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有多大?

2020-12-17 騰訊網

「香港,是李家的城。」

這句話香港人說了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沒有過時。這是因為擁有龐大商業帝國的李嘉誠,在香港首富的位置上已經連續坐了二十年之久。甚至在他拆分家產給兩個兒子之前,亞洲首富都非他莫屬。

雖然近幾年來,李嘉誠在股票市值身家上,先後被馬雲、馬化騰、王健林、許家印等後輩超越,以至於馬雲還公開表示:這是個網際網路的時代,不再屬於李嘉誠了!

不過,有一種觀點認為,靠網際網路泡沫堆積起來的財富數字,是不能和李家遍布全球的商業實體布局相提並論的。

李嘉誠也曾透露,外界所披露的財富值,僅僅是自己身家的二分之一不到。特別是他歷時50載傾力打造的長江商業帝國,行業遍及港口、零售、基建、電信、能源多個領域,其上市公司總市值已超萬億規模。

那麼李嘉誠是如何發跡的?他的商業帝國究竟有多大,他到底有多少財富呢?

一、創立長實集團。

李嘉誠出生於廣東潮州,12歲時為了躲避戰亂,和家人逃難到香港。他的父親因無錢看病離世後,15歲的李嘉誠便挑起了家中的生活重擔,到一家塑膠貿易公司上班。

1950年,年僅22歲的李嘉誠靠著嶽父的資助,創立了長江工業。最初經營塑膠製品,後來他看到義大利的塑膠花熱銷歐美市場,意識到這種工藝品在香港也能流行,於是他率先在香港生產銷售塑膠花,並很快熱銷掀起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也從默默無聞,成為全球最大的塑膠花廠家,李嘉誠因此被稱為塑膠花大王。

1958年,李嘉誠在港島建起第一棟12層高的工業大廈,正式進軍房地產市場。並在1967年香港地價暴跌時大量買入土地,隨著市場回暖,長江實業很快成為香港具主導地位的地產公司。

1972年長江實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李嘉誠身價迅速飆升,躋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

二、收購擴張之路。

1975年,英國人祈德創辦的和記洋行由於過度擴張,財政陷入困境,只得將33.65%股權賣給滙豐銀行。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則從滙豐購入和黃22.4的股份,開始涉獵酒店及商業。

此後李嘉誠開啟「買買買」模式,收購百佳超市、希爾頓酒店及購物中心,並在1980年整合和記地產和黃埔船塢,成立和記黃埔地產集團。在香港開展行動電話業務,同時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利用內地開放之初超低價拿下大量土地。

李嘉誠的投資眼光老到毒辣無人能及,1986年時,國際油價跌到冰點,每桶石油才11美元。在外界質疑之下,他卻以32億港元購入加拿大赫基石油52%的股份。當時赫基石油每天虧500萬港元,但隨著石油觸底反彈,如今的赫基石油每天的收益高達1.15億港元,這也成為他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此外,李嘉誠還在市場低迷時,在全球投資了63家科技公司,涉及石油、港口、地產、通訊、超市等高利潤回報領域。其中不泛FACEBOOK這樣的科技巨頭。

三、在英國的商業擴張。

近年來,隨著內地房地產價格暴漲,李嘉誠大量出手囤積的土地,僅此一項所獲得的收益就高達百倍之多。在高位清倉內陸房地產資產後,他又抓住英國脫歐引起資產大幅下跌的時機,轉戰英國開啟「買買買」模式。

李嘉誠在英國的總投資額高達4000億港元,其中包括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在倫敦還有一個3500套高檔住宅的樓盤項目。

連英國人都驚呼,李嘉誠控制了英國25%的電力市場,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7%的供水市場,40%的商超和移動通信,幾乎買下了整個英國。

四、「香港是李家的城」。

在香港,李嘉誠更是一家獨大,天然氣、電力、電信、水務、零售幾乎被他的長江實業所壟斷。全港近七分之一的住宅,為李家所開發,他的惠康百貨和百佳超市,佔據香港近73%的市場。連沃爾瑪、家樂福這些海外零售巨頭都難以進入,難怪香港人驚呼「香港是李家的城」,每個月近一半的收入,都要交給他。

2018年長江和記年度財報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李嘉誠對丟掉亞洲首富的看法,老人微微一笑,表示自己對首富的虛名並不在意,但他認為外國財富在評選規則上有問題,這些排行榜大多只統計他所持有的和記股份市值,卻沒有將他全球投資的實業資產算進去。比如李嘉誠所持有的赫斯基能源,每年帶來一百多億的收益,都沒有被統計在內。

此外李嘉誠慈善基金會資產高達三四百億之多,也屬於李嘉誠名下的資產,但這些外國排行榜仍然沒有將它計入個人資產,相反比爾·蓋茨這些名人所持有的基金,卻被統計在個人財富名下,這也讓他頗為不滿。

