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2019年度全市161個五星級社區揭曉,河東區二號橋街道的陶然庭苑社區榜上有名。在居民和社區幹部們看來,這項殊榮得來不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
2018年初的拆違現場,1萬平方米的違建清理乾淨。
張麗(右)和社工現場交流工作,快速進行處置。本報記者 伊健攝
陶然庭苑黨建長廊記錄著社區的前後變遷。
天津北方網訊:2019年度全市161個五星級社區揭曉,河東區二號橋街道的陶然庭苑社區榜上有名。在居民和社區幹部們看來,這項殊榮得來不易。
記者第一次走進這個社區是2020年1月14日,那時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叫「蛻變」。居民們告訴記者,這座鬧中取靜的社區曾經是該地段品質較高的商品房社區,2007年第一批業主入住時看到的場景,的確如售房廣告上展示的那樣綠草如茵。但兩年之後,社區環境變味兒了。綠草茵茵不在,雜草荒蕪取代,此後居民們發現社區環境每況愈下,私搭亂蓋、「農場菜園」、「社區動物園」都出現了,業主和物業公司的矛盾愈發針鋒相對。在這樣的環境裡,居民們苦苦地挨了8年,他們說:「那可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始於2017年底的這場蛻變,重新喚醒了這個社區。歷經兩年的奮鬥,從雜亂無章蛻變成五星社區,前後對比,居民們獲得感滿滿。這中間社區黨委做了哪些工作?社區居民們做了哪些努力?物業公司又是如何積極配合的?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吸引記者不斷尋找。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記者的深入採訪一度中斷,但對於這一社區發生的故事卻始終密切追蹤著。記者每次經過陶然庭苑時都要進去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居民們如何看待疫情防控,社區裡又發生了哪些新鮮事,抗擊疫情又有哪些新舉措。
如今,我們向讀者呈上這份歷時4個月的採訪,將五星社區的好做法加以盤點,讓更多社區在爭創五星社區的路上有一個參照。
1 曾經 往事不堪回首
68歲的沈慧玲是陶然庭苑社區的首批業主之一,在她的印象中,這座小區曾經是二號橋街道內數一數二的商品房小區。周邊的商業設施齊備,輕軌9號線近在咫尺,但小區又與車來車往的津塘公路相隔一段距離,稱得上是鬧中取靜的清幽之地。2007年,首批業主們拿到鑰匙喜遷新居,推開窗就是滿眼的綠色,那是一種舒適。
「這個社區的項目名叫朝陽綠茵,我們剛入住的時候的確感受到了那種愜意,低密度洋房在綠草茵茵、樹木蔥蘢的掩映下,你說那環境舒服不舒服?」沈慧玲介紹說,「入駐之初的物業管理也很到位,一平方米才收幾角錢的物業費,而且承諾二級收費一級服務,當時作為業主可稱心了。」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2009年,居民們感受到了物業服務水平出現了「斷崖式」下滑。究其原因,居民們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最初物業公司只服務一期的洋房業主,盤子小、好管理。但隨著二期、三期、四期的建設,樓房越蓋越高,業主越來越多,物業公司卻始終維持著低成本運營,不增添人手,一來二去,物業公司感到力不從心,業主們出現了不滿情緒。」當業主傾訴不滿情緒時,物業公司也從最初的接受,到後來的牴觸,雙方陷入了膠著對抗狀態。業主自然會在物業費上錙銖必較,而物業公司因為收費困難無法順利推進業務,從而進入了惡性循環。
70歲的胡翠華是陶然庭苑第四期的業主,她於2014年入住。胡翠華說:「別人換了新房都希望叫上親戚朋友來家裡穩居,但我覺得不好意思,我擔心人家問:你搬來搬去怎麼搬到這麼一個破小區?」她進一步介紹說:站在樓上往下望去,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圈地」,一樓佔用草坪,樓上的住戶就在樓頂加蓋,蓋不到房子的業主就圈地佔車位,完全是一種無序的狀態。
「小區的助殘設施沒有一件是完整的,有的防盜門搖搖欲墜,隨時可能砸到人。而這些居民眼中的危險地方,當時的物業公司卻總是最後一個知道。」胡翠華說到這裡,情緒有些憤怒。除了這些,當時的陶然庭苑社區已經出現了「破窗效應」,比較明顯的就是治安事件頻發,用業主的話說,在那種狀況下,居住在這裡絲毫沒有安全感。因此不少業主趕忙賣掉房子,甚至有新搬來的業主很快又將房子轉賣出去。
時間到了2017年,陶然庭苑社區建成的第10年,當年的「愜意家園」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私搭亂蓋現象叢生,綠地變成了菜地,到了冬天連蔬菜大棚都搭上了。不僅如此,家禽四處亂跑,有的業主還在草坪上放羊,這也成為頗具諷刺意味的一景。
除此之外,這一地塊原先是水泥廠,土壤深層的客觀因素也導致草坪漸漸變黃,花木枯萎,枯黃的草坪被汽車碾壓得泥濘不堪。每逢下雨天,不出小區就能「看海」,垃圾堆在小區的甬道上,一陣風吹來塑膠袋裹挾著衛生紙,四處飄蕩。
2 經過 喚回業主信任
陶然庭苑社區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愈發升級,一家物業被另一家物業取代,但兩家物業公司卻在小區裡分庭抗禮,都說對方是雀佔鳩巢。物業公司之間惡鬥,業主卻成了「犧牲者」,這一肚子苦水到底該往哪裡倒?
