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汕頭11月22日電 題: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作者 李怡青 李慶鋒

廣東省潮州市是潮州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潮州人根祖地和精神家園。以潮州話、工夫茶、潮州菜、潮繡、潮劇、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市開展主題採訪活動。記者走訪了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採訪了解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創新。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潮州是一個既產茶葉又產茶器的區域,長期交融形成了自成系統的獨特工夫茶文化。潮州產的單叢茶因是「工夫茶之茶」更顯個性和優勢;潮州手拉朱泥壺因「工夫茶之藝」而快速發展。目前,潮州工夫茶藝和潮州手拉朱泥壺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會長謝鴻洲2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潮州工夫茶從日常起居的生活習慣,一舉躍入全國人民的視野,也成為年度的話題熱點和茶界盛事,作為潮州茶人,深受鼓舞。目前,研究會正通過編寫《吳六奇與大庵千畝古茶園》《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潮州工夫茶茶器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等論文,更好做好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這篇文章。

他說,接下來,研究會還將設置平臺,建立工夫茶文化研學基地。研學基地包括茶園種植,茶葉製作,茶器生產,茶藝培訓,品茶體驗,茶文化博物館等。並通過建設一座工夫茶館,作為活動平臺,加強外聯工作。

潮州工夫茶在傳承中國茶文化和融合地方民俗基礎上形成的獨特技藝的烹泡程式。記者在現場看到,納茶是衝泡工夫茶的第一步,此處頗有講究,其中最粗茶葉放底層,細末放中層,再將較粗的茶葉放到茶壺最上面。目的是使倒出的茶水中無茶渣。每一泡茶,放入的茶葉大約佔茶壺容量的七成,多一分太濃,少一分太淡。出茶過程最為特別,先將茶杯整齊排列,以打圈式倒茶(亦稱「關公巡城」),令每個茶杯都平均注滿,直到後來每滴倒下時(亦稱「韓信點兵」)也要平均滴下,使每杯的茶色及茶味濃度亦能相等。

工夫茶主要茶品由於樹與樹出產的茶葉香氣不同,有以蜜蘭香、玉蘭香、夜來香、柚花香、鴨屎香、八仙、老仙翁、鋸剁仔等命名的各式茶葉。

潮州工夫茶文化因其「精緻」而成為潮州文化之核,其「生命力」之強,牢牢紮根於潮州人的生活常態之中並延續至今。隨著工夫茶文化的傳播,潮州工夫茶慢慢走向世界各地。據業內人士介紹,潮州鳳凰鎮茶葉種植面積就達7萬多畝,年產值10億元人民幣以上。

目前各地文旅部門已陸續組團到潮州訪問並籤署茶文化茶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協議。

謝鴻洲透露,11月底將舉辦的中國工夫茶大會,將面向中國,面向世界,普及和推廣工夫茶文化,倡導和踐行美好茶生活。為中國茶文化和茶產業進一步走出去,添磚加瓦,貢獻力量。(完)

