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雲集的茶文化界盛會 香港工夫茶論壇「茶.工夫」

2020-12-17 值點網

各行各界,都有自己圈子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活動,藝術界有「Art Basel」、古玩界有「國際古玩展(IAF)」。今年7月,茶文化界亦有令人期待已久的盛會誕生 -「茶.工夫」香港工夫茶論壇。

活動由「泰古華軒」主辦,「心月茶事」、「木+木」協辦,雲集潮汕、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四地工夫茶文化的重量級人物,超過20間茶單位,由80位年輕茶人司茶,透過工夫茶的交流,探討茶文化在香港的沉澱演變。

「泰古華軒」主人 - 麥溥泰先生於剪彩前致辭

活動一連兩天,分為茶會、論壇、大師交流會三部分,主題為「工夫茶的傳承與未來」。明末清初以來,工夫茶於潮汕地區流行,在中國茶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工夫茶」體現的是用心且細緻的精神,由選料、烘焙、收藏及衝泡都花工夫,因而得名。

其實多年以來,香港一直有很好茶文化的資源,很多具備豐富知識的老藏家、行家、底蘊深厚的茶人。只是,一直都是較私人形式的小圈子活動,很少有大型的推廣,以及公開場合供大家交流。這次「茶.工夫」就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一眾茶友互相切磋茶藝,交流心得。

場內舉行的古茶具展覽

論壇嘉賓陣容鼎盛,可謂是工夫茶的「四大門派」雲集。香港代表- 鄭培凱教授以及「穆如茶制」創辦人楊智深;潮州代表-「潮州工夫茶」非遺傅承人陳再粦;臺灣代表-「滌煩茶寮」主人王介宏;馬來西亞表-「南洋印記」策劃人趙美玲以及《約會中國茶》編者蕭慧娟。

大會現場,抬首就是陸羽的《茶經》

剪彩儀式所用彩帶

除了鼎盛陣容外,很多細節上都能體現主辦方的巧思,例如是剪彩儀式中所用的彩帶,原來是陸羽的《茶經》,與會場設計相互呼應;每席茶桌上,都有獨一無二的花藝作品,全由花藝教授林愛卿主理,親自挑選花材設計;場地方面,選址建築以採光天井設計,讓大家可以在自然光下品茗,格外舒適放鬆。

茶桌上的花藝作品

茶桌上的花藝作品

茶桌上的花藝作品

小編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的茶藝活動,本是懷著戰戰競競的心情前來。想不到,雖然場內都是資深的茶人,但就算是小編這樣的門外漢,也不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無法享受。除了舒適放鬆的氛圍外,全靠一眾司茶人主動耐心的講解,完全沒有那種門檻很高,讓人難以接近之感。

