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泉:弘揚客家傳統飲食文化 助力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

2020-12-25 梅州日報數字報

導語

他,謙和平實、波瀾不驚、不斷挑戰。憑著自身良好的素質和過人的膽識,從一線廚師到餐廳管理者,從白手起家到事業有成;敢闖會拼的他,始終保持著匠人初心,銳意進取,在餐飲行業打出一番天地,助力我縣推進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他,是一名履職盡責的縣政協委員,熱心志願公益事業,關注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他就是五華縣政協委員、建國七十周年廣東餐飲行業優秀企業家,小綿羊火鍋連鎖創始人李慶泉。

●信息來源/五華縣政協文史委

圖文/本報記者 李佳琳 宋鳳平

艱苦創業 從做煲仔飯到小綿羊餐飲的嬗變

談起自己創業的奮鬥歷程,李慶泉坦言:「艱辛與不易,堅持與創新」。他於1993年開始學廚,在梅州農校客家菜傳承基地烹飪班學習廚藝,師從中國客家菜研發培訓的帶頭人陳鋼文,得到悉心指導。

畢業後,李慶泉選擇了創業。1995年,在老家縣城創辦了五華首個集「快餐煲仔飯、奶茶、雞尾酒」於一體的富都咖啡語茶店。期間,他在忙於創業的同時他仍不忘刻苦鑽研餐飲業務知識,憑藉著精湛的廚藝和過人的膽識,於2003年1月創立了以傳承客家菜文化「冬吃羊肉火鍋,夏吃客家菜「為特色的五華小綿羊火鍋店。

「學習與創新,才是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火鍋店辦起來了,效益雖然比較穩定,但太單一,如何將其做大做強,在老百姓心中永遠留下好口碑,這些都是李慶泉每天在思索的問題。他經常到廣州、東莞、深圳,甚至到湖南、江西等地考察餐飲業態勢,得取好經驗好做法,並加以創新,在一次次的菜色創新到門店的改造升級,轉型為「小綿羊」飯店,以菜色常創新、就餐環境溫馨舒適贏得眾多顧客所認可。

受今年疫情防控大環境的影響,對五華縣餐飲行業帶來了較大的衝擊,李慶泉積極結合自己的經營狀況,堅定信心,重新定位,利用這段時間,提出了「以員工為本,以食材為本」的管理模式,在菜品質量、品種花樣、人員培訓、服務項目等方面,力求做到煥然一新,提振消費者的信心。在菜品方面,結合人民追求健康飲食的需要,在做好做精客家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品種花樣,讓顧客吃得更好更健康。如今的小綿羊餐廳,店裡的硬軟體有了不小的提升,店外和店內多了宣傳客家菜的招牌、文化牆,特別是廚房管理引入了現場安全管理體系,建成了「管理、安全、衛生、迎客」四到位的「4D」廚房。不僅如此,隨著小綿羊餐廳名氣增大,接待供不應求,順勢而為,擴大經營規模。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優服務、開發新品上。推行規範服務,從客人踏進飯店到離開,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程序化、人性化,深受百姓青睞。

回首難忘的創業經歷,李慶泉說:「創業的過程雖然苦過、累過,但無怨無悔。因為奮鬥過的歲月,才構成了人生精彩的篇章。」

矢志不移 推動五華餐飲業抱團發展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實施的「粵菜師傅」工程,旨在將「客家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相結合,以培養「客家菜師傅」為重點,推廣客家菜和客家菜師傅,扶持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師、名企、名店。這讓李慶泉意識到:餐飲業的又一個春天來到了,也讓他更加堅信「做個有良心的烹飪家才能走得遠。」於是他不斷鑽研、學習取經,瀏覽餐飲行業方面書籍報刊,在有關領導和政策的支持下,由李慶泉牽頭申報了「廣東省粵菜(客家菜)師傅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多方的努力下,現已申報成功。工作室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倡導大家在不斷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研發、交流、學習,並不定期邀請梅州市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中國客家菜研發培訓基地學科帶頭人陳鋼文前來指導菜色,對菜品種類進行調整,在加工環節精益求精。

李慶泉認為,餐飲企業必須抱團,才能讓整個行業得到健康的發展。為此,在縣人社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動員餐飲企業,積極支持配合開展魚生大賽、釀豆腐大師十大高手比賽、參與美食節等活動,主動組織縣內餐飲企業,到廣州番禺參加全省舉辦的2020粵菜師傅工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滿載而歸,為弘揚五華客家菜文化的傳播。同時,通過餐飲行業協會平臺,倡導餐飲企業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在冊精準扶貧戶、貧困戶、下崗職工家庭人員就業,得到跳躍響應,據不完全統計,全縣餐飲企業解決幫助精準扶貧戶、貧困戶、下崗職工人員就業超過500人。

