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 LYNK&CO和觀致到底有什麼不同?

2020-12-14 易車網

你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可能導致網站不能正常訪問!為了您能正常使用網站功能,請使用這些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 原創
  • 作者: 白日談
  • 2016-11-22 11:29


一晃,十年。

十年前,長安第一輛奔奔下線,十年後,長安旗艦車CS95亮相廣州車展;

十年前,長城新LOGO全球發布,十年後,長城又一個新品牌WEY與消費者見面;

十年前,吉利金剛上市轟動一時,十年後,吉利博瑞博越、新品牌LYNK&CO讓人耳目一新;

十年前,奇瑞晉級乘用車銷售四強,觀致汽車破土而出,十年後,奇瑞艾瑞澤、新瑞虎不忘初心低頭趕路;

十年前,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僅有26%,十年後,市佔率躥升到了33%;

十年前,乘用車銷量TOP20中,自主品牌難覓蹤影,十年後,乘用車銷量TOP20中,自主品牌佔到6席

……

十年前,多少自主品牌人一籌莫展,「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十年後,終於峰迴路轉,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慰和頓悟。

十年,是一把足以丈量自主品牌成長的時間標尺;十年,是一面鐫刻著自主品牌砥礪前行的奮鬥年輪。

十年後,在廣州車展,在歲末冬藏棋子落定之後,我們朝花夕拾,以史為鑑,再次回味自主十年的艱苦與幸酸,一同見證中國製造的精進和蛻變,也一同傾聽中國汽車人下一個十年的盈盈心願。


廣州車展期間,汽車產經網推出系列報導《跨粵·十年》,回顧長安、長城、吉利等眾多自主品牌十年的發展變遷,以十年歷史為鏡,為自主品牌未來發展提供借鑑。第一期,我們以沙龍的形式,和業內四位知名KOL聊聊吉利新品牌LYNK&CO,從LYNK&CO和觀致的對比中,我們或許也能管窺過去十年吉利和奇瑞的跌宕起伏、愛恨情仇,以及未來十年它們的雄心壯志和願景藍圖。


沙龍嘉賓:

賈新光 汽車行業著名媒體人、資深分析師

楊小林 汽車頭條APP執行總編輯

何芳 《21世紀經濟報導》汽車版主主編

黃少華 《青年參考汽車周刊》主編、「華山論劍」創始人

沙龍主持人:

白朝陽 汽車產經網資深編輯


今年10月20日,吉利新品牌LYNK&CO在柏林發布。雖然LYNK&CO讓人耳目一新,但在談起這個新品牌時,還是讓人不免想到觀致汽車。

3年前,也是在歐洲,奇瑞汽車與以色列量子集團合資成立的觀致汽車首款產品Qoros 3正式發布。

從2007年合資公司成立到現在將近10年時間,觀致的前景依然不太明朗。「這個世界還需要一個新品牌嗎?」觀致品牌發布時提出的世紀之問,今天依然拷問著觀致這樣的新品牌,當然也包括LYNK&CO。

世界需要LYNK&CO嗎?它和觀致有什麼不同?

一、直觀感受不同

「它有點像一個時尚品牌,很多東西見所未見」

「LYNK&CO品牌運作時間已經有三年時間,但直至發布沒有任何炒作。」

「LYNK&CO像是吉利的特種部隊。」


白朝陽:對於觀致之問,很多人的回答是,世界需要一個不一樣的汽車品牌。特斯拉貌似是一個不錯的例子,它的純電驅動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讓人耳目一新。在LYNK&CO發布會上,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賈新光:LYNK&CO和吉利以前走的路子大不一樣,它是完全在國外打造的。它是一個汽車品牌,但是看著又不太像。它有點像一個時尚品牌,LOGO的字母都不是完整的。我去參加他們的發布會,很多東西見所未見。

為什麼想要創造LYNK&CO這個品牌?我和李書福聊到這個話題時,他的意思是,現在網際網路造車很火爆,汽車工業確實面臨著來自網際網路造車的衝擊,吉利也在嘗試向網際網路的方向轉變,造一款智能網聯汽車。

黃少華:吉利比較忌諱把LYNK&CO和觀致放在一起討論。因為他們認為LYNK&CO和觀致是不一樣的。我認為LYNK&CO最特別的地方是,在發布之前沒有透露一點風聲。在發布之前,只是提前了十天來預熱。但是我私下了解到,LYNK&CO品牌運作時間其實已經有三年。我覺得吉利是真得想把LYNK&CO這個品牌做好,其實LYNK&CO品牌炒作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全球徵名、LOGO設計等等,但是它沒有炒作。