茶會中,不論你對工夫茶的認識深淺,都能自在地聊天交流,真正達到「以茶會友」和文化交流的初心。活動剛圓滿結束,已讓小編期待下次「茶.工夫」再度舉行。

相關焦點

  • 大師雲集的茶文化界盛會 | 香港工夫茶論壇「茶.工夫」
    今年7月,茶文化界亦有令人期待已久的盛會誕生 -「茶.工夫」香港工夫茶論壇。活動由「泰古華軒」主辦,「心月茶事」、「木+木」協辦,雲集潮汕、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四地工夫茶文化的重量級人物,超過20間茶單位,由80位年輕茶人司茶,透過工夫茶的交流,探討茶文化在香港的沉澱演變。
  • 南洋工夫泡pk五大烏龍茶,首度揭秘工夫茶「四板斧」秘籍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北京國際設計周·西海茶事跨界藝術展上,西海茶事邀請了來自五個不同地區的工夫茶非遺傳承人和代表人齊聚西海,舉辦了三場「工夫茶大師會」,頗有華山論劍,巔峰對決之感,引起了茶圈不小的轟動。五位大師同場展示工夫茶實為罕見,茶會現場空前盛況,有幸品到五位大師親手衝泡的工夫茶的茶友,皆是感慨萬千,終生難忘,一時傳為佳話。十一未能到場的茶友們不用遺憾,現在福利來了!
  • 工夫!工匠!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以福建與廣東為要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12月12日下午,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在深圳茶博會期間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世界茶聯合會、深圳市潮汕商會、茶道新生活、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共同主辦,茶道新生活擔任總策劃。
  • 山國工夫茶品牌戰略發布會圓滿召開!
    數百位山國加盟商及茶人茶友不遠千裡,相聚在海上花園-廈門,共赴這一場年度盛會,共同見證山國工夫茶全新品牌戰略發布,兩岸鬥茶賽茶王的誕生。工夫茶高峰論壇,品茶論工夫為了進一步了解「工夫茶」,大會特別邀請到了廈門晚報社社長總編輯、兩岸鬥茶組委會執行主任唐亞強、傑出中華茶人
  • 名家匯聚首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探討中國茶道之源起!
    原標題:名家匯聚首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探討中國茶道之源起!摘要: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12月16日, 由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承辦,茶道新生活策劃並協辦的首屆國際「工夫茶」論壇在2018深圳秋季茶博會上成功舉辦。吳垠女士主持的這個工夫茶論壇,是在茶文化歷史性關節點上的重要理論探討。我個人的最大學術啟示,是打通了中國茶語和工夫茶藝之間的關係。
  • 工夫茶有標準了 地道潮汕工夫茶茶具沒有公道杯
    內地首部工夫茶標準《潮汕工夫茶》今起實施 規範工夫茶衝泡技法步驟等  關公巡城:灑茶時茶湯應均勻巡迴斟於各茶杯中  韓信點兵:茶湯斟畢應將餘湯依次巡迴滴各杯中  由廣東省質監局發布的廣東省地方標準《潮汕工夫茶》從今日起正式實施,這也是內地首部工夫茶標準
  • 林偉強:以電商思維推廣潮州工夫茶
    這名擁有廣東千庭茶業投資有限公司CEO頭銜的「後生兄」之故事隨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矚目。  林偉強是地道潮州人,一向對潮州文化十分感興趣並深入研究過,尤其對家喻戶曉乃至揚名海內外的「潮州工夫茶文化」青睞有加,但他意識到,出門旅行時,包括福建、雲南等產茶地的旅遊景點都會開闢出一些固定場所弘揚當地的茶文化並推銷茶產品,這點,以「崬頂鳳凰」為標誌的潮安鳳凰山單叢茶品牌雖然出名,但在弘揚方面卻不盡如人意,放眼潮州全境,這類場所仍然缺位,「這是我認為的潮州旅遊、潮州工夫茶文化之遺珠小憾
  • 我知道的工夫茶
    以前常聽到別人說工夫茶,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對茶的逐步了解,工夫茶是起源於宋代,在廣東潮汕和福建一代較為盛行,目前工夫茶主要以泡茶的方式最多。 工夫茶分為表演式和普通式的泡茶方式,表演式工夫茶對操作手藝要求極高,沒有一定的學習是做不到的。 大家平時喝的工夫茶都是普通式工夫茶,一般在茶室、家裡或辦公室都是用這種方式,只準備有一個茶壺或蓋碗,一個公道杯和2、3個杯子,準備一壺熱開水,還有就是最重要的茶葉,工夫茶一般選擇烏龍茶、鐵觀音或巖茶,這些茶衝泡數次後仍有佘香。
  • 廣金茶文化協會第一次活動「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內涵」
