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虧9.65億、呷哺呷哺虧2.52億……餐企業績一片慘澹

2020-12-24 贏商網

W

inshang

引言

這半年,餐飲業太難了。

來源 | 贏商網(ID:winshang)

作者 | 周彩雲

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全國餐飲業造成史無前例的重創。期間,配合疫情防控,全國餐飲門店關閉,暫停堂食等舉措,對餐飲門店堂食帶來最直接的打擊。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14609億元,同比下降32.8%(2019年同期為增長9.4%),隨著餐飲上市企業相繼公布2020上半年業績公告,亦是一片慘澹,前所未有。

01

13家企業中11家營收下跌、10家虧損

據贏商網統計A股、H股13家上市餐飲企業2020上半年業績發現,除廣州酒家、中科雲網外,其餘11家企業營收、淨利雙雙大跌,尤其是淨利潤,8家暴跌超200%,7家由盈轉虧

廣州酒家雖然盈利微增,但淨利潤亦大跌超八成;中科雲網是唯一營收、業績雙增長的企業,增長主要來自團膳業務在本期業績新體現。13家企業,10家虧損。

海底撈因營收規模最大,相應的虧損額也最大,達9.65億元,去年同期則為盈利9.12億元;呷哺呷哺營收規模排第二,虧損額達2.52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62億元;味千中國、全聚德、國際天食虧損額均過1億元。上半年,僅太興、廣州酒家、同慶樓3家企業保持盈利,但利潤額微薄,且同比大幅下跌。其中太興集團得益於外賣業務及敏華冰廳的逆勢強勁增長,保持盈利,但集團整體業績仍為大跌,其中淨利潤跌幅83.30%。廣州酒家得益於非餐廳業務的食品業務,營收微增1.8%,淨利仍大跌82.28%。同慶樓淨利潤7993.63萬元,同比下降28.37%,為淨利潤跌幅最小。

02

疫情下,線上、外賣業務逆勢增長

受疫情影響,宅經濟快速升溫,外賣業務逆勢上揚。今年1月底,疫情突然爆發,線下門店停業期間,餐飲企業紛紛發力線上業務及外送業務,並收穫不小。

海底撈上半年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3.7%,達4.1億元呷哺呷哺上半年外送業務同比增長18.5%,其表示下半年繼續加強外送業務;太興集團外送業務收益漲幅抵銷堂食收益的跌幅全聚德在京門店2月份全部上線餓了麼、美團線上外賣平臺,二季度北京直營門店線上外賣比一季度增長150%西安飲食上半年實現外賣收入1817萬元,同比增長44.46%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預計增長15.0%至6646.2億元。

圖片來源:海底撈外送

03

創新產品,推出半成品菜

因疫情防控導致人們不能或減少外出堂食,家庭飲食消費方式成為新趨勢。多家企業順勢推出半成品菜,上架超市或線上渠道進行銷售,有效回籠資金。疫情期間,銷售半成品菜甚至成為餐飲企業回收現金流的重要舉措之一。

海底撈新開發並推出半成品方便菜餚等零售商品,推出91種新菜品,並拓展海底撈應用軟體和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等在線銷售管道;廣州酒家加快產品創新,推出盆菜、速凍菜式、套餐菜式等差異化產品;唐宮中國推出了以方便在家用餐為主的家宴外帶、鮮活海鮮、安心盆菜、滋補燉湯及方便菜等種類;全聚德推進食品新產品研發,並嘗試通過直播帶貨等銷售新模式促進銷售;合興集團二月份推出「家庭廚房」產品線,該產品線迅速成為集團新的收入來源及增長動力。

吉野家家庭廚房,圖片來源:吉野家

04

高成長品牌逆勢增長

在餐飲企業半年報中,多品牌餐飲企業的高成長品牌是一大亮點,在餐飲行業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逆勢增長。

太興集團旗下品牌敏華冰廳收入大幅增長85.6%至2.11億港元,公司旗艦品牌太興收益卻同比減少26.04%;九毛九旗下太二餐廳收入增長24.81%至6.7億元呷哺呷哺旗下湊湊餐廳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1.3%至5.93億元,湊湊已經成為集團高成長品牌,其品牌影響力可以在拓展中洽談到更大的溢價空間。

