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富土 民間故宮

2021-02-17 古色古香中國味

《古色古香中國味》

是首檔介紹中國千年古鎮魅力的

紀實性人文類旅遊節目

一首歌

一座城

記錄一個故事

品嘗一道美食

表達一些情感

培田古村,位於連城縣西南部宣和鄉境內,始建於南宋,明清時期是連城到汀州府古官道上的驛站。這是一個美到讓你窒息的客家古村落,在培田古村落,至今仍保存著許多結構精緻的古建築,享有「民間故宮」的美譽。

站在高處俯視村莊,錯落有致的建築布局,宛如一部厚重的歷史古籍,訴說著村莊百年的故事。「培田」寓意以田地養育子孫,靠教育培養後代,暗合古代中國儒家思想中「耕讀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個美好的名字,讓這片水土孕育了無數英才,濃鬱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雖沒有南靖土樓,雲水謠等福建其他古鎮的名氣大,但培田就如一塊隱匿在湖光山色中的翡翠。

村口屹立著一座巍峨的石牌坊,上刻光緒皇帝御賜的「恩榮」二字。這座建於光緒年間的「恩榮牌坊」,是光緒帝為表彰御前侍衛、武將軍 吳拔禎而建的一 座忠正牌坊。吳家是培田的大姓,官宦商賈后裔,吳家世代以耕讀傳家,在書香薰陶中培養出溫文爾雅的培田人。

距汀城郭雖百裡,入孔門牆第一家。

耕讀傳家,詩書繼世。培田雖遠離汀州府城,卻以其鄉村教育成就鼎盛文風,也出過不少文官。

繼述堂,又稱「大夫第」,是培田最大的「九廳十八井」宅院,也是閩西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傳統民居之一。大門門額題的「三臺拱瑞」四個-大字,已經掛了數百餘年。每到晚間星辰抖擻,站在大夫第門口超荷花池上方望去,一眼就能看見「福祿壽」三星高照,熒熒星光跨越萬億光年來到我們面前。

「衍慶堂」作為培田吳家總宗祠,建於明正統年間,乾隆二十七年擴建,距今600餘年。它融中國民族建築藝術和客家 文化內涵於一體,是一座保存非常完整的典型明代客家建築。宗祠就在被燒毀的都閫府旁邊,木質的主宅邸已經被燒毀,只留下門口的旗杆預示主人家曾經的身份。中間的空地儼然成為天然的曬場,陽光照耀的每一塊磚石都曾是屋簷下一塊有故事的磚。

從旁邊種滿荷花的小池拐進去就到了衍慶堂。小小戲臺上有使用的痕跡,要是碰巧趕上年節,一定能欣賞一出培田的曲藝文化表演。比起我們印象中莊嚴肅穆的宗祠,衍慶堂的第一進廳很是熱鬧,地裡新拔的花生,山上現砍的牛奶根,還有什麼百花蜜、小青柑,村裡的奶奶們把養生的草藥都搬來了,這樣的「山珍」對於常年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有天然的吸引力。

作為「民間故宮」,培田有很多建築都保存完好,它的形制是客家土樓的前身,也可以說是客家人因地制宜的建築形式。

培田建築特色被稱為「九廳十八井」,採用中軸線對稱布局,廳與庭院相結合,既吸收了北方庭院式建築的布局特點,又適應南方多雨潮溼的氣候特徵。它特別適合於聚族而居的大家庭生活,實際上是官方「府第」式建築在民間的翻版。作為客家人,又研究培田古建築多年,吳老師從建築選址到建成都有心得,客家的民俗風俗都隱藏在這些木頭裡。

「九廳十八井」是整體格局,而客家建築的另一大特點就在雕刻上,與地處東南的徽州「三雕」不同,除了常用的木雕以外,客家人擅用灰塑。在牌樓和大門上,用灰塑製作了許多精美的雕刻。

客家人注重養生,龍皮草湯具有清涼解毒的作用。作為一個長相稍顯「怪異」的植物,龍皮草聞起來不怎麼好聞,曬乾的龍皮草更看不出有什麼奇效,但是它燉出來的湯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牽附了許多遊客的胃。 

培田古村所處的冠豸山地區擁有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這些難得的龍皮草只生長在海拔上千米的森林裡。雖然老闆這裡儲存了一包,但是每一次龍皮草採摘都要經歷漫長的搜尋,尋草人在潮溼的森林裡尋尋覓覓,才能在巖石上找到龍皮草。

