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破「馬太效應」,臺灣茶演藝的一部百年傳奇茶史

2021-02-28 茶香記生活家


|兩百年臺灣茶史,儼然一部茶業大片

 聖經有個小故事,人們稱「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指的是上帝會把更多的資源給更強的人,更少的資源給更弱的人,導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馬太效應

資源決定了發展的能力,於是強者越來越強,弱者難以逆襲。

 

這是真的嗎?

 

其實不然,因為在不同的領域裡,每個人的強項並不一樣,只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就能成為「強者」。

 

這便是差異化發展的道理,每個人天生就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人如此,茶亦然。

 


| 逆襲的臺灣茶

 

臺灣茶,源自福建,茶種、技術、做茶的人,大多都來自福建。

 

△閩粵移民渡臺路線圖

清代是臺灣人口大量增加、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茶種與制茶技術在十九世紀陸續從武夷、安溪等地傳入,以福建傳統的烏龍工藝為主。

 

由於水土的差異,臺灣烏龍的滋味,總不能與福建烏龍比美。著名史學家連橫在《臺灣通史》中便寫到:「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

△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

福建烏龍茶以發酵足、焙火重為特色,臺灣茶仿之,品質比拚不過福建茶,天生環境的差距,讓臺灣茶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出路。

 

△福建茶葉特殊的山水環境不可複製

包種茶與凍頂烏龍,是歷史上的兩個突破。

 

包種茶運用獨特輕發酵工藝,制出清新迷人的花香,起初是為了打進花茶市場而研製,一時暢銷,臺北的碼頭因為運銷茶葉,日漸興盛。

 

△包種茶的特徵是條索狀、輕發酵,有清新花香

鹿谷位於臺灣中部,產有凍頂烏龍茶,發酵適中,工藝獨特,是具有臺灣特色的烏龍茶,不僅運銷各地,本地亦廣受好評。

△凍頂烏龍特徵是中發酵、中焙火,有焦糖香

社會上一時有「北文山(包種),南凍頂」之說。

 

△早期臺北茶園生產景象

隨著臺灣茶逐漸發展,本具優勢的福建烏龍茶,因為隔海相望,在臺灣本地市場已不具競爭優勢,只能落得個「頂級茶」的名分。

 

| 高山茶的新時代

 

1895年至1945年,臺灣受日本統治。

這時期臺灣茶業受日本農業技術與經貿影響,大力發展出口型茶業,以機制紅茶為主,如日月潭紅茶;

△日月潭老茶廠

烏龍茶此時內銷、出口並重,以包種茶、鐵觀音、凍頂茶為主,並在舊工藝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東方美人等重發酵烏龍茶,一時產業蔚為大觀。

△臺北大稻埕碼頭的茶行 復原景象

臺灣茶在二十世紀上半就走上了科研生產的路線,機器制茶的推行、茶園管理的改革,優良品種的培育等,一改舊時傳統農家生產茶葉的方式,有了現代經營的影子。

 

△1930年代臺灣烏龍茶的出口廣告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大批軍民及技術人才進入臺灣,進一步推動了臺灣茶業的多元化,如適應江浙口味而生產的綠茶、為了出口競爭而生產的白茶等。

△臺北三峽曾仿製碧螺春、龍井

△臺灣仿製的白茶

1980年代,臺灣創新發展高山茶。高山茶特指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葉,海拔最高達到2800米。

 

△梨山茶區 平均海拔2000米

過往,臺灣茶產區海拔局限於800米,高山茶,無疑翻開了新的篇章。

 

臺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四面環海,山勢高峻,2000-3000米高山起伏連綿,最高海拔玉山主峰將近4000米,是同緯度帶少見的海島型高山氣候。

△島內山勢高峻

高山茶園日照短、雲霧多、晝夜溫差大,無疑是茶樹生長的優良環境。

△高山雲霧籠罩的茶園

高山茶,內質豐厚、回甘爽潤,品飲間有獨特「山頭氣」,加上青心烏龍獨特的清涼韻,是歷來烏龍茶所不具有的滋味。

臺灣烏龍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此後,高山茶園大量誕生,梨山、阿里山、杉林溪、玉山等,目不暇給,不同產區皆有不同韻味。

梨山茶「清甜」、阿里山茶有「石韻」、杉林溪有「冷杉香」等,取代了過往以凍頂茶、包種茶、鐵觀音為主的產業面貌。

 

高山茶順應產地特色,一改傳統工藝,以輕發酵、輕焙火為主,以彰顯高冷韻與山頭氣。

△高山烏龍帶梗呈球型,色澤黃綠相間,聞之有冷香


|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十九世紀初至今兩百年的臺灣茶史,從移民初始的移植引種、包種茶與凍頂茶的獨特創新,到高山茶的發揚光大,演繹了一個差異化發展的曲折歷程,儼然一部茶業大片。

 

如果當初臺灣茶不能求新求變,死磕傳統領域,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馬太效應」給人的啟示,不在於弱者就該絕望,而在提示人們,找到自己的優勢,發揚光大吧! 