白朝陽:這一點倒是和觀致形成了鮮明對比,奇瑞和以色列量子2007年就成立了合資公司,但第一款車上市到了2013年,中間6年時間做了很多宣傳鋪墊。

楊小林:LYNK&CO這個名字給我的感覺像是吉利的特種部隊。它和傳統車的區別在於車聯網和網際網路的概念。吉利按照網際網路造車的原則造LYNK&CO,網際網路的原則在於用戶體驗,一切以互聯的概念為基準。和傳統車相比,LYNK&CO的最大差異在於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不一樣。傳統汽車看到LYNK&CO的車,應該能夠感受到危機感。

何芳:之前吉利那麼多品牌,但它們技術很雷同,同質化的東西非常多。這一次,LYNK&CO是完全不一樣的,設計、平臺以及渠道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李書福將它稱為,「四個輪子加上一個手機」。

二、路徑不同

「LYNK&CO技術背靠沃爾沃,自上而下,觀致是自下而上,或者說是從零開始。」

「CMA平臺只是一個開始,可以預計,未來LYNK&CO的產品都會和沃爾沃共用平臺生產。」

「像是買了一套新沙發,搬進老房子覺得不合適了,CMA平臺已經沒辦法裝進吉利自有的框架裡。」


白朝陽:從技術路徑上看,吉利LYNK&CO和觀致似乎都是國外團隊一手打造,實際上,二者多少都會接受母公司的技術支持。從這方面看,二者有什麼不同?

賈新光:吉利LYNK&CO的技術背景是和沃爾沃聯合研發的CMA平臺,就像買了一套新的床和沙發,把它們搬到老房子覺得不合適了,CMA已經沒辦法裝進吉利自有的框架裡,它需要一個新的框架。吉利希望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這也是奇瑞曾經嘗試過的。

現在,各個企業都開始實施平臺化戰略,節約成本的同時,平臺化讓產品的差異在消失,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現在,一個企業的幾個品牌既要考慮平臺又想實現差異化,所以,企業的機會都在這裡:專門打造一個特殊的有差異性的品牌。所以說,自主品牌突破創新就是品牌創新,從造型、產品包括銷售層面都能實現獨特的差異化,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功。LYNK&CO也是這樣。

自主品牌對於價位的天花板是感到恐懼的,就好像船進水了,如果再升不上去就會淹死。自主品牌到底要怎樣突破呢?其實以前有很多次嘗試,但是都失敗了。對于吉利LYNK&CO來說,也只能說它是一次嘗試。

楊小林:CMA平臺只是一個開始,可以預計,未來LYNK&CO,甚至吉利的產品都會和沃爾沃共用平臺生產,這是汽車工業的共性。如果不和沃爾沃同平臺生產,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何芳:我的理解是,LYNK&CO還是要解決吉利品牌向上的問題,未來拿LYNK&CO對標大眾品牌,沃爾沃對標奧迪,而吉利則對標斯柯達,吉利大概是這樣的布局。所以,在吉利和沃爾沃之間,15~20萬元的區間裡,LYNK&CO是有空間的。這個布局也和奇瑞觀致有所不同。

楊小林:三個品牌一起運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LYNK&CO挑戰很大。上汽通用旗下的三個品牌,目前真正成功的只有別克,而雪佛蘭和凱迪拉克還都在路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做乘用車很費資源和精力。之前吉利奇瑞多個品牌後來為什麼要回歸一個品牌?因為研發、渠道以及營銷資源都跟不上。

但是,對于吉利來說,LYNK&CO品牌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吉利可能也意識到,如果要把吉利產品做到20萬元以上級別,要花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但是通過沃爾沃加持,新造LYNK&CO的方式或許可以縮短時間。如果吉利在已有的品牌上走高端化,那麼做出來的產品只能賣韓系車的價格,就像觀致一樣,這對於李書福和吉利來說太虧了。

三:母品牌狀態不同

「吉利現在狀態很好 LYNK&CO成功的概率大很多」

「觀致是創業項目,有以色列量子投錢,吉利是拿自己的錢做,這是本質的差別。」

「吉利的經銷商大部分是盈利的,經銷商也是LYNK&CO成功的一大利好。」


何芳:吉利的路子也和李書福的戰略不無關係,沃爾沃在前,LYNK&CO在後,這是主動布局的結果。但是奇瑞一開始的想法是不合資,恰恰是這種觀點導致了歷史必然的產生,這是戰略布局的問題,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賈新光:當時奇瑞是扛自主品牌大旗的角色,這個本身就很累。另外,奇瑞的領導結構很複雜,做決策也更困難。

