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工匠!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2020-12-21 說茶傳媒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以福建與廣東為要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烏龍茶產業下一階段的突圍方向在哪裡?如何保持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趨勢?在這一場難得一見的烏龍茶的碰撞中可窺探一二。

在這場盛會中,長達半年之久的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也終於圓滿落下帷幕。

見證百萬大師的誕生,共促安溪茶產業健康發展

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從4月開始,直到10月中下旬結束。安溪全縣範圍內各鄉鎮的2126制茶能手巧匠報名參賽,經過鄉鎮選拔、複賽(茶園管理、烘焙、評茶、茶文化基礎考試、講茶)、決賽(自採青制茶和統採青制茶)的全方位選拔,從而決出能夠代表安溪鐵觀音,甚至帶領安溪鐵觀音制茶技藝提高的大師與名匠。

來自龍涓鄉的陳建平、李凱林,分別以91分、89.11分的最高分數獲得了「安溪鐵觀音大師」稱號,他們將各自獲得100萬元的工作研究經費;而被評為「安溪鐵觀音名匠」的八名匠人,林森泉、陳偉昌、蘇金帶、陳雙炎、詹朱祥、陳志鵬、謝振邦、林輝毅,他們也將分別獲得工作研究經費5萬元。

大師將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四層次人才,名匠將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五層次人才。

△「安溪鐵觀音大師」頒獎儀式
△「安溪鐵觀音大師」頒獎儀式
△「安溪鐵觀音名匠」頒獎儀式

實際上,已經連續舉辦四年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賽制設計科學嚴謹,賽制執行公平公正,讓安溪鐵觀音茶人紛紛以參加大師賽為榮。

用心做茶是安溪茶人一直以來的堅守,講好安溪茶故事則是新時代下的新要求。區別於傳統鬥茶賽,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不僅在制茶、評茶等環節,標準難度不減,還將講茶、答題,茶園管理納入賽事評選過程,開創全國茶葉賽事之先河,既考驗選手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考察選手對茶葉基礎知識、茶產業、茶文化等方面的思考與理解能力。其創新、嚴謹、科學的賽制設計,被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列為賽事的執行標準,成為行業賽事標杆。

四年來,在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引導下,各鄉鎮制茶技藝回歸傳統,傳統制茶工藝早已深入人心。茶園管理的加入,也更好地引領安溪茶農回歸精耕細作、堅守茶山。目前,安溪有機茶園面積已達35萬畝,成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在今天的活動現場,安溪縣「十佳茶園」也新鮮出爐,印證著安溪茶農科學化管理茶園的成效。

安溪縣2020年度「十佳茶園」獲獎名單福建省安溪縣冠和茶業有限公司福建省譽豐國心茶業有限公司安溪小罐茶莊園有限公司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安溪華祥苑基地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高鼎茶葉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縣大寶峰有機茶廠安溪縣香苑園茶葉專業合作社福建省安溪劉金龍茶業有限公司安溪縣桃源有機茶場有限公司

通過四屆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所不斷湧現出的制茶能手,是安溪鐵觀音產業生生不息,走向復興的生力軍。大師、名匠們將帶著使命和責任,繼續在安溪縣各大產茶鄉鎮,進行茶鄉巡禮,帶徒傳藝、聯繫基地、服務茶企。促進安溪茶產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制茶技藝水平不斷提高。

組委會表示,「通過大師賽人才政策,真正把我們的『土專家和田秀才』變成了官方認可的專家。」

工夫茶裡論功夫,專家同臺揭示烏龍茶的三大價值

工夫茶是一種茶俗、茶藝,流傳於福建省、廣東省及周邊地區並已推廣流傳於全國、全世界。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藝代表性傳承人葉漢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文禮三位在茶行業,烏龍茶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安溪論道,共同揭示安溪鐵觀音與潮州功夫茶的健康價值、精神文化價值、社會經濟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作《安溪鐵觀音與健康中國茶》主旨演講。他提到,隨著人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提高,茶葉的健康功效和安全屬性會被更加重視。不同類型的安溪鐵觀音,健康功效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清香型鐵觀音延緩衰老能力更強,濃香型鐵觀音護肝降脂作用更佳,陳香型鐵觀音抗炎清火效果更好。倡導大家用辯證的態度去認識茶葉的效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

福建烏龍茶與廣東烏龍茶同宗同脈,在歷史傳承中演變出了各具風格的獨特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藝代表性傳承人葉漢鍾認為工夫茶是一種茶湯的藝術,在《潮州工夫茶與安溪鐵觀音》演講中,葉漢鍾對比兩大烏龍茶品類的差異化與共同點,提出共同保護工夫茶的源頭根脈,以不斷建設標準化來推進工夫茶的傳承,並在發展中創新融合。

