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野柳地質公園,你知道那些長相奇葩的怪石是怎麼形成的?

2021-01-09 網易

  

  到了臺灣,必去野柳,而且,必須趕緊去。

  野柳地質風景區位於臺灣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裡處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野柳地貌的形成是因為幾百萬年前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奇巖怪石景觀。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百萬年滄桑歲月風蝕海蝕形成的蘑菇頭一樣的蕈狀石,如今也因為持續的海蝕風蝕,正在逐漸被自然破壞,特別是野柳的形象代表「女王頭」,據科研人員觀察,女王那優美修長的脖子,有因風蝕而導致折斷的後果。。。所以,趁著女王的頭尚在頸上,快去看吧!

  

  風景區分三大區:第一區仙女鞋、乳石、俏皮公主等,第二區豆腐巖、龍頭石等,第三區海蝕壺穴、海狗石、女王頭等。

  走在這些奇形怪狀的蘑菇頭中間,頭頂是酷暑烈日,整個野柳地質公園就跟個大蒸籠裡在蒸桑拿一樣,汗溼衣背,熱的讓人頭暈。

  

  這些造型怪異的石頭,還是讓我驚嘆不已。

  

  生生從中劈開的蜂窩狀怪石。

  

  這麼熱的天氣,阻止不了遊人們的腳步,一路走來到處都是遊人,夥伴們說,想拍個沒有人群遮擋的女王頭,根本沒戲。

  

  好吧,那就把遊人也一起拍下帶走吧,正好可以對比下怪石的大小。

  

  有美女優雅的從兩塊巨石中走過。

  

  

  蘑菇叢林。看著這些鬼斧神工一樣的大地雕塑,不禁讚嘆自然的神奇。

  

  這個形似蹲在懸崖上的大猩猩。

  

  

  位於眾多蘑菇頭和擁擠的遊人中間的那塊石頭就是著名的女王頭,它的頸子修長、髮髻高聳,臉部線條優美,神態確實很像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周圍等待上前交錢拍照的遊人排起了長隊,我沒有那個耐心,抽空子拍了張遠照。

  

  

  遠處是一翼坡度陡急、另一翼坡度較為和緩的單面山地貌。

  

  遊人穿梭。

  

  這不知道又被叫做什麼頭。。。。

  

  又一塊被劈開的怪石。

  

  在高處回看女王頭,被遊客包圍著。

  

  在公園裡有個航船無線電測速臺,現在有GPS,這已廢棄不用了。

  

  

  進出野柳地質公園景區內都修築了遊客通道,就在單面山頂上。

  

  透過兩座斷開如山門的單面山崖,居然看到對面右側的綠色植物上,掛滿了沉甸甸的菠蘿果實,在臺灣,菠蘿被稱做「旺來」,是美味的水果,也是送禮和拜拜的禮物。

  

  我耐受不住暴曬,慢慢往回撤了。

  

  單面山崖。

  

  入目皆是的怪石,頗有蘇州園林裡常見的太湖石的味道。

  

  

  在地面,發現一枚遠古貝類化石,更奇怪的是,上面還有五瓣清晰的植物葉片圖案,是什麼年代什麼地殼運動,瞬間把他們鑲嵌在一起,成了永恆?

  

  這個石頭,好像一個葉形盤子裡,裝著一塊食物。

  

  一直在詫異,這麼多這樣的石頭,是被雷劈的嗎?

  

  

  如果不是了解了海蝕成因,我看著這些怪巖,我會以為是火山熔巖冷卻凝固的。

  

  像極了被砍掉的大樹樹樁。

  

  

  有密集恐懼症的石頭,像龜背,又像鱷魚背。

  

  這個應該就是姜石地貌,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條被斬成幾段的盤龍,掉落這裡。

  姜石是巖層中含有不規則結核,當結核周圍較軟的質地經侵蝕後凹下,使得較硬的結核露出地表,接著再經風與海浪侵蝕,形成飽經風霜的粗糙外表。姜石表面縱橫交錯的紋路,則是當結核還深埋在地層中時,因地殼擠壓所造成的破裂面。這些類似老薑根節的紋路,在地質學上稱為「節理」。因粗糙的外表,再加上灰中帶黃的色澤,與做菜用的老薑十分相似,所以稱做姜石。

  

