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有個風情小鎮,被譽為「欲界之仙都」,王陽明曾來此遊歷

2020-09-03 冷月印記

如果到紹興市上虞區遊玩,其境內的美麗鄉村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陳溪鄉」,陳溪地處四明山南麓,境內山清水秀、風光秀美且物產豐富,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山水之鄉,伴隨著全域旅遊的不斷發展,作為美麗鄉村的陳溪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陳溪鄉下轄10個村子,其中的陳溪村、石筍山村、虹溪村和太平山村都非常值得一去,陳溪村素有「花園村子,休閒勝地」之稱;石筍山擁有雙映石筍景觀,王陽明及弟子曾來此遊歷;虹溪村為王陽明先祖居住地;太平山村則宛若世外桃源般掩映在青山綠水中。

「1513」這四個數字對於陳溪鄉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1513年夏季,明代著名心學大師王陽明帶領弟子來到石筍山一帶遊山玩水,並賦詩《詠釣臺石筍》讚美石筍雙峰景觀的奇特及巍然挺拔,如今這裡已是當地著名的研學遊目的地,吸引著周邊不少遊客來此跟著王陽明先生的步伐賞景遊學。

這是我第一次到陳溪鄉遊玩,也是一次深度的上虞旅程,與王陽明先生一樣,我們一行人也是在夏季來到了這裡,追尋著王陽明先生的足跡,感受著他一路的「喜怒哀樂」,雖然天氣炎熱,但大家的興致絲毫不減。

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雙映石筍」,一大一小兩座石筍聳立在釣臺山北麓,與周邊景觀看起來完全格格不入,較大的石筍渾圓雄健,較小的石筍則秀麗可人,宛若江南女子依偎在依偎健壯男子的懷抱之中,石筍雙峰為原生態的自然景觀,這也是其獨特之處。

當年王陽明先生寫下的詩篇《詠釣臺石筍雙峰》,詩云:「雲根奇怪起雙峰,慣歷風霜幾萬冬;春去已無班籜落,雨餘唯見碧苔封……」足可看到王陽明先生對於這兩座石筍所表現出來的驚嘆之情,古人就是這般淳樸,尤其喜歡寄情於山水。

之所以得名「雙映石筍」,與山腳下的這條清溪有關,溪為下管溪,古時也稱為龍溪,站在溪邊,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座石筍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山水一色,宛若人間仙境一般,難怪會把陳溪比喻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的意思。

下管溪,發源於黑龍潭,經過白水溪、陳溪、塔溪、前溪等溪流匯聚在下管鎮境內,由此而得名,最終流向曹娥江。下管溪水格外的清澈,如今已是上虞的一條網紅溪流,尤其是夏季的時候,吸引了很多人來此戲水遊樂,成了一處避暑佳地。

距離雙映石筍不遠處還有一座「網紅河壩」,即鯉魚壩,因整體造型宛若一隻鯉魚而得名,這裡是夏季戲水的好地方,且自然景觀非常美、空氣清新。

如果來到陳溪鄉旅遊度假,我覺著「太平山村」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距離陳溪鄉約6公裡。太平山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村子所處位置山環水繞,宛若一座世外桃源般遺世而獨立,生活在這裡的人民風淳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在村子中心位置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築:一品堂,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品」的鄭三俊曾在此隱居20多年,「一品堂」匾額就是當年明崇禎皇帝御賜給鄭三俊的,當時的鄭三俊官至戶部尚書。

