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60多歲的童裕華背上背包,來到社區文體活動室;陸續到來的,還有與她年齡相仿、住同一小區的20多位鄰居。
「我們都是退休人員,共同的愛好走到了一起,利用社區提供的活動場所,成立了這個武術表演隊。」童裕華說,「現在我們這個小區,治安好、環境好,配套設施齊全,外出交通方便、購物方便,住在這裡基本沒什麼煩心事,平時就是想法把身體鍛鍊好,好好享受生活。」
與此同時走出家門的還有退休在家的楊衡弟,來到社區門前與30多位姐妹會合後,她們4人一組,開始「分頭」行動。「我們都是自發走到一起的社區志願者。」楊衡弟說,「退休在家,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就想著為社區做點事,比如平安巡邏呀、防疫站崗呀、社區活動呀,每天過得很充實、很快樂……今天姐妹們約好,一起到周邊幾個小區,宣傳宣傳垃圾分類。」
童裕華家住蓮花嘉園社區,楊衡弟家住科技園社區,雖然同在建鄴區沙洲街道,但卻分屬兩個不同性質的住宅區。童裕華所在片區共有6個社區,是為安置在河西大發展、大建設中做出貢獻的拆遷居民所建的蓮花、中和保障房片區;楊衡弟所在的片區也有6個社區,但住房多以商品房為主。在沙洲境內分開這兩個片區的,是一條街,一個在大街之南,一個在大街之北。
「一條大街分兩邊,雖然社情民情各不同,但如今,我們卻擁有共同的幸福!」童裕華說。
「這種共同的幸福,是沙洲街道近年來因地制宜,南北兩片分別施策的結果。」楊衡弟說,「是街道創造性的社區治理工作,幫我們繪就了一幅快樂安居盛世圖!」
一街「兩治」,打造「幸福沙洲」
幾天前,記者來到車輛往來穿梭的河西江山大街,雖已進入冬季,但道路兩側依舊綠樹茂密,綠島上花草搖曳。
「沙洲街道北至夢都大街,南抵秦淮新河,東起南河,西達江東中路,轄有12個社區,常住人口佔全區人口1/3還要多。」陪同記者採訪的沙洲街道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將沙洲街道版圖分為南北兩片的,就是這江山大街。
據介紹,南片的蓮花、中和保障房片區,是目前南京市最大的拆遷安置與保障房片區之一,也是來寧工作創業人員居住比例最高的片區之一。片區擁有6個社區,分別是金穗花園社區、清荷北園社區、蓮花南苑社區、蓮花北苑社區、蓮花嘉園社區和中瑞社區,近2平方公裡範圍內,居住人口近16萬人,其中六成以上是承租戶。過去,由於居民成分複雜,轄區停車矛盾突出、失竊現象嚴重、配套設施不全、物業費難收、自治能力欠缺……隨著房屋的陸續交付,各種矛盾接踵而來。「5年前,南片這幾個社區的物業費收繳率不足40%,居民滿意度不足50%,每年各種投訴千餘件……」沙洲街道物管科有關負責人說。
而在一街之隔的北部片區,社情、民情則截然不同。江山大街以北的6個社區,大多是河西開發建設的商品房住宅小區,房屋居住者多為業主本人,小區環境、設施配套、物業管理相對較好,但在社區治理方面,依然有許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比如,業主多來自四面八方,有私企老闆、企業高管、大學教師、退休幹部,還有不少從國外來南京工作生活的外國居民,因相互之間不熟悉,新型鄰裡關係急需構建。另外,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精神層面的服務需求,要遠勝於物業方面的服務需求,社區治理同樣面臨考驗。
如何共繪一幅盛世安居圖?為尋求科學合理的社區治理手段,街道先後組織多個工作組,多次深入南北兩個片區,召開座談會,收集民意,了解居民需求,商討解決辦法。經研究,街道決定,將基層黨建與這兩個片區的社區治理結合起來,分別形成了「對『症』下『藥』解癥結」、「『紅色文化』聚民心」等治理舉措,加快打造「幸福沙洲」範本。
「紅色物業」下筆,安置房片區繪就「幸福圖」
調研發現,南部片區的6個社區,社區矛盾的焦點多與物業有關;物業管理質量提高了,相應問題便可同步帶動解決。
為此,街道在南部保障房片區推行了黨建促物業的「紅色物業」治理辦法。因為都是新建小區,街道黨工委首先想到的就是儘快建立社區基層組織,並先後從機關、成熟社區精選出近50名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幹部和社工,來到保障房片區的6個社區建立黨組織;再以黨組織為核心,建立居委會、社區服務站、綜治辦,完善管理、服務網絡。
社區基層組織建立並完善後,街道又結合居民投訴,通過大量走訪調研,最終梳理出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並逐一落實解決這些問題的時間節點。圍繞物業配套、便民設施建設,在隨後5年時間裡,蓮花、中和保障房片區先後增設充電站60多個,解決了居民電動車停放、充電問題;改造無障礙通道近70處,解決了老人和殘疾人上下樓不方便問題;增設機動車車位近千個,緩解了小區業主停車難問題;增加小區綠化面積數萬平方米,增建文體場所30多個,設置休閒桌椅300多套……每個社區為民服務資金的投入,也由原來的每年20萬元提高到36萬元。
「這5年,僅我們社區,就增加綠化面積1萬多平方米,栽種樹木100多棵;在樓棟負一層建成14個便民充電站,有效解決了居民充電難和飛線充電問題;建設包括籃球場、桌球室在內的運動場地4處,添置休閒桌椅60多套。同時還利用閒置空地,增建停車位200多個,有效緩解了小區居民停車難題。」清荷北園社區書記丁永健說。
