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特徵
(一)英國鄉村旅遊的消費特徵
1.遊人親自參與農業活動
英國不少農場主將農業生產活動展現給旅遊者,展示剪羊毛和馴牧羊犬等,並允許參與,甚至有城市居民到鄉村租種耕地。旅遊者前往英國鄉村進行動物家禽餵養、果實採摘、秋季收割、捕魚生產等和體驗英國鄉村的田園風光和風土人情。
2.娛樂休閒活動種類眾多
英國各個鄉村根據自身資源特色,因地制宜,舉辦各種鄉村集市或遊藝會等休閒活動。很多鄉村集市舉辦各類競賽和演示,如最圓的番茄、最綠的黃瓜和大小尺寸最均衡的青椒等,也有適合小孩玩樂的遊樂設施。北部鄉村的娛樂休閒活動往往和山地運動結合,如舉辦爬山坡比賽等。
3.旅遊住宿飲食非常便利
英國B&B小旅館隨處可見,特別是在鄉村,另外飯店或客房旅館也較多。B&B小旅館是由當地人自己經營的,已成為英國的一大特色。莎士比亞小屋就是白金漢郡鄉村知名的B&B小旅館。B&B小旅館便捷且收費相對低廉,還提供第二天的早餐,雖無英國傳統早餐必不可少的鹹肉和燻魚,但有牛奶、麵包、黃油和果汁等。
4.鄉村旅遊商品頗具特色
英國鄉村經常藉助鄉村展會等推出一些頗具特色的商品以滿足遊客的消費需求。這些商品有農場自產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等特產,也有手工編織的手工藝品和紀念品。多數遊客偏好直接購買鄉村現場加工的,旅遊商品的銷售收入是英國鄉村旅遊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二)英國鄉村旅遊的經營特徵
1.經營規模普遍較小
各景點經營面積大小有差異,20~200英畝 (1英畝≈0.4046hm2)不等,但遊客活動空間不大;每個景點僱傭員工很少,一般少於10名,全日長期工2~4名;除了一些文物、古蹟和博物館外,其他旅遊景點投資不多,約5萬英鎊;接待遊人3 000到7萬人之間,年接待遊客人數普遍少於5萬;年收入一般不超過22萬英鎊。英國鄉村旅遊能夠提供選擇的旅遊項目和主題很多,即使規模小,也可消化眾多的市場需求[2]。
2.經營的主體私營化
以農場為主題的鄉村旅遊是在私營農場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農場主在從事農業生產時開展多種旅遊經營。通過制訂各種旅遊計劃,推動當地人普遍參與鄉村旅遊,如SPARC農村旅遊業計劃。農場主為方便遊客對農業生產進行的調整並未削弱農業生產的主體地位。
3.經營目標市場本土化
遊客對鄉村旅遊景點的選擇性不強,只要有相應的人文風情就可滿足休閒放鬆的需要,故無需跨區旅遊。英國鄉村旅遊者絕大多數都是本地區2~3小時車程之內的城市居民,外地遊客較少,外國人更少。遊客中又以家庭和學生遊客為主,以家庭為組織形式的遊客約佔40%。英國的鄉村旅遊目標市場明確,本土化運營。
(三)英國鄉村旅遊的品牌特徵
1.田園牌
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英國選定「農家樂」作為開幕式的主旋律,營造的田園風彰顯了英國的本質,也是英國的靈魂———鄉村文化。時間在流逝,英國卻執著地守護著這幾乎失去了才顯得更加珍貴的鄉村情節。英國大城市只是上流社會的臨時聚集地或定期會晤所,在英國人的腦海深處,他們的靈魂在鄉村,自己並不適合所居住的城市,而屬於並不居住的鄉村。除了一些重要的大都市和工業中心外,整個英國始終保持著一派田園景象。英國目前成為歐洲唯一一個人口從城市到農村 「逆向流動」的國家,每年下鄉的人數遠高於進城的人數。進入21世紀以來,遷入英格蘭鄉村地區的人數比從鄉村遷出的多出35.2萬,且五成遷入鄉村者在25~44歲[3]。人們對田園生活的極度渴望促使英國鄉村旅遊大打田園牌。
2.復古牌
英國妥善保留的城堡式建築、傳統的民居和遺址等為英國的鄉村旅遊增色不少。中世紀的古堡、古鎮、神殿遺蹟、密涅瓦神像、許願池和各種禮器文物為英國的鄉村旅遊貼上了復古風的標籤。