如果有機會的話,美麗鄉村陳溪鄉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尤其是這裡的山水人文景致。那麼,你有去過上虞的陳溪鄉嗎?對這裡的景色有什麼印象?歡迎留言評論。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浙江上虞一風情小鎮,王陽明曾來此遊歷,被譽「欲界之鮮都」
    隨著旅遊業不斷發展,來這裡的遊客也是越來越多。陳溪鄉是非常典型的山水之鄉,位於四明山南麓,除了風景優美以外,物產資源也是極其豐富的。首先是有「花園村子,休閒勝地」之稱的陳溪村。其次就是石筍山村和虹溪村,石筍山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曾帶著他的弟子到此地遊歷,而虹溪村又是王陽明先祖的居住地。最後就是文化底蘊深厚,宛若「世外桃源」的太平山村。
  • 上虞陳溪鄉虹溪村,900多年歷史古村,曾是王陽明先祖的居住地
    陳溪鄉,是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的一座風情小鎮,地處上虞區東南部的四明山麓,距離上虞城區約37公裡,境內地形為典型的「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山水風光十分的秀美,素有「仙山秀水,竹隱陳溪」的美譽,近些年成了上虞著名的山水之鄉,吸引著周邊眾多遊客的慕名而來。
  • 被稱為欲界之仙都的美麗鄉村,風光旖旎,曾吸引明代哲學家來遊玩
    陳溪鄉管轄著10個村子,在這10個村子中,陳溪村,石筍山村,虹溪村和太平山村是特別值得一去的。和王陽明先生他們一樣,我們也是在夏天的時候來到了這裡,來這裡跟隨著王陽明先生的足跡,身臨其境,感受著他一路的情緒和思想,雖然此時來到陳溪鄉,天氣比較悶熱,但是大家並沒有因為天氣的原因就變得煩躁,而是興致勃勃。
  • 1513年有人來紹興這個鄉遊學,現每年40萬遊客打卡
    陳溪風情小鎮距離上虞區37公裡,東與餘姚山水相連,南與奉化風光相依,連通「最美公路」S213省道,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呈現出陳溪獨特的自然山水風光,也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自古有「欲界之仙都」的美譽。公元1513年他來到陳溪這個地方,發現了這裡山水之美,所以今天景區推出了一條1513跟著楊明遊陳溪的特色旅遊線路,讓我們就跟著王陽明的腳步,來揭開這裡的神秘面紗吧。
  • 上虞歷史上曾有四次著名文化大聚會 然今日探秘太平山歷史文化影響...
    太平山,據光緒上虞《輿地誌》云:其形如傘,亦名傘山。相傳吳道士于吉築館於此山,山有煉丹石,如簟,方闊數丈。下有柱石二,高可八九尺,如數石甕然,撐拄四角若屋,中折為二,題曰太平山。有隱者題其壁曰:「太平山色翠重重,勾漏丹砂隱碧峰。」為葛洪修煉之所,山跨姚、虞二邑之境,在今上虞南部陳溪鄉南端,連接餘姚、嵊州北,在道家中有極高的地位,被道家視為仙山,是浙東地區著名的道家聖地。
  • 三天兩夜暢遊曹娥江畔,感受上虞獨特的人文和山水風情
    上虞是虞舜後代的封地,據史籍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有人類生活。就連郭沫若先生也曾作過考證: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上虞」地名。所以到這裡旅遊,不僅可以放鬆身心,還可以尋古溯源,增長不少見聞。 這個月上旬,就隨著幾個小夥伴到此一遊,三天兩晚,暢遊曹娥江畔,領略上虞這古老獨特的人文和山水風情。
  • 上虞3天2晚深度遊,感受曹娥江畔這座絕美的江南小城
    這是我第二次到上虞遊玩,但這次不同,是一趟三天兩晚的深度遊歷,不僅有歷史人文景點,還飽覽了這裡的自然山水美景,其行程如下:DAY1:覆卮山景區之千年梯田、百年東澄古村、陳溪風情小鎮;DAY2:東山景區、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瓷源文化小鎮、中華孝德園;
  • 上虞3天2晚深度遊,感受曹娥江畔這座絕美的江南小城
    這是我第二次到上虞遊玩,但這次不同,是一趟三天兩晚的深度遊歷,不僅有歷史人文景點,還飽覽了這裡的自然山水美景,其行程如下:DAY1:覆卮山景區之千年梯田、百年東澄古村、陳溪風情小鎮;DAY2:東山景區、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瓷源文化小鎮、中華孝德園;DAY3:英臺故裡祝家莊景區、杭州灣海上花田、蓋北葡萄園。
  • 上虞這裡還要建旅遊風情小鎮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四批省級旅遊風情小鎮的創建名單,35家單位入選,上虞區嶺南鄉榜上有名。據介紹,旅遊風情小鎮是浙江文化和旅遊的一張新名片,已成為全域旅遊示範省及「詩畫浙江」最佳旅遊目的地的新動能和新引擎。從入選第二批旅遊風情小鎮培育名單到入選第四批旅遊風情小鎮創建名單,嶺南鄉是如何走過這三年時間的?
  • 地方志|浙江上虞
    浙江上虞,曾經浙江的經濟強縣,不該被遺忘的旅遊城市    提起「上虞」,對於不少人來說或許是陌生的,上虞是浙江省紹興市轄區,地處浙江省東部、錢塘江南岸、上海兩小時交通圈中,境內地形山地與平原參半,曹娥江自南向北縱貫全境,呈現出「五山一水四分田」