真情履職 心中永存一份愛心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李慶泉說,當選政協委員以來,在感到光榮和自豪的同時,也感到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與履職間,李慶泉總能找到本職工作與政協工作的平衡點,即使生意再忙,他也會安排好時間,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學習、調研、視察、評議等活動。平時留心關注民生、關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主動聯繫界別群眾,傾聽百姓呼聲,認真撰寫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他先後圍繞「加強文化宣傳、百姓出行問題,農村道路維護」等內容撰寫提案多份;2018年,針對百姓出行,提出的五華大橋、華興橋、琴江大橋架設人行道,實行人車分流的建議,被縣政協吸納到調研報告中;在今年政協委員提案中,他提出了我縣要加強地方標誌性的文化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宣傳五華知名度。「政協委員要心中裝著老百姓」。他常將自己比作政府與群眾的紐帶,這條「帶子」在他的手中化為了慈善公益事業。早在2011年,李慶泉就積極參加縣誌願者聯合會組織的「黨徽暖童心」愛心志願服務活動,幫扶留守兒童。近年來,他在餐廳前臺設立了「扶貧濟困助學」愛心捐款箱,並承諾每張臺每天飲食收入的利潤中捐出2元用於公益事業,用微愛傳遞溫情,鼓勵大家積極奉獻、踴躍捐款,募捐所得善款將通過縣誌願者聯合會資助給需要幫助的人。

不斷鑽研的他,為廣東烹飪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19年,他在參加全國海峽客家烹飪大賽中獲得金獎;榮獲「建國七十周年廣東餐飲行業優秀企業家」稱號;及「廣東省餐飲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式烹調銀牌粵菜師傅」稱號,相信在他的帶領下,客家菜一定會更加發揚光大。

李慶泉,一位平凡的政協委員,他以堅忍不拔的追求、風雨前行的拼勁,以遠大理想引領人生航向 ,用擔當實幹彰顯蓬勃力量,在創業實踐中書寫了精彩人生。我們相信,在今後的人生路上,他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繼續把他的遠大夢想演繹地更加精彩!