2015年,陶然庭苑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原本以為這套班子能夠帶領居民們把自己的家園重新裝修一新,但結果還是讓他們失望了。居民們說出了心裡話:「實話實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演變成積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天看著他們都在認認真真地工作,但好像總是無法讓群眾滿意。」
的確,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圈到地的業主對自己的違法利益絲毫不退讓,物業公司已經無力再維持小區的正常運轉,小區內晴天飛沙、雨天必淹,您說誰的心裡能舒服?這裡當初是價格不菲的商品房小區,居民們是奔著「朝陽和綠茵」買的房,結果得到的卻是垃圾圍城的「準棄管」小區。
2017年11月,張麗成為二號橋街道陶然庭苑社區黨支部(今陶然庭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從接到任命到召開社區黨員群眾大會,時隔半個多月,張麗一直在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社區居民。今天回想起來,當時的場景依然徘徊在她的腦海裡,她告訴記者:「我能想到居民們一定會給我來個『下馬威』,也想到大家又會吵成一團,這似乎已經成為陶然庭苑的一個『傳統』了。」
「我還沒向大伙兒做自我介紹呢,臺下就已經『炮聲隆隆』了。有位老同志說:別耍嘴皮子,你就說能有什麼作為?」張麗說,老人的這個問題她問過自己無數次,接下了這份重任我到底能有什麼作為。張麗筆直地站在大家面前,任憑居民們發洩著心中的不滿,「那一刻,我真想趕緊找個牆角躲起來」。
黨員群眾你一言我一語過後,張麗語重心長地和與會代表們說:「今天起我接受任命,開始負責這個社區的工作,剛剛大家講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在了心裡。我還告訴大家,我不僅是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也是咱陶然庭苑社區的一位業主,我把門牌號告訴大家,工作時間在居委會找我,工作之餘隨時歡迎大家去我家做客。」聽到這位新上任的書記也住在本社區,居民們平添了一份信任。
張麗接著說:「我住在這兒,太知道咱這個社區面臨的實際困難了。我也想住在花園裡,我也不想推開門就是垃圾堆,所以請大家給我們新班子成員一點信任,給我們一點時間,兩年之後我一定要還給大家一個美麗社區,如果我做不到,就主動請辭。」張麗的一番話,的確撫慰了居民們那顆焦躁的心。
說起在自己居住的社區「一肩挑」,張麗真是覺得「壓力山大」。「一度我都有辭職的想法了,我太知道這個社區的工作有多難做了,我自己就是業主,業主們心裡想的是什麼我能不清楚?」張麗說,「當組織找我談話、讓我到陶然庭苑社區報到時,我就想:這項工作我一旦做不好,不僅會引發群眾的不滿,而且我連家都不敢回了,甚至都沒法在這裡繼續居住了。」
時任陶然庭苑社區第一書記的馮卓被二號橋街道委派到這裡,協助這個社區的綜合整治工作,對於張麗身上的這份壓力,他跟記者說:「當時對於『陶然』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大力度治理,要麼就淪為棄管小區,沒有第三條路。」經過一番細緻、周密地籌劃,陶然庭苑社區迎來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變革。
3 變革 溫暖居民的心
變革談何容易,首先要做的就是凝聚人心。「實話實說,這些年大家的心都涼透了,真想凝聚人心,前提是得讓大家暖心。」張麗和記者說。
在一次工作會議上,她和居委會的幾位工作人員討論:「我們新班子組建以後,沒有居民來辦事,咱居委會就跟『幹黃了』似的,大家說問題出在哪兒?」班子成員們說:「我們必須重拾居民的信心。」張麗提議,以社區網格為單位,建立起網格微信群,先要知道自己的服務對象是誰,才能提供周到的服務。她說:「從現在開始,我們的工作時間就變成全天候了,網格群24小時『營業』,對於居民們的訴求,我們儘可能及時回復。」接下來,居委會全體成員帶著二維碼逐戶敲門,請大家加入網格群,在入門走訪的同時,也傾聽群眾的聲音。他們敲開的不僅僅是房門,更敲開了居民群眾的心門。
一天凌晨2時許,一位居民在群裡呼叫自己的網格員說道:「我家沒電了,請問怎麼解決?」剛好網格員深夜起床照顧寶寶,看到微信後立即回復道:「如果是因為欠費停電,請您把電卡重新插一下,還有一些存電。提醒您出門前關注樓道裡是不是有聲音。」一條簡短的回覆,信息量滿滿,既告訴居民解決方法,還給居民一些安全提醒。