楊小林:觀致是創業項目,是有以色列量子投資的,而吉利是拿自己的錢做,這是本質的差別。對於奇瑞來說,觀致只是一塊試驗田,更何況是別人出資來試驗。觀致的失敗不在於產品,產品是好的,品牌定位等各方面也沒有問題,只是運氣不是特別好。

何芳:經銷商層面也是LYNK&CO成功的一大利好。吉利的經銷商大部分是盈利,而且非常不錯。有了經銷商的支持吉利才敢做LYNK&CO。這次我們在柏林參加LYNK&CO的發布會,一同去的就有一個經銷商團,團裡全部是投資人,還有幾個是從奇瑞轉過來的,是從奇瑞轉過來的,不是挖過來的;還有做合資品牌的,是韓系合資品牌的經銷商;還有一些是自主品牌的經銷商,也包括吉利自己的經銷商。

四、大環境不同

「自主品牌整體進步明顯,市場接受度也大大提升。」

「奇瑞選擇在那時做高端本身就承擔了一定的風險。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觀致不成功不能以此說明自主品牌造新品牌這條路徑走不通。」


白朝陽:出了以上的不同,這些年大環境在發生變化。這是不是也是二者的不同點之一?一組數據顯示,2013年觀致首款新車上市時,乘用車銷量TOP20的車型中只有自主品牌一款車型,今年前三季度,TOP20的車型中自主品牌的車型有6款之多;

另外,自主品牌市佔率也能看出這一趨勢,十年前,自主品牌市佔率是26.2%,2013年觀致新車上市時,這一數字是27.3%,但到了今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市佔率到達了33.3%。和觀致第一款車上市時不同,市場對於自主品牌的認可大幅提高了。


楊小林:奇瑞選擇在那時做高端本身就承擔了一定的風險。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假如奇瑞當時先和捷豹路虎合資,再去做觀致,可能消費者對於觀致這個品牌的印象會好很多。就像現在大家買吉利的車,都認為它使用了沃爾沃的技術。即使你說沒有用,消費者也不會相信。

黃少華:自主品牌想挑戰20萬元的天花板,之前很多品牌都做過嘗試,確實很難。但吉利推出的博瑞、博越等產品,銷量不錯,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市場對自主品牌的接受度在提升。目前,廣汽傳祺GS8的起步價是18萬,當然銷量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LYNK&CO和觀致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一個品牌要成功,不僅僅和車有關,還包括營銷體系、銷售體系,外部環境等等。觀致的車推出來之後,大家覺得車子好,但是認為定價和營銷是有問題的。吉利在這些方面吸取它的教訓,吉利現在整個營銷銷售體系運轉很順暢,大環境也有利於自主品牌,所以再運作LYNK&CO的時候成功率會高一些。大環境變了,觀致不成功不能以此說明自主品牌造新品牌這條路徑走不通,這個無法證明。

白朝陽:這一次廣州車展,LYNK&CO沒有參展。估計,LYNK&CO還是想把它車展的「第一次」留給歐洲。但無論如何,2017年的新車競爭中,LYNK&CO不會缺席。未來,LYNK&CO能否擠進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圈子,能否讓李書福的情懷落地,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為沙龍花絮:



