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一脈相承的事實茶道

2020-12-25 三聯生活

潮州工夫茶:一脈相承的事實茶道

2013-04-15 15:20 作者:賈冬婷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工夫茶生存的依靠是什麼?是家庭,我們這裡你進去家家戶戶都有這一套,小孩一走路、一懂事就接觸到了工夫茶,所以絕對不會絕種。只要家庭不消失,工夫茶就萬壽無疆了。」

早在唐代形成的中國工夫茶,有「工夫茶」之名,卻長期未能得到證明,竟然出現了1000多年「有實無名」的尷尬局面,甚至於被誤認為「失傳」!實質上,「中國茶道」、「中國工夫茶」、「潮州工夫茶」,是三位一體的。其價值取向,當於成型時就已潛存或實存於現實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只不過未經梳理和發揮成為系統而已。可以說,潮州工夫茶實質上已成了中國工夫茶的最古老型種遺存,正是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工夫茶經歷了千餘年不斷積累、不斷揚棄、不斷發展的過程而獲得倖存的珍稀茶事物化成果,稱之為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也無不可。

什麼叫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勞力,素養,造詣,空閒時間。不得不提的是「工夫」和「功夫」之別。在潮州話中發音都不同,一個念「工(gang)夫」,一個是「功(gong)夫」,完全不一樣。而宋明理學家將「工夫」作為哲學範疇來使用。朱熹尚有「窮理工夫」、「涵養工夫」說。王陽明《答友人問》云:「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這一個工夫,須著此兩個字,方說得完全無弊病。」黃綰《明道篇·卷一》云:「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工」、「功」聯用差別顯著。可見「工夫」範疇是對主體整個現實活動的哲學概括,顯示理學家積功累行,涵蓄存養心性之修養工夫。此類工夫,絕不能代之以「功夫」。

專指品飲的「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清代俞蛟《夢廠雜著·潮嘉風月》:「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爐形如截簡,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然無款志,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爐及壺、盤如滿月。此外尚有瓦鐺、棕墊、紙扇、竹夾,制皆樸雅。壺、盤與林,舊而佳者,貴如拱壁,尋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將泉水貯鐺,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閱茶於壺內衝之,蓋定,復遍澆其上,然後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非拇戰轟飲者得領其風味……」俞蛟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曾任興寧縣典史,因此對粵東潮嘉一帶的民情風俗頗多了解,《潮嘉風月》便是其身臨其境之作。他對潮州工夫茶的記述,與現在的流行程式幾近一致。他還解釋了工夫茶的主要內涵,那就是茶人的素養、茶藝的造詣以及衝泡的空閒。可見至遲在乾隆年間,潮州地區的工夫茶衝泡方法業已形成規範。俞蛟出生於原屬工夫茶中心區的江浙,到了潮州親見工夫茶的衝泡,竟然大感新奇,也說明這時候他老家的工夫茶早已絕跡了,工夫茶的中心區已經轉移至潮州。

至光緒年間翁輝東著《潮州茶經》,對工夫茶更是記述細緻,眉目清晰:茶之本質,取水,活火,茶具(依次詳說茶壺、蓋甌、茶杯、茶洗、茶盤、茶墊、水瓶、水缽、龍缸、紅泥火爐、砂銚、羽扇、銅箸、錫罐、茶巾、竹箸、茶桌、茶擔),烹法(依次論述治器、納茶、候湯、衝點、刮沫、淋罐、燙杯、灑茶、品茶)等。《潮州茶經》突出了潮州工夫茶以「品」為主的井然有序的飲茶方式,是潮州工夫茶茶藝成熟、完善的標誌。

