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要有網際網路思維,那麼網際網路思維的本質是什麼呢?其本質就是提升效率
我非常喜歡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奔跑中他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通過奔跑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夢想,他在奔跑中心無雜念不計較個人得失,將個人的潛力發揮到了極限,正是我們每個創業者需要學習的精神。
今天是一個創業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創業者需要有創業精神,同時這個時代也被網際網路技術和資本包裹著,飛快得向前迭代著,創業初期創業者儘量不要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權衡各種利益關係上,而是要制定所謂三年五年戰略只需要向著目標狂奔就可以了。
單點突破做到極致你就是這個領域最牛的人。
所有的商業一定是通過戰場上實戰中的來,聲音理論要錢,軍事理論要命,所以任何時代最先鋒,最高明的理論一定是軍事理論。
當前很多人都喜歡講理念、講世界觀、講概念、還有各種各樣的「成功寶典」,恰恰缺少的是阿甘這樣「簡單而又固執」的人,缺少踏踏實實做好產品的人,無論網際網路怎麼影響這個社會做好產品才是一個企業的根本。
所有的企業生態鏈都不是規劃出來的,還是靠打出來的。
為什麼要學著去抱團去發展呢?
目的是要解決以往單打獨鬥,獨立前行的問題。
現如今這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一定不要單打獨鬥,,我們更多地應該採取「投資+孵化」的方式,孵化出一堆兄弟公司,大家一起抱團發展,一定要嘗試合作共贏,不要做孤膽英雄,更不要到處樹敵。
抱團發展的優勢是會使企業效率提升會很多,當你想去涉及到一個新行業時,自己單獨去做的時候,你要需要從零摸索,如果你選擇一個已經開始從事這個領域的人,一起抱團發展,去合作共贏,這樣你才會走得很快。
許多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商業指標就是速度,如果我們自己打造生態,涉及的領域越多,我們的精力就會越分散,同時我們也會做的非常的慢,只有用生態鏈這種「投資+孵化」的方式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布局市場。
做生態鏈做抱團是發展最重要一點是激勵機制和制度,你的激勵機制和制度頂層設計決定了一切,每支隊伍都是獨立的公司打下來是自己的天下,這樣的機制才能保證團隊的生猛野蠻生長,否則它就會抑制團隊的生長速度。
做生態鏈一定要從近處,不要好高騖遠,一定要先從身邊的做,就好比今天烤個紅薯餘熱就能把周邊的東西也給烤熟了。
資本只是一個建立關係的紐帶而價值觀、產品觀、方法論的傳導才是整個生態系統能夠,持續繁衍下去的根本。
創業公司初期真沒有有必要在估值上猶豫太多,這沒有任何意義,今天開始的餅還很小,討價還價沒有任何依據,更何況本質上做生態鏈做孵化都是一種投資行為。
投資前選擇有共同價值觀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情投意合三觀一致以後有共同利益大家才能真正的在一起合作。
有人問什麼是執行力,靠譜就是超強的執行力,執行力不需要什麼專業性,而是一定要搞成這件事情的決心,如果搞不成公司就可能倒閉,得有這樣的執著勁兒。
判斷它是否靠譜一定有很多個維度,但價值觀一致只有一個維度,沒有價值觀一致的基礎,多厲害的團隊也做不到真正的在一起。
一個生態鏈的建立如果沒有機制是不可能維繫的,其實很多公司做大之後通常都會選擇通過產業資本對行業內相關的企業進行投資收購或者通過戰略合作進行擴張。
關於收購我們看過很多失敗的案例,因為收購之後被收購方就失去了獨立性,變成了大公司的下面的一個部門,於是失去獨立發展的欲望,開始變得平庸無為,收購前是一匹狼,拼命往前跑,一旦被收購,創業成果兌現,生活無憂財務自由了,不再是為自己是為幹了,也就沒有了動力。
而戰略合作的形式我們也不認為是一條最佳的途徑,戰略合作的形式過於鬆散,而且多是階段性利益一致,很可能就是一錘子買賣,這種合作的信任成本極高,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設置合作條款相互防範的措施上,很難一心把事情做好。
許多時候機制對了跑起來拉都拉不住,一個創業公司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激勵機制,一個生態之初最應該考慮的也是如此。
我是王班長,創業公司CEO,專注分享職場、創業、副業賺錢那些事兒,歡迎關注@王班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