第二天一早,微信群裡迎來了居民的一波點讚,大家誇獎新的居委會班子面貌變了。
在一次次入戶走訪中,社區黨委班子記錄下來的信息讓人瞠目:1806戶的居民社區,有違法建築199處,總計1萬平方米,物業費收費率僅有10%。在社區黨委的主持下,他們果斷結束了兩家物業公司「爭霸」的歷史,同時引進14家物業公司公開競標,業主們一輪輪篩選,選出了新的物業公司。通過派駐黨建指導員的方式,指導和監督物業公司開展服務。此時,張麗又多了一重身份——新業主委員會主任,她給新物業公司提出的要求是:不能以任何理由將物業收費和居民的合法權益做捆綁。
各就各位,社區大變革打響,社區黨委橫下一條心,違建必拆,而且黨員家先拆,一戶不留,把公共綠地還給老百姓。2018年春節後一上班,社區治理的第一錘就在這裡落地。不到3個月時間,10多年拆不了的違建全部拆除,社區黨委這一錘,在百姓心中有了位置,居委會的門前熱鬧起來了。
與此同時,社區警務站建在了居民的身邊,二號橋派出所民警殷剛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他的辦公桌就擺在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為社區居民辦理手續提供各種方便,同時也給社區居民帶來了十足的安全感。
2019月3月,張麗承諾給居民打造「市級美麗社區」的目標實現了,她第一時間把閃著光芒的牌匾拍成照片發到網格群裡,這是在向群眾匯報。
4 防疫 五星社區標準
「市級美麗社區」是第一步,在市委組織部評選的「五星社區」中,蛻變之後的陶然庭苑同樣榜上有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這個五星社區的成色。
疫情暴發初期,陶然庭苑社區趕製了一批防疫指導手冊,夾帶著一張張「明白紙」,隔著門送到了1806戶居民的家裡。社區裡出現居家隔離的居民,網格員一定最先知道,每天早晚兩次監測被隔離者的體溫,定時通過電話、微信噓寒問暖成為日常的工作。社區居民中有獨居老人,疫情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社區黨委想在前面,千方百計為這些需要精心照料的老人們提供服務。
當社區網格群中有群眾反映疫情期間買菜不方便時,張麗到社區菜市場,直接將幾個攤位「搬進」了小區,安置在社區通風條件最好的廣場上。社區幹部們每天在小廣場上提供服務,維持排隊秩序,測量體溫,不僅蔬菜肉蛋有保障,新鮮的水果也送到居民面前,平價蔬果讓疫情期間的「菜籃子」裝得滿滿的。
出了正月,居民有理髮的需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開起了免費理髮館,推出預約式服務。志願者做理髮師,社區幹部在一旁做小工,確保一客一消毒,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清明節,社區居民有緬懷故人的需求,社區廣場就搭起了紀念牆,一朵菊花、一張便籤、一隻水筆,社區居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一周的活動,300餘人參與,這種文明祭掃的方式,溫暖著居民的心。
當疫情防控初見成效時,因為疫情延宕的社區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隨著疫情形勢好轉,之前暫停的工作都啟動了,包括車位分配方案,我們正在徵求居民們的意見和建議;社區網格進一步細化,讓社區服務更加精準;三期、四期的綠化正在推進,所有的工作只為了再細緻一點、再進步一點。」張麗告訴記者。
今天我們通過一些封存的老照片,還能看到陶然庭苑之前的舊模樣,今昔對比,居民們看到的是五星社區該有的模樣。
「我有壓力,雖然社區面貌大為改觀,也得到了組織的信任,被評選為五星社區;但我知道和居民們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最近一次採訪中,張麗和記者說,「我也在不斷和居民們說,再給我們一些時間,咱們的家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陶然,意為舒暢、快樂的樣子。舊貌換新顏的陶然庭苑,還給了居民該有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得起自己的名字。(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來源:今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