  野柳公園裡含有姜石景觀的巖層厚度大約在50公分左右,從海岬的東北端延伸到西南端,呈連續的帶狀分布;由於地層傾斜,在海岬東北段的海崖上以及海蝕平臺上都可以看到。

  

  石臼。

  

  走回出口,回望遠處的蘑菇群,遊人不減。

  

  在入口的高處觀景臺,可以眺望整個野柳地質公園,左邊平臺看來晚上有個沙灘音樂會。

  

  右邊就是單面山延伸進去的遊人通道。

  

  離開前,橙子兄弟幫我拍的留影。

  

  

  出野柳公園,往右走約一公裡搭乘回臺北的國光客運,路過的是萬裡鄉的避風港。

  

  堤岸邊有不怕曬的老漁人在垂釣。

  

   交通小貼士:

  野柳←→金山國光客運:班距約20~30分,車程約15分鐘。基隆客運:班距約15~20分,車程約15分鐘。野柳←→法鼓山國光客運:班距約1小時。野柳←→朱銘美術館搭乘國光客運或基隆客運至金山換搭朱銘美術館專車。野柳←→淡水淡水或基隆客運:班距約30分,車程約1.5小時。野柳←→基隆基隆客運:班距約15~20分,車程約30分鐘。野柳←→九份或金瓜石搭乘基隆客運至基隆火車站,再換搭至九份或金瓜石之基隆客運巴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來臺灣玩,第一站一般都是臺北,那就應該去一下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應該算是基隆市的、還是新北市的、應該不會算是臺北市的。我們從臺北去只要坐巴士即可。好像挺遠的,大約要坐一個多小時。乘上車子時天氣還可以,一會就下起了大雨,狂風暴雨中的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玩興大減,還要穿雨衣玩,雨傘根本沒用,經常是雨橫著過來了,被灌個落湯雞,有機會晴空萬裡的時候一定再來一次。這個就是景區大門,公園不大,隨便看看,1小時最多了,如果你慢慢欣賞慢慢體驗,應該也就2小時差不多了。
  • 智庫解析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12月初我在臺灣,6日組委會安排我們參觀野柳地質公園(Yehliu Geopark),讓我有機會二十年後重遊勝地。野柳位於臺灣新北市萬裡區,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由於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溶蝕盤等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野柳地質公園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吸引著遊客,號稱世界十大最美海岸之一。
  • 美麗的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美麗的臺灣野柳地質公園金華市江濱小學   四(6)班  張銘楷臺灣是一個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的旅遊勝地。假日裡,我跟爸爸媽媽去臺灣野柳地質公園旅遊,那裡的怪石嶙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一到公園,我懷著興高採烈的心情,沿著小路往前走,放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海面,遠處,越來越深的海水與蔚藍的天空交融。藍天,白雲,大海,構成了一幅妙不可言的畫卷。經過千百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了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巖石。有燭臺巖、蜂窩巖、豆腐石和姜石等等。
  • 臺灣:鬼斧神工的野柳地質公園
    等待跟女王頭合影的遊客耐心地排隊(周黎明/攝影)中國園林網11月28日消息:遊臺北而不去臺北東北郊的野柳地質公園,就好像到了昆明卻不去石林,會錯過最值得一看的風景。野柳地質公園始建於上千萬年前,這麼說並非譁眾取寵,海浪和海風的累計效應才造就了那些大自然的雕塑。女王頭的最佳攝影角度前,專門修建了木棧道,讓遊客排隊照相。這是公園標誌性的景點,如同石林的阿詩瑪。其實你完全無需圍著女王轉,因為這裡有太多可供你發揮想像力的天然雕塑,而且沒有圍欄,你可以近距離觀察,設想一下它們像什麼人或物。
  • 野柳地質公園
    到臺灣後,第一個旅遊景點就是距離基隆市不遠的野柳地質公園。 因為對臺灣的不熟悉,所以整個行程全憑導遊安排,對景區的了解,除自己眼見外,也是全憑導遊的介紹。前往野柳地質公園的路上,導遊就問我們知道不知道去野柳主要看什麼?沒人回答。估計多數人和我一樣,皆因這趟旅遊才知道野柳這個名字。 經導遊介紹,我終於知道去野柳主要看什麼了。
  • 科學網—走進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奇特的地質景觀形態各異的蕈狀石 去過臺灣的朋友,無不讚美野柳地質公園的神奇與美妙,它是臺灣北海岸的一顆耀眼明珠隨著造山運動的擠壓,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中間突出形成海岬。後來在海浪、雨水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形成了野柳如今的地質地貌和千奇百怪的巖石。 進入野柳地質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藍浩瀚的太平洋。沿著步道前行,周圍奇特的地質景觀,讓人感覺置身於一個龐大的天然地質博物館,遊走於一片奇幻壯觀的石林之中。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當今臺灣著名的十二名勝之一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地處臺灣大屯山系延伸到海中的一個岬角,千萬年來的風吹雨打和日曬侵蝕使這一帶的砂巖地質形成千姿百態的風化石、風蝕溝、風蝕崖和大小不一的孔穴,遍布在海灘上的奇巖怪石種類繁多,不論人物,巨獸還是各式器物無一不是惟妙惟肖,是當今臺灣著名的十二名勝之一。