歷經3大階段、10道工序、36個小時連續製作,才能成就一杯「蘭花香,觀音韻」的安溪鐵觀音,當中的技藝玄妙至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文禮通過解說《工夫茶-安溪鐵觀音的獨特魅力》,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安溪鐵觀音中的工夫與功夫。王文禮釋義的「工夫茶」,是沏泡的學問和品飲的功夫,而鐵觀音的獨特魅力就在於「一香二韻三工夫」。

一葉興百業。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以1426.86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價值第一,連續五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近年來,安溪茶產業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實現從「單一、單層」的茶業生產經營,向「多元、立體」的全產業鏈轉變。

如今,這枚「健康軟黃金」已經站在了產業再次騰飛的風口,在給安溪人民帶來脫貧致富奔小康機遇的同時,也給全世界帶來了健康和新時尚。

責編 / 餘潔雲攝影 / 王妙容值班編委 / 餘潔雲

相關焦點

  • 我知道的工夫茶
    以前常聽到別人說工夫茶,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對茶的逐步了解,工夫茶是起源於宋代,在廣東潮汕和福建一代較為盛行,目前工夫茶主要以泡茶的方式最多。 工夫茶分為表演式和普通式的泡茶方式,表演式工夫茶對操作手藝要求極高,沒有一定的學習是做不到的。 大家平時喝的工夫茶都是普通式工夫茶,一般在茶室、家裡或辦公室都是用這種方式,只準備有一個茶壺或蓋碗,一個公道杯和2、3個杯子,準備一壺熱開水,還有就是最重要的茶葉,工夫茶一般選擇烏龍茶、鐵觀音或巖茶,這些茶衝泡數次後仍有佘香。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中新社汕頭11月22日電 題: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作者 李怡青 李慶鋒廣東省潮州市是潮州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潮州人根祖地和精神家園。以潮州話、工夫茶、潮州菜、潮繡、潮劇、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市開展主題採訪活動。記者走訪了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採訪了解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創新。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潮汕地區工夫茶的茶葉以烏龍茶為主,有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樅)等。大紅袍:主產於福建武夷巖,烏龍茶類,此外還有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並稱「四大名樅」;鐵觀音:主產於福建安溪縣,烏龍茶類,半發酵;鳳凰單叢:主產於廣東潮州市鳳凰山,烏龍茶類,為潮汕本地產名茶。  茶藝。潮州工夫茶一般只放三個杯子,潮汕有「茶三酒四」的說法,體現潮汕人禮讓精神。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潮州工夫天下茶」,泰國正大集團副總裁李聞海寫下的這7個字道出了很多茶人的心聲,也道出其中的願望。  一片樹葉,從中國走出,經大漠、海洋播撒到世界各地,並各自落地生根。全球範圍內共有150個國家有飲茶的習慣,60多個國家有自己的產業產區。在中國的茶葉版圖上,杭州龍井、雲南普洱、福建鐵觀音……各個產區皆有各自的名茶。潮州工夫茶「工夫」何在?又如何冠以「文化」之名,並走出潮州,行走天下?
  • 廣東烏龍成就潮汕的工夫茶文化,茶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
    食在廣東,料在雲南,味在四川,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廣東是美食的世界呀;廣東人喜歡吃美食,當然更喜歡喝茶,並且善於喝茶,廣東烏龍的品飲以潮汕工夫茶的品飲方法最為著名。清代俞蛟曾經在《夢廠雜著.工夫茶》中記載: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
  • 工夫茶有標準了 地道潮汕工夫茶茶具沒有公道杯
    內地首部工夫茶標準《潮汕工夫茶》今起實施 規範工夫茶衝泡技法步驟等  關公巡城:灑茶時茶湯應均勻巡迴斟於各茶杯中  韓信點兵:茶湯斟畢應將餘湯依次巡迴滴各杯中  由廣東省質監局發布的廣東省地方標準《潮汕工夫茶》從今日起正式實施,這也是內地首部工夫茶標準
  • 「工夫紅茶」,為什麼叫工夫?
    安徽祁門的祁紅、福建的閩紅、湖北的宜紅、江西的寧紅……相比綠茶各種花裡胡哨的名字,烏龍茶超級複雜的品種香型大雜燴,要簡單好記多了!不知道你注意沒,紅茶名字中還經常出現一個詞——「工夫」。例如滇紅工夫、川紅工夫、宜紅工夫……福建的閩紅又分為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坦洋工夫三大工夫紅茶。這個「工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紅茶前要加「工夫」?
  • "功夫茶"與"工夫茶"有什麼區別?