賈新光 汽車行業著名媒體人、資深分析師



楊小林 汽車頭條APP執行總編輯


何芳 《21世紀經濟報導》汽車版主主編


   黃少華 《青年參考汽車周刊》主編、「華山論劍」創始人

白朝陽 汽車產經網資深編輯

沙龍現場


汽車產經沙龍,針對行業熱點焦點話題,和業內KOL、企業高管易起聊天,有趣有料。


相關焦點

  • 觀致汽車究竟少了些什麼?
    2011年觀致汽車成立,頭一個打響「汽車界的蘋果」之名,自觀致首款轎車產品出徵日內瓦車展,這款品質和品相都清新不俗的產品讓整個汽車行業為之一振,成為代表中國製造全新標準的代名詞。然而在讚譽背後觀致同樣承受著不少於其讚美的質疑與挑戰,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之下,觀致汽車究竟是否顛覆了傳統汽車行業?是什麼在拖累觀致汽車成為國內汽車製造的傳奇?觀致汽車是不是汽車界蘋果?
  • 被低估的觀致(上):觀致簡史
    因此,我們不妨去看看觀致是如何成立,又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再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來判斷這家汽車品牌未來的命運,而不只是盯著目前的銷量。接下來是CheryBlog版的觀致簡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在老布帶著尹同耀見面的那些投資人中,有一位以色列大亨對老布的誇誇其談並不感冒,卻對那位帶著眼鏡的中國人印象深刻。雖然奇瑞意識到這位老布先生有些不太靠譜,但是想到可以藉此機會進入全球最大和最高端的汽車市場,並藉此研發具備更高溢價和技術水平的車型,「夢幻項目」還是迅速在這家雄心勃勃中國汽車廠商裡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 漳州發展汽車集團拿下LYNK & CO(領克)授權
    目前,漳州發展汽車集團已經形成以廣汽傳祺、觀致、比亞迪、東南、三菱、奇瑞佔領10萬元親民市場;東風本田、一汽豐田、長安福特、雪佛蘭、東方悅達起亞鞏固中高級市場;JEEP、DS探尋高端市場;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涉足新能源市場的一整套品牌戰略。LYNK & CO(領克)作為自主高端品牌,將成為漳州發展汽車集團打開自主高端市場的先鋒,與JEEP、DS一同構築集團高端市場品牌體系。
  • 5年觀致車主:10多萬的觀致7最香!
    「觀致7 1.6T啟航版,預售價10.98萬元……」3個月之前,觀致7在廣州寶能文化中心發布預售價,通過網絡觀看直播的觀致老車友噓聲一片,而在現場觀看的媒體記者卻是發出了大大的讚嘆聲。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看法。
  • 棄用奇瑞發動機的觀致7,會不會比瑞虎8更有吸引力?
    沉默已久的觀致,發出了自己的最強音。在寶能入主觀致的第三個年頭,這家埋頭造車的車企,以觀致7的預售,向市場傳遞出一個信號:自己依然是玩家,而且手中有牌。幾天前,觀致7正式啟動預售,無論最低10.98萬元的起步價,還是預售期間訂車享三大終身免費服務,都足以在自主品牌A+級SUV市場造成一場震動。但也有人質疑,在放棄奇瑞1.6T發動機之後,觀致7在動力總成方面到底能不能讓人放心?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觀致7到底是一款怎樣的車,在同級之中競爭力屬於什麼水平。
  • 在觀致做一名帶領中國團隊的英國設計師,是什麼體驗?
    比如,上個禮拜Tim和團隊去參觀一個發電站博物館,剛好有日本設計師的作品展覽,既有極簡風格也有豪華風格,這些都能給他以啟發和靈感。 在設計工作過程中,當然最具挑戰性的,就是選擇過程。「你要向上級提交很多的選擇,但是自己也會有很多的想法,這當中就需要有些策略。」
  • 「臥龍先生」出山——觀致3首試記
    最有意思的是,Tesla和觀致在受關注最多、被討論最激烈的那段時間,根本沒有產品在中國,這太神奇了。還有更雷同的巧合,那就是各路評論當中,唱衰(或看空)的聲音居多。 車雲菌在動筆這篇文章之前,簡單回顧了一下之前很多關於觀致汽車的討論,車雲網有篇報導非常有意思。
  • 觀致新車:好久不見,你嚇我一跳
    不容易,在經歷了四年的產品空窗期之後,觀致終於出新車了。讓不少以為觀致汽車已經和我們說再見的消費者,恍然大悟,原來觀致還活著。近日,觀致汽車官方表示,旗下全新緊湊型USV觀致7公布了其預售價,並官宣這款車有望在9月份正式上市。這款車到底如何,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嘆為「觀致」——觀致5用車2年
    春秋時,吳國的「季札」在魯國觀看各種樂舞表演,看到「舜時」的樂舞時,讚美道:」看到這裡就夠了,再有別的樂舞也不必看了。「 後來指:讚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會用「嘆為觀止」這句成語來形容。別的和頂配版基本也就不差什麼了。這個錢上下浮動不大的話,本來可以選擇一些市場保有量高的,或者所謂的保值率高一些的合資車。 但是為了安全性考慮,我還是選擇了「觀致」這個牌子。 其實銷量好不一定就代表質量好,也不代表性價比高。 至於所謂或者無所謂的保值率,這個問題就從來沒有考慮過了…… 因為本身我是一名吉他手,也是一個音樂製作人。
  • 觀致5這款車怎麼樣?
