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匯聚首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探討中國茶道之源起!

2020-12-25 河南頻道

原標題:名家匯聚首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探討中國茶道之源起!

摘要: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工夫茶可謂是家喻戶曉的,

它既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是中國文化裡的一塊「活化石」,

其深厚的地域情懷流淌在

每個潮汕人的血液裡,

也溫暖著海內外華人的心!

12月16日, 由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承辦,茶道新生活策劃並協辦的首屆國際「工夫茶」論壇在2018深圳秋季茶博會上成功舉辦。

吳垠女士主持的這個工夫茶論壇,是在茶文化歷史性關節點上的重要理論探討。我個人的最大學術啟示,是打通了中國茶語和工夫茶藝之間的關係。我認為工夫茶藝最大的貢獻與特點是通過茶藝構建了中國茶文化的一套隱語體系,使茶文化符號化。而我認為別的茶類的茶藝方式其實也有方式和程式,但尚未完成這種文化符號式的隱語體系。這正是我們要努力的大好空間。

——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

本次論壇以「潮州工夫茶——現代中國茶道之源起」為主題,吸引了大批工夫茶愛好者

論壇嘉賓包括: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女士;世界茶聯合會總會會長呂禮臻先生;著名茶文化專家餘悅先生;前揭陽市博物館館長、潮學研究學者孫淑彥先生;中國茶葉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級茶藝裁判員葉漢鍾先生;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董事、藝術總監蕭慧娟女士;中山大學歷史學近代史專業博士黃劍先生;華南農業大學生態旅遊規劃中心博士丁紹蓮女士;《茶藝·普洱壺藝》總編輯羅英銀女士;茶道新生活社長、《茶源地理》主編吳垠女士擔任本次論壇主持。

現場嘉賓包括:深圳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總裁楊文標先生;鳳凰單叢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潮州市茶葉行業協會副會長文國偉先生;深圳市君採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深圳茶促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永明先生;潮州樅馫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深圳茶促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餘映豐先生;深圳市東啟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深圳茶促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肖巧璇女士;深圳茶促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茶藝競賽裁判員林曉虹女士。

「潮州工夫茶代表性傳承人」陳香白先生為本次工夫茶論壇發來賀詞:

潮州工夫茶的核心精神是「和」,也是以家庭以個體為傳承和傳播的,是交流情感和認識世界的最好的載體之一。既然是「和」,大家都來認識,研究,推廣工夫茶,就是一件「和和美美」的事!預祝「國際工夫茶論壇」圓滿完成,而且,年年開辦!

硯峰山人李聞海先生為本次工夫茶論壇發來賀詞: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據考證,茶文化「興於唐盛於宋」,唐宋時期已有十分完整詳善之茶事記載,韓潮流域乃至沿海一帶民眾亦多喜飲茶,並逐漸將之發展為內可品春賞秋、涵養修德之風雅趣道、外為交朋待友、誠敬親睦之最佳禮儀,其文化內涵已遠非茶之本身養生功能之單狹,蓋因自古以來茶就素有「待君子,清心身」之意境。祝國際工夫茶論壇圓滿成功!

會議伊始,華巨臣有限公司總裁楊文標先生為特別嘉賓頒發「永久顧問」的獎牌

潮州工夫茶是集茶藝、茶道、茶文化、茶俗、茶生活一體的中國茶道精神的傳承和生活化的載體。在悠久的歷史當中,中國茶不斷的進行演變和演化。

論壇嘉賓精彩分享

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女士

中國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老師首先做題為《工夫茶與活化石之活》的演講。「既然是活化石一定是活的,不要用任何死板的法則把它定死了,這樣它就不是活化石了。」她從工夫茶的物質和技藝的傳承、精神層面的承襲以及工夫茶應該如何把化石再活化方面切入,分享了她對工夫茶如何符合當代精神和生活方式,進一步與生活融合的看法。