為什麼說潮州工夫茶是與陸羽《茶經》一脈相承的中國事實茶道遺存?中國茶道形成於盛唐,《茶經》總其大成,其最大特點就是把中國的茶道用泡茶過程作為一個載體體現出來了。當然陸羽有局限,在《茶經》裡沒有一個「道」,倒是他的老朋友釋皎然明確提出了「茶道」。陸羽只是說,要想體現茶道就得有一個載體,那他就把這個載體詳細地敘述出來,包括選茶、炙茶、碾末、取火、選水、煮茶、酌茶、傳飲八個主要程序。我專門列表比較過潮州工夫茶藝與《茶經》茶藝的源流關係,當然潮州工夫茶法改餅茶為葉茶、改煎煮為衝泡,由此產生的程式和茶具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就其總體邏輯程序而言,兩者卻有著本質上的類同,傳承關係非常明顯。因為泡茶的總體架構沒變,首先選茶,然後取火、選茶具,然後衝泡,最後大家來品飲,都是這五個步驟。再具體看,比如選水,唐朝的時候,第一選山泉水,第二江心水,第三井水,一直到現在還是這個標準。因此,完全證實了俞蛟「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的說法。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廣東潮州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潮州工夫茶
    潮州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最知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也稱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州工夫茶,神乎其技潮州工夫茶歷史悠久,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等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被尊為「中國茶道」。潮州茶道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慕課 • 潮州工夫茶藝 | 潮州工夫茶藝的歷史淵源(二)
    而以潮州人為嗜之。」徐珂撰《可言》卷十三(1924 年)說:「工夫茶,潮州所尚。」現代的「潮州工夫茶」仍然是一種民風民俗。 「和、敬、精、樂」是潮州工夫茶藝的精神內涵,也是潮州工夫茶道的核心。1、和。以和為貴,締造和諧。 和,意為和諧;協調。這是一種萬物自然生長的狀態。
  • 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以潮州話、工夫茶、潮州菜、潮繡、潮劇、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市開展主題採訪活動。記者走訪了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採訪了解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創新。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工夫何在?  「潮州工夫茶,是茶,又不是茶。」謝鴻洲在退休的年齡擔任會長,他認為成立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的首要任務是固本清源,要先把潮州工夫茶的基本概念釐清,「潮州工夫茶自成一個體系,這個是其他地方沒有的。」  潮州文史專家曾楚楠和潮州工夫茶藝非遺傳承人葉漢鍾合著的《潮州工夫茶話》中記載,工夫茶多始於武夷茶。
  • 什麼是工夫茶之靈,潮汕茶道之瑰寶?
    「杯沿接唇,茶麵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品的是香茗更是人情。潮州茶道精髓不但包括精緻的器具禮儀講究,獨特的衝泡程序。旨在表達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內外兼修,名副其實的工夫茶道。其中茶具講究出自名家,精細、玲瓏,質量上乘,儼然一套工藝品。
  • 林偉強:以電商思維推廣潮州工夫茶
    這名擁有廣東千庭茶業投資有限公司CEO頭銜的「後生兄」之故事隨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矚目。  林偉強是地道潮州人,一向對潮州文化十分感興趣並深入研究過,尤其對家喻戶曉乃至揚名海內外的「潮州工夫茶文化」青睞有加,但他意識到,出門旅行時,包括福建、雲南等產茶地的旅遊景點都會開闢出一些固定場所弘揚當地的茶文化並推銷茶產品,這點,以「崬頂鳳凰」為標誌的潮安鳳凰山單叢茶品牌雖然出名,但在弘揚方面卻不盡如人意,放眼潮州全境,這類場所仍然缺位,「這是我認為的潮州旅遊、潮州工夫茶文化之遺珠小憾
  • 名家匯聚首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探討中國茶道之源起!
    「潮州工夫茶代表性傳承人」陳香白先生為本次工夫茶論壇發來賀詞:潮州工夫茶的核心精神是「和」,也是以家庭以個體為傳承和傳播的,是交流情感和認識世界的最好的載體之一。既然是「和」,大家都來認識,研究,推廣工夫茶,就是一件「和和美美」的事!預祝「國際工夫茶論壇」圓滿完成,而且,年年開辦!
  • 2020廣州茶博會:潮州工夫茶進拼多多直播,超56萬人品潮州單叢
    其間,廣東省潮州市委副書記崔建軍還走進直播間,客串了一把「潮州工夫茶大師」。 崔建軍不僅熱情介紹了潮州單叢茶,還親自展示了工夫茶衝泡的各類茶具和方法步驟,令觀眾大開眼界。潮州是我國烏龍茶三大產區之一,也是單叢茶的原產地,茶葉品種主要包括鳳凰單叢和嶺頭單叢。潮州單叢茶以「天然花香、特殊叢韻」著稱,是我國茶樹品種中花香類型最多樣、自然花香最清高的特種茶類。除了茶香濃鬱,工夫茶獨特的衝泡方法更為潮州單叢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 食在潮墟,味在潮州,古琴雅音,再嘆一杯潮州工夫茶