圖片來源:太二酸菜魚

05

2家餐飲企業新上市

雖然餐飲業受疫情重創,但值得慶幸的是,今年內仍有2家企業成功上市。九毛九在疫情前的1月15日成功登陸港交所,此外,A股迎來了近十年的首家餐飲企業,安徽百年老字號同慶樓7月16日正式在上交所掛牌,成為A股市場近十年餐飲第一股,也是A股第五家餐飲企業。

圖片來源:同慶樓

疫情給餐飲業造成嚴重打擊,部分中小型餐飲企業資金鍊斷裂,經營困難,已經關門倒閉,大型連鎖餐飲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通過積極自救、破局創新,正在迅速恢復中。同時,多家餐飲企業表示,疫情也給餐飲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相信企業可以把握機遇,搶佔市場份額。

06

13家餐飲企業2020半年報詳細解讀

海底撈:上半年淨虧9.65億元,外賣收入增長123.7%

海底撈上半年收入為97.61億元,同比下降16.5%;期內溢利由盈轉虧,虧損額達9.65億元,同比暴跌205.7%。業績下滑主要由於受疫情影響,門店客流量減少。海底撈營收規模是上市餐飲企業中最大的,虧損額度也是最高的。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方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疫情對海底撈門店堂食造成巨大打擊,但其外賣業務卻迎得翻倍增長。期內,海底撈外賣業務收入達4.1億元,同比增長123.7%。

期間,海底撈還開發並推出半成品方便菜餚等零售商品,推出91種新菜品。並拓展海底撈應用軟體和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等在線銷售管道。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方微博

上半年海底撈新開業173家海底撈餐廳,同時因租約到期和其他商業原因,共關閉了6家餐廳。截止期末,共有門店935家,其中868家位於中國大陸,67家位於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及海外,包括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等地。

呷哺呷哺:上半年虧損2.52億元,湊湊餐廳收入增長21.3%

呷哺呷哺集團上半年收入19.22億元,同比減少29.1%;期內虧損2.52億元,2019年同期盈利1.62億元。如不計2019年上半年就首次公開發售前股份獎勵計劃及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產生的開支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變更的影響,期內虧損為1.93億元。

其中,呷哺呷哺餐廳淨收入下降44.4%至12.23億元,乃因呷哺呷哺逾30%的門店位於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省及北京市等地區。湊湊餐廳收入同比增長21.3%至5.93億元;主要由於本集團持續擴張其餐廳網絡所致。

圖片來源:湊湊火鍋官方微博

呷哺呷哺上半年外送業務同比增長18.5%,外送業務從去年同期的73個城市擴張至100個城市。下半年仍將加大力度加快擴張外送業務。

上半年,呷哺呷哺在全國新開設31間呷哺呷哺餐廳及5間湊湊餐廳,截止期末,共有1010間呷哺呷哺餐廳及107家湊湊餐廳。上半年,集團加大力度來開拓湊湊的布局,下半年,仍繼續保持湊湊的發展速度。

太興集團:上半年應佔溢利縮水83.3%,敏華冰廳收益大漲85.6%

太興集團上半年收益同比減少約19.7%至13.17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為840萬港元,2019年同期為5030萬港元,同比暴跌83.3%。由於疫情防控措施令堂食顧客流量減少,集團積極推展外賣及外送業務,外賣及外送業務收益佔餐廳營運總收益的大幅增加至超過30%,抵銷堂食收益的跌幅

太興集團積極發展多品牌戰略,上半年,在旗艦品牌太興收益同比減少26.04%至6.93億港元的情況下,敏華冰廳卻收穫大幅增長85.6%至2.11億港元,成為集團第二大收益來源,也是集團高增長品牌之一。