    圍繞「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內涵」,穀子老師和主持人蘇華康細細道來。潮州工夫茶的溯源之旅,「工夫」兩字的探究; 三個茶杯的意義,品茶的氛圍; 三才杯,天地人,頂天立地的氣概;  八分水,十分茶,泡茶之水的重要性在潮州工夫茶茶道中,用茶壺衝泡好功夫茶後,在分茶湯時,為使各個小茶杯中的茶湯濃度均勻一致,使每杯茶湯的色澤、滋味、香氣儘量接近,做到平等待客,一視同仁,會採用來回提壺灑茶,如此,在熱氣騰騰的城池(小茶杯)上來回巡邏,稱「關公巡城」又因為留在茶壺中的最後幾滴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十一文博圈重磅活動,臺北故宮專家北京首講清代工夫茶與茶器
    一物一型,洞見工夫之美「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在東方茶事中流傳數百年的工夫茶之美在哪裡?有人說是衝泡技藝、有人說是器用茶品,還有人說是包含在茶湯中那濃濃的鄉愁……一千個人眼中,可能有一千種屬於工夫茶的美,而由一物一形之微觀,洞見工夫茶發展宏觀之脈絡,無疑會讓我們更能直觀地觸摸到工夫之美。
  • 北袍工夫茶,—杯中見工夫
    工夫茶,工夫在茶之中,亦在茶之外。靜下來,喝一杯好茶,享受內心的喜悅,請您細細品味北袍為您準備的這杯「工夫茶」。武夷山市北袍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是集種植、生產、包裝為一體的茶葉源頭企業,專注武夷巖茶、金駿眉、正山小種、福鼎白茶生產銷售。
  • 工夫茶與潮商商道
    潮人稱其為「茶米」,不說喝茶,而是「吃」茶,可見其「一日不可離此君」的地位。 潮汕人喝工夫茶,以「濃」、「苦」出名。因為地處亞熱帶,熱天最解渴的要靠「水」和「甘」。但是水喝多了,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健康。長期的經驗積累,潮汕人認準了工夫茶,水少而甘,以少勝多。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工夫何在?  「潮州工夫茶,是茶,又不是茶。」謝鴻洲在退休的年齡擔任會長,他認為成立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的首要任務是固本清源,要先把潮州工夫茶的基本概念釐清,「潮州工夫茶自成一個體系,這個是其他地方沒有的。」  潮州文史專家曾楚楠和潮州工夫茶藝非遺傳承人葉漢鍾合著的《潮州工夫茶話》中記載,工夫茶多始於武夷茶。
  • 遊古城體驗「工夫」茶之外的工夫
    潮州行第二天 遊古城體驗「工夫」茶之外的工夫一早和開元寺的半緣師傅約好了去阿臣鋪子裡吃早點。本地人都喜歡吃這家的腸粉和鳳凰浮豆腐(師傅點了素粉)吃完早點後,師傅回寺廟做功課,我也要去上工夫茶課了。沿著菜市場這條路直走,就是要去學習的茶館了。
  • 非遺丨潮汕工夫茶:不如吃茶去
    文丨張月(方塘傳媒《鄉愁裡的中國》編輯)「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是佛家的一句妙語。傳說在一千多年前,有兩個僧人慕名而來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大師一向言簡意賅且高深莫測。趙州禪師就問其中一人是否來過此地,那人答沒有來過,趙州禪師:「吃茶去!」另一僧人說他來過,趙州禪師依舊是一句:「吃茶去!」
  • 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區別
    功夫茶和工夫茶兩者各有所指,不應混淆。那麼,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區別是什麼? 工夫茶是指茶葉製作精良,品質優良,如工夫紅茶、閩南工夫茶等。在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陸廷燦擔任崇安縣縣令,在《續茶經》的書中說:「在武夷山茶在山上者為巖茶,在北方者為上,南山者次之,兩山之以所產之巖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可見 「工夫」是指茶葉的質量。後者「功夫」不是指茶的品質,而是指茶人的修養、茶藝造詣和泡茶的空閒時間。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工夫茶在潮汕地區代代相傳,盛行不衰,但並非所有人都懂得潮汕工夫茶的衝茶方法。茶葉、茶具、水、火備齊之後,就差衝茶所費的「工夫」。如果烹茶沒有「工夫」,那便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潮汕工夫茶之收功全在衝茶之法。
  • 功夫茶和工夫茶傻傻分不清?這一篇文章幫你理清!
    紅茶是個大類,主要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種。那麼問題就來了,經常有茶友問到底是「工夫紅茶」還是「功夫紅茶」呢?還是說都可以隨便用呢?其實是有不同的。作為紅茶的一個種類時是「工夫紅茶」。工夫紅茶是由小種紅茶演變而來的,因為其製作工藝特別繁瑣複雜,分為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篩分、風選、揀剃、復火、拼裝等一共十七道工序(一般茶葉製作僅十道左右)!耗時耗力,很費工夫,所以稱為「工夫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