相關焦點

  • 百年客家粄創新 梅州五華縣推進「粵菜師傅」工程
    百年客家粄創新之旅 五華縣深化推進「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  伴隨著熱氣騰騰的五華釀粄出鍋,秋日的氛圍也變得越發濃烈。五華縣技工學校的烹飪課室裡,「小廚們」一邊學一邊吃,紛紛豎起大拇指誇讚:「這釀粄肉餡飽滿、皮滑彈口、香而不膩!」
  • 蕉嶺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體驗...
    近日,蕉嶺縣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體驗培訓館(以下簡稱「培訓館」)完成內部布展,將於近期開放。這是蕉嶺首次以展覽形式,將地域飲食風俗和特色飲食文化成體系在遊客面前展示,既可讓廣大遊客走近蕉嶺美食,也可藉助該平臺吸引、發展、培育多層次的客家菜人才。
  • 我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
    本報訊 (記者黃鈺然)昨日上午,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暨梅縣區成果展示活動在梅縣區人民廣場舉行,為「十大客家菜名師」「二十家客家菜名店」「三十道客家菜名菜」的獲獎者頒獎。副市長張晨出席活動。
  • 梅州:「粵菜師傅」助推世界客都美食傳承
    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技能培訓、就業創業緊密結合,不斷將梅州的飲食文化推向海內外。...其中,梅州流派是客家菜的主要代表,其飲食文化承前啟後、兼容並包,飲食講究鑊氣,注重養生保健,質地純、味濃香。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尋味梅州了解到,近年來梅州市把「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技能培訓、就業創業緊密結合,不斷將世界客都、長壽梅州的飲食文化和美味佳餚推向海內外。
  • 百年客家粄創新之旅
    隨著歲月的甘醇從舌尖到心間,粄食文化早已與五華人的生活牢牢地聯繫在一起,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經過百年的傳承,五華的客家粄迎來了新發展。五華縣按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的部署,在保留傳統做法之外加以創新改良,做出多種餡料和口味以滿足廣大「吃貨」的需求。目前,五華正加快建設標準化生產車間,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廣和弘揚客家傳統飲食文化。
  • 興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館暗藏鄉村振興密碼
    (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館在梅州市首個五星級農家樂——葉塘鎮葉南漁村正式揭牌開放,集中展示了興寧客家菜的歷史淵源和傳承創新。經歷了疫情影響和曾全盤推翻原有設計,興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館建設歷時一年多,終於趕在2021年前建成開館。興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館既有仿真宴席展示,也有相應的習俗文化介紹。
  • 【壽鄉客味·及第飄香】蕉嶺 「客家菜•三及第師傅」工程啟動
    蕉嶺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謝濤在致辭中表示,實施「客家菜•三及第師傅」工程,是蕉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和市委、市政府實施「客家菜師傅」工程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進一步擦亮「世界壽鄉•富美蕉嶺」品牌、
  • 這些記憶中的「百年客家粄」,你都吃過哪些?
    隨著歲月的甘醇從舌尖到心間,粄食文化早已與五華人的生活牢牢地聯繫在一起,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經過百年的傳承,五華的客家粄迎來了新發展。五華縣按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的部署,在保留傳統做法之外加以創新改良,做出多種餡料和口味以滿足廣大「吃貨」的需求。目前,五華正加快建設標準化生產車間,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廣和弘揚客家傳統飲食文化。
  • 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三十道客家菜名菜」評審結果公示
    經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客家菜專家組的評審,下列菜品擬獲梅州市「三十道客家菜名菜」稱號(名單附後),現予以公示。公示時間從2020年11月3日起至2020年11月9日止(5個工作日)。
  • 廣東韶關啟動「粵菜師傅」工程 助力鄉村振興
    參加活動的精品菜色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韶關12月24日電 (唐貴江 黃思敏)由韶關市政府、廣東省人社廳共同舉辦,韶關市人社局、市餐旅烹飪協會承辦,以「博採眾家之長韶州客家風味」為主題的韶關「粵菜師傅」工程,23日在韶關鑫金匯美食城啟動,打響「
  • 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在深圳啟幕
    集結廣東名廚 薈萃粵菜美食據悉,本次活動由深圳創意十二月組委會主辦,旨在傳承粵菜文化,搭建粵菜文化展示平臺,推動粵菜師傅的合作交流,助力後疫情時代飲食行業復甦,促進大灣區飲食文化發展,深入打造深圳地方美食品牌和城市名片。
  • 大埔縣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千人長壽...
    現場表演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11月23日,大埔縣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千人長壽宴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支持,大埔縣人民政府主辦,多位頂級大廚、美食專家、民間美食達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大埔當地美食的發展路徑,以美食帶動旅遊。
  • 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啟幕
    本次活動旨在傳承粵菜文化,搭建粵菜文化展示平臺,推動粵菜師傅的合作交流,助力後疫情時代飲食行業復甦,促進大灣區飲食文化發展,深入打造深圳地方美食品牌和城市名片。作為「創意十二月」重要配套項目,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由深圳創意十二月組委會主辦,廣東食文化研究會名廚專業委員會、深圳市美食文化促進會、清華深研餐飲同學會、深圳五星總廚俱樂部和深圳東海朗廷酒店作為支持單位,深圳宇箭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承辦。
  • 學粵菜,看大師教材!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培訓教材正式首發!
    教材以粵菜的三大流派即廣府菜、客家菜、潮州菜為基礎編寫,重在傳承嶺南文化,培育「粵菜師傅」工匠精神,反映「粵菜」發展要求,並重點突出實際操作技能、操作規範、操作流程,符合我省「粵菜師傅」培訓實際。
  • 24年老客家菜,用味道詮釋大師級別客家菜魅力!
    客家菜工程師傅——劉愛勤,現任餐飲業國家級評委、客家菜烹飪大師;廣東烹飪協會常務理事,梅州市梅縣區餐飲協會會長。從業20多年來,劉愛勤憑藉客家人特有的艱苦創業和開拓進取精神,致力於弘揚客家飲食文化,傳承、發展客家菜餚製作技藝。
  • 廣府菜、潮州菜、客家菜,正宗不正宗?這八個標準說了算!
    同時,今年首批「粵菜師傅」還將持證上崗。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今年年底前,按計劃將在廣州、梅州、潮州市組織首批「粵菜師傅」專項職業能力考評測試,對考評合格的,頒發粵菜師傅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粵菜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其中廣府菜、潮州菜分別包含3項專項考核,客家菜則有兩項。
  • @梅州人:今天這場客家菜盛宴,你在現場嗎?
    (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暨梅縣區成果展示活動在梅縣區人民廣場舉行,為「十大客家菜名師」「二十家客家菜名店」「三十道客家菜名菜」的獲獎者頒獎。活動現場圍繞「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開展「三十道客家菜名菜」展示、各縣(市、區)食材展示、「十大客家菜名師」、「二十家客家菜名店」、梅縣區「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成果展、客家飲食文化展示長廊,美食主題黏土製作、摺紙、繪畫互動,梅縣區特色天然有機食材及農產品展銷、「媽媽做的菜」美食故事優秀作品演講等活動。
  • 客家莊園酒家 | 「彩色粗糧粄」和「陳皮炒發粄」榮獲客家菜「地方特色菜」稱號
    2019年12月3日,為弘揚客家菜文化,打造高端引領的客家菜品牌體系,促進客家菜的發展與傳承,提高中國客家菜之鄉的知名度及美譽度,
  • 韶關以客家美食為媒 推進「粵菜師傅」工程
    與傳統製作手法不同,劉文宏創新方式,採用電烤爐與矽油紙結合的方式,給食客帶來不一樣的菜式體驗。此外,劉文宏還調製出標準化配方,「每個店員都能做,只要按劑量調味就可以了」。「粵菜師傅的培訓老師告訴我們,要敢於創新敢於創業。」受到鼓舞的劉文宏產生了創業的想法,但由於手頭資金不足,他一度十分焦慮。
  • 客家的祠堂及飲食文化
    現在徜徉於客家鄉村,最引入注意的是古老祠堂被修繕一新,人們改變了陳舊的傳統觀念,先前祠堂是宗族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個非常莊重的地方,如今古老的祠堂成了農民文化活動中心,辦起了農家書屋,繼承客家先民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祠堂成了休閒去處,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生活,而且讓延續千年的客家文化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客家飲食文化有自己的獨立起源、發展歷程、風格特點,在整個中華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