上半年,敏華冰廳在香港及中國內地分別開設4間及3間餐廳,未來將於大灣區及其他高潛力市場繼續拓展門店。

圖片來源:太興集團官網

廣州酒家:淨營收增長1.93%、利潤下降82.28%

廣州酒家上半年營業收入9.7億元,同比增長1.93%。餐飲業務營業收入為1.69億元,同比下降49.83%;食品業務營業收入7.85億元,同比增長31.7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39.31萬元,同比下降-82.28%。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但食品製造業務收入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彌補餐飲業務的下降,其中速凍產品以64.41%的增長成為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為應對疫情的影響,公司積極調整運營方式、包括加強線上線下渠道協同,大力推廣店取、外賣、電商等銷售;加快產品創新,推出盆菜、速凍菜式、套餐菜式等差異化產品。

疫情期間,廣州酒家還推進「共享員工」,在公司內部將餐飲業務員工與食品板塊工作有效互動。同時,與外部合作企業協同共用員工。

圖片來源:廣州酒家官網

九毛九:上半年應佔虧損8590.2萬元,太二收入逆勢增長

九毛九集團上半年收入同比下跌23.2%至9.495億元;經營利潤下降96.7%至810萬元;期內虧損8869.6萬元,2019年同期為盈利1.02億元;股東應佔溢利由盈轉虧,虧損額達8590.2萬元,2019年同期為盈利9256.2萬元。分品牌看,九毛九餐廳業績跌幅最大,收入同比下跌61.54%至2.58億元;太二餐廳收入則逆勢增長,同比增長24.81%至6.7億元。因太二業績出眾,門店也得以快速擴張,從2019年同期末的91間增加至本期末的161間,今年2月底太二餐廳開始提供食品外賣服務,外賣收入佔太二總收入的22.9%。

九毛九集團餐廳總數達321家,上半年新開55間餐廳,包括6間九毛九餐廳、37間太二餐廳、2間2 顆雞蛋煎餅自營餐廳及10間2顆雞蛋煎餅加盟餐廳。同時,共關閉70間餐廳,其中因疫情關閉48家(包括43間九毛九餐廳、2間太二餐廳及3間 2顆雞蛋煎餅自營餐廳)。上半年,九毛九已經停止運營廣東及海南省以外所有城市的九毛九餐廳。

九毛九將保持太二餐廳的擴張速度,並考慮在海外拓展。

圖片來源:九毛九

味千中國:上半年營收下跌約43.5%、虧損1.09億元

味千中國上半年營收6.92億元元,同比下跌約43.5%;受本集團銷售下降及計提資產減值撥備影響,錄得股東應佔虧損約1.09億元,去年同期為溢利約8658.20萬元,同比下跌346.36%。截至期末,味千中國共擁有快速休閒連鎖餐廳734間,較2019年同期減少36間

味千中國集團預期下半年餐飲業務將逐步恢復,但由於環球經濟前景仍未明朗,將採取穩健開店策略,併集中梳理現有門店。

圖片來源:味千拉麵官方微博

合興集團:上半年虧損6630萬元 將關閉小品牌店鋪

合興集團上半年收益為6.55億元,同比下降36.3%;公司應佔虧損為6630.00萬元,上年同期為溢利5680.00萬元,同比暴跌216.75%,集團就表現欠佳的餐廳作出減值撥備增加了期內虧損。集團整體同店銷售縮減37.0%(2019年同期為增長1.5%)。其中:

吉野家業務錄得同店銷售減少35.4%;冰雪皇后業務錄得同店銷售下降47.0%。集團長期建立的外送服務團隊在疫情期間發揮積極作用,上半年外送業務收益分別佔吉野家及冰雪皇后總銷售額逾50%及23.5%,並抵銷了部分堂食業務收益的下滑。

集團二月份推出了「家庭廚房」產品線,該產品線迅速成為新的收入來源及增長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合興集團已完成新銷售渠道的試業營運並成立專門的項目組,以更好的開發在線渠道,促進銷售。

