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2020-12-17 潮汕一方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

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

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喜歡喝茶,且講究茶葉、茶藝淵源已久。

一杯工夫茶,竟引出多少茶文茶趣!

今天就讓我們,都來品那茶香飄飄的潮汕工夫茶吧……

潮州工夫茶和中國茶道

從茶的本性說到了茶的煎煮,再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以及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充分表達了古代人們對茶的喜愛。

「工夫茶」的來源與發展

潮汕關於茶最早的記載,現時可見到的是北宋時蘇軾的《與子野》書:「寄惠建茗數品,皆佳絕。彼土自難得,更蒙輟惠,慚悚!慚悚!」子野,即潮州前八賢之一的吳復古,與蘇軾至教,贈與蘇軾建溪茶。

由此可見,當時在潮州當地已經有飲茶習慣了,而且對於茶葉還是有所講究的。「可見宋代,潮州至少在上層人士中已有酒後上茶之食俗。

據元代《三陽志》記載:「潮之為郡,無採茶之戶,無販茶之商。」這證明在元時,潮州地方還沒有種茶的。當時的茶葉主要來自福建。至遲到了明代中葉,飲茶已成為潮人民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從殷富人家到普通人家,莫不如是」。

明嘉靖壬辰科狀元林大欽的《齋夜詩》有「掃葉烹茶坐復行,孤吟照月又三更」句。然而,有喝茶之風氣,未必喝的是工夫茶.

宋代點茶圖

作為茶藝的工夫茶,其形成離不開飲茶史上的三大革新:條形散茶的製作、瀹飲法的提倡和紫砂壺的出現。茶、法、器皆備,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工夫茶工藝。

古代制茶圖

唐代主要的品茶方式是煎茶,將茶餅敲碎輾末,放入水中煎煮。散茶在唐代雖已出現,但仍要輾末煎飲。宋代仍盛行以茶餅為主的碾煎飲法。

煮茶
鬥茶圖

至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詔令停止進貢團茶,「惟令採芽茶以進」。從此,炒青制茶法風行天下,成為制茶方式的主流,同時,也出現了用沸水直接衝泡以炒青製成的不碾成末的條形散茶。這就是明人首創的瀹飲法。

到了明萬曆年間,出現了一大批制壺高手。小型紫砂茶具的出現,為工夫茶之茶藝提供了必要的茶具。此後,工夫茶道開始興起。

宜興紫砂壺

宜興紫砂壺明末清初,潮州與蘇州商業貿易頻繁,潮商將宜興紫砂壺大量帶回潮州作為茶具,成為「蘇罐」。

正宗的潮州功夫茶,不僅要用散條形茶,而且需用烏龍茶,而不能用紅、綠茶。烏龍茶是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具有香高、味醇、綠葉紅鑲邊三大特色,其獨特的風味尤其適合於工夫茶衝泡。

烏龍茶

「閩諸郡皆產茶,以武夷為最」,烏龍茶的原產地在福建,而工夫茶的興起,首先在武夷山。而首見以「工夫茶」指茶藝,於清代興寧典史俞蛟的《潮嘉風月》:「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投閩茶於壺內衝之」,說明了工夫茶用的是福建的烏龍茶。

《潮嘉風月》

《潮嘉風月》至晚清,工夫茶茶藝逐漸擴展成為習尚。但能經常喝得起工夫茶的人還是少數。民國時期的潮州工夫茶,除了較富有的商號、仕宦人家、文人學士用以接待客人和自我消遣之外,還有三種人也常喝工夫茶。一是教書先生等讀書人,以茶遣興,潮諺有「坐書齋,喝燒茶」之說法。二是手工藝人,以茶解乏,極為普遍。甚至後來還有人說「工夫茶」之稱就是因為「做工夫人」喝茶方式而得名;三是鄉鎮中之閒人,聚眾喝茶消閒。

因此,喝工夫茶一時成為社會風氣,但普通人家雖備有工夫茶具,卻無財力常飲,款待客人或年節之時,放有機會一嘗工夫茶,視為一種教高級的消費。饒宗頤說:「過去飲茶的人有二種:一是祠堂裡的閒人,一是做生意的有錢人。」

20世紀50年代初期,普通民眾飲用工夫茶的風氣在潮汕推而廣之。秦牧筆下記錄了很多親歷的例子:「一小杯一小杯慢條斯理地品茶」;

