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遊 靜 實習生 李少如
一組數據令人振奮:截至今年5月底,我省製造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4.6%。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4.8%,增幅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平均增幅6.2個百分點。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在疫情不可避免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的情況下,我省強化政銀企合作,通過迅速行動、創新模式,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為製造業注入金融活水,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快起來!流程加快,紓困解難
疫情發生以來,辦公室就變成了熱線室,電話那頭是急切想諮詢融資政策的企業家。省工信廳企業指導處處長楊金娥,回想起這幾個月來的情景,依然激動。
2月3日,省工信廳會同江西銀行總行建立疫情防控應急融資工作機制,提供首批緊急融資額度50億元;3月17日,省工信廳聯合中國工商銀行江西省分行實施「春潤行動」,安排不低於300億元的信貸資金,為企業解決融資需求,助力復工復產。
我省推出的這兩項融資機制,顯著特點是「快」,打破以往企業融資需求需要銀行層層審核的模式,大大減少中間環節。針對企業申請,銀行優先開展盡職調查、審查審批、資源配置,簡化業務辦理流程,提升融資服務效率。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全天候受理企業的融資需求,12個小時內將各地推薦的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推送給銀行,銀行一個工作日內開展對接,3個工作日內反饋對接初步結果。」楊金娥介紹。
企業面臨著生死考驗,政銀企攜手與時間賽跑。截至6月19日,江西銀行應急融資機制累計收集融資項目(企業)2548個,融資需求總額564.7128億元;「春潤行動」累計收集對接1196戶企業,融資總需求157.92億元。
動起來!互動增強,合力幫扶
「工信幹部上門宣傳融資政策,為我們聯繫銀行,企業拿到了2390萬元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高安羅斯福陶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疫情影響,貨物積壓佔用了大量資金,這筆貸款解了燃眉之急,讓企業專注生產。
隨著融資機制的建立,工信部門、銀行機構紛紛行動起來。江西美寶利醫用敷料有限公司急需資金採購原材料,江西銀行德安支行主動對接,發放600萬元的防疫專項貸款。地處吉安的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申報融資需求,當地工行簡化流程,以往需要一個半月時間,現在僅用10天就為企業發放超過1億元的流動資金貸款。
主動行動,加強互動,政銀企形成幫扶合力。我省工信部門對企業需求、銀行反饋實行日調度,提高融資需求對接效率。銀行接收到經過工信部門推送的企業需求名單,提高支持面、減少風險源,實現風險可控、合作共贏。
「我們每天將銀行反饋的對接、授信、放款情況,告知各地工信部門,讓企業及時了解融資申請進度。」楊金娥介紹,政銀企加強互動,提升了企業融資服務獲得感,持續激發了企業申報需求積極性。
強起來!創新方式,建立機制
6月24日,省內22家「專精特新」小微企業與銀行籤訂貸款意向書,合計金額達7900萬元。這是省工信廳聯合中國銀行江西省分行推出「中銀工信通」,助力我省中小企業抗疫渡難關、復甦促發展的活動啟動現場。
從重點保障醫用防護物資生產企業融資需求,到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融資需求,再到聚焦中小微企業,引導、培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我省重點明確、路徑清晰,不斷創新融資服務模式。
思路一活,發揮了更大的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引導了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製造業。「中銀工信通」採取風險分擔模式,由省工信廳分批籌集財政資金1億元建立風險資金池,省中行按風險金的10倍即1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擴大了中小微企業信貸的普惠性。
隨著政銀企合力加速破解融資難題,如何建立符合產業發展、滿足企業需求的長效融資機制?楊金娥告訴記者,我省正加強引導製造業企業登錄「江西省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利用智慧化平臺,提升省內小微客戶與銀行機構融資對接效率。
據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統計,截至5月底,「江西省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註冊用戶102.8萬戶,15.95萬戶企業通過平臺申請貸款,11.1萬戶企業共獲得貸款1949.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