中山大學歷史學近代史專業博士黃劍先生

事物的演變過程在歷史上都是有跡可循的。論壇上,中山大學歷史學近代史博士黃劍先生給我們分享《中國現代茶道形成的歷史脈絡》。黃劍先生認為,在中國的茶葉史上,有兩次稱之為革命性的茶生活:第一次是在宋代,第二次是明代。而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茶系生活進入很長時間的斷層。民國時期的報紙報導,當時好的工夫茶基本上都是出口的,出口最大量的國家是美國。黃劍先生認為「我們與民國時期的茶葉差距不是緊縮了,反而差距更大了。」並借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結束了演講。

從歷史走向現代傳承,需要更多標準化、可量化和可感知的東西,包括茶湯的口感、滋味和樣式等,如何讓消費者在品茶時感知茶湯中豐富的內涵,這是整個茶產業需要思索的問題。

那麼,工夫茶該如何衝泡?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藝衝泡方法中如何確立標準呢?

中國茶葉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級茶藝裁判員葉漢鍾先生

潮州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葉漢鍾先生跟我們分享「在今天的時代,如何讓工夫茶標準化」。葉漢鍾先生認為文化傳承需要標準,而茶藝要確立標準需要遵循歷史和科學依據。潮州工夫茶包含了種植、栽培、生產、加工、烹製和品飲環節,而潮州工夫茶藝在於烹製和品飲,特別是烹製環節,所以才突出一個「藝」。今天的茶藝加入了很多誇張的表現方式,但這並不是標準。真正的茶藝標準需要吸收更多文化和科學,如心理學、美學、設計、哲學的思想等理論來共同完善。

宋脈文氏杯·首屆國際「工夫茶」衝泡大賽金獎得主,來自馬來西亞唐藝軒的Teoh Will liam先生

為了給茶友們立體呈現工夫茶的衝泡方式,論壇特邀宋脈文氏杯·首屆國際「工夫茶」衝泡大賽金獎得主Teoh Will liam現場為茶友演示工夫茶泡法。

論壇環節

茶道新生活社長、《茶源地理》主編吳垠女士

吳垠:

王旭烽老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文化傳播,有請王老師與大家分享茶文化傳播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意義和價值。

王旭烽:

茶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既能涵括技術型的東西,也能容納宗教、教育理念,甚至哲學層面的內涵。茶文化可從民俗學、美學和哲學三個層面去深入理解。隨著中國文化走向國際化舞臺,茶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之飲,可以成為與國際不同文化族群討論傳播的一個非常好的載體。

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結構不同,中國文明更重視「人」,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因此中國人做事更注重「情理結構」。在傳播過程中,「方便」是比較重要的。不管是國內或是國外,茶無論是作為教材、還是教具都是比較方便操作的。泡茶時,人會參與其中,這對於茶文化的傳播和學習都是十分方便的。

吳垠:

您在世界各地走,中國的工夫茶在世界華人的狀態是怎樣的?

王旭烽:

工夫茶在華人世界裡十分興盛,這個傳統一直被保留著。茶不僅好看,而且易學,不僅能讓人在味覺和精神方面得到滋養,而且能勾起人們靈魂深處對故鄉的眷戀。

吳垠:呂禮臻先生幾十年來都在從事茶文化及推廣工作,請呂先生與大家分享一下工夫茶在臺灣地區的演變和現狀?

世界茶聯合會總會會長呂禮臻先生

呂禮臻:

小時候喝茶的方式,我們稱為「老人茶」,因為都是年紀大的人在喝,後來才知道原來叫「工夫茶」。早期的臺灣茶以外銷為主,茶葉從日據時代就是臺灣一個很重要的經濟來源,但那時外銷是求量,與現在精緻化的要求不同。臺灣茶真正精緻化是從1975年開始的,為了推廣,因此工夫茶就派上了用場。

泡茶方式演變成現在的茶藝。茶藝不僅是一個技術,它還是學識、經濟、歷史、文化的包容體,也是工夫茶的底子,但工夫茶究其根本還是在於「工夫茶」。泡茶方式標準化的前提,需要對茶湯有一定的共識。每個人對口感要求不同,中國人以客為尊,因此在操作上需要做相應的調整。我們中國人喝茶是一件很輕鬆、愉悅的事情,將喝茶方式向外推廣,其實是讓西方世界也能享受一杯簡單的茶。

吳垠:

呂老師的分享我想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用」。不管是美學、藝術,都是基於「用」去發展和演變。在日常生活中,一杯茶湯適用於滿足客人的需求,並且在「用」裡傳達輕鬆愉悅的感受。餘悅老師也是幾十年在從事茶文化和茶藝推廣工作,請餘老師談談一杯工夫茶於當下中國人的意義?

