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數十年間,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口出生率逐年走低,人口老齡化程度越發嚴重,這從一組數據中就能清晰地看出這種變化:從1985年至2018年這段時間以來,我國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從32歲提升到了38歲。而近兩年人口出生率繼續下跌,2019年更是創下了近二十年的最低水平,因此如今的勞動力的平均年齡一定還要年長一些。
過去四十餘年間,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震驚了整個世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龐大的年輕勞動力群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大多來自農村,選擇背井離鄉進城務工,為城市化進程的加劇、經濟的快速發展默默付出了很多,而由於勞動力充足,這些在最基層工作的進城務工人員的薪資水平卻相對低廉。也正因為此,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願意在我國落腳,這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人口出生率下降,勞動人口平均年齡不斷增長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經濟的發展速度將快速下降,近幾年趨於平穩經濟增速就是最好的體現。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發展的呈現出較大的差異,一些城市充滿活力,能不斷吸引年輕勞動力人口大量湧入,而一些地區的勞動人口要比全國平均年齡更為老邁,如東北三省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今東三省勞動人口的平均年齡已經逼近四十歲,人口老齡化程度可見一斑。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今東北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呢?人口大量流出是不得不提的一大原因,自2013年伊始,東北三省常住人口已經連續7年淨流出,總流出人口達到百萬之眾。昔日的人口流入地區已經不再能留住年輕人,這是東三省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造成人口流出的根本原因在於現如今的東北經濟發展乏力,人均薪資水平低於全國,對年輕人不再有吸引力。
此外,東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長率常年位居全國後三位,除了年輕人不願生孩子外,其中還有歷史原因,東三省國企佔比極高,大量勞動人口就職於國家機關,在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時期,東三省想必是貫徹政策最徹底的地區,因此獨生子女佔比極高,這樣直接造成了如今人口增長乏力的問題。
東三省如今面臨的困境,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將成為常態,除了經濟發展出現乏力之外,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另一大問題就是養老基金的虧空,如今東北每年需要國家大量撥款才能維持養老金的收支平衡。從這個角度來看,東三省的延遲退休政策勢在必行。
目前針對人口結構失衡的問題,決策層正在積極尋找應對策略,在鼓勵生育的同時,推出延遲退休政策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在不久的將來,男女職工的退休年齡都會相應延遲。你認為還有哪些方式可以緩解人口結構失衡帶來的問題呢?大家可以相互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