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九)大龍說禪 25學佛要有一定的持續力,到一定程度才能具備轉化世界觀的力量,接受佛法的概念

2021-02-10 養息堂
我讓你們看禪宗的《五燈會元》,你看《五燈會元》必須進入禪宗的境界,我剛開始教你們,不是告訴你們什麼是空性,我把你直接帶到空性的境界,你自然就懂了,古代禪宗都是這麼做的。現在藏地各派,講自空也好,他空也好,各派的宗義都很難看懂,你無論怎麼修學空性,你明擺著坐在這裡,怎麼可能空,依法相唯識兩重識變一說你就通了,一講夢境你就明白了緣起有多重境界,落在境中的你,想把你自己空掉,不把境帶上是不可能的,依境界看境相的你,本來就是空,空上加空怎麼可能,你這不是有病,淺了說跟人聊天,你看起來挺有學問的,說深了就跟精神有問題一樣。你看禪宗公案高在哪裡,以根境識的說法,來超越根境識,就顯得不可思議了,佛法叫事事無礙,這才是真正的佛覺,世間緣起中相礙的只是你的認知,學懂深般若如來藏教法,自然就可以獲得無礙的覺知。
從你這看大乘佛法什麼都看不懂,法相唯識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幾千年人類就折騰不出來。你們別樂,沒講之前你也說不出來,不明白這能緣怎麼一下變成了所緣,這彎要繞過來,你不知道出處,修學佛法是很難的事。我原來給你們說過,你我都是社會文化的意生身,十年義務教育人們的思想就被社會意識替代了,已經沒有你了,你還能怎麼修,你所有的認知都被引到社會意識這個極大的圖書館中,你是社會的意生身,我們今天講的就是如何還原真實。
學佛要有一定的持續力,到一定程度才能具備轉化世界觀的力量,接受佛法的概念,你的修學就不可能很辛苦,因為佛法修學不是你認知的事,先學習再接受,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學佛要深入經藏,你對生命的興趣才能生起。有的老師學佛一下午就全會了,大中觀讀懂了,實際跟沒讀一樣,學懂大中觀小中觀對知識分子很容易,沒有人認為自己不明白,非常奇怪你還說不出不明白的話,因為你的認知不答應,你舌頭的肌肉沒法反饋,你反著說一個試試。佛法建立的道名言,是帶著能量的,不是一下就能完全接受的,佛法修學要學會存疑。唯識修學很容易迷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序列裡,實際六七八識不是數量的遞進,而是質的飛躍,是不同的識體平臺,是上上變現下下,也可以說是上上含攝下下。法相唯識施設的六七八九十識,不在識境的認知裡。
夢境在腦電圖裡看,只是光點的曲線,電腦遊戲是由程序編碼組成,變成影像需要有音效卡有顯卡,但是你要找到影像的源頭,只是電腦工程師才能認知的編碼。大乘佛法講觀音菩薩可以做到循聲救苦,觀音菩薩的覺知是在音聲之上,在做夢的層面,才能把你從夢境裡喚醒,實際觀音菩薩的循聲救苦,與你聽到的聲音不在一個層面,所以菩薩的覺知不可思議。
舉個簡單例子,你的認知是根識,觀音菩薩的覺知是心識,心識能相可以變現出所相,佛在《楞嚴經》講到摩登伽女的母親可以持梵天咒把阿難抓住,佛讓文殊師利菩薩持大佛頂楞嚴咒,就可以把梵天的咒力破除,學佛要懂得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回去要好好看經書,法相唯識六七八九十識的施設就會一目了然,界限分明。我們推薦給大家的《唯識方隅》,還有正果法師著述的《佛教基本知識》與《禪宗大意》,都是按照唯識觀點來講說的。《禪宗大意》是正果法師寫給佛學院的講義,我給你們介紹的單培根著述的《成唯識論義釋》也是寫給佛學院的講義,學校給大家的教材,是按政治局常委待遇來選配的。
龍師:我還認識果一和尚,當時是九江東林寺的方丈,他去世後他的學生就是現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法師接任,傳印退居後又交給大安法師,果一法師在虛雲和尚駐錫雲居山真如寺時,他是知客,九二年果一老和尚還專門帶著我去他在廬山閉關的茅棚,那茅棚現在住有一家人,見到老和尚都很客氣,當時老和尚的侍者,現在在老和尚的塔院裡修學。那時我弟弟在福建小雪峰寺出家,是傳斌老和尚的法子,傳斌是水果僧廣欽老和尚的門下,在福建小雪峰空氣太過潮溼,他在那裡身上都是溼疹,現在還一個人在家裡修學。