著名茶文化專家餘悅先生

餘悅:

潮州工夫茶是現代中國茶的源起。20年前我去美國,看見唐人街有很多人喝工夫茶,在泰國、韓國、日本也是如此。中國人在外只要能喝工夫茶,就能找到自己的同鄉和知音,並且能很好地生活,這實際上是工夫茶在發揮著作用,同時表明了工夫茶的魅力和生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夫茶也以不同的形態呈現,制茶工藝的改變給工夫茶的品飲帶來影響,而工夫茶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傳承需要制定標準。

在當代生活中,工夫茶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它既是一種自我心靈的修養,又能成為連接人際關係的紐帶,其多樣化的功能性會在生活中慢慢突顯出來。海外華僑喝工夫茶,更多是將思國、思鄉之情融入其中,作為一種情感的寄託。隨著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一杯中國茶,不僅溫暖著中國,同時也在溫暖著世界。

吳垠:

餘悅老師的深思可以用「變」來總結,從潮州工夫茶的流變、演變到工夫茶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需要的求變和思變。作為一個茶人,在傳承中國茶文化過程中,既要保持一個茶人喝茶時的靜心,同時也要在傳承中思變和創新。請來自馬來西亞的蕭慧娟老師分享工夫茶對海外華僑的精神意義。

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董事、藝術總監蕭慧娟女士

蕭慧娟:

喝茶在太平盛世可以很講究,但在100年前馬來西亞泡茶的印記裡,更多是苦中作樂,它源自於我們對身份的認同和在當地生存的必要,因此工夫茶在馬來西亞被非常正統地保留了下來。在馬來西亞,茶被認為是很重要的溝通媒介,它很生活化,是飯桌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馬來西亞買茶可以少量化,比如買一泡,5克左右,有錢沒錢都會喝茶。

區別於國內的不斷創新,海外同胞更多的是對於100年前整個生活的傳承和守護。在國外,中國傳統文化被牢牢抓住並傳承著,絲毫不放鬆。對於中國茶文化,馬來西亞的華人更多是熱愛和擁抱它。

吳垠:

這裡有一個詞特別打動我,叫做「苦中作樂」!一支煙也好、一杯酒也好、一泡茶也好,都是美妙的載體,即使買一泡茶也要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茶味。

請華南農業大學生態旅遊規劃中心博士丁紹蓮女士與大家分享工夫茶背後的精神傳遞以及人文關係,以及如何將茶文化和傳統文化融入旅遊規劃中?

華南農業大學生態旅遊規劃中心博士丁紹蓮女士

丁紹蓮:

在研究過程中,我特別關注人通過使用物、消費物,建立人與物之間關係,再通過物這個媒介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茶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時與人本身的精神氣質和思想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建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情感。從物到媒介,更高的是飲茶的過程當中茶和體驗者的融合。茶對社會關係的生產、再生產,對社會文化的強化功能是非常強大的,在喝茶的過程當中不斷的交流和分享,把過去沒在一起的時間,通過喝茶的行為拼接和縫合在一起,重新構成一個整體。茶是在不斷演變的,從簡單的商品到媒介,人和茶的融合把茶的哲學精神融合在自身的品格和人格裡面。

吳垠:

丁紹蓮女士從理論的角度重構了一杯茶背後所承載的人、器、物和關係以及社會人文的整體架構,接下來請同樣是做研究的黃劍博士分享茶器對人文精神的影響。

中山大學歷史學近代史專業博士黃劍先生

黃劍:這其實更多是「問器於道」的過程。我來到廣州後特別喜歡喝工夫茶,用過很多民間的器物,但很多杯子的貼唇度是不夠的,所以我喜歡用小口徑的直線,其外翻的幅度剛好和唇型貼得特別緊密,每天與它會有幾百次的親密接觸,而這種親密接觸何嘗不是一種性感。在談到人文精神的時候,大家一直在談傳統,但在人文和器物的選擇時,其實是可以展現出很活潑的一面。