    原標題:"功夫茶"與"工夫茶"有什麼區別?   在茶葉界,有一個無傷大雅的爭論反覆被提起,那就是如何辨明「功夫茶」與「工夫茶」的區別。有人認為,「工夫茶」指的是茶品。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紅茶篇》中,將紅茶分為正山小種、小種紅茶、紅碎茶三大類,且按地域分為:閩紅工夫、祁門工夫、宜紅工夫、滇紅工夫等。因此,他們將「工夫茶」定義為:工序繁多、耗時費力加工出的茶品。   而所謂「功夫茶」指的則是與茶藝相關聯的一套衝泡、品鑑方法。因為這種品飲茶的方式極為講究。
  • 北袍工夫茶,—杯中見工夫
    工夫茶,工夫在茶之中,亦在茶之外。靜下來,喝一杯好茶,享受內心的喜悅,請您細細品味北袍為您準備的這杯「工夫茶」。武夷山市北袍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是集種植、生產、包裝為一體的茶葉源頭企業,專注武夷巖茶、金駿眉、正山小種、福鼎白茶生產銷售。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以「品飲中國,茶裡見工夫」為主題,集結了工夫茶非遺傳承人、茶行業大咖、跨界大腦以及海內外工夫茶文化傳播者,匯聚各方思想和智慧,共同探索工夫茶發展新思路,共同見證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的榮耀時刻。
  • 工夫茶裡論功夫 專家同臺揭示烏龍茶的三大價值
    工夫茶是一種茶俗、茶藝,流傳於福建省、廣東省及周邊地區並已推廣流傳於全國、全世界。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 福建烏龍茶與廣東烏龍茶同宗同脈,在歷史傳承中演變出了各具風格的獨特性。
  • 工夫茶與潮商商道
    潮人稱其為「茶米」,不說喝茶,而是「吃」茶,可見其「一日不可離此君」的地位。 潮汕人喝工夫茶,以「濃」、「苦」出名。因為地處亞熱帶,熱天最解渴的要靠「水」和「甘」。但是水喝多了,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健康。長期的經驗積累,潮汕人認準了工夫茶,水少而甘,以少勝多。
  • 大師雲集的茶文化界盛會 香港工夫茶論壇「茶.工夫」
    今年7月,茶文化界亦有令人期待已久的盛會誕生 -「茶.工夫」香港工夫茶論壇。活動由「泰古華軒」主辦,「心月茶事」、「木+木」協辦,雲集潮汕、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四地工夫茶文化的重量級人物,超過20間茶單位,由80位年輕茶人司茶,透過工夫茶的交流,探討茶文化在香港的沉澱演變。
  • 遊古城體驗「工夫」茶之外的工夫
    潮州行第二天 遊古城體驗「工夫」茶之外的工夫一早和開元寺的半緣師傅約好了去阿臣鋪子裡吃早點。本地人都喜歡吃這家的腸粉和鳳凰浮豆腐(師傅點了素粉)吃完早點後,師傅回寺廟做功課,我也要去上工夫茶課了。沿著菜市場這條路直走,就是要去學習的茶館了。
  • 林偉強:以電商思維推廣潮州工夫茶
    潮州古城上水門街某處,「外江梨園公所」這一創建於清光緒16年(1891年)的潮州文化旅遊新景點重煥光彩,熠熠迎客來。因此,這一「官民共管互惠」共同探索一條發展潮州旅遊文化全新之路新舉措的「試驗產物」讓人對生於1975年的潮州文化鐵桿粉絲林偉強頓生關注。這名擁有廣東千庭茶業投資有限公司CEO頭銜的「後生兄」之故事隨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矚目。
  • 南洋工夫泡pk五大烏龍茶,首度揭秘工夫茶「四板斧」秘籍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北京國際設計周·西海茶事跨界藝術展上,西海茶事邀請了來自五個不同地區的工夫茶非遺傳承人和代表人齊聚西海,舉辦了三場「工夫茶大師會」,頗有華山論劍,巔峰對決之感,引起了茶圈不小的轟動。五位大師同場展示工夫茶實為罕見,茶會現場空前盛況,有幸品到五位大師親手衝泡的工夫茶的茶友,皆是感慨萬千,終生難忘,一時傳為佳話。十一未能到場的茶友們不用遺憾,現在福利來了!
  • 熱氣騰騰的潮汕工夫茶
    說到喝茶,很多人會想到潮汕工夫茶,潮汕人對喝茶的痴迷程度,甚至到了一起床飯都不吃就先喝茶。尤其是去朋友家作客,不管怎樣,肯定是先泡一壺茶然後再聊天。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汕茶道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品評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區別
    功夫茶和工夫茶兩者各有所指,不應混淆。那麼,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區別是什麼? 工夫茶是指茶葉製作精良,品質優良,如工夫紅茶、閩南工夫茶等。在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陸廷燦擔任崇安縣縣令,在《續茶經》的書中說:「在武夷山茶在山上者為巖茶,在北方者為上,南山者次之,兩山之以所產之巖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可見 「工夫」是指茶葉的質量。後者「功夫」不是指茶的品質,而是指茶人的修養、茶藝造詣和泡茶的空閒時間。
  • 功夫茶還是工夫茶?分不清怕是會被笑話!
    其在歷史發展中,經過傳承和演變,從廣泛流行於廣東、福建以及臺灣等地區,直至全國普及。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潮汕地區最為流行,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發展,蘇東坡有詩云:「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可見飲茶用心工夫之深。工夫茶是指泡茶、品茶上的講究,如煮茶用水就有「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