  • 這個被陳凱歌、王寶強點名,浙江私藏的人間仙都,再也無法低調了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詩人謝靈運曾兩過浙江縉雲。依山傍水的秀麗縉雲令謝靈運深深陶醉其中,他被這座江南小城巍峨壯麗的美景所吸引,臨別時依依不捨,在《歸途賦》中特地寫下:「搜縉雲之遺蹟,漾百裡之澄潭,見千仞之孤石。」謝靈運的妙筆生花,將縉雲的美麗風光首次在文學長河中氤氳開來,也讓世人領略到了縉雲山水的美妙與俊秀。
  • 詩源東山 文化上虞 孝德之鄉 越中望邑
    中國日報網12月31日電(記者陸中秋)浙江上虞,一方滋衍中華文明序章的靈秀沃土,地屬河姆渡文化圈,至少在 5500 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上虞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託舉起文明的星星火種。中華文明始祖之一的虞舜就出生在上虞曹娥江畔的虹蛘村,其因孝感動天、德被萬方的事跡被後世尊為「明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
  • 上虞陳溪有個「網紅河壩」,藏在山水間的避暑勝地,是你家鄉嗎?
    1513年,王陽明先生曾在這一帶遊玩,見石筍雙峰景色壯美,不禁賦詩《詠釣臺石筍》來讚譽石筍雙峰的魏然挺拔及秀美的山水風景,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鯉魚壩是一座修建在下管溪上的堰壩,最初的壩體並非如此,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鯉魚壩為近年來重新修建的,壩體非常平整,卻又別有洞天,為下管溪的點睛之筆,如今已是陳溪鄉著名的網紅景點,也是夏季避暑的佳地,吸引了周邊不少遊客來此戲水納涼
  • 「詩畫曹娥江·全域任你遊」2020上虞旅遊線路設計大賽作品展示
    舉辦「詩畫曹娥江·全域任你遊」2020上虞旅遊線路設計大賽,也是為了進一步挖掘上虞文旅資源,研發和推廣更多更好的新業態文旅線路產品。更是為了徵集社會各界的好思路好創意,幫助上虞旅遊業界從遊客和從業者的視角,對旅遊產品進行創新升級,為當地旅遊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經過了為期2個多月的報名及評選過程,大眾組和專業組分別評選出了最佳線路設計獎,以下為優秀線路展示。
  • 遊東山訪詩路 緣文化見上虞——央媒記者帶你走進上虞
    越窯青瓷在上虞發源,作為中國最早的成熟瓷器,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舜避丹朱至此,作陶灶制陶」是關於上虞陶瓷生產的最早記載;宋代王十朋《會稽三賦》中「陶丐有灶」即是指此。唐朝陸龜蒙曾詩讚:「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 它是紹興上虞第一大湖,被譽為「景似千島湖,貌若西子美」
    提起浙江著名的湖泊,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杭州西湖或千島湖,不僅是浙江杭州乃至國內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就在前幾天,我與朋友一行人到紹興市上虞區遊玩遇到了一座湖泊,不僅有著千島湖的壯觀景象,更有著西湖的秀美,它就是「皂李湖」。
  • 仙都:浙江第18個5A景區,唐玄宗賜名,四百多部影視劇來取景
    仙都風景區位於浙江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2020年新晉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浙江第18個5A景區。仙都原名為縉雲山、獨峰山,唐玄宗天寶年間,突然有一天山間仙樂奏鳴,紫氣環繞,當地官員上報異象,唐玄宗認為此山為神仙薈萃之所,賜名「仙都」。
  • 佐證王陽明祖籍地在陳溪,陽明先生七世孫碑刻有話說!
    閱讀碑文獲知以下信息:王陽明曾為虹橋村題匾「龍山舊家」。達溪的王長山(篁嶂山、王章山)是王謀文的祖上王補之和補之孫王松的墓地所在處;自補之曾孫王季遷餘姚秘圖山後,在虹橋村居住的是王輔之的後人。尋根問祖的引力使王謀文心心念念,為感念祖上恩德,他自號「達溪」,以不忘宗脈。
  • 欲界仙都」的詩意棲居——陶弘景及其茅山詩文經典審美
    茅山道教上清派後被稱作茅山宗,陶弘景及眾子弟們的奮力創闢之功自不可沒。而作為南朝道教改革的集大成者及茅山教團的實際創建者,在中國道教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除了陶弘景為求更好煉丹而東遊浙江一帶的短暫幾年外,他的後半生始終隱居茅山,時間長達40餘年。他已深深愛上了茅山這片世外桃源式的人間「樂土」「欲界之仙都」。
  • 紹興旅行|上虞陳溪風情小鎮
    紹興旅行|周末好去處|紹興旅遊攻略|上虞區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上虞的寶地——陳溪風情小鎮。陳溪風情小鎮,聽著像個經過商業化改造的旅遊小鎮,但其實目前仍保留了一個小村鎮原有的面貌。那裡幾乎沒有為外來遊客特意打造的服務設施,你能看到的小商店、五金店、小飯館都因村民而營業,他們固然好客(或者說,對他們來說好客是不需要理由的),因為他們知道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小鎮賞色怡情,但他們照常過自己的鄉村小日子,倒是不依賴旅客的消費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