吳垠:

真正的人文思想其實可以去體會、感受、甚至親吻的方式來觸及。那麼,接下來讓孫淑彥館長與大家分享與潮學和工夫茶相關的軼事。

前揭陽市博物館館長、潮學研究學者孫淑彥先生

孫淑彥:

工夫茶歷史悠久,其中一個革命性的時間是在清代嘉慶年間,潮汕的祠堂建得最多也最好,因為那個時候大家賺錢回家鄉搞建設。經濟的繁榮也促進了工夫茶的發展。潮汕現存的博物館中,最早發現的是明代的茶壺,到了嘉慶年間才有現在最流行的茶壺。工夫茶杯是直筒和向外偏的,有冬夏用之分。潮汕人喝工夫茶重在品飲,喝工夫茶是小杯小口的品,大杯都不是工夫茶杯。

吳垠:

請葉老師談談工夫茶在標準化、藝術化和生活化之間該如何平衡?

中國茶葉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級茶藝裁判員葉漢鍾先生

葉漢鍾:

標準化就是人家覺得舒服,裡面需要有更多文化和美感。潮州工夫茶要在「情理之中」,「理」是標準,「情」、美學和心理學等屬於藝術部分。標準化的東西要加上「情」,沒有「情」就沒有了生命力,而工夫茶就是潮汕人「情理」的升華。

吳垠:最後,請本身在臺灣生活,也常行走、走訪在南洋、潮州等地的羅英銀女士與大家分享幾地工夫茶的異同。

《茶藝·普洱壺藝》總編輯羅英銀女士

羅英銀:

談茶葉的價值沒有談到臺灣,那麼將會失去色彩。中國經過兩次茶葉的改變,一次是宋代,一次是明代,它同時也改變了泡茶的形式和方式。臺灣的茶文化不是從產業起來的,是從文化開始啟動的。

臺灣的當代美學或者臺灣的當代茶藝,因為有了茶的創新,已經離開了工夫茶的形式。臺灣在演繹工夫茶的時候,將日本的美學融進來。臺灣從器開始談工夫茶,一個器,如聞香杯,從民間到了國際,裡面的精神就被活用和美化了,並且成為生活中的一種哲學。

現場嘉賓合照

9位嘉賓在一泡可以讓我們傳承千年的工夫茶裡,從茶的器物、空間美學、人文、衝泡技藝到大家演繹的人文思想方面做了一個立體的概括,首屆國際「工夫茶」論壇在此落下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緣起於2015年,當時《茶源地理》記者團隊走進潮州,被當地濃厚的工夫茶文化深深吸引,由此誕生了《茶源地理潮州》,這是去書寫潮州和潮州工夫茶最早的一本書。之後,《茶源地理》主編吳垠女士有緣與深圳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總裁楊文標先生以及深圳茶促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永明先生聊起工夫茶,大家對工夫茶的意義、價值都抱有很深的情感,覺得應該去做一些弘揚工夫茶的活動,所以就有了這次國際工夫茶衝泡大賽和工夫茶的論壇。他們希望這個論壇可以透過一杯工夫茶去完整演繹中國茶文化。

吳垠女士總結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國現代茶道之源起的定論,在大家日常的行茶、事茶過程中已經被接納下來,希望大家共同以工夫茶為基礎,持續的去演繹和再創中國新茶道的現代文明。」

