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生態實現雙贏!珠海連「空氣都可以出口」

2020-10-05 金羊網

■海絲論壇上海內外媒體看珠海。

■珠海的交通路網四通八達。

40年來,既收穫了「金山銀山」又守護住了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採寫/攝影:新快報記者 李紅雲 通訊員 珠軒

湖水、兒童樂園、雪白沙灘……今年「十·一」假期,珠海平沙新城中心公園正式開園。四通八達的河海相連,匯聚一汪透亮的湖水,岸邊的緩緩坡地點綴著綠草和椰樹,幾座拱橋帶來古典韻味。水面波光粼粼,湖岸鮮花綻放、綠草如茵,特色景觀拱橋、原生態水網相映成趣。

優美宜居是珠海最突出的「金字招牌」和無與倫比的後發優勢。40年來,珠海始終將生態文明作為這座城市的理想與價值追求,通過幾十年「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守,既收穫了「金山銀山」,又守護住了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小插曲反映大問題

珠海茂盛圍,毗鄰澳門,這裡曾經有過一段「垃圾圍城」的歷史。

珠海經濟特區成立之初,當時的市委、市政府態度堅決——汙染的代價,不是金錢能補償得了的,而且禍及子孫!經過珠澳兩地協商,垃圾堆最終得到清理整治。

這是珠海發展史中的一段小插曲,背後卻反映出「要怎樣辦好經濟特區」的大問題。要犧牲環境得來的短期經濟效益,還是要造福子孫後代的綠水青山?早在幾十年前,珠海就給出了答案。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珠三角「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傳統工業化道路在推動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1992年,珠海率先出臺了關於保護環境的「八個不準」規定。

根據「八個不準」中對工業汙染的控制,當時珠海市區只發展有利於環境、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曾有不少國際知名企業想入駐珠海,但都因為環保問題被拒之門外。」一位曾在有關部門工作的人士表示。

珠海對已經建成的企業也有應對方法:依山而建,對山體破壞大的,取締;排汙經整改達不到要求的,「對不起,珠海不歡迎你」。據了解,每個企業的賠償都在數千萬元,在當時財政收入有限的前提下,珠海有這樣的魄力實屬不易。當年,珠海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因排汙不達標被關停。

人不負青山,青山不負人。自經濟特區建立伊始,珠海就確定了環境立市、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1998年5月,珠海擁有地方立法權後通過的第一部法規就是《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咬定青山不放鬆」,在這樣的執著下,珠海經濟特區已然成為「生態宜居」的「形象代言」,珠海用藍天配以浪漫的海濱氣質,「珠海藍」刷爆了珠海人的朋友圈。

現如今,珠海迎來了灣區機遇、大橋經濟,良好的生態環境給城市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珠海城市的發展和跨越中得到最具象的體現。

「空氣可以罐裝出口」的佳話

「珠海的空氣都可以罐裝出口」,這是多年前珠海人向外地遊客介紹珠海時常常提到的一句話。如今,珠海的藍天白雲、優質的空氣品質,依然是這座城市引以為傲的資本。

國家生態環境部8月向媒體通報2020年6月和1-6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6月份空氣品質珠海排名第一。

中國投資協會、瞭望周刊社《環球》雜誌、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和第三方綠色評級機構標準排名調研編制的《2019中國綠色城市指數TOP50報告》顯示,珠海市以86.3的綠色指數在169個城市位居榜單第10位,位居全國前列。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中國宜居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個個沉甸甸的國字號榮譽,彰顯了珠海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不斷進步和成就。

當年響應「建設特區」號召而定居珠海的李叔說:「那個年代,看著周邊的『鄰居』飛速發展,收入越來越高,自己也很羨慕,但最終沒有離開,如今看來是正確的選擇。」

歲月催人老,原來的「靚仔」變成了「阿叔」,如今,李叔不僅把侄子「拐」來了珠海定居,還動員上大學的女兒「畢業一定要回珠海!」問他為啥,他說:「在珠海,活得舒服!」

「乾淨!」是珠海「移民」劉先生對珠海的印象,輾轉幾個城市,他選擇全家定居珠海。「珠海藍天白雲太常見了,依山傍海,空氣非常好,是個很乾淨的城市。」劉先生舉例說,在珠海,他半年都不洗車。來自美國的「李雯」先生也因珠海的美好環境和發展前景,選擇定居珠海。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改革,既需要「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與魄力,也要有尊重發展規律、守住底線的定力。近年來,珠海不斷引導企業加大技改和研發力度,發展節能環保、集約用地、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高的現代產業,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綠色經濟生機勃勃。

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出2018全國第三批綠色製造名單,其中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欄港經濟區)獲評綠色園區,是該批次廣東省唯一上榜園區。「集約化」成為綠色園區的特色之一。在實施國家級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升級過程中,通過集中規劃、集中生產、集中管理、集中治汙等措施,推進相同行業汙染工藝過程使用「共性工廠」,實現同類企業汙染物集中處理。