聯絡地址:

那蘭陀佛法大學網址:

http://www.nalantuo.org/

那蘭陀佛法大學QQ群:43564060

微信群:佛陀喜宴

王傳龍(作者),1965年生人。作者於1988年在北京廣濟寺皈依觀空老法師,法名慈傳,早年曾參學賈題韜,南懷瑾,黃念祖老居士、趙樸初,吳信如老居士等。

1992年皈依體光老和尚修學禪宗,法號妙湛。也曾參學雲南蓮花精舍方於上師,東密阿闍黎真圓,法名傳智,青海無上瑜伽士秋英多傑•仁波切,法名仁青丘佳,寧瑪派談錫永上師,法名大龍,研習密法修學。

作者謹遵達摩祖師「深入經藏、藉教悟宗」祖訓,依大乘佛法,方便施教。作者依佛說《入楞伽經》等經典,建立大唯識的佛法觀修體系,依兩重識變,施設不同層面的識體平臺,還原佛陀在三轉法輪開演的法相唯識如來藏,復原了瑜伽行中觀的佛法修學體系,開顯了法相唯識兩重識變的觀修機理,依智界身不異,法報化一如,重新建立佛法觀修體系,以禪宗法身見揭示了一心佛覺下不同識體平臺組成的生命背景。引導眾生境界向上轉依,使聽聞大乘法眾出離顛倒夢想,依生命實相真正站立起來。