3.生態牌
隨著農業發展目標的不同,英國現代農業技術內涵不斷變化。在1975年的國際生物農業會議上,英國就肯定了有機農業生產的優勢,廣泛地接受和發展有機農業。後來認識到現代農業除了有機作物,還需要開發新型生態農業,創新提高土地和水資源利用率的農業技術。2003年現代農業被定性為發展生態農業,要實現農業及英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英國把現代農業發展同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來保護農場環境及農村生態環境。英國的鄉村旅遊追求生態上和經濟上的良性循環,協調農業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協同推進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
(四)英國鄉村旅遊的機構特徵
1.政府機構政策體系比較完善
英國的政府機構從發展戰略層面對鄉村旅遊進行政策扶持,制定法律法規,不斷完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制定相應的評價、監督、檢查和評估標準,以促進英國生態農業的開展和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20世紀90年代英國針對農村環境不斷惡化等一系列突出問題,成立了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其他重要的地方環保管理機構還有英格蘭及威爾斯環境署、蘇格蘭環境保護署和北愛爾蘭環境和遺產服務局。上述政府環保機構根據不同的環境問題和監管對象制定和執行相應的管理政策,對包括農業、鄉村等涉及的土地、水、空氣和土壤環境問題進行管理。政府機構在政策體系上對非政府機構進行調控和管理,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居民的環境生態意識。
2.非政府社會機構發展很成熟
英國政府十分注重加強鄉村旅遊行業自律和服務水平的提高,積極促進鄉村旅遊行業協會的發展。英國鄉村旅遊的供給模式可以歸結為 「鄉村旅遊經營者+旅遊行業協會+政府」,旅遊行業協會在英國鄉村旅遊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如英國地區旅遊委員會及當地的培訓與企業委員會給予農場主建議,指導他們如何發展和管理旅遊業。
二、英國鄉村旅遊發展的啟示
中國鄉村旅遊與英國相比,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追求城市化,存在 「去農」傾向,產品開發同質化,失去鄉村旅遊賴以發展的鄉村自然人文特色。二是以往由政府投資並主辦的經營模式在鄉村旅遊起步上意義重大,但此模式很難做到良性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三是鄉村旅遊的品牌匱乏,中國鄉村不是貧困、貧瘠和艱苦就是洋樓、汽車和土豪,均離悠閒愜意的田園風相差甚遠。四是政府機構政策體系不完善,非政府機構發展不成熟。借鑑英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經驗,中國應在保持農業主體地位不變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採取有效措施來促進鄉村旅遊更快、更好地發展。
(一)提高鄉村旅遊體驗真實性
鄉村旅遊的主要目的是緩解城市生活壓力,享受鄉村田園風光和淳樸的民風,因此有必要給遊客提供一個真實的鄉村旅遊體驗。
1.構建優美綠色環保的自然環境