    今晚在潮墟,潮州特色美食吃到扶牆、非遺文創產品讓你眼花繚亂、潮州工夫茶展演精彩絕倫、掌聲歡呼聲此起披伏,讓你鼓掌拍到手疼,做正宗「潮」人so easy!口水街:地道潮州美食今晚開始連續三天,地道的潮州美食街來到了潮墟潮玩市集,美食當前,誰能抵擋?
  • 潮州"最著名"的茶,是中國茶道的代表,已經遍及全國內外
    ,它完整繼承了中國古代茶事美學理念與衝泡方法,是中國茶道的活化石。《潮州茶經》裡寫到:&34;的確,工夫茶選用的茶葉並非上等,一般選用半發酵的烏龍,而真正讓其獨一無二的是茶具的選擇。要泡出一杯上好的潮州工夫茶,離不開千年潮州茶文化之魂——潮州工夫茶&34;,它們分別是玉書煨、潮汕烘爐、孟臣衝罐和若琛甌
  • 潮州「最著名」的茶,是中國茶道的代表,已經遍及全國內外
    並且每個地區的茶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當地古老文化的象徵,像小方之前提到的客家擂茶就是一種知名度和影響度都很高的茶種,今天小方給大家介紹產自廣東潮州的一種茶,它的影響力比擂茶強多了,不僅遍及全國大江南北,甚至還發展到了海外,是我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有著如此盛譽的茶便是潮州工夫茶,它完整繼承了中國古代茶事美學理念與衝泡方法,是中國茶道的活化石。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12月12日下午,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在深圳茶博會期間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世界茶聯合會、深圳市潮汕商會、茶道新生活、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共同主辦,茶道新生活擔任總策劃。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一杯工夫茶,竟引出多少茶文茶趣!今天就讓我們,都來品那茶香飄飄的潮汕工夫茶吧……潮州工夫茶和中國茶道從茶的本性說到了茶的煎煮,再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以及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子野,即潮州前八賢之一的吳復古,與蘇軾至教,贈與蘇軾建溪茶。由此可見,當時在潮州當地已經有飲茶習慣了,而且對於茶葉還是有所講究的。「可見宋代,潮州至少在上層人士中已有酒後上茶之食俗。據元代《三陽志》記載:「潮之為郡,無採茶之戶,無販茶之商。」這證明在元時,潮州地方還沒有種茶的。當時的茶葉主要來自福建。
  • 熱氣騰騰的潮汕工夫茶
    說到喝茶,很多人會想到潮汕工夫茶,潮汕人對喝茶的痴迷程度,甚至到了一起床飯都不吃就先喝茶。尤其是去朋友家作客,不管怎樣,肯定是先泡一壺茶然後再聊天。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汕茶道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品評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大師雲集的茶文化界盛會 香港工夫茶論壇「茶.工夫」
    今年7月,茶文化界亦有令人期待已久的盛會誕生 -「茶.工夫」香港工夫茶論壇。活動由「泰古華軒」主辦,「心月茶事」、「木+木」協辦,雲集潮汕、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四地工夫茶文化的重量級人物,超過20間茶單位,由80位年輕茶人司茶,透過工夫茶的交流,探討茶文化在香港的沉澱演變。
  • 行走茶區,最美潮州工夫茶:炭器技
    行走茶區,潮州鳳凰鎮烏崬山,尋遇鳳凰單叢茶。烏欖炭,紅泥小火爐,玉書煨。。。準備停當,午後安靜的享受一刻潮州工夫茶的悠閒。工夫指的是做事所費的時間和精力,以及所需的工力、素養、造詣、空閒時間。工夫與烹茶、品茶的方法聯繫在一起,便成了「工夫茶」(而不能寫成「功夫茶」)。工夫茶之特別處,不僅在於茶,還有其器具的配備精良,以及閒情逸緻的烹製方法和過程。潮州人對於「茶質」、「水」、「火」、「用具」、「烹法」,著著研求,藉以陶情悅性,消遣歲月。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圖片來源:百度)  潮汕工夫茶的泡法  茶具。潮汕工夫茶最講究是茶具。潮汕工夫茶有別於其它喝茶方法也在於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紅泥小火爐、茶盤、茶壺、茶洗、茶杯等等。
  • 廣金茶文化協會第一次活動「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內涵」
    圍繞「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內涵」,穀子老師和主持人蘇華康細細道來。潮州工夫茶的溯源之旅,「工夫」兩字的探究; 三個茶杯的意義,品茶的氛圍; 三才杯,天地人,頂天立地的氣概;  八分水,十分茶,泡茶之水的重要性在潮州工夫茶茶道中,用茶壺衝泡好功夫茶後,在分茶湯時,為使各個小茶杯中的茶湯濃度均勻一致,使每杯茶湯的色澤、滋味、香氣儘量接近,做到平等待客,一視同仁,會採用來回提壺灑茶,如此,在熱氣騰騰的城池(小茶杯)上來回巡邏,稱「關公巡城」又因為留在茶壺中的最後幾滴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地理丨潮州工夫茶:赴一場珍惜當下的茶事之約
    正如作家秦牧在《敝鄉茶事甲天下》中曾有的記載:「在汕頭(與潮州同屬潮汕地區),常見有小作坊、小賣攤的勞動者在路邊泡工夫茶,農民工餘時常幾個人圍著喝工夫茶,甚至上山挑果子的農民,在路亭休息時也有端出水壺茶具,燒水泡茶的。從前潮州市裡,儘管井水、自來水供應不缺,卻有小販在專門販賣衝茶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