免責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佛陀的智慧(九)大龍說禪 21修學佛法不要老談外境,要談的是心識變現,修行要抓住學佛的見地,修學大乘一定要在能相上,不能在所相上
    佛法修學一定要把你認知的能相變成所相,才能入唯識見真正進入佛法觀修境,入唯識見才能向上轉依心意意識,這彎大家能轉過來嗎?否則依你的認知得出的結果沒有任何意義,這樣豐富的還是你。把你的認知變成所相,把你變成觀修的對象,這樣學佛才有意義。現在大部分的喇嘛全是普通人,修學大圓滿教法的人,化虹的很少,修學蓮師的教法,沒有蓮師的見地不成,依你的識見修法就打了折扣。
  • 佛教:學佛路上的四條岔路,越走造業恐怕越深,一定要儘早回頭
    而佛教本該是「佛陀的教育」的簡稱,比如我的大部分文章都以「佛教」二字開頭就是這個意思,而非那個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這一點各位師兄一定要明白。某種程度來說波旬並沒說謊和吹牛,現在的佛法確實佛魔不分,或者說外道和魔道的誘惑力和信眾比真正的佛法更大,不少師兄就學佛不成,反而學了外道甚至魔道。
  • 學佛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吃素的意義在哪?
    所以要決定吃素,需要很大的決心與毅力,甚至是智慧。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說起學佛,人們就想到吃素。甚至很多人會有「學佛就要一定要吃素,不吃素就不是學佛人」的這種認識,這就導致了許多未學佛的人對佛法心生嚮往的同時又有許許多多的憂慮。到底學佛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吃素的意義在哪?戒不了吃肉怎麼辦?如何開始吃素?
  • 學佛就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有人說佛學不是宗教,而是一門高深的哲學,或者是一門學問,一門教育。而鬼神之說就完全是屬於迷信之類了。「三寶」是佛教的根本,信仰佛教必須要三寶具足,那麼「三寶」究竟是指的什麼?學佛就一定要皈依三寶嗎?「三寶」其實就是指的佛、法、僧。佛就是指佛陀,是已經證得無上智慧的人,是我們所皈敬,依附的對象。
  • 慧律法師:學佛一定要從「心」開始
    這種演講本身的難度就是很高,有高齡八十幾歲的,也有十幾歲的。有佛學二十年基礎的,也有連問訊都不會的。只是看到人這麼多,也順便進來瞧一瞧;有的有相當深厚的基礎。所以,年齡不同、程度不同,學佛的時間長短也不同,要這樣集合在一起,同時,師父來這樣演講,同時要滿足大家的胃口很困難!講的太深的,那麼初機的兩眼無神;講的太淺的,那些老參的說,哼!早知道就不用來了,講這麼淺,我自己看都看得來,還花了好幾千塊。
  • 釋迦牟尼佛:怎樣學佛即獲解脫,接受加持證成佛果
    學佛要發無所得心,放下有所得心,要無所得的去修行,放下有所得的修行,才是真實的修行。如果,執著有所得心,就不是真實的修行人,而是虛妄假名的修行人。佛說:「能夠以無所得心,受持、讀誦、解說《金剛經》者,能感得天龍八部悉來聽受。」心若不清淨,但為名聲利益而說此經,死墮三途,沒有任何利益。
  • 四眾弟子的使命,要把佛教恢復到佛陀教育
    我們今天有使命,真正做佛的弟子,要把佛教恢復到教育,所以我們稱佛陀教育。稱佛教,大家會誤會,說佛教是宗教,加兩個字,這不得已的,佛陀教育。真幹,我們天天在一起學習,這不是迷信。現在變成怎樣?學習的人太少了,拿著佛教名義去做生意的人太多了。這個我們也不必再說了,不要再提了,自己認真努力去做就好。
  • 為什麼我們要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什麼好處嗎?初學佛最好看看
    三寶的功德力量,主要來源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對三寶的信仰。學習佛教,需要了解佛家三寶的功德和利益。我們要學習佛家三寶的功德,是要踐行三寶的功德,做到莊嚴、利他、慈悲。那麼皈依佛法僧這三寶的原因是什麼呢?皈依佛釋迦牟尼佛,是一個人,也被稱為至高無上的聖人和覺醒者。
  • 無判教的概念,修學佛法,一生難以入門
    智隨法師:概說佛法之判教1學佛的人,無論是學什麼,剛剛入門的時候往往是沒有宗派概念的,也沒有選擇法門的概念。大家都是逢緣,隨自己的因緣,遇到什麼就學什麼。但是到了一定時機,尤其當我們對佛教有一定的了解之後,就一定會選擇一個法門,這就面對一個根本問題——如何選擇法門。
  • 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事實上,很多文章似乎都有「禪意」,但其實不是關於佛法的。佛法是關於心法的,是告訴你如何用自己學到的心法去看待事物的本質,如果你對一個人很討厭,但是也要教對方如何豁達,這樣的文章是教人盲目克制,忍耐,如果積壓負面情緒,還能克制自己多久?一篇真正的佛法文章應該教會人們自己去看待事物。
  • 每個學佛者 都要報達的四重恩
    任何人要想學佛,要想去除自己的貪嗔痴,要想從此脫離六道輪迴之苦,首先必須獲得人身,要生而為人。在世間的所有眾生中,只有人因為眼耳鼻色身意六根俱全,才完全具備能夠學習佛法的所有先天條件。這也是身而為人的人們,能夠藉此身,能夠在此生脫離六道輪迴,千百年來修來的機緣。
  • 佛陀是覺悟之人,學佛也是學做人之本,這才佛法的真實含義