「在候客的當兒,從車鬥裡拿出一套爐具、茶具來燒工夫茶喝,那副悠然自若的模樣兒,也像花廳裡品茶一樣。和這異曲同工的,是一位潮汕籍老幹部,無論到什麼地方去,公事包裡都裝著一套功夫茶的茶具,外加茶罐、精巧電爐等物,以便隨處都可以衝茶品嘗一番」。

旅行茶具套裝

潮汕工夫茶之習俗,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嗜之尤甚,即使在經濟困難的20世紀60年代也未能遏止。而「文化大革命之後」,喝功夫茶之風尚在潮汕地區始終不衰減而越發推廣普及。

另外,潮州人把茶葉叫」茶米」, 一種解釋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與米不可分。茶這猶米,故曰"茶米"。這個說法雖然有點勉強,可是卻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頗為有趣。由此可見潮州人對茶的情有獨鍾。

為何潮汕人喜歡喝工夫茶?在潮汕,很多時候沒有一泡茶不能解決的事。

也許,在北方或者潮汕之外的地方,很多朋友求人辦事喜歡請客吃飯,而喝酒自然是成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在潮汕不一樣,也許吃飯會喝酒,但喝茶卻是比喝酒還要重要的頭等大事。上到八旬老翁,下到3歲小屁孩,都會喝茶。

潮汕人不可一日無茶,飯後一泡茶,也是很多潮人必不可少的,而潮人平時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

婚、喪、喜、慶,無一離得開茶,如過去結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長輩下跪捧茶的儀式。有親人自海外歸來,家中媳婦及下輩,如第一次見,也要得行「跪茶」之禮.

至於喪事,如其娘家長輩到來,晚輩媳婦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禮,然後才議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除此之外,在潮汕,請人辦事,一泡好茶或者兩斤茶葉,便可帶來些許方便;訪親會友,帶上一袋茶葉,更顯一片真心;而平時的以茶相聚,更是一種難得的情懷。

起來看看潮汕人對茶有多熱衷:

喝茶對於潮汕人來說,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

茶不醉人人自醉

一杯工夫茶,泡出了海外遊子的多少故鄉夢,泡出了潮汕子民的多少家鄉情。一杯濃濃的工夫茶,泡出了多少優美動人的故事。雖然不是酒,卻勝似酒,多少人由此而陶醉。

詩人李曙光曾高聲詠唱:「淳樸的鄉親捧起你/捧起對生活的誠摯和熱愛/海外的赤子捧起你/捧起對故鄉纏綿的眷戀/一杯工夫茶,是一闕古老的歌謠。」 一杯工夫茶,體現出潮汕人謙遜禮讓的美德。

一杯工夫茶,還能體現潮汕人的愛心。客無親疏,每當你進了門,主人便會立刻衝泡起工夫茶,一杯香濃的工夫茶,一番熱情的話語,為你驅走疲倦,為你帶來溫馨。宋人杜小山說:「寒夜客來茶當酒。」鄭板橋也說:「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可謂茶香飄飄,香飄四海,人情冷暖,情暖人心。喝一杯潮汕工夫茶,享受許多溫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無窮。

品茶不僅是品茶,還可以用茶的文化底蘊為自己添一抹神韻,用茶的清香之氣衝淡生活的煩惱,鬆弛繃緊的神經,充實自己的情感。蘇轍有詩:「閩中茶品天下事,傾身事茶不知勞。」這可見茶的功效。對酒當歌,對茶恣情。

參考資料:【1】陳澤泓.《潮汕文化概說》【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2】秦牧.《中國茶道》,載《潮汕鄉訊》1986年5月24日;《敝鄉茶事甲天下》,載《潮汕旅遊》1998年第7~8期