因材施教,適性發展~

相關焦點

  • 馬太效應是什麼?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即兩極分化現象。來自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1]中的一則寓言。這本來是一則古老的寓言,而寓言本身就包含著某種生活的哲理,也就是說它本身就來源於生活,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和精華。
  • 馬太效應與窮富命
    馬太效應與80/20定律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出自聖經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體現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永遠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雖然窮的也會變富,富的也會變窮,但是這種浴火重生或者急轉直下的蛻變畢竟是少數。那麼這種現象能不能從命理上進行解釋呢?一個人如果命局組合特別好,大運又走的特別好,這種人的財富會持續的增加,豔煞旁人。
  • 一部結合臺灣靈異民俗的驚悚片!揭開「觀落陰」背後的禁忌與危險
    將於今年2020年6月24日上檔的《驚夢49天》是一部結合現代虛擬實境、臺灣傳統民俗,以及懸疑犯罪的故事。《驚夢49天》的創作主要是因為編劇原本對於臺灣傳統習俗「觀落陰」就有相當的興趣與研究,從電影劇本撰寫開始到拍攝完成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再加上本身對於推理上的愛好,就有了劇本的雛形與之後的發展。
  • 「Tea Wave 茶香流動」濃縮臺灣茶的百種韻味
    「Tea Wave 茶香流動」——嗅覺的香氣之旅,品味臺灣茶的百種韻味特展自2020/05/29 起,在「新芳春茶行」開展,這是一場以氣味為主題,全方位解析臺灣茶的風味演變,讓觀者聞出臺茶的百種韻味的展覽,並邀請到食物創業家顧瑋、衍序規劃設計主理人劉真蓉、食物編輯馮忠恬等人共同策劃
  • 婚外情中的「馬太效應」和「四姨太效應」:真愛情?假愛情?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四姨太效應:《大紅燈籠高高掛》裡,鞏俐扮演四姨太。為了爭寵,假裝懷孕。正如「馬太效應」一樣:你老是想著讓兩個女人都為你瘋狂,到頭來是你為兩個女人抓頭撓腮。兩極分化攪得你頭皮發麻。沒有你的出現,別人哪怕是度日如年也沒有離婚啊。你沒錢,不想離婚,只是想有戀愛的感覺,進婚外情的時候怎麼不跟她說清楚呢?說不清楚,就進去了。弄不明白,就愛上了。
  • 百年臺北總統府變身青年旅館!邀背包客免費入住,臺灣旅遊
    百年臺北總統府變身青年旅館!邀背包客免費入住,臺灣旅遊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與重慶南路交叉口,一處戒備森嚴的古蹟坐落於此,紅磚白牆、獨特建造風格吸引眾多觀光客駐足打卡。這座於1919年日治時期落成的臺灣總督府,後來改名「介壽館」,如今依舊是臺灣的政治中心——總統府。
  • 拍場資訊|茶唇齒間的傳奇,百年普洱明日開拍
    01號級茶品味歷史陳韻,「號級茶」茶唇齒間的傳奇,註定成為概念裡的傳說。三十年代,一筒七片的同昌號黃錦堂普洱圓茶,陳期高達八十多年之久;其倉儲良好,重量十足。於餅身中可見早期版本的白底藍色圖字內飛,落款為「主人黃文興謹白」。此茶餅厚實呈金慄色,條索扁長粗碩,自然美觀。「黃錦堂」為同昌號系列最早期茶品,茶味濃厚細膩,與宋聘及陳雲等風格迴異。
  • 深圳星河麗思卡爾頓酒店與百年傳奇品牌法國嬌蘭聯袂呈現「心悅...
    深圳星河麗思卡爾頓酒店與百年傳奇品牌法國嬌蘭聯袂呈現「心悅·自然」主題下午茶 發布時間:2020-05-12 14:56:30      來源:貴州網
  • 「最終幻想」曾被翻譯為「太空戰士」,這些讓人笑尿的臺灣譯名你...
    「史密斯夫婦」,臺譯「史密夫大戰史密妻」喂喂,這個譯名會讓人想歪的啊!「肖申克的救贖」,臺譯「刺激1995」據說在1994年的時候,臺灣引進了一部賣座的片子「The Sting」,並譯作「刺激」,於是「肖申克的救贖」上映後因部分劇情和「刺激」有些相似,所以就拍板叫「刺激1995」。
  • 「百年濟世源吉林」 佛山盒仔茶在香港
    不圖奢華,多做善事,源吉林的精神,在今時今日「核心價值」就是錢,經濟發展就是「硬道理」的社會裡,應如何自處?   「盒仔茶」於你我心目中並不陌生,感覺頭暈身熱,周身唔自在,便拿來衝泡就喝,方便見效。看似是民間妙方,其實創自源氏家族,只因他們不存私心,把藥方公諸同好,才有「盒仔茶」這親暱稱號,且流傳已久。