  • 臺灣旅遊業的名片——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萬裡鄉,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長約1700公尺,由於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
  • 特寫:光影美聲——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妙一夜
    新華社臺北4月21日電(記者陳思武 劉剛)臺灣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20日晚迎來奇妙一夜——在第一沙灘區的迷離光影中,600餘名島內外遊客斂聲屏氣,或坐或站,靜候知名大提琴家張正杰左手骨折傷愈復出後的「起手式」。
  • 寶島臺北野柳地質公園覽勝
    位於臺北縣萬裡鄉的野柳地質公園便以奇妙的海蝕奇觀名揚世界,非常值得一遊。野柳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米。經千百萬年大海波浪的侵蝕、巖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各種奇特的地質景觀。
  • 臺灣野柳 不可錯過的地質奇觀
    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巖層景觀,造就了千奇百怪的瑰麗景象,是臺灣著名的十二名勝之一。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鬼斧神工 令人心醉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新北市,由於海蝕風化等作用,形成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等奇特美景,成為著名的地質公園。近日,野柳地質公園舉辦燈光秀等活動,並開放夜間遊覽,讓遊客觀賞到不一樣的野柳石光。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 焦作:雲臺山地質公園與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締結「姐妹公園」
    7月19日上午,雲臺山地質公園和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締結「姐妹公園」籤約儀式在臺北舉行。雲臺山地質公園與野柳地質公園締結為「姐妹公園」,這是2019海峽兩岸臺北夏季旅展的重要成果。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獨特地質風貌令人心醉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獨特地質風貌令人心醉 2013年07月11日 08:13 來源:新華網臺灣頻道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野柳沒有野柳,有的是海天一色和嶙峋怪石
    野柳又稱「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島」,位於臺北縣萬裡鄉野柳村,野柳地質公園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 公尺,野柳奇巖是這裡的主要看點,它是世界奇觀之一。野柳的石頭很怪,怪到了充滿藝術氣質,令人嘆止。
  • 臺開放個人遊 基隆野柳地質公園成熱門景點
    隨著大陸遊客赴臺自由行的逐漸開放,越來越多的背包客發現了令人驚嘆的臺灣美景。野柳,這個名字更是逐漸響亮。  「野柳水拍雨瀟瀟,墨客匆匆忙聚焦;硯池走獸姿百態,清夢遠古方舟漂」……現代人的詩句描述了野柳地質公園的詩意情境,但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很難體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海洋地質奇觀-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新北市,是一個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蘑菇)、姜石(食用姜)等地質奇觀,讓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了臺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加上周圍豐富的多元地貌,使野柳成為最具觀光與遊憩功能的著名景點。
  • 雲臺山地質公園和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締結「姐妹公園」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魏國劍通訊員程芳    7月19日上午,河南雲臺山地質公園和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締結「姐妹公園」籤約儀式在臺北成功舉行,這是2019海峽兩岸臺北夏季旅展的重要成果。海峽兩岸旅行商及媒體代表百餘人見證了籤約儀式。
  • 神奇靈異的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北市東北方向的野柳村,是臺灣北部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個岬角。野柳岬在著名基隆港西北不遠,北望東海,東向太平洋。這一帶地層由砂巖堆積而成,海灘上奇巖怪石密布,種類繁多,各盡其妙,是世界級的地質公園。
  • 大自然奇特景觀--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組圖]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地貌景觀一角。中國網圖片庫 李曉峰攝影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省萬裡鄉,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由於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