按照李嘉誠自己的說法,他個人的資產在10年前就已經接近千億之多,甚至超過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因為外國財富雜誌統計的標準和維度有問題,才讓自己一直錯失世界首富,以至於連亞洲首富的位置都丟掉了。

相關焦點

  • 李嘉誠拋售中國大陸和香港資產 商業帝國轉向
    李嘉誠西進的步伐與他多年苦心經營的「東方」正漸行漸遠。這位已年屆85歲的老人統率下的商業帝國,此去經年,還有回來的那一天嗎?  移動中的零售帝國  梳理屈臣氏集團(以屈臣氏和百佳為主)在中國的發展軌跡和歷程,可以清晰地展現出李嘉誠的商業思維。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李嘉誠家族為何要讓商業帝國轉向?
  • 稱香港廢青為「主人翁」,李嘉誠萬億商業帝國背後有什麼秘密?
    不過所長確實對這個李先生產生了興趣——李嘉誠是如何建立他的商業帝國的?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今天所長就給大家解開這個謎團。 書香世家 李嘉誠這個名字可以說在全世界華人圈中無人不知。1999年,李嘉誠首次位列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第一名,此後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寶座(2015年被王健林擠下去了)。
  • 何鴻燊的商業帝國有多大?
    原標題:何鴻燊的商業帝國有多大?   5月26日,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第9屆至第11屆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逝世,享年98歲。
  • 李嘉誠隱形資產究竟有多少,為什麼他被認為是隱形的世界首富
    這是因為擁有龐大商業帝國的李嘉誠,在香港首富的位置上已經連續坐了二十年之久。甚至在他拆分家產給兩個兒子之前,亞洲首富都非他莫屬。 雖然近幾年來,李嘉誠在股票市值身家上,先後被馬雲、馬化騰、王健林、許家印等後輩超越,以至於馬雲還公開表示:這是個網際網路的時代,不再屬於李嘉誠了!
  • 曾買下半個溫哥華的李嘉誠退休了 他的加拿大帝國還好嗎?
    很多人豔羨的不只是他的財富和商業帝國,還有90歲才與心愛事業說再見的福氣,很多人能夠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奢求。這位老人就是李嘉誠,他曾經有很多頭銜,比如香港首富、華人首富。但在2017年,有媒體爆出李嘉誠持有加拿大護照已經30多年。所以李嘉誠又多了一個新頭銜:加拿大首富。
  • 「李澤鉅時代」的李氏商業帝國:增加固定收入 穩健策略不會變
    離開了「李超人」的掌舵,李澤鉅主導的商業帝國將走向何方值得期待。在3月16日長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長和、長實集團、長江基建、電能實業的業績發布會上,年近90歲的李嘉誠正式宣布退休,長子李澤鉅接棒。李嘉誠的退休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宣布了長和商業帝國進入「李澤鉅時代」。
  • 香港鐘錶大王:他是李嘉誠商界的引路人,沒他就沒今天的李氏帝國
    這不單單是他曾經輝煌的商業傳奇故事,也和他的慈善事業離不開關係。李嘉誠家族如今已經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控制了超過了22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不計其數,總資產達到了1.2萬億。李嘉誠的產業涉及地產、貨運、電信、電能、石油、零售、科技等等行業。李嘉誠也經歷過貧困。他從12歲開始當學徒。
  • 阿里巴巴帝國版圖有多大,超乎你的想像
    阿里巴巴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涉及各個領域,那麼你知道阿里到底有多大嗎?投資新浪微博、高德地圖,組建並控股菜鳥網絡,阿里巴巴到底有多少子公司孫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
  • 90歲李嘉誠退休,屈臣氏「大老闆」創下了哪些商業傳奇?
    90歲李嘉誠退休,屈臣氏「大老闆」創下了哪些商業傳奇?然而,「超人」終也會有疲倦的一天。昨天(3月16日),「超人」宣布正式退休,其商業帝國將有長子李澤鉅接棒。  CBO記者 張釗 3月16日,長和集團發布公告稱,年屆90歲的香港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由長子李澤鉅接棒。
  • 不顧李嘉誠反對,耗時40年建成港珠澳大橋,曾為這件事炮轟李嘉誠
    許多人甚至認為李嘉誠不能來,對於何鴻燊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 不過事實上能夠邀請到胡應湘,才是何家最大的面子,甚至比請到李嘉誠更加有面子。李嘉誠是什麼人?他不過是華人首富,而且是一個爭議人物。胡應湘是什麼人物?許多人可能不熟悉。即使你沒聽說過胡應湘,但是你肯定聽說過港珠澳大橋。胡應湘不僅僅是香港的超級富豪,他還是港珠澳大橋的首倡者。
  • 李嘉誠長孫女:父親執掌9千億帝國,叔叔身價900億,她卻去管理寺廟
    人們匆匆碌碌行走於世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追求。但是,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更多的財富,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有些人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有這樣一位女性,她的父親執掌9千億帝國,叔叔有900億的隱形財富,可她卻被派去管理寺廟,這個人便是李思德。