鬥門區灣口村鑫同鑫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鰻魚養殖戶林茂燈正為即將遠銷日韓的鬥門鰻魚而忙碌。他說,考察了好幾個城市,最後選擇位於鹹淡水交匯處的鬥門開啟鰻魚養殖事業。他說,沒有優良的水質,就沒辦法辦養殖。今年,這個合作社預計產值過億元。

資料顯示,珠海地區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2.0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435.89億元,人均GDP從579元提高到175500元,人口從36.07萬增加到202.37萬,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10.23億元增加到615.74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開始調查的1986年1484元提高到2019年的55219元,增長36.2倍。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今年上半年,珠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21.56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較一季度回升22.4個百分點;設立外資企業1249家,同比增長122.6%;全市完成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6.16億美元,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一季度提升18個百分點。萬元GDP單位能耗、萬元GDP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排放強度等指標均保持較好水平。

實踐證明,這是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美麗宜居的環境,讓珠海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了獨特的優勢,一直堅守的生態定力正轉化為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相關焦點

  • 實現草原生態建設和畜牧業經濟發展雙贏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要充分認識內蒙古區域生態分布規律與畜牧業經濟關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統籌好經濟發展和草原生態環境治理。著力實施草原生態、畜牧業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是內蒙古區域草原生態分布規律與畜牧業經濟有機統一的內在要求,是內蒙古現代草原畜牧業經濟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必由之路。
  • 龍泉市一路領「鮮」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
    去年,國家公園創建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鳳陽山—百山祖區塊被納入省「一院兩區」框架,有望首批創成國家公園;農村汙水分類治理工作成為全國典型;靜脈產業項目—垃圾資源協同化處理工程完工並試點火……  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龍泉市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山、田、林、水,甚至空氣都成為有價之寶。
  • 粵海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
    可以說,程村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不僅是陽江市紅樹林保護的一個縮影,也是近年來廣東沿海地市紅樹林生態修復成效的生動寫照。日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以海洋日為契機,舉辦了「粵自然 媒體沿海行」採風活動,走訪廣東沿海經濟帶「一心兩極雙支點」所涉及的深圳、珠海、惠州、中山、湛江、汕尾、陽江、汕頭8個沿海城市,全面展示近年來廣東在海洋生態尤其是紅樹林保護方面的措施及成效。
  •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遼寧桓仁走出經濟與生態雙贏道路
    「中國森林氧吧」「中國山參之鄉」「世界冰酒之都」一個個響亮的稱號不僅展示了桓仁豐富的旅遊資源及生態景觀,也讓人們看到了桓仁是如何走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經濟與生態雙贏道路。遼寧五女山米蘭酒業。 李晛 攝桓仁滿族自治縣地處遼寧東部山區,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森林覆蓋率達78.94%,是遼寧省重要的水源地和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
  • ...全會精神】漢中:生態產業化 產業生態化 實現發展與保護「雙贏」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張少輝 陳雯婷) 作為漢江源頭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漢中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努力實現經濟轉型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中駿騰達電子有限公司總部在深圳,2020年通過招商引資項目落戶到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智工業聚集區。除了中駿騰達,還有智能製造、新材料等72戶企業先後入駐,為園區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目前,漢中經開區創智工業聚集區二期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漢中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王季春:「下一步,我們將依託漢中豐富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綠色食藥產業。
  • 把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南方日報記者 董謙君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南方日報:近年來,珠海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麼? 張經緯:珠海在經濟特區建立之初就確立了生態優先、保護環境的發展戰略,強調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環境保護,40年來,探索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路子,在經濟建設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始終「顏值」不改,藍天白雲常駐、青山綠水依舊。
  • 重慶長風化工廠實現經濟和環保效益「雙贏」
