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受閱部隊為何統一使用「三八大蓋」?

2020-12-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新中國開國大典中的閱兵式,歷時兩個半小時,受閱部隊共1.64萬餘人,場面非常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在國人面前,不僅為新中國的開國盛典獻上了一份厚禮,也給世界以震驚。這次閱兵是我國現代閱兵式的藍本。

水兵方隊之後是陸軍的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諸方隊。擔任步兵方隊領隊的是兩位「老」紅軍——32歲的步兵199師師長李水清和他的搭檔、年僅30歲的師政委李布德。30歲出頭當師長,這在今天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但戰爭造就人才,他倆十三四歲就參加紅軍,身經百戰,功勳卓著,1955年都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將軍。

這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參加分列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在行進中。新華社供圖

據說李水清將軍是影片《打擊侵略者》中志願軍李軍長的原型。李將軍回憶說:「開國大典頭天晚上,我與兩千多名受閱官兵幾乎一夜無眠,嶄新的軍裝整了又整,手中的武器擦了又擦,許多人還用雞油擦拭槍械鋼盔,使鋥亮的裝備更顯威武。」

因為當時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大多是從戰場上繳獲來的,所以戰士手中的槍械五花八門,嚴重影響受閱時的持槍動作,也有礙觀瞻。

為了整齊劃一,閱兵指揮部規定,受閱部隊統一使用「三八大蓋」(日本製造,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產,由於槍身上有一防塵蓋板,故稱「三八大蓋」)。

(作者系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學術研究部研究員、大校)

本文發表於2009年4月6日北京日報,原標題為《開國大典閱兵的若干歷史細節》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徐平