在業務營運方面,合興集團將資源投入兩大核心品牌——吉野家及冰雪皇后,同時考慮逐步關閉小品牌店鋪來暫停其業務,直至經濟及消費恢復正常。

圖片來源:吉野家官方微博

同慶樓:上市首份業績,淨利7993.63萬元

同慶樓7月16日剛在上交所掛牌,其交出上市後的首份業績報告,同樣受疫情影響,但同慶樓卻是餐飲上市企業當中淨利潤降幅最小的。

同慶樓上半年營業收入4.71億元,同比下降36.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993.63萬元,同比下降28.37%;扣非淨利潤7020.48萬元,同比下降27.91%。營業收入下降36.07%,主要為今年1月底至3月中旬,因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酒店堂食全面停業所致。5月份以來,2020年半年度報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公司業務逐漸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為應對疫情,公司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創新經營方式,通過食品加工中心(中央廚房)加大半成品、食品的研發、開闢線上商城銷售渠道,努力增收節支。

2020年公司成功上市帶來巨大的快速發展機遇,未來3年是公司實現門店快速擴張、規模快速擴大的黃金時期。同時公司將憑藉「同慶樓」這一中華老字號品牌優勢,充分利用各門店多年來所聚集的線下客流,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大力拓展包括線上商城在內的各項線上銷售渠道,加大產品研發力度,銷售食品、原料及半成品,打造數位化新零售業務,此項業務將成為公司新的銷售增長點。

唐宮中國:收益下跌45.9% 應佔虧損6650萬元

唐宮中國上半年整體收益減少45.9%至4.11億元;受疫情爆發導致收益下跌的影響,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虧損約6650萬元,2019年同期為盈利5120萬元。為順應疫情對市場的影響,迎合在家辦公、居家消費的新常態生活模式,唐宮中國從產品菜單、配套、營銷等全方面加強外賣業務。菜式供應方面,專門設計了以方便在家用餐為主的家宴外帶、鮮活海鮮、安心盆菜、滋補燉湯及方便菜等種類。期間集團整體外賣業務,在堂食業務大幅下滑的環節下,對比2019同期仍能獲得增長。

全聚德:上半年虧損1.48億元 發力外賣、嘗試直播帶貨

全聚德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1.48億元,同比暴跌559.83%,是餐飲上市企業中淨利跌幅之最。在全聚德營收中,其中餐飲收入同比下降64.17%,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公司所屬直營門店堂食人數大幅下滑,尤其受6月份北京地區疫情反彈影響,在京主力門店客流及收入恢復情況不及預期。

商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5.72%,主要是公司真空烤鴨、鴨坯等產品受疫情影響銷售下滑所致,營業成本隨營業收入下降而有所下降。

疫情期間,全聚德各門店堅持做好線上外賣和線下外擺市場。在京門店2月份全部上線餓了麼、美團線上外賣平臺,二季度北京直營門店線上外賣比一季度增長150%。通過線下外擺業務重點打造社群私域流量,建立了多個社區微信群,微信會員不斷增加。

上半年,全聚德還推進食品新產品研發,並嘗試通過直播帶貨等銷售新模式促進銷售。公司天貓旗艦店共自播35場,混播110場,京東旗艦店共直播3次。6月15日,公司攜手京東商城,總經理開啟首次專場直播,連續4小時品牌文化宣傳和帶貨直播吸引超過175萬人次在線觀看。

國際天食:上半年虧損約1.2億元

國際天食上半年收益達2.52億元,主要包括餐廳業務收益2.33億元和其他收益1920萬元,總收益較上年同期6.69億元減少62.3%。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約1.2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9410萬元。期內虧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餐廳收益下降以及調整門店布局的關店成本。

上半年,為減少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加快門店調整節奏,主動關閉24家門店,退出3座城市,將餐廳業務聚焦在上海、香港、北京等核心城市。截止期末,國際天食共運營41家上海小南國餐廳、2家慧公館餐廳、15家南小館餐廳、1家WolfgangPuck餐廳、1家DOUTOR咖啡廳,2家哎呦麻呀。

疫情期間,國際天食抓緊優化改善產品,小南國品牌新菜單在7月16日及時上線,新菜單升級更新超過20%的新產品。隨著新菜單的推出,大陸小南國品牌8月份同比銷售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拓展線上渠道,加大品牌商品的銷售力度,聚焦於蔥油拌麵爆款產品優化改良,並在京東、叮咚基礎上打開線上銷售新渠道,開通天貓自營旗艦店。2020年上半年品牌商品銷售對比去年同期增長24%。