    沒錯,佛陀是人,是真真正正存在於娑婆世界的人。佛陀所想要傳遞的,既不是求財,也不是求福,而是知苦滅苦的智慧法門。但是想要成就真正的智慧,是有一個先題條件的,那就是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佛陀在世的時候為弟子們制定了諸多的戒律,這些不僅是修行的一部分,還是對於世間法的一種約束。世間法可以說是出世間法的基礎,只有具備了各種崇高健全的人格之後,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勇猛精進。
  • 淨慧長老:在家學佛要謹記的四句口訣
    有些人可能不清楚什麼叫生活禪,只要用心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對生活禪會有一定了解。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都能夠時時刻刻去主動落實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你說他能不自由、能不自在嗎?他一定是自由、自在的!我們提倡的「三自精神」,經過兩三年的時間才慢慢得到大家的認同。並不是我這麼一說,大家就能夠自覺了,還是要去督促、去落實。我們帶頭的人必須首先自己做到自覺,如果我們自己不自覺,只要求別人去自覺;我們自己自由、自在的而沒有自覺,叫別人怎麼能夠自覺?學佛學到自覺的程度很不容易。
  • 記住千萬不要勸人來學佛,為什麼?難道佛法不好嗎?
    很多人學佛就一肚子話要講, 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是知道自己在學佛, 也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學佛。恨不得把一肚子真理都倒出來讓別人來聽。是不是佛法很好很殊勝呢?那為什麼學佛人也不是很多呢?全世界各類宗教中佛教才排第四,學佛人不過4億!佛法是宇宙大自然之法, 說的是人的生命真諦、業力和因果輪迴,難道不殊勝嗎?佛法當然是殊勝了!
  • 佛陀究竟是如何悟道的?
    於是決定放棄,走出苦行林,來到尼連禪河邊,讓清澈的河水洗去了身上的積垢,並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養。 然後來到伽耶山一顆高大的菩提樹下,鋪草打坐,發誓不達到究竟覺悟,不離此座。
  • 學佛之後,身上有這三個變化,說明你在佛法上有了長足進步!
    在世間做任何事情,進步有進步的標誌,退步有退步的預兆,學佛也不例外。學佛修行的過程當中,身上有了這三個變化,就是在佛法上有長足進步的標誌。其一、孝順。孝順父母,乃是學佛有長進的第一標的。淨宗印祖著有《佛教以孝為本論》,他開示說:「孝之為道,其大無外。」
  • 認識佛教,結緣佛法,了脫生死,學佛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因為佛陀的含義是無限的深廣,「智」和「覺」這兩個字不能夠完全包括「佛」的意思,因此就採取了音譯,然後再加以註解。佛這個字有體有用,從它的本體上說是「智慧」,從它的作用上講是「覺悟」。
  • 佛教:為何念一句「阿彌陀佛」,智慧和功德都有了,這一定要知道
    佛教:為何念一句「阿彌陀佛」,智慧和功德都有了,這一定要知道。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稱,可見無論是觀世音菩薩,還是阿彌陀佛都和我們有很深的緣分。尤其是阿彌陀佛的影響更為深遠,當然這離不開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出家人之間見面都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信佛的也以同樣的方式問候。
  • 學佛三書(正信的佛教、佛學入門、學佛群疑)
    佛教在兩千多年的流傳過程中,其根本精神在流布的同時,摻雜了很多異質的成分,有了很多曲解。聖嚴法師以真修實證的智慧,紮實嚴謹的學術素養,透過平實流暢的語言,領你進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奧秘。>在家居士如何學佛小乘當真不好嗎佛子能拜鬼神嗎觀世音菩薩念佛與助念學佛的基礎學佛群疑禪證——從恐懼到輕鬆(朱德庸)新序自序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學佛也需要知識和學問嗎在家信佛有禁忌嗎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什麼是佛教徒的飲食觀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 作為學佛的人,我們有必要了解的佛陀生平
    因為它不僅向我們揭示了很多道理,指導了我們的行為,並且作為一個宗教,卻並不提倡宗教崇拜的,而是讓人們根據佛法的教導來自己體會和修行,從而證悟世間的終極道理。就像佛陀在入滅的時候說的那樣:「以自己為明燈,以自己為歸依處,以法為明燈,以法為歸依處」如果我們不把佛陀當做「神」,而是一個古老的先賢聖人,或者作為一個「老師」,那麼作為學佛的人,我認為有必要了解佛陀的生平,這樣我們也許能更好的理解佛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