「另外,為強化治安防範,街道還對小區實行高清監控探頭全覆蓋。」沙洲街道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同時還增設多個治安崗亭;除派出所的正常巡邏,片區又成立了夜巡隊,強化巡防。
「各社區還搭建黨群議事平臺,黨員、居民各佔50%,每個月討論兩次,集中解決問題,協商化解矛盾,每個月向群眾報導反饋。」沙洲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說。
……
與此同時,強化物業管理質量。「街道通過多次調研,印發了《沙洲街道保障房物業管理彙編》。」沙洲街道物管辦負責人說,彙編從8個方面明確了物業管理15個崗位的職責,並配套實行了每天夜查、每周點評、月月回頭看的督查辦法,將物管人員的工資與業績掛鈎,緊念「緊箍咒」。
優質的物業管理,很快贏得百姓口碑。「尤其是我們社區推出的『紅色物業』,更是響噹噹,從沒讓我們煩過心。」金穗花園社區居民莊福宏誇讚說,「去年,我們社區因『紅色物業』黨建引領,物業管理和民生服務成績突出,取得了南京市保障房小區民調滿意率第一名的成績。」
結合小區管理,各社區又根據街道要求,成立了多個志願服務組織,健全社會服務。「僅我們社區,就有4支志願者服務團隊。」蓮花北苑社區黨委書記曹愛家說。因此,蓮花北苑還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稱號。
目前6個保障房社區已有近100個志願者服務團隊,每年提供志願服務上萬人次,與此同時,街道還非常注重引進、培育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比如,引進九如城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創建服務老人的日間照料中心,完善了對社區老人的「五助」服務;同時還與駐地企業聯手,為失地農民再就業提供技能培訓。
據統計,保障房片區的6個社區,物業費收繳率已由5年前的不足40%上升至96%;居民滿意度從不足50%上升至95%;居民投訴由每年千餘件,下降至每年不足百件;可防性案件與5年前相比,也下降了84%……
「可以說,能為我們想到的,街道都想到了。」蓮花嘉園社區居民童裕華說,「人與人之間,更是和諧共處,非常快樂,非常幸福!」
「紅色文化」澆灌,商品房片區盛開「幸福花」
對「症」下「藥」,在南部保障房片區繪就「幸福圖」;而北部中高檔商品房片區的「紅色文化」引領,同樣催開了「幸福花」。
中城社區黨委針對轄區居民學歷層次高、收入水平高、文化需求高的特點,創造性地提出了「黨建引領、文化潤民、社區如家」的工作理念,通過打造「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居民文化活動中心」兩大平臺,整合多方資源建立「黨建聯盟、文化聯盟」兩個聯盟,依託4+X多方議事平臺、三愛大講堂—宣德堂、謝老心路工作室、伍大姐普法工作室、居民文化演藝廳等載體,構建「黨建文化、法治文化、家庭文化」三個文化,使社區黨委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社區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社區文明指數明顯改善,社區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其中的「中城社區媽媽六小時親子工作室」,以推廣親子閱讀、為家長提供親子教育諮詢為主,運營模式為「網際網路+閱讀+公益+社區」四維一體、線上線下結合。線下,工作室紮根市區民政局公益創投、中城社區公益項目,開展上百場公益活動,執行項目包含「書香在中城」「暴走的圖書」「社區免費圖書館」等,深受社區親子家庭的肯定和好評;線上,公眾號已擁有全國近30個省市的數萬親子用戶,每日更新中國故事、二十四節氣、1%小歷史、致愛科學、其他國家故事等11個系列數百個故事。
中央商務區社區的黨建品牌「春雨驛站」,經過近幾年的工作實踐,精心提煉了「春雨驛站」「12345」工作法,「春雨驛站」黨建品牌影響力不斷彰顯,榮獲「全國黨建工作創新百優案例」。
雙和園社區按照黨建引領工作模式,與小區物業共享會議室,創立「黨員溫馨室」,一方面社區黨委有了自己學習和活動陣地,另一方面由各支部書記作為牽頭人,每天固定黨員志願者值班,參與各小區民事調解、治安巡邏、為老服務、文娛活動等志願服務,進一步提升凝聚力、戰鬥力。
科技園社區黨委與江蘇省鴻源招投標代理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籤訂「黨建+文化」結對共建協議,通過文化共享促進社區治理,效果顯著。
中奧社區的「『陽光中奧花開了』創意工作室」在社區指導下,以特色「紙文化」公益文創服務為核心,為社區各類人群提供了一系列文創與教育功能兼備的特色服務。
中勝社區結合社區僑民多的特點,通過對社區僑務工作再提煉、再深化,積極打造以「僑」為主題的黨建品牌,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社區「僑文化」,開創了黨領導下的社區僑務工作新局面。
據統計,北片6個社區僅各種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伍就有80多支,每年為居民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千餘場。「各個社區都有不同特色的文化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服務於本社區,其他社區居民也可參加,只要有時間,我們每天參加這些文化活動就像趕場子,很開心,很充實。」家住朗詩中園居民王桂華說。