如今國際「工夫茶」論壇已成立,希望未來有更多茶界專家參與進來。從一杯茶湯開始,從確立、解構、體驗等不同角度解讀這杯「工夫茶」,為茶友打開茶世界和茶文化的大門,共同推動「工夫茶」的發展,讓「工夫茶」走向國際!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12月12日下午,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在深圳茶博會期間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世界茶聯合會、深圳市潮汕商會、茶道新生活、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共同主辦,茶道新生活擔任總策劃。
  • 什麼是工夫茶之靈,潮汕茶道之瑰寶?
    「杯沿接唇,茶麵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品的是香茗更是人情。潮州茶道精髓不但包括精緻的器具禮儀講究,獨特的衝泡程序。旨在表達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內外兼修,名副其實的工夫茶道。其中茶具講究出自名家,精細、玲瓏,質量上乘,儼然一套工藝品。
  • 大師雲集的茶文化界盛會 香港工夫茶論壇「茶.工夫」
    各行各界,都有自己圈子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活動,藝術界有「Art Basel」、古玩界有「國際古玩展(IAF)」。今年7月,茶文化界亦有令人期待已久的盛會誕生 -「茶.工夫」香港工夫茶論壇。活動由「泰古華軒」主辦,「心月茶事」、「木+木」協辦,雲集潮汕、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四地工夫茶文化的重量級人物,超過20間茶單位,由80位年輕茶人司茶,透過工夫茶的交流,探討茶文化在香港的沉澱演變。
  • 吳榮山:三和打造中國工夫茶道 代表健康慢生活
    三和茶業董事局主席吳榮山詳解三和「花香1號」品質及其中國工夫茶道內涵,傳承中國千年制茶工藝,用最質樸的工夫茶道形式,引領現代茶生活,帶給消費者身心的愉悅體驗。三和打造新派中國工夫茶道三和茶業董事局主席吳榮山詳解三和「花香1號」品質及其中國工夫茶道內涵,傳承中國千年制茶工藝,用最質樸的工夫茶道形式,引領現代茶生活,帶給消費者身心的愉悅體驗「儉清和靜」才是工夫茶道之本記:您是如何理解中國工夫茶道的?
  • 潮州工夫茶:一脈相承的事實茶道
    早在唐代形成的中國工夫茶,有「工夫茶」之名,卻長期未能得到證明,竟然出現了1000多年「有實無名」的尷尬局面,甚至於被誤認為「失傳」!實質上,「中國茶道」、「中國工夫茶」、「潮州工夫茶」,是三位一體的。
  • 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配套活動之武夷山茶旅文化品牌宣介活動在...
    該活動為「海絲茶道 萬裡飄香」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的配套活動之一。斯裡蘭卡駐華臨時代辦尤格納丹(H.E.此次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的舉辦,是推動海內外茶文化交流互鑑,向世界傳播中國茶文化,助力中國茶產業拓展海內外市場的一場意義重大的活動。由武夷山帶來的茶旅文化品牌推介活動,不僅拉開了本屆論壇交流的序幕,更彰顯雙世遺文化風採,展現萬裡茶道重要的茶文化交流歷史。
  • 茶訊 | 第23屆深圳秋季茶博會將於12月10日盛大啟幕
    本屆論壇邀請行業專家、產區政府領導、企業代表等大咖,深入剖析、傾囊分享,共探中國茶品牌建設方向,共尋中國茶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引領品牌IP打造,打開品牌發展新格局。本次大會由茶道新生活策劃及承辦,力邀科特勒諮詢集團曹虎、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理事長湯敏、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嶽飛與茶道新生活主編吳垠一起,用跨界的視角,來為茶行業品牌發展助力。
  • 走,我們吃茶去——第六屆中國西部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2018首屆絲路陝茶文化節隆重開幕
    共建絲茶之路,共享陝茶之香第六屆中國西部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2018首屆絲路陝茶文化節
  • 聚焦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海絲茶道萬裡飄香
    福建日報記者 遊慶輝 攝「海絲茶韻」文藝演出 東南網記者 陳佳麗 攝東南網1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11月30日,由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的「海絲茶道 萬裡飄香」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開幕。
  • 首屆中國景德鎮國際茶博會:精彩值得期待
    景德鎮不僅有深厚的陶瓷歷史文化,同時還是一個茶文化之鄉,自古素有「一瓷二茶」的美譽。經過我市多年傾力打造,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也已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陶瓷盛會、國際交易平臺,是景德鎮對話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近日,記者在瓷博會執委會獲悉,繼成功舉辦瓷博會之後,我市將舉辦又一高規格、高層次、高規模的會展活動——中國景德鎮國際茶業博覽會。
  • 潮汕人的工夫茶道