優美的自然環境對鄉村旅遊休閒體驗來說不可或缺,遊客看到的是農舍、籬笆、成群的牛羊和小河塘等自然風光,而不是鋼筋水泥鑄成的高樓大廈。中國與城市相距較遠的邊遠鄉村多具備優美且獨特的自然環境,使遊人印象深刻,如西藏之旅被稱為靈魂淨化之旅,跟西藏保留完好的頗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有很大關係。只要自然環境優美,偏遠的鄉村亦有巨大的鄉村旅遊發展潛力。
2.增加遊客真實的農業生產體驗
鄉村旅遊點可採用羊、牛和馬等畜拉車的交通方式。鼓勵村民多開辦鄉村旅館,外形應是自己所在鄉村傳統的村舍茅草屋等,應堅守鄉土氣息。提供工具,允許遊客去指定的林地、菜地、田地或魚塘中種植、養殖或獲取食材。允許遊客向農民租地,農民收取租金,遊客種植或養殖,假日裡遊客攜帶親友到鄉下 「自家地裡」翻土耕種、鋤草捉蟲和施肥澆水,還有如禾田插秧、草原放牧和牛棚擠奶等活動,讓遊客置身於草地、果園和成群的牛羊中,體驗到當地真實的鄉村農業生產生活。
3.開發豐富多樣的鄉村旅遊體驗主題
中國以往鄉村旅遊多是農家樂中的吃飯、棋牌和垂釣等,相對於英國,體驗主題太少。不同地區應根據自身資源特色,開發並創新多樣化的鄉村旅遊體驗主題。娛樂活動以當地傳統的民間雜耍等為主,吸引遊客參與體驗,如民俗風情體驗、野外生存體驗和動物親近體驗遊等,強化遊客的鄉村旅遊體驗。
4.鄉村旅遊商品要傳統並有特色
鄉村旅遊產品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含量,應充分利用,而不應充斥著仿效或同質化嚴重的劣等品。除自然資源外,鄉村旅遊最能吸引遊客的就是人文旅遊資源,鄉村旅遊產品應挖掘鄉村文化的豐富內涵,根據自身特色製造特有的產品。加強鄉村旅遊產品上下遊產業鏈的整合,積極開發旅遊產品組合,同時綜合運用各種媒體,宣傳推廣鄉村旅遊產品。
(二)經營小型私營化和本土化
1.小型化發展
中國也可發展如同英國的小型鄉村旅遊,這裡的小型指遊客密度小、投入成本低、僱傭員工少、接待遊人少和年收入有限。遊客密度小確保鄉村旅遊的舒適性,否則如同中國著名的景區,節假日出遊,不是享受,看的也不是風景,而是擁擠的人流,堵在路上或景點是常事。中國鄉村人口密度小,地域廣闊,具備發展遊客密度小的條件。投入成本低有益於鄉村普通農戶的廣泛參與。僱傭員工少降低了鄉村旅遊的成本,有利於提高利潤。接待遊人少,滿足遊客對鄉村旅遊休閒的需求。同時,各鄉村旅遊點旅遊項目和主題實施差異化戰略,以消化過多的市場需求。
2.私營化發展
政府應涉足的領域是市場失靈的領域,不應過多幹預,對於鄉村旅遊的經營主體,應借鑑英國經驗,可以鼓勵和支持私營化。吸收社會或個人的富餘資金流入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資源。私營化使經營者的付出和收益相匹配,可極大地提高其發展鄉村旅遊的積極性。但政府應加強引導作用,提高其經驗經營者和遊客的素養,加強監管,堅守農業的主體地位,保護農村的生態平衡[5]。
3.本土化發展
因城市生活節奏非常緊張,不少人渴望去鄉村休閒放鬆,但閒暇時間有限,周末時間短,無法進行長途旅行,本地區的鄉村旅遊可成為首選。鄉村旅遊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應進一步完善,這一點和英國不同,中國不少人想去,但因汽車擁有量較低,若沒有方便的公共運輸,只能望而止步。也應做好宣傳,酒好也怕巷子深。鄉村旅遊點可和旅遊公司合作,聯合開發互補的短途鄉村旅遊項目。和英國相同,中國鄉村旅遊的遊客以家庭為主,但中國學生遊客市場潛力巨大。鄉村旅遊點可多在本地區的大學進行宣傳,促進本地區大學生的鄉村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本土化並不意味著庸俗化,也要有特色和質量,才能真正吸引遊客。
(三)塑造鄉村旅遊的特色品牌
和英國相比,中國的鄉村旅遊品牌匱乏。中國鄉村大多是兩種情形,一是貧困、貧瘠和艱苦;二是洋樓、汽車和土豪,均離悠閒愜意的田園風相差太遠。中國歷史悠久,又是農業大國,地域遼闊,少數民族眾多,具備建立特色鄉村旅遊品牌的條件,可著重塑造以下幾種品牌。