與此同時,外部環境整治,也讓居民賞心悅目、安逸宜居。
「小區周邊的幾條河,徹底告別了黑臭,現在可以說是水清岸綠。」家居光明城市小區的謝柏生感慨道,「尤其是曾經臭不可聞的幸福河,通過治理,現在的環境之美,已成居民休閒好去處,真正成了幸福河。」
「網紅」餐飲一條街富春江東街,因沿街餐飲店的油煙、噪聲擾民,長期困擾著居民的日常生活,各種投訴一直居高不下。「曾經有一年,接到的12345投訴工單有千餘件。」沙洲街道環保科的負責人說。為徹底解決問題,街道為富春江東街的餐飲店,量身定製了降噪除塵亮化棚,在降噪防塵的同時,還具備亮化、美化功能;對油煙,全部集中達標排放和智能化監管,並引進油煙濃度在線監控系統,進行餐飲油煙在線監測。因為問題處理徹底,今年5月至今,沒再接到一起投訴,不僅居民給街道送來錦旗,還先後有省內外17個地市組織人員前來參觀學習。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生活在這裡,我們能不滿足?!」家住富春江東街道、在建鄴高新區一家高科技企業上班的白領徐勇元說。
創新創業助力
提升「幸福沙洲」內涵
即將完滿收官的「十三五」,沙洲街道為轄區12個社區的居民,繪就了一幅快樂安居的「幸福沙洲」範本,讓居民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紅利。
「進入『十四五』,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幸福沙洲』還將不斷升級。」沙洲街道主要負責人說,沙洲街道是建鄴區的「腹地」,同樣也是造福百姓的「福地」。
這裡是創新中心,佔全區2/3的企業、科研開發和創新機構在此集聚;
這裡也是金融中心,全省700多家金融總部和機構,正源源不斷地為企業發展輸送「金融活水」;
這裡還是政務中心,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加上街道、社區的政務服務中心,可為各類企業、居民百姓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這裡更是活力中心,阿里巴巴、小米科技等數字龍頭企業形成的「虹吸效應」,將吸引越來越多、充滿活力的數字經濟企業來此,共同築起數字經濟高地;
……
作為展示建鄴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高質量發展成果的「窗口」,這些獨特的資源稟賦,已為沙洲提供了優質的發展土壤。
「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利用好這些資源稟賦,上下合力,科學謀劃,踏實工作,把沙洲的經濟服務搞上去,做精做細民生服務,讓居民百姓不斷享受到高質量發展的紅利,推動『幸福沙洲』不斷升級。」沙洲街道主要負責人說。比如,繼續加強優質營商環境的營造力度,讓每一個入駐沙洲的企業都能賓至如歸;瞄準建鄴產業布局,加大精品精準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頭部企業進駐沙洲,培養他們對沙洲產生難以割捨的「鄉愁」。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比如,在南部保障房片區,推廣黨建引領下的紅色物業和智慧小區建設,通過科技賦能,將社區工作者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為民服務中;通過各種智能化終端設備和智慧平臺,構建社區治理的智慧大腦,為小區居民提供更加精準、便捷、高效的服務。同時在北部商品房片區積極推廣黨建引領的社區治理經驗,發揮物業企業、業委會中黨員的示範作用,為小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物業服務。
要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圍繞文明城市標準,針對小區環境、主次幹道、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9個方面77項重點指標,逐一落實長效化工作舉措;建立聯動機制,進一步建立各社區和城管、安監、環保、綜治等相關科室的「社區吹哨、科室報到」的聯動機制,形成「及時反饋—馬上行動—迅速落實」工作閉環;大力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基層治理工作中來,圍繞發動群眾參與和文明素質提升兩個重點,抓緊抓實各項工作舉措,強化宣傳引導,不斷提升轄區文明風貌。
……
「百姓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基層工作的奮鬥目標。我們要始終把滿足群眾的訴求放在首位,把治理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不斷豐富『幸福沙洲』內涵,不斷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沙洲街道主要負責人表示, 通過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讓「幸福沙洲」不斷升級,為「錦繡建鄴」再造一張亮麗名片。
本版圖文 錢年華 侯玉林 劉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