下半年,將梳理旗下南小館、Oreno、WolfgangPuck、Doutor咖啡等休閒餐飲品牌,總結經驗,整合集中集團資源,聚焦選擇突破口,計劃在一至兩個品類重點突破。

西安飲食:上半年營收腰斬 淨利虧損6997.99萬元

西安飲食上半年營業收入1.29億元,同比下降50.7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虧損6997.99萬元,虧損同比擴大323.22%。面對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西安飲食及時調整經營品種,藉助各類線上平臺,推出老字號「品質外賣」+「復工團餐」,實施「無接觸送餐」式服務。報告期內,外賣上線門店28家,實現外賣收入181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4.46%。

面對疫情,西安飲食多舉措發力,一是加快推進「標準化+智能化」烹飪技術革命;二是創新經營模式,推進餐飲與食品、外賣、新零售等融合發展,拓展新興電商及新零售經營業態;三是加快企業智慧化建設,加強第三方平臺合作,及時推出了老字號微信小程序。此外,還開闢了盒馬鮮生新零售和線上渠道。

中科雲網:上半年營收增長、虧損大幅收窄

中科雲網是上半年上市餐飲企業中唯一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的企業,得益於去年下半年新增的團膳業務及收購獲利。

中科雲網上半年營業收入4261.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396.36萬元,虧損同比收窄63.17%;若剔除股權激勵計劃股份支付費用因素影響,上半年則為盈利89.57萬元。期內,公司房屋轉租業務合同陸續於三、四月底到期,上半年該業務同比下降45.48%;團膳業務方面,特別是學校團膳業務因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但是由於該業務在2019年下半年才在本報告期體現,以及公司管理層盤活存量項目資源,公司團膳業務收入同比仍增長24.53%,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639.06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了扭虧為盈。

另外,中科雲網積極拓展第二主營業務,5月末收購北京美麥科技有限公司,6月份並表,當月實現營業收入45.67萬元,實現淨利潤 15.11萬元。

中科雲網分析稱,目前公司整體業務規模及資金實力較弱,傳統團膳業務拓展競爭激烈、速度較慢,公司正積極推進定向增發募集資金拓展基於網際網路平臺的中央廚房團膳項目。另外,公司收購美麥科技積極嘗試改變現有主營業務結構單一且盈利能力空間有限的局面。