1.民族牌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村落、生產生活、婚喪嫁娶、節慶活動和音樂舞蹈等均能吸引遊客。少數民族聚居區自然資源多數獨特且極為豐富,也有利於發展有特色的民族風情的鄉村旅遊。
2.地區牌
和英國不同,中國地理面積遼闊,不同地區鄉村旅遊資源差別較大,同一地區的資源差別不大,故可建設地區鄉村旅遊品牌,如江南鄉村遊和西藏鄉村遊、雲南鄉村遊和東北鄉村遊等。相同地區應在鄉村旅遊的主題和項目等方面差異化。
3.復古牌
近代以來中國屢次遭受戰爭的創傷,鄉村不少有特色的遺址、傳統建築和文物遭到了劫掠或破壞。鄉村旅遊可以充分利用僥倖尚存的古蹟,還可對以前遭到破壞的進行修復,來發展復古懷舊的鄉村旅遊。打復古牌可極大地吸引具有懷舊情感的老人或對歷史感興趣的大學生、學者等進行鄉村旅遊。
4.生態牌
無論是何種品牌都要注意保護鄉村生態環境,這樣鄉村旅遊才能可持續發展,人們才能長期從中獲益。從英國生態農業的發展之路中可以看出,量質應並駕齊驅。不能為了產量而忽視質量。沒有了生態環境的和諧,也就失去了鄉村旅遊的真正意義。
(四)加強鄉村旅遊的機構管理
1.促進政府機構政策體系的完善
一是完善融資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鄉村旅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景點經營權和門票收入權質押業務。支持運營較好的景點嘗試資產證券化。二是完善落實稅費優惠補貼政策。制定相應的評價、監督、檢查和評估標準,對於能夠促進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鄉村旅遊項目進行補貼或稅費減免,對不符合條件的造成環境汙染的要加重稅費或取消補貼。三是完善財政投入政策。設立鄉村旅遊發展資金,用於鄉村旅遊的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補貼、宣傳促銷和人才培訓等,形成政策扶持引導保障體系。四是完善人才培養政策。普及環保知識和旅遊教育,實施鄉村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未達標準不得上崗,以提高服務質量。
2.擴大非政府組織機構的影響力
中國的非政府機構不是很發達,而且缺乏影響力,未能發揮其在鄉村旅遊中應有的作用。如一些鄉村旅遊的環保機構未真正進行鄉村旅遊環境的治理,未參與鄉村旅遊的監督和管理規劃,沒有起到協調主要利益相關群體的作用。政府應從政策層面積極促進鄉村旅遊機構的發展,在推動鄉村旅遊進一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非政府機構作用的加強是十分必要的。(楊麗君 新三農)(轉自江湖海鮮)
三坊七巷狀元府讀書會主辦,為您推薦好玩的地方,好看的藝術品,分享讓您放鬆心情、提升智慧的好文章。
關注方式:
查找微信公眾號」fjszyf」或查找「狀元府」
掃一掃上方的二維碼
聯繫電話:0591—87279428
諮詢QQ:398595880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吉庇路60號「福建省狀元府」
三坊七巷景區地下停車場位置:從福建省狀元府藝術館出發,向正西方向出發,沿吉庇巷走160米,左轉進入澳門路,走140米,右轉進入營房裡2號,走40米,右轉,走80米,到達終點。
三坊七巷管委會停車站:從福建省狀元府藝術館出發,向正西方向出發,沿吉庇巷走160米,左轉進入澳門路,走140米,右轉進入營房裡,走40米,右轉,走20米,到達終點。
臨時停車場:從福建省狀元府藝術館出發,沿吉庇巷往光祿坊直行,過南后街路,約50米處右轉。
福建省狀元府藝術館(謝家祠)位置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