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90後茶藝師林詩敏:為潮汕工夫茶文化代言

2020-12-12 中國僑網

汕頭90後茶藝師林詩敏:為潮汕工夫茶文化代言

2015年01月08日 15:23   來源:汕頭日報   

參與互動

  古箏曲曲悠揚,溫杯、注水、點茶……一連串動作標準、姿態優雅的茶藝表演,讓人嘆為觀止,杯中的高銳茶香,更是沁人心脾——前不久,首屆海堤潮汕形象大使選拔賽,讓不少工夫茶愛好者印象深刻,來自上海潮府館的90後「高級茶藝師」林詩敏,以端莊大方的氣質形象和嫻熟的茶藝展示,獲得評委們一致高分,從200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摘取桂冠。從一名茶藝專業學生,到從事茶藝工作,期間還通過潮府館這一平臺在兩屆世博會上嶄露頭角,短短數年間,林詩敏華麗蛻變,成為傳播潮汕工夫茶文化的美麗大使。

  林詩敏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從小喝工夫茶長大。「我喜歡茶,喜歡一切關於茶的活動。」林詩敏笑稱自己是「泡在茶缸裡長大的女孩」。

  談到真正與茶結緣,林詩敏告訴記者,是在2009年的時候。那一年,她選擇到粵東高級技工學校報讀茶藝與營銷專業,希望更深一步地去認識茶,了解潮汕工夫茶,接觸深奧的中國茶文化。在校期間,她努力學習,獲得了高級茶藝師資格認證。

  求學期間,林詩敏比很多人要幸運,在茶藝的道路上,她已是嶄露頭角:2010年世博會期間,她到上海參加世博會廣東館茶藝展示,弘揚潮汕工夫茶文化;2011年,在學校安排下,她到上海的一家潮菜館工作,負責管理和宣傳茶文化;2012年5月,她代表單位參加韓國麗水世博會,與古琴、刺繡、太極等來自中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一起,在當地負責茶藝展示……提起兩次參加世博會茶藝表演的經歷,林詩敏感慨萬分,她告訴記者,當紅泥風爐、鵝毛羽扇、橄欖木炭這套最古老的工夫茶器在上海世博會上亮相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讚嘆「大開眼界」,她十分用心表演工夫茶藝,讓世博會的遊客都能品嘗到真正的潮汕工夫茶味道。時隔兩年後,在韓國麗水世博會上,潮府館入駐中國國家飲食館,工夫茶與漢服漢禮、中國武術、中國古琴等傳統文化在中國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區展演,林詩敏再次擔任現場演示的茶藝師,成為傳播潮汕工夫茶文化的美麗使者。

  在潮府館這幾年裡,林詩敏參與了很多推動潮汕文化和企業走向國際的項目,特別是藉助世博會這個平臺,很多潮汕企業走向國際,或打響品牌,或建立國際業務渠道,或吸引了國際合作,一大批潮汕文化和產業都由此大放異彩。詩敏覺得能有幸參與其中,並為家鄉文化和企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深為自豪。

  潮府館世博會項目負責人許立介紹說:「在潮府館力推潮汕文化走向國際的過程中,我們也挖掘和培養了許多潮汕籍優秀的人才,像黃婕、林詩敏這樣形象佳、素質強,又深具潮汕文化情結的年輕人相繼被挖掘出來,作為潮汕文化的形象代表從而被國際廣為認可。在接下來的2015年義大利米蘭世博會和2020年阿聯杜拜世博會上,潮府館也將積極與潮汕的學校合作,繼續挖掘具有潛質的潮汕年輕人站出來,為自己家鄉的文化代言」。(方曉?F)

