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潮汕翻譯讓坦尚尼亞人愛上工夫茶

2020-12-25 中國僑網

資料圖,燒水泡起功夫茶對飲。 中新社發 王中舉 攝

29歲的潮汕人許丹霞: 讓坦尚尼亞人愛上工夫茶

記憶中的茶味道

「身在海外,會更加想念國內的一切。尤其是茶,剛出國的時候,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茶味道。」29歲的許丹霞,在坦尚尼亞的一家商貿公司擔任英語翻譯。生在潮汕的她,從小就養成了喝茶的習慣。

「我對童年最大的記憶,就是爺爺沏的工夫茶。」閒暇時刻,衝一壺從家鄉帶來的中國茶,熟悉的茶香便能帶她穿越時間、跨越空間,回到多年前坐在爺爺身旁、看他沏工夫茶的童年時光。

大學畢業後,帶著對非洲大草原的嚮往,許丹霞來到坦尚尼亞。

一個人在非洲打拼並不容易,但喝茶讓她遇見了不少僑胞朋友。「每逢周末,大家都會相約品茶。」喝茶成為了華僑華人相聚的理由,也幫助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寧靜,感受海外家的溫暖。

「朋友們都稱讚我技藝純熟,其實我只是在通過泡茶回憶童年,思念家鄉。」許丹霞說。從潮汕到三蘭港,從中國到坦尚尼亞,一杯好茶牽連著過去和現在。在坦尚尼亞,很多華僑華人和許丹霞一樣,保留著喝中國茶的習慣。華僑華人以茶為媒,向紮根本土的僑胞述說家鄉故事,向非洲友人傳遞著中國精神。

小「工夫」有大道理

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所謂工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技法與茶具的結合。

「上大學時,我曾考過茶藝師證,還想過做一名茶藝師。」學習茶藝的過程,也讓她體悟出了不少人生的道理。

如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非洲,方便快捷的咖啡正成為年輕人中流行的飲品。

許丹霞說:「工夫茶的文化底蘊深厚,我想在非洲傳承中國的茶文化,讓更多年輕人用品香茗來悟大道。」

「丹霞曾經請我喝茶,她泡茶的方式簡直是藝術。」艾薩克是許丹霞的同事,和大多數坦尚尼亞人一樣,他喝茶一定要加糖。但喝完許丹霞泡的中國茶,他不禁感嘆:「茶水入口,雖然有一點苦澀,卻品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清香。」

用工夫茶精妙的藝術表現形式,用中國茶沁人心脾的香氣,感染身邊的華僑華人與外國友人,是許丹霞講述中國故事的獨特方式。

立足本土做好茶

一次偶然的機會,許丹霞遇上了坦桑茶葉。「我們原本打算去看角馬,經過南邊村子的時候,發現有人在碎茶。」發現茶園後,許丹霞一度放下工作,專心採茶。

坦尚尼亞位於非洲東部、赤道以南,自然條件優越。「這裡的土地具有培育好茶的潛質。」許丹霞說,「茶葉是一種金貴的作物,光照、溼度、緯度的每一點變化,都會賦予茶葉獨特的口感。茶葉的神奇之處就在這裡。坦桑茶葉經過處理後,味道竟然非常好,不遜色於國內帶來的好茶。我的制茶技術還很生疏,下一步我打算找國內的老師,從採茶開始學。」

「陳茶不如新茶,即使是當季採摘,從國內運來的茶葉也總會差一些味道。」立足本土,用坦尚尼亞生長的茶葉做出中國味道,讓在非洲的同胞和當地人品嘗新茶,是許丹霞的下一個目標。

以茶為媒,中國茶正成為溝通中國與非洲的媒介。以僑為橋,海外僑胞正將儒雅的茶文化介紹給越來越多的非洲友人。許丹霞說:「我相信,坦桑茶葉會給非洲華僑華人一個驚喜。」(尹昊文 趙雪彤)