  • 「賤賣」屈臣氏,可能是李嘉誠最憋屈的一筆生意了
    2000年後,屈臣氏開始大舉海外併購,把商業觸角伸向全球。目前在全球24個國家都有門店,總數達14400家,年銷售額過千億。李嘉誠以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基建5大板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零售業的平均毛利不到15%,淨利潤不到3%,但卻有著舉足輕重的「現金牛」作用,為商業帝國的穩步擴張,提供了穩定而充足的彈藥。
  • 淡馬錫擬售10%的屈臣氏股權:這筆生意 李嘉誠不甘心
    2000年後,屈臣氏開始大舉海外併購,把商業觸角伸向全球。目前在全球24個國家都有門店,總數達14400家,年銷售額過千億。李嘉誠以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基建5大板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零售業的平均毛利不到15%,淨利潤不到3%,但卻有著舉足輕重的「現金牛」作用,為商業帝國的穩步擴張,提供了穩定而充足的彈藥。
  • 長實地產上市 李嘉誠商業王國完成重組
    長實地產上市 李嘉誠商業王國完成重組 2015-06-03 20:12:36中新社發 張宇 編     中新社香港6月3日電 (記者 黃旖琦)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3日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意味著這位華人首富的商業王國重組計劃最終完成。  今年1月,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宣布重組。
  • 李嘉誠神秘「第三子」:掌控22家上市公司,身家多達600多億美元
    李嘉誠應該不會陌生,被譽為「亞洲李超人」,曾是中國乃至亞洲的首富。李嘉誠的商業帝國覆蓋世界各地,甚至連歐洲的開曼群島也在他的投資領域。不知不覺中,李嘉誠已經退休2年之久,在過去的37年裡,李嘉誠可以說一生都在奮鬥,所以關心李嘉誠的人都在猜測他退休前存了多少錢。根據福布斯的排名,李嘉誠目前身家2000億。
  • 李嘉誠財富帝國的秘密花園,超級投資回報來自這裡
    ——李嘉誠  水面之上是地產,水面之下是科技。  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的投資,構成了李嘉誠隱匿的財富版圖,也是他龐大商業勢力中的神秘花園。  2000年8月20日,香港的夜,悶熱難耐。  李嘉誠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暗黃的燈光照在他汗珠細密的額頭上,他已經這樣走了3個小時。  3個小時前,歷時14天、172個回合的德國3G牌照競投,包括李嘉誠在內的競購團以巨資贏得了競爭。  但是,競標成功後的李嘉誠卻反常地謝絕了同事們的慶功邀請,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 長和系重組或是李嘉誠的「封山之作」
    亞洲首富李嘉誠準備將把自己推向香港首富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進行「世紀大重組」,李氏商業帝國將開啟整合升級。1月9日,李嘉誠旗下兩大「巨子」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宣布,將重組兩集團業務,並創立兩間新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長和」及「長地」,前者會接手兩集團所有的非房地產業務,後者則會合併兩集團的全部房地產業務。
  • 深讀:李嘉誠,被低估了嗎?
    李嘉誠在用人、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技巧對他的事業很有幫助,這使他成為最富有的教父。李嘉誠的帝國裡有許多來自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而其他教父只是聘請一個鬼佬裝裝公司的門面,幾乎是在種族上提醒人們誰是真正的主人。
  • 爭議李嘉誠,是買下「半個英國」超人,也是香港人痛恨「吸血鬼」
    提到長江實業你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說到它的創始人李嘉誠, 你一定知道。他從一個塑料廠發家,將長江實業打造成一個價值逾千億的商業帝國。業務遍及全球,但雖然業務廣泛,財富驚人,長江實業和它的創始人李嘉誠卻並沒有被大多數人所認同。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就曾說過,李嘉誠旗下沒有一個暢銷世界的產品,做的都是投機的生意。
  • 李嘉誠的「黃臺之瓜」與霍英東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這一次,一同受邀的,還有香港企業家、比霍英東小5歲的李嘉誠。彼時的李嘉誠,在香港最多也就算個中等富豪。1972年上市的長江集團,也還只是一家二流的地產公司,開發的樓盤僅集中在香港郊區,中環等核心地段,並無半寸土地。以這樣的實力,當時的李嘉誠並無資格參加國慶觀禮。但人的境界總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