藥食同源,卻也不是頓頓吃草,閩西的大菜裡有一道勝似「紅燒肉」的美食,比起一看就知道用紅燒滷製的「紅燒肉」,「縐紗」二字倒是體現出一點文人的風雅味道。縐紗肉,俗稱「燒大塊」,是這一區域傳統的地方特色名餚之一。

縐紗肉皮似皺紗,綜紅晶亮,色香味俱佳,肉香撲鼻,爽口不膩。縐紗肉的肉皮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熱脹冷縮的原理產生褶皺,如同縐起的薄紗,吃起來也不油膩,這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譜。

清涼敗火、暖胃祛溼、定心凝神,在長期的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影響下,客家人向福建土著畲族學習了草藥,再結合中醫藥的手法,化藥為食,藥食同源,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調理食譜。

姜也是醫家必備之物,生薑乾薑炮姜姜皮薑汁俱是妙藥,發汗溫裡之力明顯,炮製不同各有奇效。然而千百年來,以此三物作為驗屍時闢穢氣之用的,當屬宋慈所創。

培田古村原屬老汀州,宋慈曾任汀州府長汀知縣,縣境百姓苦於鹽價高昂,從海口溯閩江,鹽運至長汀,要隔年才能運到。他蒞任之初,改從潮洲沿韓江、汀江而至長汀,往返僅三月,大大節省運費。官府將鹽廉價出售,百姓無不謳歌載道。

宋慈是公認的世界法醫學鼻祖,他的《洗冤集錄》是後世法醫學習的必讀書目。在宋慈路上仍有很多賣中草藥的店,這些店不似精製藥丸藥劑的中藥店,更像是「雜貨鋪」。在老汀州地區,好像人人都會一點藥理知識,而生薑更是這裡常用的一味藥食。

