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廈門10月29日電(記者 朱海黎 梅永存 項開來)廈門航空有限公司成立近30年來,堅持以優質高效的服務作為立業之本,在國內民航業打造出「金字」服務招牌,連續26年盈利、客流量多年保持高增長。縱觀廈門航空跨越發展的軌跡,標準化管理、細緻入微的服務理念、以員工為本的企業文化,成為廈航核心競爭力的三大源泉。
連切水果都有「廈航切法」
記者日前在廈航採訪看到一本剛印成的《水果切配手冊》,手冊顯示,廈航所有的水果都要採用標準化的「廈航切法」,形狀、尺寸、擺放都「依冊操作」。
廈門航空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張群治說,航空業是高風險行業,再優質的服務都必須建立在規範化的基礎上,規範化的服務要求已經深入到廈航的每一個角落。
作為民航局在全行業開展規範化基礎管理的試點單位,1997年,廈航在全行業率先編寫制定了900萬字的《廈航營運總冊》,內容涵蓋企業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項工作的職責、權限、操作標準和工作內容及其考核獎懲辦法,全面實施規範化管理。
廈航地面保障部副總經理鄭淑婉說,通過規範化來保障廈航服務的品質和特色,別人可能學個一二,但無法全部複製。在任何一個窗口、環節,都能感受到廈航服務的「不一樣」。
國內民航業偏高的航班延誤率,一直為旅客所詬病。廈航總部位於廈門,地處臺灣海峽的空域管制敏感地帶,突發狀況多,保證航班正點相對更難。但在2011年、2012年及今年第二季度,廈航的航班正常率連續保持全民航第一,比行業平均水平高6.05個百分點。
廈航運行指揮部書記鍾華宗說,航班正點率「冠軍」體現了廈航規範化建設積累的深厚功力。「航空運行有上百個鏈條,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正點需要空中、地面嚴絲合縫的配合,非一時一日之功。」
細微之處比拼「內力」
10月下旬,民航資源網發布2013年第三季度民航旅客服務評測報告,報告顯示廈航在空乘服務、廣播水平、機上餐食、客艙設施、機上娛樂等多個服務項目中,旅客滿意度評價得分穩居首位。
這是自去年民航資源網開展服務測評以來,廈航服務滿意度連續5個季度位居國內各航空公司之首,成為完整年度服務旅客綜合評分最高的航空公司,從而獲得「最佳航空公司」的榮譽。
張群治說,廈門服務一定程度是「逼」出來的。廈航體量小、航線航班少,面對大公司的競爭壓力,以服務取勝成了唯一選擇。
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廈航提出「以誠為本、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優先組建了客艙服務部,精心打造了「乘務示範班」,以點帶麵塑造服務品牌。
長期的標準化管理下,廈航建立了「真誠服務、微笑服務、一體化服務」等「十大服務」體系。「例如,規範服務體系,就要求乘務員在機艙中要 三米之內有微笑,一米之內送問候,與旅客交流超過三句採用蹲式服務 。」空中乘務部副總經理趙冰告訴記者。
據廈航總經理助理、配餐部總經理陳毅真介紹,與其他公司不同,廈航堅持自主配餐,不外包,配餐部不作為利潤中心。民航局要求每季度換餐即可,廈航一直堅持每月換一次,今年更是半月換一次,迄今公司整理出200套不同餐食。
「每天近兩千斤大米,煮飯前,先把米倒在一個個不鏽鋼託盤內,十幾個人圍著平臺用手一點點篩選,保證不帶雜質。」陳毅真告訴記者,為了保證餐食品質,廈航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操作的。
「人心齊、服務優」 金牌服務源自金牌團隊
記者日前在廈航飛機動態監控系統辦公室採訪時,大屏幕顯示當時有60多個航班正在飛行。廈航辦公室主任張志忠告訴記者,廈航有個口號叫「放心去飛吧,家裡有我呢」。飛行人員家中遇到困難,只要找到公司,就會得到周到的服務,免除了飛行人員的後顧之憂。
廈航董事長、總經理車尚輪說:「服務型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要讓發展成果惠及員工,讓大家想幹事、能幹事。」
2008年,廈航連出3項重大安全隱患,被民航局限制航班總量,一度走到危險的邊緣。
車尚輪說,當時廈航的底子是好的,缺的是精氣神。新班子開始思考如何把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增強飛行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來,在勞務派遣用工模式大行其道的形勢下,廈航實現全員勞動合同,沒有使用一名勞務派遣工。為此,廈航榮獲2010年「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
中國民航業的多項改革舉措都是先在廈航試點。廈航的7人小組,曾寫出了中國民航的第一本飛行手冊。
廈航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康至陽告訴記者,目前廈航的員工待遇在行業內是一流的,但生產效率也是一流的,人力成本並不比別的公司高。「別的公司4個人的工作,我們用不到3個人的待遇,讓2個人幹。」
2014年廈航將迎來30周年,目前廈航近1.3萬名員工的平均年齡不到31歲。康至陽說:「一個三十而立的公司,一群三十而立的年輕人,這就是廈航最寶貴的資源!」
(原標題:廈航以金牌服務打造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