相關焦點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工夫茶有標準了 地道潮汕工夫茶茶具沒有公道杯
    「潮汕人都喝工夫茶,但不是都懂工夫茶。」《潮汕工夫茶》標準起草人、汕頭市茶文化協會名譽會長鄭文鏗說,儘管工夫茶已經普及並已經走出了潮汕,但工夫茶文化的普及還不夠。  「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是潮汕人對於工夫茶衝泡約定俗成的民間總結,如今首次明文寫進了這部標準。這部標準列入了4件茶具和10道衝泡程式。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圖片來源:百度)  潮汕工夫茶的泡法  茶具。潮汕工夫茶最講究是茶具。潮汕工夫茶有別於其它喝茶方法也在於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紅泥小火爐、茶盤、茶壺、茶洗、茶杯等等。
  • 熱氣騰騰的潮汕工夫茶
    茶是深受國人喜愛的一種飲品,在我國很多地方均有種植。南方人對茶的喜愛程度可不是隨意就想像得到的。那麼為什麼南方人都那麼喜歡喝茶呢?
  • 非遺丨潮汕工夫茶:不如吃茶去
    潮汕人離不開的茶說起把喝茶融進生活程度最深的,要屬潮汕地區,他們在飯前喝,吃飯時喝,飯後喝,不吃飯時也喝,若是讓潮汕人一天喝不上茶,想必這一天是很難度過的。在國內人均茶葉消費量的排名榜上,潮汕也是一直名列前茅。潮汕全民嗜茶,並不誇張。
  • 潮汕工夫茶: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在僑鄉潮汕地區,品工夫茶是當地特有的傳統風俗之一。如今潮汕工夫茶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包含著濃濃的茶鄉情。  「對我來說,工夫茶就是家鄉的味道。在國內國外跑,我每天都要喝工夫茶。」年近七旬的歸僑王喜鵬老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隨身攜帶的可攜式工夫茶具,小巧精緻,茶壺、茶杯、茶盤一應俱全。移居美國後,喝一喝家鄉獨特的工夫茶,最能讓王伯一解思鄉之情。  身為「老茶客」的王伯對工夫茶了解頗深。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潮汕工夫茶:把茶文化掰碎了揉在日子裡
    說起茶文化,「一個蓋碗,三個杯子」的潮汕工夫茶是很多喝茶或者不喝茶人腦海中的印象。這主要是因為潮汕工夫茶特色實在是太鮮明了。工作以來認識了很多來自潮汕的小夥伴,他們除了經常說起潮汕的各種特色美食之外,也會常在喝茶的時候聊道自己家鄉的工夫茶。
  • 廣東烏龍成就潮汕的工夫茶文化,茶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
    食在廣東,料在雲南,味在四川,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廣東是美食的世界呀;廣東人喜歡吃美食,當然更喜歡喝茶,並且善於喝茶,廣東烏龍的品飲以潮汕工夫茶的品飲方法最為著名。清代俞蛟曾經在《夢廠雜著.工夫茶》中記載: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
  • 工夫茶:潮汕單叢炮製
    每個潮汕人的家裡、公司、店鋪必備工夫茶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連外出就算沒條件也要努力創造條件喝上幾泡工夫茶,實在是講究。不了解的人,把潮汕人喝的工夫茶說成「功夫茶」,以為是弄個長嘴銅水壺甩來甩去那種功夫,殊不知茶的「工夫」二字含有講究的意思,也是精細、用心之意。
  • 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工夫茶居然不是源自潮汕?
    走在潮汕地區,感覺自己像被泡在茶壺裡。這裡家家戶戶都會喝工夫茶,從早晨到晚上,從家裡到車上,簡直是見縫插針的喝。說起愛喝茶,潮汕人自認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潮汕人具體有多迷喝茶,我們之前在《潮汕人喝茶有多野》裡已經做了詳細描述,想了解的茶友可點擊查看。
  • 汕頭90後茶藝師林詩敏:為潮汕工夫茶文化代言
    從一名茶藝專業學生,到從事茶藝工作,期間還通過潮府館這一平臺在兩屆世博會上嶄露頭角,短短數年間,林詩敏華麗蛻變,成為傳播潮汕工夫茶文化的美麗大使。  林詩敏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從小喝工夫茶長大。「我喜歡茶,喜歡一切關於茶的活動。」林詩敏笑稱自己是「泡在茶缸裡長大的女孩」。  談到真正與茶結緣,林詩敏告訴記者,是在2009年的時候。
  • 有意思的「三口杯」,潮汕工夫茶你知多少?
