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者醫療券計劃6日起擴至港大深圳醫院

2020-12-25 環球網

香港特區政府5日正式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籤署長者醫療券試點計劃協議,香港長者6日起可在該院使用醫療券,為居住在深圳至珠三角的香港長者提供多元化選擇。這是該計劃首次資助香港長者境外求醫。

年滿七十的香港長者可以用醫療券支付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指定門診服務費用,包括預防護理、治療及康復服務,但不適用於住院及需預先繳費的醫療護理服務。

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長者醫療服務,今年首八個月已花費超過6億港元用於長者醫療,未來亦會繼續投放資源。而此次長者醫療券計劃除了方便定居內地的香港長者外,同時方便居住在香港,特別是新界北區的長者選擇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醫。

她還表示,特區政府將密切監測該計劃的實施,審視深港合作平臺有何改進之處。(陳瑤)

相關焦點

  • 港大深圳醫院試點使用香港長者醫療券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記者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獲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5日宣布推出長者醫療券港大深圳醫院試點計劃,為居住在深圳乃至珠三角的香港長者帶來較為便利的醫療服務。
  • 香港長者醫療券深圳試點三年服務人次過萬
    新華社深圳10月11日電(記者白瑜)記者11日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獲悉,香港長者醫療券試點計劃啟動三年來,服務人次已過萬,就診者最高年齡達107歲。  香港特區政府從2009年開始推行長者醫療券計劃,資助符合資格、年滿70歲的香港長者使用最切合他們需要的私營醫療服務。
  • 內地醫院能否用香港長者醫療券?國家醫保局:將指導擴大試點
    2 已在港大深圳醫院試點,3年內2968人使用 事實上,已有內地醫院支持患者使用香港長者醫療券就診。2015年,港大深圳醫院成為內地首家接收長者醫療券的試點醫院。
  • 醫療券難長遠解決香港長者內地就診問題
    港深同城下的服務合作,日前迎來的一個新的突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本月5日宣布推出長者醫療券港大深圳醫院試點計劃,為居住在深圳乃至珠三角的香港長者帶來較為便利的醫療服務。從本月6日起,香港長者可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香港長者醫療券。筆者想提醒很多並不關心這件事的廣東人:醫療券過羅湖是一個重要的制度突破。
  • 香港與內地研究將醫療券計劃拓展至大灣區醫院通用
    原標題:香港與內地研究將醫療券計劃拓展至大灣區醫院通用  中新網7月9日電據香港大公網報導,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日前表示,香港目前正與內地研究將香港長者醫療券計劃拓展至大灣區其他醫院或診所通用,現在正審視電腦技術、質素監管等配套問題。
  • 銀髮經濟到來:香港人深圳養老成潮流
    事實上,香港和深圳政府早已開始醫療方面的合作。其中,長者醫療券計劃頗受這些老人的關注。長者醫療券是指香港特區政府在2009年推出的計劃,資助年滿70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或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發出的《豁免登記證明書》的香港長者使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不過,自2017年7月1日起,計劃的受惠長者合資格年齡已降低至65歲。
  • 港府正研究香港老人在內地用醫療券支付費用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4日表示,港府正研究長者醫療券的可移植性,讓長者在內地亦可以用醫療券支付費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考慮試點之一,但由於技術上較複雜
  • 香港長者醫療券在深圳的使用方法
    香港長者醫療券在深圳的使用方法   香港長者醫療券在深圳的使用方法 責任編輯:大公網
  • 內地香港長者回流人數減半 工聯會促「鬆綁」醫療券
    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5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為移居廣東省長者申請高齡津貼的「廣東計劃」,去年10月實施以來見成效,香港長者回流明顯減少。香港工聯會內地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建波表示,「廣東計劃」推出後,打破了「福利不過境」的傳統,有助改善內地定居港長者生活。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介紹抗疫工作相關情況
    1月10日,醫院接診了廣東省和深圳市首個確診病例。通過流行病學史調查,求診的兩夫婦均從武漢回來並且有症狀。11日凌晨,兩位患者轉診至市三院。1月11日,醫院找到並通知了首例患者家庭其他4名成員來院排查。當晚,其中3人在港大深圳醫院接受隔離觀察。1月14日,首例患者家庭中的「婆婆」發病(沒有武漢旅行史),港大深圳醫院聯繫她入院檢查。
  • 香港全面檢視醫療券效能
