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在建第一高樓設計師保羅.卡茨
這是一條盤踞在港口的巨龍
建成後的香港環球貿易廣場將高達490 米,屆時將取代國際金融中心成為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樓。設計師保羅.卡茨為大樓的外牆和整個中庭的屋頂都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瓦片狀設計,「這不正像是龍身上的鱗片嗎?」建築師事務所的另一合伙人彼特森首次看到大樓的整體設計後不禁脫口而出。於是,「中國龍」便傳開了。
文/ 莫書瑩
「看,那就是香港第一高樓!」
5 月的香港,陽光明媚,晴空萬裡。
位於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IFC)商場露臺上人來人往,一個女孩指著海港對面的一幢高樓,大聲嚷道。透過海港上空的薄雲向遠處眺望,一幢摩天大樓正與IFC 遙遙相望。仔細一看,這幢帶有現代風格的高樓竟然頂著一個奇特的大腦袋:由於大樓最高處依然在施工中,全玻璃外牆的高樓在最接近天際線的地方露出一段鋼筋水泥結構,遠遠望去就好像是一個豎立在海港旁的超級大火炬。
這個大火炬就是由新鴻基地產投資建設的香港環球貿易廣場(ICC)。預計在2010 年全部建成後,整幢建築將高達490 米,屆時將取代國際金融中心成為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樓。
一條海邊的龍
保羅.卡茨(Paul Katz)是建築師事務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KPF)的合伙人。自1984 年加入KPF 以來,他長期致力於摩天大樓的設計和開發,曾參與興建數個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包括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東京六本木新城、世界銀行總部以及馬來西亞的雙子塔。
卡茨熱愛摩天大樓,「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講,摩天大樓有利於經濟節能,尤其是在香港這樣的人口高密度地區,高樓能最有效率地規劃人們居住、辦公等活動的需求。此外,對於任何一個建築設計師而言,設計像香港環球貿易廣場這樣的超級摩天大樓都會感到非常刺激。」他這樣告訴《外灘畫報》。
與許多國外建築師不同,卡茨曾與香港置地公司合作過多項工程,對於香港本土文化十分了解。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主動表示,「建成後的香港環球貿易廣場就像是盤踞在港口的一條巨龍。龍尾是港鐵九龍站,這條龍尾一直延伸至海港;龍身就是大樓本身。在興建過程中,隨著大廈逐漸攀升,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一條龍將天、地、海連成一線,氣勢宏偉。」
「事實上,我們在最初設計時,並沒有考慮過落成後的建築會形似什麼東西。」卡茨表示。
初看一下,香港環球貿易廣場的建築本身似乎並不複雜,以至於有新鴻基地產的員工第一次得知設計師本人將這幢建築比作一條巨龍時都大吃一驚。「是的,基本上,這就是一幢方方正正的樓,非常樸素。大樓的四個角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卡茨笑著承認。崇尚自然、簡潔的設計風格的卡茨非常欣賞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中銀大廈外觀以一個正方平面上四組高度不等的三角形為特色,寓意是「節節升高」。無論是環球貿易廣場還是中銀大廈,在外觀上都講究運用這種簡潔的幾何線條。
為了設計這幢「樸素」的大樓,已經有無數知名作品的卡茨用了足足一年時間。
目前香港的第一、第二高樓都隸屬新鴻基地產之下。位於香港島西區海邊的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是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香港最高建築物;它正好面對著維多利亞港的入口,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座門柱聳立在港口。而在建的環球貿易廣場是未來的香港第一高樓,位於西九龍海濱。「維港門廊」是新鴻基地產對於這兩幢建築合稱。建成後的環球貿易廣場會成為維多利亞港口的第二座門柱,與國際金融中心隔海相望。「我在設計環球貿易廣場時,必須全面考慮與當時正在建造中的國際金融中心相呼應。」這給卡茨的設計增加了難度。
除了要考慮呼應問題,設計師還花費了許多時間仔細研究環球貿易廣場所在地附近的建築,以確保該建築的落成不會影響附近樓宇的景觀和空氣的流通。「對於建築師來說,考慮建築的朝向是設計之初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卡茨表示,而他本人則更傾向於在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說裡尋找解決之道,「我曾經一度非常迷戀風水。一般而言,建築師在進行建築最初構思時會花費一些時間考察一下四周的建築物以及諸如光線、風力這樣的自然因素,最後才確定建築物的整體朝向問題。而中國傳統的風水學在一定程度也是強調建築與自然的和諧,這一點與西方的建築學理論是相通的。」
不過,「呼應問題」只是設計上的一個小難題。相比之下,大樓的超級高度,以及它與港口極端接近的地理位置才是對設計師最大的挑戰。
根據新鴻基的資料,環球貿易廣場落成後的高度將達到490 米,這個高度已經臨近目前世界上最高大樓的極限。雖然在設計師卡茨看來,500 米的高度遠遠沒有達到目前人類可及的摩天大樓極限,但考慮到大樓的位置就在港口邊,受風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他不得不花費一些心思。
「香港是一個經常會受到颱風吹襲的城市,因此香港的摩天大樓在設計上必須要求能夠抵禦諸如10 號風球時會出現的颶風或更高的風力。」相關資料顯示,香港的摩天大樓設計上所承受的普遍風力比素有「風之城」之稱的芝加哥還要強兩倍。
「通常建築師在解決建築抗強風問題時,不僅僅會在建築的結構、形狀、朝向等方面尋找解決方案,還會融入一些各具特色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常會成為一幢建築的特色。」有評論這樣認為。卡茨這次選擇在環球貿易廣場的建築外觀上動腦筋。他為大樓的外牆和整個中庭的屋頂都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瓦片狀設計,「這不正像是龍身上的鱗片嗎?」事務所的另一合伙人彼特森首次看到大樓的整體設計後不禁脫口而出。於是,「中國龍」便傳開了。
「這個效果晚上看可能會非常明顯。香港是一個不夜城,晚上霓虹閃爍,那些五彩的燈光打到龍鱗上,折射變化出各種色彩,十分璀璨。在夜空的映襯下,環球貿易廣場就像是一條散發出五彩光芒的巨龍。」卡茨非常得意這個設計,他認為這個細節也是他所強調的建築與四周環境相互結合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