    「茶」字拆開來是「人在草木間」,不禁讓人想起電影《刺客聶隱娘》裡的最後一個鏡頭,人走在一片遼闊無垠的草木間,遠方是一抹山色,天地無聲。中國茶道講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潮汕人的工夫茶承繼於唐,可謂是中國茶道的活化石。一杯一盞間,儘是人生工夫。在慢斟細品裡,是一種閒適,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工夫茶,常被誤傳為「功夫茶」,一字之差,意思卻差之千裡。
  • 工夫茶與潮商商道
    但如果在潮汕地區生活久了,就知道茶道、人道、商道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中國人飲茶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由吃,而煎,而泡,而衝,由大碗到小杯,由粗獷到細緻,由貴族而平民,由漸變而普及。唐代陸羽《茶經》的出現,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礎。此後,茶不僅成為中國對外出口的重要商品,更成為人類交往的重要媒介和人類文明的一種標誌。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
  • 年度收官盛會即將啟幕,12月13日邀您見證華茶盛典
    英國Newby等國際著名品牌也將在本屆茶博會期間舉辦有關英式茶文化的宣傳與推介活動。展會期間,組委會將致力於為國際買家、展商提供精準採購服務。首屆全球茶業商學院將邀請知名國際茶人講述茶產業全球市場發展方向和消費趨勢;第二屆國際茶產業營銷論壇將探討茶企應如何搭上國家「一帶一路」的快車;中日瓷器藝術品鑑大會上兩國大國師將攜作品亮相,並圍繞「當代瓷器和紫砂的收藏價值與價格」展開探討。
  • 首屆中國長城論壇於敦煌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近日首屆中國長城論壇於敦煌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長城文創作為活動重要環節亮相論壇。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下,本次論壇以「長城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進一步研究、展示、弘揚長城的內涵和價值。
  • 坪山名茶掀起「中國工夫」飲茶風潮
    2010年11月底,福建大自然茶業科技有限公司重金籤約國際巨星李連杰。作為2009鐵觀音中國市場十大品牌、2010年度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坪山名茶與國際「功夫皇帝」的首次攜手合作,引起了行業、媒體的普遍關注。
  • 廣東潮州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神乎其技潮州工夫茶歷史悠久,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等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被尊為「中國茶道」。潮州茶道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首屆中國航空與旅遊國際論壇聚焦「智慧航空·智慧旅行」
    圖:論壇開幕 大會供圖   民航資源網2019年10月25日消息:首屆中國航空與旅遊國際論壇今日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本屆論壇以「SmartTravel智慧航空·智慧旅行」為主題,匯聚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的航空業及旅遊業行業代表160位,共同探討、推進航空旅遊融合發展新趨勢。開幕當天,論壇吸引了眾多專業觀眾以及媒體到場。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李軍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民航和旅遊產業特性相近,服務對象相同。民航所承運的旅客,大部分是旅遊乘客。
  • 重量級嘉賓雲集 首屆中國(桐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將開幕
    重量級嘉賓雲集 首屆中國(桐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將開幕 2016-05-28 16:16: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茶行業影響力大會暨第二屆茶產區創新論壇成功舉辦
    12月11日上午,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茶道新生活承辦以及茶道新生活擔綱總策劃的,「品牌的力量」——茶行業影響力大會暨第二屆茶產區創新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5樓菊花廳舉行。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一杯工夫茶,竟引出多少茶文茶趣!今天就讓我們,都來品那茶香飄飄的潮汕工夫茶吧……潮州工夫茶和中國茶道從茶的本性說到了茶的煎煮,再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以及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從此,炒青制茶法風行天下,成為制茶方式的主流,同時,也出現了用沸水直接衝泡以炒青製成的不碾成末的條形散茶。這就是明人首創的瀹飲法。到了明萬曆年間,出現了一大批制壺高手。小型紫砂茶具的出現,為工夫茶之茶藝提供了必要的茶具。此後,工夫茶道開始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