作者|硬水

編輯|牛肉丸

校稿|紅桃粿

來源|百度百科、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

硬水,潮汕百曉生,專注於潮汕歷史文化研究,潮汕各個角落都有他的足跡。關注潮汕一方,共謀潮汕發展,硬水帶你閱遍潮汕萬水千山,吃遍潮汕大街小巷。

講述潮汕故事 弘揚潮汕文化 我們在行動

一起喝杯茶吧

相關焦點

  • 工夫茶有標準了 地道潮汕工夫茶茶具沒有公道杯
    內地首部工夫茶標準《潮汕工夫茶》今起實施 規範工夫茶衝泡技法步驟等  關公巡城:灑茶時茶湯應均勻巡迴斟於各茶杯中  韓信點兵:茶湯斟畢應將餘湯依次巡迴滴各杯中  由廣東省質監局發布的廣東省地方標準《潮汕工夫茶》從今日起正式實施,這也是內地首部工夫茶標準
  • 潮汕工夫茶: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如今潮汕工夫茶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包含著濃濃的茶鄉情。  「對我來說,工夫茶就是家鄉的味道。在國內國外跑,我每天都要喝工夫茶。」年近七旬的歸僑王喜鵬老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隨身攜帶的可攜式工夫茶具,小巧精緻,茶壺、茶杯、茶盤一應俱全。移居美國後,喝一喝家鄉獨特的工夫茶,最能讓王伯一解思鄉之情。  身為「老茶客」的王伯對工夫茶了解頗深。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圖片來源:百度)  潮汕工夫茶的泡法  茶具。潮汕工夫茶最講究是茶具。潮汕工夫茶有別於其它喝茶方法也在於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紅泥小火爐、茶盤、茶壺、茶洗、茶杯等等。
  • 熱氣騰騰的潮汕工夫茶
    說到喝茶,很多人會想到潮汕工夫茶,潮汕人對喝茶的痴迷程度,甚至到了一起床飯都不吃就先喝茶。尤其是去朋友家作客,不管怎樣,肯定是先泡一壺茶然後再聊天。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汕茶道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品評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非遺丨潮汕工夫茶:不如吃茶去
    潮汕人離不開的茶說起把喝茶融進生活程度最深的,要屬潮汕地區,他們在飯前喝,吃飯時喝,飯後喝,不吃飯時也喝,若是讓潮汕人一天喝不上茶,想必這一天是很難度過的。在國內人均茶葉消費量的排名榜上,潮汕也是一直名列前茅。潮汕全民嗜茶,並不誇張。
  • 潮汕工夫茶:把茶文化掰碎了揉在日子裡
    說起茶文化,「一個蓋碗,三個杯子」的潮汕工夫茶是很多喝茶或者不喝茶人腦海中的印象。這主要是因為潮汕工夫茶特色實在是太鮮明了。工作以來認識了很多來自潮汕的小夥伴,他們除了經常說起潮汕的各種特色美食之外,也會常在喝茶的時候聊道自己家鄉的工夫茶。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喝潮汕工夫茶,為什麼不管幾個人都只用三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到過潮汕地區的朋友一定知道,只放三盞杯是潮汕工夫茶特有的飲茶方式。唐朝時潮汕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至宋朝時臻於大成,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以地域劃分而自成一派。潮汕坊間傳著一個笑話,說是上別人家裡吵架,進門第一件事要先喝上幾泡茶,潤潤口舌再開始吵,形象的說明了工夫茶在潮汕的地位。那裡家家戶戶都喝茶,無論有多少客人,主人都只用三個茶杯。初聽聞,十分不理解這種飲茶方式,背後卻有其根源。
  • 工夫茶:潮汕單叢炮製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潮汕人對飲食向來有特殊偏好,除了喜歡吃全是肉的牛肉火鍋外,還喜歡喝特別濃厚的工夫茶。每個潮汕人的家裡、公司、店鋪必備工夫茶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連外出就算沒條件也要努力創造條件喝上幾泡工夫茶,實在是講究。不了解的人,把潮汕人喝的工夫茶說成「功夫茶」,以為是弄個長嘴銅水壺甩來甩去那種功夫,殊不知茶的「工夫」二字含有講究的意思,也是精細、用心之意。
  • 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工夫茶居然不是源自潮汕?
    走在潮汕地區,感覺自己像被泡在茶壺裡。這裡家家戶戶都會喝工夫茶,從早晨到晚上,從家裡到車上,簡直是見縫插針的喝。說起愛喝茶,潮汕人自認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潮汕人具體有多迷喝茶,我們之前在《潮汕人喝茶有多野》裡已經做了詳細描述,想了解的茶友可點擊查看。
  • 廣東烏龍成就潮汕的工夫茶文化,茶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
    食在廣東,料在雲南,味在四川,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廣東是美食的世界呀;廣東人喜歡吃美食,當然更喜歡喝茶,並且善於喝茶,廣東烏龍的品飲以潮汕工夫茶的品飲方法最為著名。清代俞蛟曾經在《夢廠雜著.工夫茶》中記載: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