    重慶長風化工廠實現經濟和環保效益「雙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5日 18: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8月15日電(記者徐旭忠)重慶長風化工廠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動力,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在兩三年內起死回生,實現了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 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實現雙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林草局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業扶貧,建立了中央統籌、行業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態扶貧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在12月1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介紹了生態扶貧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生態工業園區:環境與經濟雙贏的解決方案
    隨著石油危機帶來能源成本的升高以及工業廢物引發環境問題的密集出現,企業間通過產業共生來實現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效果才引起廣泛關注。」     此後,美國、荷蘭、日本、英國、韓國和中國等陸續在工業園區開展產業共生實踐,自覺地按照工業生態學原則來規劃、建設和改造工業園區,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生態工業園區。
  • 大理:洱源縣生態補償實現「綠富雙贏」
    洱源縣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生態文明試點縣,在脫貧攻堅中,該縣按「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思路,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資金項目整合在一起,以生態補償實現山頭綠和群眾富的雙贏局面。 洱源縣牛街鄉福和村委會西村村民小組,通過扶貧項目和生態補償項目一年來的建設,使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章繼剛:創意農業讓哈尼梯田實現節本增效與生態富農的雙贏
    鄉村創意生活家(3)哈尼梯田美學大賞創意農業讓哈尼梯田實現節本增效與生態富農的雙贏文/章繼剛紅河縣1.6萬畝梯田集中連片,4300級首尾相連,從海拔600米到180012月15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寧年會上,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區獲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18年4月21日10時30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國之最中心向紅河縣和濤縣長頒發了證書,撒瑪壩梯田獲得「中國面積最大的連片哈尼梯田」榮譽。
  • 新疆和田市:防沙治沙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和田市吉亞鄉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生態綜合治理標準化示範區內,新疆昆天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自2014年起,已完成防沙治沙面積2.6萬畝,種植了紅棗、蘋果、核桃和防風林、飼草等。每年,公司可向市場提供新優乾鮮果品2萬噸、苗木500萬株、種(肉)羊2.5萬隻、生物有機肥10萬噸。此外,公司還為周邊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1200個。
  • 珠海氣候特點適合北方人嗎?為什麼每年都可以吸引北方人來珠海?
    珠海一直以來都深受大家的歡迎,以前珠海的發展雖然沒有像現在這樣突飛猛進,但是也吸引了不少人來到珠海,那就是珠海的環境真的是很好,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可以說珠海靠著優異的環境收穫了一大批外來人員,同時也收穫了一大批的榮譽稱號,可以說在環境這點上,珠海是當仁不讓的。
  • 龍江森工森林植保實現經濟生態雙贏
    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以龍江森工林區每公頃平均蓄積量110立方米、落葉松蓄積量年3.7%增長率的標準,按照目前落葉松每立方米500元價格計算,龍江森工集團僅今年50萬畝落葉松飛機防治病蟲害(極端情況下)可為企業減少經濟損失6000多萬元。
  • 珠海:珠江口西岸明珠更耀眼
    30年前,珠海的香洲區只有一條街道,一間糧站,一間工廠,一家飯店。30年後,珠海的GDP、人均GDP、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三項指標,較1980年分別增加了210倍、51倍和647倍,並踏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之路。
  • 世界最大豆粕出口國與最大消費國「雙贏」,阿根廷的「歷史性協議」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牛海彬認為此份協議意義重大,他表示:「這是一份雙贏的協議,有利於保障中國對飼養用豆粕的供應安全,也有利於擴大阿根廷農業部門的供應鏈,在大豆生產和加工兩個環節受益於中國需求,從而收穫更多利潤和就業。」
  • 「雙贏」
    10月25日,廣東富盈集團到我縣考察總部經濟辦公區及旅遊項目。
  • 桐城市:聚力林業轉型創新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人民網訊 近年來,桐城市挖掘發展潛力,合理資源配置,聚力林業轉型創新,重點培養五大林業產業,森林資源總量和林業產業經濟穩固增長,去年全市林地面積達5.0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1.6%,林木綠化率達37.6%,林業企業規模與效益不斷提升,林業年產值達到47.2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
  • 美國牧場主談中國之行:與中國企業合作可實現「雙贏」
    美國牧場主談中國之行:與中國企業合作可實現「雙贏」 2017-11作為其中的一員,來自美國蒙大拿州的牧場主弗雷德·瓦克爾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與中國企業合作可以實現「雙贏」。  瓦克爾是個地地道道的美國西部牛仔。他生於美國西北部的蒙大拿,長於蒙大拿,家族世世代代經營牧場。對於這一事業,瓦克爾非常熱愛和驕傲。用他的話說,「蒙大拿農牧業的歷史比這個州的歷史還要悠久,並且蒙大拿的牧場生產著世界上最好的牛肉」。
  • ​東莞清溪鎮鐵場村守住優質生態 謀富裕美麗雙贏
    東莞清溪鎮鐵場村30年來未曾引入一家工業項目文/圖 金羊網記者 王紅虹空氣中一縷瓜果飄香,負離子撲面而來,這樣撩人的生態環境氣息,在以工業聞名的東莞城鎮中彌足珍貴。27年前,繽紛花場在鐵場村租下了第一塊土地,種植的各類花卉主要供應珠三角;「我們種植的紅掌、白掌,供應了芳村一半的市場;後來有了網絡,很多在芳村花卉市場開檔口的老闆,都是提前在網上下好單,確定好數量;我們把花卉批量從鐵場發貨到各處市場。現在在國內,我們的花卉、盆栽銷往北京、長三角、武漢、福建等地,一年的銷售額高達2300萬元。」繽紛花場只是落戶在鐵場發展種植經濟農作物的企業中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