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LYNK&CO在上海車展前,召開了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舉行了一場炫酷的「技術與設計品鑑會」以及「網際網路共創之夜」,在網際網路共創之夜現場,LYNK&CO公布了中文名領克。
共創之夜搞得異常高大上,無論是會間的小憩還是發布會的內容都與眾不同。LYNK&CO的首款產品01具有深深的沃爾沃血統,出手不凡。而更令人稱道的是LYNK&CO的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訂車,網際網路分時租賃,都令人眼前一亮。
LYNK&CO的前景如何?它的網際網路思維會給汽車行業帶來什麼呢?
一、我們應該如何理解LYNK&CO
吉利收購沃爾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作為一家自主品牌,收購一家定位在中高端市場的豪華品牌,融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吉利的產品線定位太低,沃爾沃的定位太高。兩者的市場是完全不同,而且隔離很遠。
雖然吉利開發的新車能夠得到沃爾沃技術方面的指點,吉利也確實卻得不錯的成績。但是這與吉利當年收購沃爾沃的期望還有一點距離。
吉利希望用沃爾沃的技術改造吉利,生產出沃爾沃水平的產品。於是,2012年秋季,吉利與沃爾沃決定開發CMA架構。隨後的2013年9月,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聯合建立中歐汽車技術中心(China Euro Vehicle Technology,以下簡稱CEVT),而CMA的研發正是該中心的重點任務。
正向研發一個全新平臺是一件非常困難,非常燒錢的時候,這與中國傳統自主企業逆向一個車型完全是兩碼事。
經過數年的努力,CMA平臺開發成功。完全是沃爾沃的技術理念。但是吉利遇到一個尷尬的問題。這個平臺的車型怎麼賣?
CMA平臺相對於沃爾沃的SPA平臺檔次低一點,但是再低沃爾沃也是豪華車,價格與BBA同級別車型應該在同一檔次。
而同一平臺如果給吉利用,吉利至少要到大眾、豐田的價格水平,而吉利自己的品牌支撐不起這個價位。
沃爾沃太高,吉利太低,於是新品牌LYNK&CO就橫空出世。
LYNK&CO屬於歐洲設計,沃爾沃理念,然後產業鏈全球搭建,中國製造,全球銷售。這種模式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製造出品質比較高的汽車。
LYNK&CO和沃爾沃的關係類似於雷克薩斯與豐田,LYNK&CO的主流車型與沃爾沃的低端車型同平臺,但是LYNK&CO買的更便宜,有很強的競爭力,追求更大的銷量和市場份額。
二、LYNK&CO的網際網路思維
從LYNK&CO的首款產品來說,基本上就是沃爾沃的設計理念。它直接採用了沃爾沃的動力系統,採用沃爾沃的高安全性設計理念。平臺高度靈活,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靈活調校。
在中國市場,LYNK&CO放棄了歐洲的操控性,追求中國消費者喜歡的舒適,這是正確的。
從樣車的靜態體驗來看,我們看到了沃爾沃傳統的環保理念,新車但是一點味道都沒有,座椅舒適,空間得當,做工不錯,信息系統非常強大。
而比車本身吸引力更大的是LYNK&CO的網際網路思維。
LYNK&CO從系統級別做到了24小時終身在線,而在這個技術上,LYNK&CO有廠家分時租賃的功能。
就是說,你可以像租用OFO單車一樣,付費租賃LYNK&CO的汽車。這個租賃是廠家發起的,廠家允許分時出售車輛的使用權。臨時用車,你可以向廠家購買一輛車幾天或者幾周的使用權。LYNK&CO瞬間變身網際網路廠商。
而網際網路思維還體現在銷售方面,你不用去4S店和銷售人員鬥智鬥勇了。你可以像淘寶天貓買衣服一樣,直接在網上下訂單,然後在家等著新車開上門交付。
同樣,你的維修保養也不需要跑4S店了,你只要發出需求,自然有人上門提車,做完維修保養再送回來。用車的用戶體驗大大提升。
與網際網路思維配套的是終身保修,終身道路救援,終身網絡在線。
汽車用戶的體驗被提升到了網際網路級別,這是前所未有的,LYNK&CO開創了先河。
三、LYNK&CO值得我們選擇
對於一個想要購車的消費者來說,LYNK&CO提供了爾沃高安全性,高環保,同時又讓你能夠負擔的起。而且這輛車的外形還很漂亮。
而比車本身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享受比其他品牌更好的用戶體驗。你可以在家中足不出戶,就買到自己的中意的車型,維修保養也不必事必躬親。
更有意思的是,你還可以把車分享出去,降低用車的成本。
要知道,我們私家車的使用率只有5%,一輛車有95%的時間是限制的。而你購買了LYNK&CO,可以把這95%分享出去,或者免費給朋友,或者租賃出去產生效益。這是其他品牌都無法做到的。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網際網路看似很近,但又很遙遠,而LYNK&CO把網際網路思維結合到汽車行業,給了業界很多啟示。我們現行的4S店模式真的有必要嗎?消費者體驗真的是最好嗎?也許不久的將來,其他品牌也會效仿LYNK&CO,而我們每個消費者都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