  • 有意思的「三口杯」,潮汕工夫茶你知多少?
    有關潮汕工夫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如果真要寫,從工夫茶文化起源,茶具,茶葉,衝沏工藝……等等,估計可以寫出好幾本書,也需要花不少功夫去考究。作為一個非專業茶客,僅僅是品茶愛好者,也是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關潮汕工夫茶文化融入生活的見聞著實不少。不但驚嘆於工夫茶的魅力,亦是頗覺有趣!在此做一些簡單的分享……作為潮汕人,經常會被好茶的朋友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你們喝茶只有三隻杯子?」
  • 汕頭90後茶藝師林詩敏:為潮汕工夫茶文化代言
    ,讓不少工夫茶愛好者印象深刻,來自上海潮府館的90後「高級茶藝師」林詩敏,以端莊大方的氣質形象和嫻熟的茶藝展示,獲得評委們一致高分,從200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摘取桂冠。從一名茶藝專業學生,到從事茶藝工作,期間還通過潮府館這一平臺在兩屆世博會上嶄露頭角,短短數年間,林詩敏華麗蛻變,成為傳播潮汕工夫茶文化的美麗大使。  林詩敏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從小喝工夫茶長大。「我喜歡茶,喜歡一切關於茶的活動。」林詩敏笑稱自己是「泡在茶缸裡長大的女孩」。  談到真正與茶結緣,林詩敏告訴記者,是在2009年的時候。
  • 潮汕「工夫茶」,家家戶戶待客必備神器
    潮汕的茶文化歷史悠久,以前只是作為解渴和閒來消遣的茶水,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能把茶做的精妙細緻,做足工夫的大概也只有潮汕人了。其實從「工夫茶」這個名就可見潮汕人在茶上是下了工夫的,一杯茶從種茶,釆茶到炒茶,再到泡茶,每一步都要講究。一杯好的「工夫茶」要色、香、味俱全。
  • 29歲的潮汕翻譯讓坦尚尼亞人愛上工夫茶
    中新社發 王中舉 攝29歲的潮汕人許丹霞: 讓坦尚尼亞人愛上工夫茶記憶中的茶味道「身在海外,會更加想念國內的一切。尤其是茶,剛出國的時候,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茶味道。」29歲的許丹霞,在坦尚尼亞的一家商貿公司擔任英語翻譯。
  • 工夫茶與潮商商道
    潮人稱其為「茶米」,不說喝茶,而是「吃」茶,可見其「一日不可離此君」的地位。 潮汕人喝工夫茶,以「濃」、「苦」出名。因為地處亞熱帶,熱天最解渴的要靠「水」和「甘」。但是水喝多了,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健康。長期的經驗積累,潮汕人認準了工夫茶,水少而甘,以少勝多。
  • 什麼是工夫茶之靈,潮汕茶道之瑰寶?
    據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工夫茶之「靈」,不在茶,而在其鬼斧神工的茶具,及其閒情逸緻之烹製法。」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一套,稱「十二寶」。張華雲先生曾作《潮州工夫茶歌》一首云:薄鍋沸清泉,泥爐熾欖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潔。
  • 你喝過工夫茶嗎,工夫茶的步驟有哪些,紫砂壺有幾種?
    說起工夫茶,腦海中就閃現潮汕工夫茶。幾乎每個潮汕人都喝過工夫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套乃至多套工夫茶具,幾乎每個潮汕人都知道工夫茶怎麼衝泡。在潮汕家庭,很多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喝茶,嗜茶的人一天不喝茶,渾身不對勁。可以說,潮汕人到哪裡,工夫茶就到哪裡,這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風俗之一。
  • 我知道的工夫茶
    以前常聽到別人說工夫茶,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對茶的逐步了解,工夫茶是起源於宋代,在廣東潮汕和福建一代較為盛行,目前工夫茶主要以泡茶的方式最多。 工夫茶分為表演式和普通式的泡茶方式,表演式工夫茶對操作手藝要求極高,沒有一定的學習是做不到的。 大家平時喝的工夫茶都是普通式工夫茶,一般在茶室、家裡或辦公室都是用這種方式,只準備有一個茶壺或蓋碗,一個公道杯和2、3個杯子,準備一壺熱開水,還有就是最重要的茶葉,工夫茶一般選擇烏龍茶、鐵觀音或巖茶,這些茶衝泡數次後仍有佘香。
  • 傳統的潮汕工夫茶原來還有這些講究,你都了解過嗎?
    據考證,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已有幾千年,在這幾千年中,茶已經有最初單純的飲品慢慢的變成了了一種文化,在古代,瓷器、絲綢與茶就是中國標誌,可見中國茶文化的重要性!在我國,茶葉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而我們潮汕地區泡的工夫茶主要是烏龍茶,包括了鳳凰單樅、鐵觀音、大紅袍等等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