【責任編輯:範超】

相關焦點

  • 汕頭舉辦競賽展技能,弘揚工夫茶文化
    潮汕工夫茶有中國茶道「活化石」之稱,為弘揚工夫茶文化,展示職業技能,我市近期專門舉辦評茶與茶藝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並於今天在汕頭金海灣酒店舉行決賽。決賽中,15名茶藝選手和15名評茶選手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一展茶藝和評茶技法。茶藝選手分別通過茶藝,演繹了「致敬時代抗疫英雄」「戲裡戲外」等主題,展示了高超的工夫茶藝與情懷。高級茶藝師劉冰以「致敬經濟特區40年」為主題,真情地演示了工夫茶藝。
  • 工夫茶有標準了 地道潮汕工夫茶茶具沒有公道杯
    「潮汕人都喝工夫茶,但不是都懂工夫茶。」《潮汕工夫茶》標準起草人、汕頭市茶文化協會名譽會長鄭文鏗說,儘管工夫茶已經普及並已經走出了潮汕,但工夫茶文化的普及還不夠。  「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是潮汕人對於工夫茶衝泡約定俗成的民間總結,如今首次明文寫進了這部標準。這部標準列入了4件茶具和10道衝泡程式。
  • 潮汕工夫茶: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如今潮汕工夫茶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包含著濃濃的茶鄉情。  「對我來說,工夫茶就是家鄉的味道。在國內國外跑,我每天都要喝工夫茶。」年近七旬的歸僑王喜鵬老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隨身攜帶的可攜式工夫茶具,小巧精緻,茶壺、茶杯、茶盤一應俱全。移居美國後,喝一喝家鄉獨特的工夫茶,最能讓王伯一解思鄉之情。  身為「老茶客」的王伯對工夫茶了解頗深。
  • 29歲的潮汕翻譯讓坦尚尼亞人愛上工夫茶
    生在潮汕的她,從小就養成了喝茶的習慣。「我對童年最大的記憶,就是爺爺沏的工夫茶。」閒暇時刻,衝一壺從家鄉帶來的中國茶,熟悉的茶香便能帶她穿越時間、跨越空間,回到多年前坐在爺爺身旁、看他沏工夫茶的童年時光。大學畢業後,帶著對非洲大草原的嚮往,許丹霞來到坦尚尼亞。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非遺丨潮汕工夫茶:不如吃茶去
    從茶樹上到茶壺中在潮汕的鳳凰山,附近的村民世代以採茶為生,鳳凰茶區主產鳳凰單樅茶,在其下又有十大香型品種。關於這些茶,傳說眾多。在吳六奇與十裡香單樅茶的傳說中,提及了茶宴,茶宴中的菜品以一碗橘紅色的茶湯、一疊炒的嫩綠的茶葉和一缽亮晶晶的白米飯,米香是香味組合中最好的底色,不遮蓋反增益。
  • 熱氣騰騰的潮汕工夫茶
    說到喝茶,很多人會想到潮汕工夫茶,潮汕人對喝茶的痴迷程度,甚至到了一起床飯都不吃就先喝茶。尤其是去朋友家作客,不管怎樣,肯定是先泡一壺茶然後再聊天。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汕茶道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品評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茶席設計|茶藝師必備技能:潮汕工夫茶藝知識,單叢茶衝泡技藝
    廣東名茶之一:單叢茶,是部分廣東人離不開的茶飲,那麼在布置茶空間、茶席的時候就會尋找適合單叢茶的茶席設計功夫茶起源於宋代, 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 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 廣東烏龍成就潮汕的工夫茶文化,茶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
    由此可見,廣東烏龍茶的泡飲方法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以精緻,講究為最大特色,堪稱是中國茶飲茶藝術的活化石。工夫茶可以分成三個派系:福建,潮汕,臺灣;福建以鐵觀音為主,潮汕以鳳凰單叢為主,臺灣以凍頂烏龍為主,但從衝泡方法來說,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各種芽葉細嫩的綠茶,不能用100℃的沸水衝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越嫩、越綠,水溫就要低。  茶葉。潮汕地區工夫茶的茶葉以烏龍茶為主,有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樅)等。工夫茶在潮汕地區代代相傳,盛行不衰,但並非所有人都懂得潮汕工夫茶的衝茶方法。茶葉、茶具、水、火備齊之後,就差衝茶所費的「工夫」。如果烹茶沒有「工夫」,那便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潮汕工夫茶之收功全在衝茶之法。
