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紹興市上虞區遊玩,其境內的美麗鄉村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陳溪鄉」,陳溪地處四明山南麓,境內山清水秀、風光秀美且物產豐富,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山水之鄉,伴隨著全域旅遊的不斷發展,作為美麗鄉村的陳溪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陳溪鄉下轄10個村子,其中的陳溪村、石筍山村、虹溪村和太平山村都非常值得一去,陳溪村素有「花園村子,休閒勝地」之稱;石筍山擁有雙映石筍景觀,王陽明及弟子曾來此遊歷;虹溪村為王陽明先祖居住地;太平山村則宛若世外桃源般掩映在青山綠水中。
「1513」這四個數字對於陳溪鄉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1513年夏季,明代著名心學大師王陽明帶領弟子來到石筍山一帶遊山玩水,並賦詩《詠釣臺石筍》讚美石筍雙峰景觀的奇特及巍然挺拔,如今這裡已是當地著名的研學遊目的地,吸引著周邊不少遊客來此跟著王陽明先生的步伐賞景遊學。
這是我第一次到陳溪鄉遊玩,也是一次深度的上虞旅程,與王陽明先生一樣,我們一行人也是在夏季來到了這裡,追尋著王陽明先生的足跡,感受著他一路的「喜怒哀樂」,雖然天氣炎熱,但大家的興致絲毫不減。
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雙映石筍」,一大一小兩座石筍聳立在釣臺山北麓,與周邊景觀看起來完全格格不入,較大的石筍渾圓雄健,較小的石筍則秀麗可人,宛若江南女子依偎在依偎健壯男子的懷抱之中,石筍雙峰為原生態的自然景觀,這也是其獨特之處。
當年王陽明先生寫下的詩篇《詠釣臺石筍雙峰》,詩云:「雲根奇怪起雙峰,慣歷風霜幾萬冬;春去已無班籜落,雨餘唯見碧苔封……」足可看到王陽明先生對於這兩座石筍所表現出來的驚嘆之情,古人就是這般淳樸,尤其喜歡寄情於山水。
之所以得名「雙映石筍」,與山腳下的這條清溪有關,溪為下管溪,古時也稱為龍溪,站在溪邊,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座石筍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山水一色,宛若人間仙境一般,難怪會把陳溪比喻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的意思。
下管溪,發源於黑龍潭,經過白水溪、陳溪、塔溪、前溪等溪流匯聚在下管鎮境內,由此而得名,最終流向曹娥江。下管溪水格外的清澈,如今已是上虞的一條網紅溪流,尤其是夏季的時候,吸引了很多人來此戲水遊樂,成了一處避暑佳地。
距離雙映石筍不遠處還有一座「網紅河壩」,即鯉魚壩,因整體造型宛若一隻鯉魚而得名,這裡是夏季戲水的好地方,且自然景觀非常美、空氣清新。
如果來到陳溪鄉旅遊度假,我覺著「太平山村」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距離陳溪鄉約6公裡。太平山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村子所處位置山環水繞,宛若一座世外桃源般遺世而獨立,生活在這裡的人民風淳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在村子中心位置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築:一品堂,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品」的鄭三俊曾在此隱居20多年,「一品堂」匾額就是當年明崇禎皇帝御賜給鄭三俊的,當時的鄭三俊官至戶部尚書。
如果有機會的話,美麗鄉村陳溪鄉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尤其是這裡的山水人文景致。那麼,你有去過上虞的陳溪鄉嗎?對這裡的景色有什麼印象?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