「小社區」營造「大文明」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走訪過程中,志願者們向居民發放《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倡議書》,向居民詳細講解舊俗陋習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和影響,給家庭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開展移風易俗對每個人和家庭的好處,倡導廣大居民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破陳規,除陋習,傳文明,樹新風。
  • 松陽西屏鎮社區創先爭優聚民心促和諧
    如在2010年中秋、重陽節期間,城西、城東奔赴鄉鎮敬老院舉行了送溫暖活動;6個社區都在重陽節前後,組織本社區的老年人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遊園等活動;城南社區建立社區黨組織為社區黨員過「政治生日」活動,為黨員送上生日賀卡和禮物,讓黨員真實地感受到組織給予的溫暖;城西社區成立聚星黨支部QQ群,與流動黨員開展學習交流,增強歸屬感和凝聚力。城東社區一位熱心做好事的古稀老人丁官寶實現了加入共產黨的願望。
  • 專家居民共話社區治理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丹)近日,天河區車陂街在沙美社區梁氏宗祠召開「共建共治共享」車陂社區治理模式創新與探索研討會。車陂街及下屬各社區、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廣州市社會創新中心等單位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居民及來穗人員代表齊聚一堂,總結車陂社區治理經驗,共同探討下一步發展方向。
  • 躍進街道紅色社區社會組織在行動 「重拾浪漫、幸福時光,我為愛人...
    躍進街道紅色社區社會組織在行動 「重拾浪漫、幸福時光,我為愛人插束花」活動 2020-08-25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相城沺涇社區:社區治理「有溫度」 居民生活「有質感」
    聚力惠民生,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沺涇社區是陽澄湖度假區的一個老社區,60周歲以上居民佔戶籍人口的30%以上。面對轄區內老年人口眾多的情況,沺涇社區成立了日間照料中心,向社區困難群體、空巢老人、和高齡老人提供助餐服務。
  • 東凱社區:服務群眾聯繫卡 搭起居民連心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帥 通訊員 周伶豔為深入貫徹「以人為本」服務理念,進一步優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提升社區便民服務水平,東凱社區以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兩委屆中選舉」兩項工作為契機,統一製作了3720張便民連心聯繫卡,在入戶過程中將聯繫卡分發到了轄區每戶居民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