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1949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國大陸土地。9月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與社會各界人士在北平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國家名稱不同於中華民國的新中國,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個新國家的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定於1949年10月1日舉行建國儀式。
《閱兵典禮方案》中已經給出了詳盡的規劃:受閱時,如果遭到國民黨空軍飛機襲擾,城樓上的領導人立即到天安門的門洞裡躲避;現場參加遊行的群眾則就地臥倒。同時,用戰鬥機進行空中攔截,在廣場外組織高炮對空射擊。可是,在空中攔截的戰鬥機在哪呢?
受閱飛機機種複雜,性能各異。受閱飛行,隊列整齊,玄機何在?就要保證隊列整齊分秒不差。受閱的飛行一共17架,分別有九架美制P—51 「野馬」戰鬥機。另外,還有兩架英國造的「蚊式」戰鬥轟炸機。另外,有三架剛修復的C-46運輸機也上場了。 還有一架L-5通訊機。最後兩架PT-19初級教練機也上場了。
17架飛機以雙機、三機序列分為六個編隊,通過天安門上空。所有這些受檢閱的飛機和戰車團的坦克一樣,都是從各個戰場上繳獲來的。而這些飛機差不多就是當時解放軍空軍的全部家當。別看只有17架,機種複雜,性能各異。怎麼編隊、怎麼飛行,這裡邊學問可大了去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P—51 「野馬」戰鬥機的飛行時速是600公裡,L-5通訊機和PT-19教練機的時速則不足200公裡。這就麻煩了,因為天上的飛機,要和地面的坦克部隊同時通過接受受閱,怎麼辦呢?
當時,儘管中央軍委航空局已經對北平的安全,尤其是開國大典時的防空準備了各種預案,但為了給防備國民黨飛機襲擾的我方戰機爭取更多的時間,閱兵總指揮部考慮再三,還是採取了一個大膽的建議:部分受閱飛機帶彈飛行。
飛機帶彈升空接受檢閱,即便在今天看來,這個想法也是相當不可思議的。為了顯示解放軍空軍的力量,按照預定的復飛計劃,9架P—51「野馬」戰鬥機在最先通過天安門上空之後,兜了一個大圈又飛回來了,緊跟在方槐帶領的通訊機、教練機編隊後面,再次飛過天安門上空。
空軍戰鷹的出現,讓開國大典的氣氛瞬間達到了沸點。在場的外國記者,在驚呼「中共一夜之間有了自己的空軍」。
在儀式中,此前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公共場合升起。升旗者(按動電鈕者)為毛澤東。 這時樂隊奏起了《義勇軍進行曲》,54門禮炮齊鳴28響,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28年的光輝歷程。隨即,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歡慶新中國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