監製:李慶英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孫昱傑

相關焦點

  • 新聞資料:開國大典時空軍帶彈受閱絕無僅有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解放軍步兵部隊在天安門前接受檢閱。新華社發(資料照片)【前言】時間開始了。1949年10月1日,世界在傾聽來自東方聲音。開國大典本應是場慶祝新生的狂歡,然而由於形勢複雜,舊敵環伺,只好提前三個月舉行,空軍帶彈受閱絕無僅有。60年過去了,記錄在影像中的開國大典依然熾烈,依然震撼,其背後的故事依然新鮮,依然動人。
  • 解密南苑機場的接收和開國大典受閱飛行
    南苑機場的接收和開國大典受閱飛行■蕭邦振2019年,隨著紀念新中國70誕辰的日子臨近,近年來緊鑼密鼓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將於近期正式啟用。與此同時,位於北京市南郊的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南苑機場的關停搬遷也提到了日程上。南苑機場,是中國最早的飛機場,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8月,距今已經有109年的歷史。
  • 1949大典閱兵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這些王牌軍
    1949年的開國大典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可是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等等一批王牌軍呢?按慣例,閱兵是全國最優秀的部隊集合在一起,近年來的幾次大閱兵,都是有榮譽的部隊英雄風貌的一次集中大展現!
  • 開國大典,受閱飛機為什麼帶彈飛行?外國記者驚呼「中共一夜之間有...
    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1949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國大陸土地。
  • 見證新中國軍服發展歷程|歷次國慶閱兵,亮相幾式軍服?
    在歷次國慶閱兵式上,受閱部隊穿著不同時期的軍服,展示了新中國軍服發展的光輝歷程。開國大典閱兵式——49式軍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開國大典閱兵式的順序是「海、陸、空」,海軍排在第一位。
  • 【有關國慶節手抄報資料】開國大典的資料
    1949年10月1日,歷史定格在天安門城樓。下午3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新中國成立大典開始。毛澤東主席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身著嶄新呢料軍服的朱德總司令,走下天安門城樓,乘坐敞篷汽車,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的同車陪同下,檢閱陸海空三軍1.64萬名受閱官兵,檢閱後,朱德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他要求全軍指戰員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餘,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隨後,盛大的分列式和群眾遊行拉開了序幕。聶榮臻率領海、陸、空三軍受閱部隊自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 2018國慶閱兵嗎至今一共幾次閱兵 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直播回顧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 戰鬥機帶彈飛行防備國民黨空襲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車檢閱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以海軍兩大排為前導,接著是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共16400人,列成方陣,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由東向西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廣場。
  • 開國閱兵與九三閱兵對比
    今天(9月21日),在中央檔案館公布12分鐘開國大典彩色視頻的同時,@人民日報 微博發了一段1949年開國閱兵與2015年「九三」閱兵的對比視頻。對比視頻↓這段40秒的對比視頻一經發布,就與12分鐘開國大典視頻一起衝上微博熱搜:網友們,都紛紛留言表達自己的感動。微博截圖今年,70周年的國慶很快就要如約而至。
  • 開國大典受閱飛機從這裡起飛,北京南苑機場謝幕倒計時
    1949年8月15日,華北航空處在南苑機場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飛行中隊這也被稱為「南苑飛行隊」。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國大典之後盛大的閱兵式上,尚未正式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而開國大典上的這17架飛機正是從南苑機場起飛經過天安門上空接受檢閱的。
  • 開國大典軍樂團總指揮:高碑店「找」來軍樂隊
    這位老者正是開國大典軍樂團首任團長,新中國開國大典樂團總指揮—羅浪。指揮完畢後,羅老向把他圍得水洩不通的學生方隊的青年們說起往事:當年他是騎著繳獲國民黨部隊的自行車,奔波在河北新城縣(今高碑店市)一帶,組建起中國第一支軍樂隊,並成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演奏。  意外「收穫」軍樂隊,騎著自行車去召集  1947年,聶榮臻率部圍攻保定。
  • 9·3大閱兵,你知道什麼最熱?
    9·3大閱兵,你知道什麼最熱? 你可能會說,最新式的武器、靚麗的女兵,最受關注,也最火熱。此外,還有直曬的驕陽,讓受閱的官兵、現場觀看的群眾汗流浹背,很多現場觀眾甚至在朋友圈「曬」出了被曬黑的照片。「開國大典飛機不夠,飛兩遍,這盛世,如你所願」一個學生的一條微博,竟然引發百萬網友關注,為何?核心在其微博的內容——「這盛世,如你所願。」聯繫到9月3日的閱兵,這條微博引發了廣大網友對周恩來總理的回憶。「開國大典的時候飛機不夠,您說飛兩遍,現在再也不需要飛兩遍了,要多少有多少。
  • 國慶70周年閱兵亮點搶先看
    例如,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中的99式坦克、東風-31戰略彈道飛彈,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的東風-21中程飛彈和長劍-10巡航飛彈,2015年勝利日大閱兵中的東風-26彈道飛彈、殲-15艦載機等,都曾引發轟動。蔡志軍透露,今年也有不少裝備首次亮相。此次閱兵部隊由徒步方隊、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三部分組成。
  • 2020年國慶節會有閱兵嗎 今年國慶有閱兵儀式嗎
    國慶節即將到來,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1 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根據全國政協決定,把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 1949 年開國大典至 2009 年建國六十周年,共舉行了十四次國慶大閱兵。中國目前一般是 5 年閱一次,但也會根據目前國際環境需不需要閱兵而決定。很多人十分好奇今年會有閱兵嗎?我國的國慶閱兵幾年一次呢?
  • 鐵流滾滾,向著勝利的方向——國慶70周年閱兵裝備方隊受閱側記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題:鐵流滾滾,向著勝利的方向——國慶70周年閱兵裝備方隊受閱側記新華社記者樊永強、張選傑、梅世雄鐵流滾滾,展示強軍風採;戰旗獵獵,向著勝利方向!坦克方隊頭車駕駛員、一級軍士長丁輝,已是第5次參加閱兵。入伍26年來,他見證了陸軍部隊由摩託化、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發展。他說:「這次閱兵,所有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40%為首次亮相。」
  •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紀實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紀實 2011-09-14 11:06 來源:www.mingrenmingyan.org 作者:
  • 中國曆次閱兵 領導人都乘什麼車?(圖)
    領導人閱兵都乘什麼車?  重大的閱兵活動,一般分為檢閱式和分列式。檢閱式,是領導人在閱兵指揮員的陪同下,騎馬、步行或乘車檢閱受閱部隊。在人民解放軍的閱兵史上,從1949年起,領導人開始乘車檢閱部隊。那麼都有哪些檢閱車曾經出現在我國的閱兵式上呢?
  • 開國大典那些事,你都知道嗎?
    閱兵指揮部決定由華北軍區特種兵部隊組建一支禮炮隊。 禮炮選定的是繳獲日軍的山炮,共108門,分為兩組,每組54門。炮彈全部卸掉了彈頭。這種炮和野炮、榴彈炮相比,炮身短,口徑小,重量輕,使用方便,是從華北六個縱隊的山炮營和軍區直屬炮兵部隊選調來的。禮炮隊訓練就在先農壇公園進行。每門禮炮有3個炮手,主要訓練裝填、發射、退彈殼三個動作,必須在3秒鐘內完成。
  • 時隔70年,病房裡的那位老人說:能為開國大典奏樂是一生榮光
    躺在病床上的汪奇老人聽力不太好,溝通時必須在耳邊大聲說話,時常記憶也會模糊,但回憶起70年前開國大典的場景,他清楚地記得每一個細節。「我當時是從部隊文工隊選過去的,但到大典那天才知道是要為開國大典演奏,心裡特別激動。」他說。老人今年90歲,他有一個特別的身份——1949年開國大典演奏國歌和樂曲的小號手。「當時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之後,我們奏響了國歌,第一個音符就是小號聲部發出來的。」
  • 國慶60周年閱兵五大看點_CCTV.com_中國中央電視臺
    武警部隊將穿著07式軍服參加閱兵    2009年,中國最受矚目的大事之一,無疑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屆時,中國將舉行「厲行節約」前提下的閱兵式。這是我國第14次、也是新世紀的第一次閱兵。  自1949年以來,我國先後舉行了13次國慶閱兵,其中影響較大且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閱兵。  從開國大典上的「萬國牌」、「騾馬隊」,到國慶50周年大閱兵中的國產新武器、新裝備,一條閱兵路,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
  • 國家博物館展出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及1949年開國大典珍貴文物
    「翻身農民」等經典美術作品和1949年開國大典時升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毛澤東主席使用的話筒、大典上使用的禮炮、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燈籠等,以及與「新中國成立」相關的珍貴文物、文獻,再配以開國大典的影音資料,集中展示了中國革命從星火燎原到開國大典的不朽史詩,生動見證了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