    人民網香港1月1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表示,特區政府投放在醫療券的開支應用得其所。 林鄭月娥指出,特區政府近年持續改善醫療券的安排,由當初每年向70歲長者發放等值250港元醫療券,調整至現時向65歲以上長者每年發放2000港元醫療券,累積上限也增至5000港元。她提到,雖然醫療券使用率高達90%,但並沒有起到原本的作用,更難以分流病人,減輕醫院和急症室的工作量。故醫療券未必是推動基層醫療健康最有效的方法,需作全面檢討。
  • 港大深圳醫院迎來新院長
    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彭蓓 羅裕菲 11月13日下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舉行第二任院長任職儀式,宣布香港大學盧寵茂教授正式就任新一任院長。深圳市副市長、港大深圳醫院董事長吳以環為盧寵茂教授頒發院長聘書。
  • 港大深圳醫院開展精準肝癌手術
    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陳永祥 記者昨天從港大深圳醫院獲悉:港大深圳醫院採用精準肝切除及快速康復理念,大多數肝癌手術病人5到7天就能恢復出院。香港大學外科學系主任、港大深圳醫院外科主管盧寵茂教授指出,鄭女士的手術並非個別案例,香港大學瑪麗醫院一直沿用精準肝切除手術技術,以及基於循證醫學基礎上的圍術期快速康復理念,目的在於最大程度減少手術應激反應,緩解患者術後疼痛,使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我們的精準肝癌手術9成以上無需輸血,術後最快3~5天可以出院。」
  • 胡煥章工作室落戶港大深圳醫院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陳永祥)昨天,胡煥章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正式掛牌成立。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將共同擔負起胡煥章名老中醫的傳承工作,挖掘整理其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形成系統的診療方案,並在臨床推廣應用,讓胡老先生六十多年的行醫智慧和經驗繼續發光發熱,為百姓造福。
  • 立足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港大深圳醫院公布多個重點項目規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文 李博 通訊員 港深醫信/圖 時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運營八周年之際,7月15日,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
  • 從香港「移居」深圳的一線抗疫記憶 專訪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
    《大灣區會客廳》對話醫療衛生體系關鍵人物系列專訪第三期,我們聚焦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1月8號,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接診了後來被確認為廣東省首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並由此發現全省首個家庭聚集性病例,為疫情防控拉響了警報。
  • 香港大學大揭秘:港大中的世界,世界中的港大
    1998年至2017年6月的專利申請數科研榮譽自1996年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成立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至今,在該計劃下由港大學者領導的項目累計總數:220項,總金額:142.251M HKD;自2012至2013年度研資局設立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計劃至今,於該計劃獲得資助的學者人數:16人,總金額:10.158M HKD。
  • 港大深圳醫院為9旬翁切肺癌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彭蓓 羅裕菲)昨天,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公布消息:該院近日成功為一名91歲高齡的肺癌患者實施了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據初步檢索,為如此高齡的肺癌患者施行肺癌根治手術,在全世界都屬罕見。 今年91歲的黃先生家住龍華新區,3個月前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咳嗽半個多月沒有痊癒。經CT檢查後,懷疑是肺部膿腫。
  • 港大深圳醫院10種手術打包收費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呂二函 通訊員 陳永祥)深圳「醫藥價格」改革又有新進展!記者19日從港大深圳醫院獲悉,經深圳市發改委、市衛計委、市人社局批准,從1月27日起,該院實施10種手術病例打包收費,患者經醫生診斷若適宜按照這些手術方式治療,住院期間所有醫療費用將按固定價格全包,不再逐項計費。
  • 沒有編制不設級別 港大深圳醫院以崗定薪高薪養廉
    員工在醫院工作滿6年以後,就籤訂固定無期限的勞動合同。  醫生高薪養廉  與實行編制管理的醫院不同,港大深圳醫院不再以級別定薪,而是以崗定薪。  「與香港醫管局差不多,港大深圳醫院的醫生有三個不同的級別,顧問醫生平均年薪88萬元人民幣,副顧問醫生平均72萬元,住院醫生平均是46萬元,整體平均下來醫生的年薪是5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