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潮汕本土的地方,如果隨便請一個人說出一件與潮汕有關的事,大多數的回答恐怕都是:「會做生意」和「喝工夫茶」。他們在回答時,可能並不覺得這兩件事物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但如果在潮汕地區生活久了,就知道茶道、人道、商道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
中國人飲茶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由吃,而煎,而泡,而衝,由大碗到小杯,由粗獷到細緻,由貴族而平民,由漸變而普及。唐代陸羽《茶經》的出現,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礎。此後,茶不僅成為中國對外出口的重要商品,更成為人類交往的重要媒介和人類文明的一種標誌。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茶是中國人共同認可的一種行為方式。
「工夫茶香濃得怪」,是潮汕十八怪之一。汕頭雖然不是茶葉的主要生產基地,但卻是重要的茶葉消費市場。常言說:「家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全國被列在末位的茶,在潮汕可謂是第一位的。潮人稱其為「茶米」,不說喝茶,而是「吃」茶,可見其「一日不可離此君」的地位。
潮汕人喝工夫茶,以「濃」、「苦」出名。因為地處亞熱帶,熱天最解渴的要靠「水」和「甘」。但是水喝多了,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健康。長期的經驗積累,潮汕人認準了工夫茶,水少而甘,以少勝多。
衝泡工夫茶有十道關鍵的工序:活火,講究用橄欖核炭火;水開要蟹目水;茶要烏龍茶;裝茶,要粗細分開;然後是燙杯、熱罐、洗茶、高衝、低灑、淋頂、刮沫,加上「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的灑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儘量提高茶具的溫度,使茶葉中的化學物質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散出來,飲後口中餘甘,才能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如果說:北方喝茶是以「水」解渴,工夫茶則是以「甘」解渴,而同樣源於中原的日本茶道只能說是以「意」解渴了。
工夫茶也有寫成「功夫茶」的,也通,但多是外地人的理解。「功夫」多指體能方面的修煉,如「中國功夫」、「少林功夫」之類。工夫茶中,以三指滾杯,動作嫻熟而不怕燙,「功夫」的確了得。還有那「品」的過程:一觀其色,二聞其香,三用舌尖品其味,四以喉嚨享其甘,五聞餘香,六賞其器。每個過程都很認真,才算行家裡手。但品茶,畢竟不是練手上功夫,更多的倒是注重心靈的修煉。
工夫茶的「工夫」,也不是說時間長短的那個「工夫」。「工夫」,在潮汕話中是圓滿、周到的意思,像阿慶嫂一樣,說話辦事,滴水不漏。潮諺曰:「合得主人意,才是好工夫。」此之謂也。潮汕地區自古以來,就以天然的市場經濟為基礎,海洋文化居重要成分,信奉「人情練達即文章」。而工夫茶的第一要義就是「和」。商家講究和氣生財,「和」是維護人緣與地緣的根本,自然就成為經商致富的基礎。
這種「練達」、「和」的功夫,就要從無處不在的茶道中開始修煉。茶道其實有三個層次:初級的體現在技術層面:濃、香、甘、細、燙。這是工夫茶的外在特點。深入一些到學術層面:古、雅、化、誠、謙。最高達到藝術境界,體現:和、愛、精、潔、思。其中許多要素都與經商有關。
茶能使人沉穩、寧靜、和平,因此在社會生活方面也是最好的友誼媒介。俗話說:「酒越喝越遠,茶越喝越近。」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客觀事實:凡是以茶為傳統飲料的民族,幾乎都不具攻擊性,中國和印度最為典型。英國人本來是以咖啡來保持其「紳士」形象的,後來改喝紅茶,人人幾乎都成為了謙謙君子。
誠,指誠敬,誠懇,誠實。潮汕人讓茶是誠懇的,毫無虛假成分。即使在大街上、素不相識的商店裡,主人讓茶,都可以真喝,喝完說聲「謝謝」即可,也可以誇茶好,誇杯好,誇店好。使你雖然處於商肆之中,卻猶如在朋友家。頓時消解了買賣雙方的對立關係。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潮人做生意卻把商場作為交朋友的場所,認為你進他的店,就是對他的支持,幫襯了他的「人氣」,買賣不成仁義在。照樣熱情地款待你「吃茶」。「寒夜客來茶當酒」,表達的就是朋友間的誠摯。做生意需要的也正是這種誠實。
謙:謙遜。潮汕一向有「茶三酒四」之說。來幾個客人,都是三個杯,茶衝好後,衝茶人自己不取,其他人也互相謙讓,先長後幼,先尊后卑,謙讓之聲,不絕於耳,君子之德足矣。品工夫茶的人大多不事張揚,深知「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在古往今來的紛紜世界中,佛道兩家是追求「出世」的生活,離不開香與茶為寄託。儒家雖然主張「入世」,但追求的是「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的信條。在紅塵世界的名利場中,真正的知識分子追求「大隱隱於市」的境界。如何能保持正人君子的操守呢?他們採取的是自我完善之路,即陶淵明所說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能使人「心遠」的辦法除了「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外,常常要有琴、棋、茶、酒相伴,茶是最不可少的。
和。喝茶講究品,不會比誰喝的多少,不助長競爭意識。和,就是喝茶的目的,求人際的和氣,求茶入胃中對食物的調和作用;追求喝茶氛圍與自然的和諧,最好是和風細雨、鳥語花香的環境,很難想像在暴風驟雨、惡語批判中能品出茶的滋味來。因此,茶行天下,就能和平天下。
愛。友愛,愛人。「仁者,愛人。」有愛人之心,就是善。惡人多酗酒,少喝茶,就緣於他缺少個「愛」字。愛,也包括對生活的熱愛。在歷史上,每遇到食不果腹的時候,北方人戒茶以減少消化;潮汕人則靠茶維持對生活的一點留戀,堅持下來。
在潮汕城鄉,到處都可以看見許多男人不幹活,圍在一起喝工夫茶,那可不是閒的。那就相當於現在的「信息網吧」。潮汕的海洋文化孕育了市場經濟,重機遇,重信息,是由來已久的傳統。喝工夫茶時,交流各地的信息,探討各種「以小搏大」的發財機遇。潮汕人的口號是:愛搏才能贏,就有工夫茶在墊底。
推想這工夫茶,一定是古代中原士大夫階層創造出來的。在田裡種地的勞動人民嫌它太耽誤「工夫」,而改喝大碗茶了。相反,擅長做生意的潮汕人,就需要「工夫」來討價還價,自然這工夫茶就派上了用場。
茶道造就了人緣,人緣滋潤了商道,成為潮人特殊而有效的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