  • 馬太效應:贏家通吃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聖經》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是贏家通吃的法則,他揭示了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社會競爭本質。《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定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十錠。於是國王獎勵他十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經賺了五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五座城邑。
  • 「冼夫人傳奇」一個人,一部戲,一座「嶺南文化」地標!
    2020年11月11日,電視劇《冼夫人傳奇》開機的消息,再度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成為旅遊「熱搜之城」,茂名當地也在抓住時機打造「冼夫人文化」地標群。「追根溯源!「冼太文化」紮根茂名一千五百年」從《隋書》「譙國夫人傳」等文獻記載來看,她將一生中的多數足跡留在了茂名。
  • 2021年甘肅公務員申論技巧: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在申論文章寫作中,需要加入一些原理效應為論證增彩,在此本文中重點介紹馬太效應,希望大家學以致用,用到寫作當中。【內涵詮釋】《聖經 • 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大師雲集的茶文化界盛會 香港工夫茶論壇「茶.工夫」
    各行各界,都有自己圈子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活動,藝術界有「Art Basel」、古玩界有「國際古玩展(IAF)」。今年7月,茶文化界亦有令人期待已久的盛會誕生 -「茶.工夫」香港工夫茶論壇。活動由「泰古華軒」主辦,「心月茶事」、「木+木」協辦,雲集潮汕、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四地工夫茶文化的重量級人物,超過20間茶單位,由80位年輕茶人司茶,透過工夫茶的交流,探討茶文化在香港的沉澱演變。
  • 擁抱來自臺灣南投的古早記憶——鹿谷製茶
    提到茶文化,「臺灣凍頂茶」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凍頂烏龍茶,產自臺灣南投鹿谷鄉,因它茶香清雅,回甘濃鬱,在茶歷史中留名至今。▼▼▼為什麼叫鹿谷製茶 ?結合我們希望呈現的「 制茶工藝 」的特點,所以最終起名為「 鹿谷製茶 」。▼▼
  • 非遺茶「青岐巖蓮香」傳奇
    半世獨自漂泊,她放不下對他的愛,亦守護了緣定一生的茶方 十年相伴相知,她學會了制茶品茶,也種下了一生不忘的深情這些天,洪家茶第四代傳人洪植錦又陸續收到了茶友們收集來的洪家茶相關物件。今年3月,百年洪家茶製作技藝獲批臺江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復興洪家茶正得到越來越多茶友的支持。
  • 臺灣•三億茶•茶區
    茶味清潤回甘「獨特」,佐以喉間綻放溫婉的花香芬芳,這茶看起來顏色淡淡的,在口裡的感覺卻是滿的,名副其實的,它就是『甘露』,飲後回韻無窮。怎樣形容白毫烏龍茶的品質特徵,由於它的加工比較成熟(發酵較重),遠較文山包種茶和凍頂烏龍茶發酵更重,同時其香味成份大部分是由發酵後所生成,風味更趨近於成熟的韻味,更由於它的名貴稀少,所以只能一句:宛如雍容華貴、風華絕代的「中年貴婦」足堪形容。
  • 「2018回顧」永遠懷念謝幕的演藝文化界名人
    他1980年代在內地「紅學」會刊上,發表《史湘雲是祿蠹嗎》和《鳳凰巢與鳳還巢》,引起紅學界的重視,並在研究紅學的過程中,萌發了創作帝王系列的動機,二月河是內地作家凌解放的筆名,取意「奔騰不息的二月黃河」。他生前接受訪問時表示,希望死後能入黃河,又指自己是黃河的兒子,對母親有這樣的情懷。
  • 臺灣「 之間 」茶館
    臺灣的茶葉和各式各樣的物資從這裡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國的傳教士、商人也在這裡匯集。整個店內空間,處處充滿巧思,尤其是在店內最深處用來舉辦各式體驗活動的茶室空間,依照季節融合自然元素,創造出屬於臺灣的獨特氛圍,相當驚豔。
  • 喧囂東京的淨土,和風與現代的交匯,百年「龍名館」御茶之水酒店
    ;細節之處的和風元素,味蕾之上的日本味道,因極具日本傳統美而被外國人趨之若鶩——這家傳奇、優雅、經典的酒店,就是東京「龍名館」御茶之水(ホテ兒龍名館お茶の水)。「龍名館」御茶之水是一所集歷史、傳統日式審美和現代化風格於一體的酒店。整個酒店一共只有9個房間, 房型全部都是總統套房。2014年8月1日,御茶之水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本店在經營了115年後重裝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