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臺灣,必去野柳,而且,必須趕緊去。
野柳地質風景區位於臺灣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裡處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野柳地貌的形成是因為幾百萬年前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奇巖怪石景觀。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百萬年滄桑歲月風蝕海蝕形成的蘑菇頭一樣的蕈狀石,如今也因為持續的海蝕風蝕,正在逐漸被自然破壞,特別是野柳的形象代表「女王頭」,據科研人員觀察,女王那優美修長的脖子,有因風蝕而導致折斷的後果。。。所以,趁著女王的頭尚在頸上,快去看吧!
風景區分三大區:第一區仙女鞋、乳石、俏皮公主等,第二區豆腐巖、龍頭石等,第三區海蝕壺穴、海狗石、女王頭等。
走在這些奇形怪狀的蘑菇頭中間,頭頂是酷暑烈日,整個野柳地質公園就跟個大蒸籠裡在蒸桑拿一樣,汗溼衣背,熱的讓人頭暈。
這些造型怪異的石頭,還是讓我驚嘆不已。
生生從中劈開的蜂窩狀怪石。
這麼熱的天氣,阻止不了遊人們的腳步,一路走來到處都是遊人,夥伴們說,想拍個沒有人群遮擋的女王頭,根本沒戲。
好吧,那就把遊人也一起拍下帶走吧,正好可以對比下怪石的大小。
有美女優雅的從兩塊巨石中走過。
蘑菇叢林。看著這些鬼斧神工一樣的大地雕塑,不禁讚嘆自然的神奇。
這個形似蹲在懸崖上的大猩猩。
位於眾多蘑菇頭和擁擠的遊人中間的那塊石頭就是著名的女王頭,它的頸子修長、髮髻高聳,臉部線條優美,神態確實很像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周圍等待上前交錢拍照的遊人排起了長隊,我沒有那個耐心,抽空子拍了張遠照。
遠處是一翼坡度陡急、另一翼坡度較為和緩的單面山地貌。
遊人穿梭。
這不知道又被叫做什麼頭。。。。
又一塊被劈開的怪石。
在高處回看女王頭,被遊客包圍著。
在公園裡有個航船無線電測速臺,現在有GPS,這已廢棄不用了。
進出野柳地質公園景區內都修築了遊客通道,就在單面山頂上。
透過兩座斷開如山門的單面山崖,居然看到對面右側的綠色植物上,掛滿了沉甸甸的菠蘿果實,在臺灣,菠蘿被稱做「旺來」,是美味的水果,也是送禮和拜拜的禮物。
我耐受不住暴曬,慢慢往回撤了。
單面山崖。
入目皆是的怪石,頗有蘇州園林裡常見的太湖石的味道。
在地面,發現一枚遠古貝類化石,更奇怪的是,上面還有五瓣清晰的植物葉片圖案,是什麼年代什麼地殼運動,瞬間把他們鑲嵌在一起,成了永恆?
這個石頭,好像一個葉形盤子裡,裝著一塊食物。
一直在詫異,這麼多這樣的石頭,是被雷劈的嗎?
如果不是了解了海蝕成因,我看著這些怪巖,我會以為是火山熔巖冷卻凝固的。
像極了被砍掉的大樹樹樁。
有密集恐懼症的石頭,像龜背,又像鱷魚背。
這個應該就是姜石地貌,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條被斬成幾段的盤龍,掉落這裡。
姜石是巖層中含有不規則結核,當結核周圍較軟的質地經侵蝕後凹下,使得較硬的結核露出地表,接著再經風與海浪侵蝕,形成飽經風霜的粗糙外表。姜石表面縱橫交錯的紋路,則是當結核還深埋在地層中時,因地殼擠壓所造成的破裂面。這些類似老薑根節的紋路,在地質學上稱為「節理」。因粗糙的外表,再加上灰中帶黃的色澤,與做菜用的老薑十分相似,所以稱做姜石。
野柳公園裡含有姜石景觀的巖層厚度大約在50公分左右,從海岬的東北端延伸到西南端,呈連續的帶狀分布;由於地層傾斜,在海岬東北段的海崖上以及海蝕平臺上都可以看到。
石臼。
走回出口,回望遠處的蘑菇群,遊人不減。
在入口的高處觀景臺,可以眺望整個野柳地質公園,左邊平臺看來晚上有個沙灘音樂會。
右邊就是單面山延伸進去的遊人通道。
離開前,橙子兄弟幫我拍的留影。
出野柳公園,往右走約一公裡搭乘回臺北的國光客運,路過的是萬裡鄉的避風港。
堤岸邊有不怕曬的老漁人在垂釣。
交通小貼士:
野柳←→金山國光客運:班距約20~30分,車程約15分鐘。基隆客運:班距約15~20分,車程約15分鐘。野柳←→法鼓山國光客運:班距約1小時。野柳←→朱銘美術館搭乘國光客運或基隆客運至金山換搭朱銘美術館專車。野柳←→淡水淡水或基隆客運:班距約30分,車程約1.5小時。野柳←→基隆基隆客運:班距約15~20分,車程約30分鐘。野柳←→九份或金瓜石搭乘基隆客運至基隆火車站,再換搭至九份或金瓜石之基隆客運巴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