    觀致這個價格值不值,和合資品牌相比,觀致5 SUV的產品力、性價比到底怎麼樣?觀致是一家合資企業,雙方的合資始於奇瑞汽車集團和以色列汽車集團。前一種是我們所熟悉的,後一種是以色列群體。公司是以色列最大的全球性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經營業務。
  • 馬自達CX4和觀致5怎麼選?看完你就覺悟了
    正如馬自達CX-4和觀致5。今天有幸請到老司機小羅,用了朋友4個月馬自達CX4的他,因手頭寬裕買了一輛觀致5,目前為止已然2個月,行駛了3400公裡,觀致5到底比馬自達CX4好在哪?和馬自達CX4相比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接下來,就請他為我們講解!
  • LYNK&CO的網際網路思維會帶來什麼?
    它的網際網路思維會給汽車行業帶來什麼呢?  一、我們應該如何理解LYNK&CO  吉利收購沃爾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作為一家自主品牌,收購一家定位在中高端市場的豪華品牌,融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吉利的產品線定位太低,沃爾沃的定位太高。兩者的市場是完全不同,而且隔離很遠。
  • 觀致5降3.13萬 12月3日玉林市降價排行
    ◆ 購買建議:    從購車優惠來看,目前觀致5的整體優惠還是很大的,但是由於車型不同,其優惠的價格也有高有低,關注這款車的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來看,看看自己心儀的款型到底優惠多少。◆ 購買建議:    從購車優惠來看,目前榮威i5的整體優惠還是很大的,但是由於車型不同,其優惠的價格也有高有低,關注這款車的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來看
  • 15萬入手觀致5,再和堂弟的WEY VV7對比,車主:他們難分高下
    正如觀致5和WEY VV7。今天榮幸請到老司機小黃,開了朋友的觀致5三個月,現在又拿下一輛WEY VV7,在使用了1個月,跑了1100公裡後,到底WEY VV7各個地方的表現真的好嗎?與觀致5對比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下面就聽他詳細分析。
  • 鳳凰涅槃的新作—觀致7
    看到實車後,感覺觀致7的外觀設計並沒有想像中的驚豔,尤其是各部分的搭配多少有一點不夠協調,但也有可能是小編還沒看習慣這套全新的家族設計語言。來到側面,可以看到車頂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下溜趨勢,配合逐漸上揚的腰線,營造出接近轎跑SUV的效果,看上去比較動感。車尾造型比較傳統、厚重,雙邊共雙出的排氣還是挺不錯的。
  • 觀致,一個要不是推出了觀致7,可能要被年輕人遺忘的品牌
    今天它來了,那就是觀致7。跟雪鐵龍C3L有點類似的是,觀致7也是受觀致品牌的「拖累」,導致觀致7的銷量和聲量都沒有起色。畢竟觀致這個品牌在寶能集團接手後沉寂了一段時間,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推出新車了,今年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一輛觀致7。而且在車夫住的附近,居然新開了一家觀致的經銷商4S店,這才讓車夫記起觀致這麼個品牌,也正好一併去看了看新上市的觀致7。
  • 月銷2699臺的觀致7,黑馬表現還是曇花一現?看完你就知道了
    九月十七日,是觀致7上市的日子,對寶能來說,這一天有著非凡的意義。為什麼說呢?由於自2018年1月初,寶能以66.3億元收購觀致集團以來,一直圍繞著觀致3和觀致5兩款車型縫縫補補,沒有任何新車上市。但是從長遠來看,觀致依然沒有改變阿鬥的屬性,銷量也在每況愈下。再者現在汽車市場早已進入淘汰賽階段,尤其是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型肺炎,更是給整個行業造成了沉重打擊,觀致自然無法獨善其身。在眾多因素影響下,觀致7上市,業內人士認為,將會成為影響觀致汽車未來發展方向的車型。雖然沒有什麼生死攸關的事,但觀致7是否能單騎救主,多少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 觀致7:醒醒吧,這個市場可以不需要你
    我想,如果不是現在滿大街路邊還有停放著的"聯動雲",你們都以為觀致已經退出汽車市場了吧。其實不然,在觀致幾近破產邊緣,寶能集團出手相救,在經過將近四年左右的時間,數百億的資金支持,寶能控股觀致的首款量產車型誕生了,觀致7。
  • 滑鐵盧大學:co-op和regular兩者有什麼區別
    目前,滑鐵盧大學擁有全球最大的帶薪實習項目,有位於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家企業向滑鐵盧大學學生提供實習機會。co-op是滑鐵盧大學的特色,很多專業分為co-op和regular,那麼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 14萬的觀致5值得買嗎?開了7個月,車主直白地談了用車感受
    車主二:14萬預算,觀致5和現代ix25誰更有檔次,車主:想說二個字先來看現代ix25的外觀,外觀不需要贅述太多,只要上路,許多人都會回頭看看。外表超炫,線條銳利,車體年輕新穎的動感。但是我朋友一直誇獎我的眼光不錯,說這款車真的是好看。車漆也是一大特點,採用的是珍珠漆,陽光下車漆閃閃的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