    有關潮汕工夫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如果真要寫,從工夫茶文化起源,茶具,茶葉,衝沏工藝……等等,估計可以寫出好幾本書,也需要花不少功夫去考究。作為一個非專業茶客,僅僅是品茶愛好者,也是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關潮汕工夫茶文化融入生活的見聞著實不少。不但驚嘆於工夫茶的魅力,亦是頗覺有趣!在此做一些簡單的分享……作為潮汕人,經常會被好茶的朋友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你們喝茶只有三隻杯子?」
  • 什麼是工夫茶之靈,潮汕茶道之瑰寶?
    據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工夫茶之「靈」,不在茶,而在其鬼斧神工的茶具,及其閒情逸緻之烹製法。」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一套,稱「十二寶」。張華雲先生曾作《潮州工夫茶歌》一首云:薄鍋沸清泉,泥爐熾欖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潔。
  • 喝潮汕工夫茶,為什麼不管幾個人都只用三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到過潮汕地區的朋友一定知道,只放三盞杯是潮汕工夫茶特有的飲茶方式。唐朝時潮汕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至宋朝時臻於大成,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以地域劃分而自成一派。潮汕坊間傳著一個笑話,說是上別人家裡吵架,進門第一件事要先喝上幾泡茶,潤潤口舌再開始吵,形象的說明了工夫茶在潮汕的地位。那裡家家戶戶都喝茶,無論有多少客人,主人都只用三個茶杯。初聽聞,十分不理解這種飲茶方式,背後卻有其根源。
  • 潮汕「工夫茶」,家家戶戶待客必備神器
    潮汕的茶文化歷史悠久,以前只是作為解渴和閒來消遣的茶水,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能把茶做的精妙細緻,做足工夫的大概也只有潮汕人了。其實從「工夫茶」這個名就可見潮汕人在茶上是下了工夫的,一杯茶從種茶,釆茶到炒茶,再到泡茶,每一步都要講究。一杯好的「工夫茶」要色、香、味俱全。
  • 工夫茶與潮商商道
    此後,茶不僅成為中國對外出口的重要商品,更成為人類交往的重要媒介和人類文明的一種標誌。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茶是中國人共同認可的一種行為方式。 「工夫茶香濃得怪」,是潮汕十八怪之一。汕頭雖然不是茶葉的主要生產基地,但卻是重要的茶葉消費市場。常言說:「家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全國被列在末位的茶,在潮汕可謂是第一位的。
  • 潮汕工夫茶之茶葉
    鳳凰茶品類曰趨繁富,質量不斷提高,名茶迭出,令人目不暇接:鳳凰單叢、白葉單叢、群體單叢、黃枝香、黃金桂、奇蘭、蓬萊茗、八仙、浪菜……標誌性產品鳳凰單叢和嶺頭白葉都是國家級名茶,是衝工夫茶的首選茶種。其中鳳凰單叢茶最有名,為潮汕本地產名茶,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 汕頭舉辦競賽展技能,弘揚工夫茶文化
    潮汕工夫茶有中國茶道「活化石」之稱,為弘揚工夫茶文化,展示職業技能,我市近期專門舉辦評茶與茶藝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並於今天在汕頭金海灣酒店舉行決賽。根據規則,選手須在5到10分鐘裡,用烏龍茶完成潮汕工夫茶茶藝競演,衝泡過程必須包括滾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具有潮汕特色的程序,突出茶的色、香、味、形;而評茶選手則從專家組公布的11種茶樣中隨機抽取兩個品種的樣茶,在30分鐘裡按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等進行審評,並撰寫評語。
  • 茶席設計|茶藝師必備技能:潮汕工夫茶藝知識,單叢茶衝泡技藝
    品茶人通過茶、水、具的選擇配置和衝泡技藝,展示茶的風採神韻,同時表達自己的身心與追求。一席茶,一茶席,在茶席的詩情畫意中,品茗一杯好茶,領略一份茶席帶給你美的享受。廣東名茶之一:單叢茶,是部分廣東人離不開的茶飲,那麼在布置茶空間、茶席的時候就會尋找適合單叢茶的茶席設計功夫茶起源於宋代, 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 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