相關焦點

  • 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廣東省潮州市是潮州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潮州人根祖地和精神家園。以潮州話、工夫茶、潮州菜、潮繡、潮劇、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市開展主題採訪活動。
  • 走向世界的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如何走出廣東走向世界?」「中華民族向來以『和』為貴,而『和』正是工夫茶的核心。我期望大家合力申請潮州工夫茶為世界非遺,讓工夫茶文化風行世界。」正大集團副總裁李聞海在會上倡議潮州工夫茶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出於對潮州工夫茶的保護,更是對潮州工夫茶文化深厚底蘊的高度自信。
  • 工夫!工匠!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以福建與廣東為要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
  • 工夫!工匠!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以福建與廣東為要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下個月潮州工夫茶藝實訓課非遺傳承內蒙站又要啟動,這將是她經辦的第三期潮州工夫茶異地實訓課。  距離潮州約2500公裡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文廟街77號,這間「舍一茶事客棧」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工夫茶藝(葉漢鍾)內蒙古傳承基地。事實上這樣的傳承基地,在南京、上海也有。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下個月潮州工夫茶藝實訓課非遺傳承內蒙站又要啟動,這將是她經辦的第三期潮州工夫茶異地實訓課。  距離潮州約2500公裡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文廟街77號,這間「舍一茶事客棧」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工夫茶藝(葉漢鍾)內蒙古傳承基地。事實上這樣的傳承基地,在南京、上海也有。
  • 我在潮州——御見工夫茶
    趁著元旦假期,由潮州工夫茶新生代茶人主辦,潮州御酒店協辦的「御見工夫茶」活動在2021年元旦2日舉辦。作為倡導推廣潮州工夫茶文化,品鑑感受鳳凰單叢茶的體驗活動,本次活動也得到了御酒店、海明茶行、離宸軒潮州工夫茶多方的支持,旨在將潮州工夫茶文化發揚光大。琴聲悠揚,茶香飄飄,傳承近千年的潮州工夫茶薪火相傳,是中國茶傳統文化極具代表性的一支。
  • 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成立
    潮州是中國工夫茶之鄉,潮州工夫茶藝是國家級非遺項目。8月23日,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謝鴻洲當選為研究會首任會長。 潮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文森表示,在品種繁多、百花齊放的潮文化中,工夫茶文化處於核心位置,可以把一系列潮州非遺文化凝聚、串並起來,集中展示和推廣。
  • 林偉強:以電商思維推廣潮州工夫茶
    林偉強「浮出水面」得益於他以純民資注入潮州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全新景點「外江梨園公所」後引發的社會效應。潮州古城上水門街某處,「外江梨園公所」這一創建於清光緒16年(1891年)的潮州文化旅遊新景點重煥光彩,熠熠迎客來。因此,這一「官民共管互惠」共同探索一條發展潮州旅遊文化全新之路新舉措的「試驗產物」讓人對生於1975年的潮州文化鐵桿粉絲林偉強頓生關注。
  • 潮州工夫茶:平淡生活裡的儀式感
    潮州工夫茶清朝俞蛟在《潮嘉風月·工夫茶》中說:「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廣東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茶藝為一體的茶道,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更有中國古代茶文化「活化石」之稱。
  • 廣東潮州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潮州工夫茶
    潮州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最知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也稱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所謂工夫茶,並不是指一種茶葉或某種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此工夫,是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一詞在潮語中為做事考究、細緻用心之意。在潮汕地區,我們會發現當地人形影不離的是一套完整的茶具。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便是茶具,它之所以跟其它喝茶的方法有別首先也是在於茶具。潮州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和烹製之功夫。
  • 廣東潮州「茶」文化濃厚,為什麼「工夫茶」常被謬傳「功夫茶」?
    這天,珊珊三丫頭在潮州古城內的小巷裡閒逛時,走到一條小巷中,遇見「潮府工夫茶文化博物館」,於是進內參觀。在這裡,除了看到裡面擺放的各個朝代茶具外,通過講解員講解,對潮州「工夫茶」文化有了一個最基礎的了解。
  • 潮州工夫茶:一脈相承的事實茶道
    其價值取向,當於成型時就已潛存或實存於現實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只不過未經梳理和發揮成為系統而已。可以說,潮州工夫茶實質上已成了中國工夫茶的最古老型種遺存,正是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工夫茶經歷了千餘年不斷積累、不斷揚棄、不斷發展的過程而獲得倖存的珍稀茶事物化成果,稱之為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也無不可。什麼叫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勞力,素養,造詣,空閒時間。
  • 潮州工夫茶藝:習尚風雅,舉措高超
    (通訊員 黃小玲)2020年8月6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34;暑期&34;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青年學子為了解潮州的茶文化,進而對潮州工夫茶藝展開調研。 作為中國茶文化&34;的潮州工夫茶,是廣東潮州及其周邊地區所特有的一種茶文化。
  • 工夫茶裡論工夫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盛行於福建和廣東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近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在這場盛會中,持續半年的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也圓滿落下帷幕。
  • 潮州工夫茶:一脈相承的事實茶道
    其價值取向,當於成型時就已潛存或實存於現實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只不過未經梳理和發揮成為系統而已。可以說,潮州工夫茶實質上已成了中國工夫茶的最古老型種遺存,正是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工夫茶經歷了千餘年不斷積累、不斷揚棄、不斷發展的過程而獲得倖存的珍稀茶事物化成果,稱之為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也無不可。什麼叫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勞力,素養,造詣,空閒時間。
  • 潮州一間不起眼的小屋,竟然是中國最大的工夫茶博物館
    我國是茶的故鄉,國人都有飲茶的習慣,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700多年的神農時代,現在已經成為我國人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茶葉品牌,也不不同的飲茶文化,這種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 潮州一間不起眼的小屋,竟然是中國最大的工夫茶博物館
    我國是茶的故鄉,國人都有飲茶的習慣,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700多年的神農時代,現在已經成為我國人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茶葉品牌,也不不同的飲茶文化,這種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 潮汕工夫茶: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在僑鄉潮汕地區,品工夫茶是當地特有的傳統風俗之一。如今潮汕工夫茶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包含著濃濃的茶鄉情。  「對我來說,工夫茶就是家鄉的味道。在國內國外跑,我每天都要喝工夫茶。」年近七旬的歸僑王喜鵬老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隨身攜帶的可攜式工夫茶具,小巧精緻,茶壺、茶杯、茶盤一應俱全。移居美國後,喝一喝家鄉獨特的工夫茶,最能讓王伯一解思鄉之情。  身為「老茶客」的王伯對工夫茶了解頗深。
  • 廣金茶文化協會第一次活動「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內涵」
    圍繞「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內涵」,穀子老師和主持人蘇華康細細道來。潮州工夫茶的溯源之旅,「工夫」兩字的探究; 三個茶杯的意義,品茶的氛圍; 三才杯,天地人,頂天立地的氣概;  八分水,十分茶,泡茶之水的重要性在潮州工夫茶茶道中,用茶壺衝泡好功夫茶後,在分茶湯時,為使各個小茶杯中的茶湯濃度均勻一致,使每杯茶湯的色澤、滋味、香氣儘量接近,做到平等待客,一視同仁,會採用來回提壺灑茶,如此,在熱氣騰騰的城池(小茶杯)上來回巡邏,稱「關公巡城」又因為留在茶壺中的最後幾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