贏商網原創稿件,版權歸贏商網所有

轉載、投稿、爆料、洽談合作

相關焦點

  • 半年虧2億股價暴漲60%:火鍋概念股呷哺呷哺高位減持大戲開幕
    市場對呷哺呷哺業績的預期,並不能掩蓋這一"火鍋第一股"與競爭對手海底撈的差距。150億港元和2800億港元對決火鍋第一股,卻並未成長為火鍋第一巨頭。在資本市場,中國大陸火鍋行業的頭把交椅屬於海底撈——這個由新加坡國籍持有者張勇等創辦的企業。疫情影響的2020年上半年, 海底撈交出了一份虧損的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6與額,海底撈實現營收97.61億元,同比下滑16.5%;實現淨利潤虧損9.65億元,同比下滑205%。
  • 香天下戰略投資滬小串,海底撈上半年虧9.65億,康師傅上半年收入...
    導讀:香天下集團戰略投資滬小串;海底撈上半年虧9.65億;COSTA青島門店全部撤店;周黑鴨上市後首虧;康師傅上半年淨利潤創新高達329億;海底撈上半年虧9.65億 8月25日,海底撈在港交所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海底撈期內利潤由上年同期的9.12億元驟降為-9.65億元,降幅超過200%,收入同比下降16.5%至97.61億元。
  • 海底撈上半年淨虧9.6億:新開門店173家 外賣業務增長
    來源:澎湃新聞海底撈上半年淨虧9.6億:新開門店173家海底撈發布2020年度上半年業績報告。8月25日晚間,海底撈(6862.HK)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公司營業收入97.61億元,同比減少16.5%,其中海底撈餐廳經營收入91.51億元,同比減少19.2%,公司擁有人應佔淨虧損為9.65億元。海底撈表示,業績的下滑主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公司自2020年1月26日起自願暫停中國大陸所有門店的營業。
  • 「發行價之王」首日破發海底撈連創新高 百勝打新者一手日虧1100...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亓寧9月10日盤中,半年虧掉9.65億的海底撈股價創下55.7港元新高。同一天,快餐巨頭百勝中國赴港二次上市,開盤破髮長陰收跌。一天前,賣水的農夫山泉上市首日大漲,造富無數的同時,創下了6700多億港元的凍資紀錄。
  • 海底撈從賺9億到虧9億:又開173家門店 能否跟上行業復甦步伐
    &nbsp&nbsp&nbsp&nbsp從賺9億到虧9億,海底撈也很「受傷」!&nbsp&nbsp&nbsp&nbsp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集團實現收入97.6億元,同比下降16.5%;淨虧損9.65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9.11億元。此外,海底撈餐廳6個月間的平均翻臺率從2019年同期的4.8次/天減少到了3.3次/天。
  • 呷哺呷哺與海底撈,是100億與1600億的差距嗎
    此外,呷哺呷哺還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其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22.49%。不斷擴張門店的呷哺呷哺可謂非常努力,但卻沒有收穫幸運。股價不斷下跌的呷哺呷哺,問題出在哪裡?還能否追趕海底撈?憑據又在哪裡?2呷哺呷哺能否追上曾被寄予厚望的自己?「呷哺呷哺已經不是我認識的呷哺呷哺了。」
  • 遭受疫情重創,餐飲上市企業2020上半年業績一片慘澹!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14609億元,同比下降32.8%(2019年同期為增長9.4%),隨著餐飲上市企業相繼公布2020上半年業績公告,亦是一片慘澹,前所未有。   13家企業,10家虧損,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因營收規模最大,相應的虧損額也最大,達9.65億元,去年同期則為盈利9.12億元;呷哺呷哺營收規模排第二,虧損額達2.52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62億元;味千中國、全聚德、國際天食虧損額均過1億元。
  • 依靠「湊湊」挑戰海底撈,呷哺呷哺能夠轉型成功嗎?
    隨著海底撈即將在港上市,火鍋界掀起一片譁然。呷哺呷哺(00520-HK)身為「全國火鍋連鎖第一股」自然而然的被市場拿來與海底撈做比較。面對海底撈的強勢來襲,呷哺呷哺又會採取怎樣的發展戰略?慘澹的經營狀態持續到2003年以後出現了轉機,2003年非典的爆發,讓「一人一鍋,安全衛生」理念走紅,呷哺呷哺順勢開設多家分店,至此小火鍋市場在全國徹底打開。根據年報顯示,呷哺呷哺的業績自2014年上市至今一直處於穩定增長的狀態。
  • 海底撈等大佬們集體虧損!利潤都跑速凍餃子家去了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的陸續公布,業績「首虧」成為餐飲企業高頻詞,近期頻頻出事的海底撈甚至預計虧損超9億元。剛經歷劫後餘生,又陷入業績困局「今年店裡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北京豐臺區一家餐館老闆陳強(化名)告訴中新網記者,雖然正在恢復,但上座率還是未達到以往正常水平。