  • 汕頭文化為潮汕文化添加了一些光彩
    汕頭瓶內畫是清朝鹹豐年間,瓶內畫藝術首創於北京,隨後在天津、山東等地流傳,形成北方瓶內畫的「京派」、「魯派」和「冀派」。1972年,粵派瓶內畫在汕頭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松齡手中誕生,其樣式精緻,瓶薄、輕、透明度高、多有金釉裝飾,相比之下北方瓶厚、重。
  • 21歲的她,憑什麼拿走茗星茶藝師年度總決賽冠軍?
    說到茶,廣東潮汕工夫茶不得不提。在潮汕,茶就是當地的代名詞,它既是一種民俗,也是一種文化符號。「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這是潮汕人對喝茶的態度。 紀煒燕是廣東人,從小便生活在茶文化氛圍濃厚的潮汕地區。「小時候,每當家裡有客人來,爸媽總會去泡上一壺工夫茶,與客人聊天長談,這期間,我偶爾也去蹭幾杯茶喝,久而久之,喝茶,就成為了一種習慣,但當時,對茶的認識還是停留在朦朧的狀態」。 高考後,面臨人生第一個歷史性選擇的時候,紀煒燕選擇了茶學專業。
  • 汕頭小公園,帶你品遍潮汕特色文化,這才是潮汕美食的天堂
    汕頭是潮汕地區下轄的一個旅遊城市,很多網友也有抱怨說,不是說汕頭美食特色多嗎,但是我不知道在哪裡呀,這個是每一個外來朋友都有這樣的疑慮今天告訴你一個地方,那裡呈現的是妥妥的潮汕文化和潮汕美食這裡就是汕頭的小公園
  • 工夫茶與潮商商道
    此後,茶不僅成為中國對外出口的重要商品,更成為人類交往的重要媒介和人類文明的一種標誌。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茶是中國人共同認可的一種行為方式。 「工夫茶香濃得怪」,是潮汕十八怪之一。汕頭雖然不是茶葉的主要生產基地,但卻是重要的茶葉消費市場。常言說:「家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全國被列在末位的茶,在潮汕可謂是第一位的。
  • 吃喝玩樂在潮汕!駕著星越汕頭一日遊!
    汕頭是我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但隨後的發展不及廈門和深圳等經濟特區。汕頭更是潮汕文化的的重要發源地,一句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無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來到汕頭就不得不體驗下潮汕文化之美景和美食。
  • |第三屆「雲生態」杯國際工夫茶衝泡大賽傳承...
    12月11日,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世界茶聯合會,深圳市潮汕商會,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主辦,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承辦,並由「深圳市君採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冠名支持的和·孝·德——第三屆「雲生態」杯國際工夫茶衝泡大賽成功舉辦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潮汕工夫茶:把茶文化掰碎了揉在日子裡
    說起茶文化,「一個蓋碗,三個杯子」的潮汕工夫茶是很多喝茶或者不喝茶人腦海中的印象。這主要是因為潮汕工夫茶特色實在是太鮮明了。工作以來認識了很多來自潮汕的小夥伴,他們除了經常說起潮汕的各種特色美食之外,也會常在喝茶的時候聊道自己家鄉的工夫茶。
  • 什麼是工夫茶之靈,潮汕茶道之瑰寶?
    「杯沿接唇,茶麵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品的是香茗更是人情。潮州茶道精髓不但包括精緻的器具禮儀講究,獨特的衝泡程序。旨在表達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內外兼修,名副其實的工夫茶道。其中茶具講究出自名家,精細、玲瓏,質量上乘,儼然一套工藝品。
  • 有意思的「三口杯」,潮汕工夫茶你知多少?
    有關潮汕工夫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如果真要寫,從工夫茶文化起源,茶具,茶葉,衝沏工藝……等等,估計可以寫出好幾本書,也需要花不少功夫去考究。作為一個非專業茶客,僅僅是品茶愛好者,也是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關潮汕工夫茶文化融入生活的見聞著實不少。不但驚嘆於工夫茶的魅力,亦是頗覺有趣!在此做一些簡單的分享……作為潮汕人,經常會被好茶的朋友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你們喝茶只有三隻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