  • 海底撈虧損9億背後,仍抄底開店300+
    來源 | 火鍋餐見(ID:hgcj6666)作者 | 田果 小倩近期,海底撈公布業績預警:預計上半年營收下降20% ,淨虧9到10億元 。 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大面積虧損已在預期之中。火鍋的復甦還算比較樂觀。
  • 海底撈半年淨虧10億,股價卻瘋漲;肯德基暫停使用吮指廣告語
    瑞幸咖啡旗艦店入駐拼多多;海底撈半年財報:淨虧10億,股價瘋漲;漢堡王被罰373萬!周黑鴨上半年財報:營收9.03億元,同比減少44.4%;百勝中國或將9月在港上市;3個月翻一番,美團市值超2000億美元!…… 本周餐飲大事件,新鮮事兒起底大爆料!
  • 巨虧9億?海底撈把「鍋」甩給了疫情,老闆卻套現了14億
    不出所料,海底撈終於扛不住了。7月7日,海底撈發布了2020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營收同比下降20%,將出現虧損,也是上市以來的首虧。具體會虧多少,海底撈留了個懸念,但有人給他算了筆帳。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利潤或同比下降180%-200%,海底撈2019上半年淨利潤是9個億,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可能倒虧9億。當然,證券機構的估算不一定準,但海底撈近幾年來確實「跑」得有過快了,扯著那啥,也純屬正常。
  • 火鍋湯底驚現老鼠背後,呷哺呷哺遭海底撈夾擊,市值一月蒸發44億
    消息一出,網友對呷哺呷哺瘋狂展開口誅筆伐,消費者對其品牌好感度降至冰點。9月8日,呷哺呷哺發布聲明稱,通過全面檢視各個環節和餐廳監控視頻,初步排除因菜品出餐操作不規範或餐廳環境汙染造成老鼠進入的可能。9月9日,呷哺呷哺實施緊急整改措施。目前市場監管部門仍在對此事進行調查,但呷哺呷哺品牌所蒙上的陰影恐怕難以輕易消除。
  • 匯總|13家餐飲企業2019年年報:海底撈全年收入居首 三家企業出現虧損
    從總收入上來看,13家企業中,有11家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有2家企業總收入出現下滑,其中,海底撈全年收入居首。但從淨利潤方面來看,僅有5家企業的淨利潤出現增長,8家企業淨利潤出現下降,其中,國際天食、西安飲食、ST雲網出現虧損。
  • 海底撈後又一家!呷哺呷哺上半年預虧超2億
    繼海底撈後,又一家火鍋上市公司也宣布今年上半年出現虧損。  此外,由於多方因素的影響,呷哺呷哺的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利潤同比減少了37.7%至2.88億元,而呷哺呷哺年內利潤佔其收入的百分比由2018年的9.8%降至了2019年的4.8%。
  • 淘集集每月虧2億,特別坑的軟體,欺騙消費者
    今年至今,淘集集已經虧損近12億元,上半年淨虧六個億,淨資產負6億元,目前每月虧損超2億元。15日凌晨,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在淘集集官方微博發布「致夥伴們的一封道歉信」。信中他表示,進入7月,由於內外部一些因素,公司業績增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銷售額出現停滯。
  • 上半年13家上市餐企,這3家居然沒虧還賺?!
    11家企業營收下跌,3家盈利利潤額微薄 通過財報可以看到,13家企業中10家虧損,海底撈因營收規模最大,相應的虧損額也最大,達9.65億元,去年同期則為盈利9.12億元;呷哺呷哺虧損額達2.52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62億元;味千中國、全聚德、國際天食虧損額均過
  • 巨虧數以億計、營收腰斬、關店……上市餐企如何重新出發?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14609億元,同比下降32.8%(2019年同期為增長9.4%),隨著餐飲上市企業相繼公布2020上半年業績公告,亦是一片慘澹,前所未有。海底撈因營收規模最大,相應的虧損額也最大,達9.65億元,去年同期則為盈利9.12億元;呷哺呷哺營收規模排第二,虧損額達2.52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62億元;味千中國、全聚德、國際天食虧損額均過1億元。
  • 門店人均消費漲超8%,無奈翻臺率大降31%,海底撈上半年虧近10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港交所信息顯示,海底撈25日晚間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海底撈期內利潤由上年同期的9.12億元驟降為虧損9.65億元,降幅超過200%,收入同比下降16.5%至97.61億元。
  • 上市一年市值破2000億,海底撈見頂了嗎?
    由於前三大供應商均為關聯公司,加上品牌和規模優勢帶來的議價能力,海底撈原材料成本總體保持平穩。此外,海底撈租金支出僅佔總成本的4%左右,遠低於餐飲行業平均水平。 至今年6月30日,海底撈員工人數達到88378名,員工薪酬開支達到36.52億元,同比增加了65.8%,員工成本佔比上升至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