培田客家古村落位於福建省閩西山區連城縣宣和鄉境內,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

《古色古香中國味》

鎖定  天津衛視

每周五/周六  22:40播出

相關焦點

  • 閩西培田古村落:「民間故宮」「組圖」
    隨著後疫情時代旅遊的復甦回暖,培田古村落又引來遊人絡繹於途。培田古村落建於明清時期,由30幢高堂華屋、21座宗祠、6座古書院、1條千米古街等組成,古民居建築設計精巧、樣式獨特、用料考究,繼承了中原古建築文化精髓,融入了客家先民工匠的創造性構思,是明清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享有「民間故宮」的美譽。
  • 「農村故宮」走紅,福建培田古村不簡單,來過的人都讚嘆不已!
    有些甚至被稱為「民間故宮」。其實「民間故宮」有很多含義。一個是指古建築的風格涵蓋面很廣,在建築世界裡是指故宮。第二種則是藏有眾多的文物,種類多。這是文物領域的故宮,最後一個是指規模,外觀上堪比故宮。下次聽說「民間故宮」,一定要分清指的是哪一個。在中國福建省,有一個叫「民間故宮」的景點,叫做培田古村。因為保存了完整的明清建築,贏得了「民間故宮」的美譽。
  • 福建「民間故宮」火了,被譽為「南方莊園」,地位比肩平遙古城!
    對於「民間故宮」一詞,存在多重解讀。一個是古建築風格涵蓋範圍廣,一個是建築行業的故宮,還有一個是文物多,文物豐富,古建築類型多樣。這是文物領域的故宮。再一個是在規模上,與故宮不相上下。福建還有一座「民間宮」。讓我們看看它屬於什麼類型。
  • 說走就走第五天(1)民間故宮~培田古民居
    2020年8月6日遊走記錄昨日夕陽餘暉中,到達培田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原本沒有在行程計劃中的,是朋友推薦的,而是從長汀直接到永定土樓,路程有點遠,培田村正好在中間位置,可以歇歇腳。當然,如果要把培田村與「民居故宮」的名號相對應去感受的話,培田村會讓人很失望。不過,這個古村落還是很有看頭的。直接上圖感受一下。
  • 培田,一幅凝固了的風景畫
    培田客家古村落位於福建省閩西山區連城縣宣和鄉境內,至今仍保存著(全國)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 其精緻的建築;精湛的工藝;濃鬱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築文化的經典之作,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南方莊園」,有「民間故宮」之美譽。
  • 連城800年歷史的「民間故宮」,百年老宅內仍有人住
    來源:清新福建、文旅之聲、鴨鴨愛生活大V推薦 | 龍巖連城800年歷史的「民間故宮」,百年老宅內仍有人住,全村人姓吳全村建築的博大、保護的完好、珍藏品之多、文化底蘊之深,為外界所嘆服,被譽為「民間故宮」。
  • 福建與土樓其名的古村落,被譽為「民間故宮」,卻很少有遊客知道
    也許你不知道,其實福建還有一個叫土樓的古老村落,雖然被稱為「民間故宮」,但是遊客並不多,位於福建省西部,離田古約40公裡,面積只有13.412平方公裡。而且這個小村落現在只有千人以上,但是和一般的村子大不相同,首先這個村子裡有30棟以上的高堂華屋和21座古老的祠堂,還有6個書院、2個人行道碑坊和1條千米的古街,這些都是明清時代的古老建築,保存完好。
  • 福建又一古村走紅,可與永定土樓相媲美,享有「民間故宮」之美譽
    福建省閩西山區連城縣境內既有這麼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客家古村——培田古村,培田古村落面積13.4平方公裡,是一個有300戶1000人的小村莊,這座不起眼的小村莊保留了30座豪宅,21個祖堂,6個學院,一一條千米古街,兩座古牌坊,四處道觀廟庵,其建築藝術之精,眾多的寶藏和深厚的文化足以震驚世界!
  • 福建又一古村走紅,超800年歷史,有「民間故宮」之譽,就在龍巖
    福建又一古村走紅,超800年歷史,有「民間故宮」之譽,就在龍巖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大城市旅遊,因為千城一面實在是沒啥看頭,而且也沒有什麼意思,反而古色古香的村落受人歡迎,如果你想感受這些文化那麼不妨走進龍巖,這裡的一座古村落有800年歷史,曾被稱為
  • 福建藏著一座民間故宮,30幢豪宅精美絕倫,鵝卵石鋪成千米古街
    很多人沒想到福建省的山區隱藏著「民間故宮」, 30棟豪宅排列著美麗、古樸的民居,玉石鋪在一千米的古街上,被稱為「民間故宮」,這是一個叫培田村的古村,有800年的歷史! 這個古村不僅被稱為「民間故宮」,還被稱為「客家莊園」「福建民居第一村」, 這裡是客家古村,至今還保留著古老風雅的宅邸。
  • 福建「最特別」的古村,與永定土樓齊名,還被稱為「民間故宮」
    培田古民居,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其面積不大,只有大約13平方公裡,但至今卻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是南方保存最完整的民居群落之一,整個村莊依山傍水,非常的精緻與華麗
  • 福建「最低調」的古村,被稱為「民間故宮」,來旅遊的人非常多
    培田古民居,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其面積不大,只有大約13平方公裡,但至今卻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是南方保存最完整的民居群落之一,整個村莊依山傍水,非常的精緻與華麗,其更和永定土樓以及梅州圍龍屋一同被稱為世界客家建築的經典名作,而培田古民居因為建築規模宏大,裡面有30多幢明清時期建立的房屋,21座古寺,書院以及道觀等應有盡有,其中還有一個跨街的牌坊和千米古街
  • 【暑假·遊學】到「民間故宮」福建培田古村呆上7天6夜慢慢「玩兒」
    培田是一座擁有800年歷史的村落,是目前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匯集京、皖、粵、贛、閩等地的建築模式和風格,建造技藝精湛。30幢明清時建的高堂華屋,20座古祠,5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
  • 福建龍巖一古鎮,號稱民間故宮,不是長汀,絕對值得一去
    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有一處「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美麗古鎮,叫培田。相對於鳳凰、周莊等古鎮來說,這裡還不為人熟知。但這裡確實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之一,是閩西客家民居的代表性建築之一,有「民間故宮」之說,一起跟小丞相去看看吧!
  • 福建連城培田古村人跡罕至,它是一個擁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
    村莊裡的建築格局自明末以來,幾百年絲毫沒有改動過,那裡被譽為「民間的故宮」。 去過那裡的人和蜀黍說:「踏在古村落的石板路上,就仿佛穿越回800年前,那裡的古樸氣息和歷史的厚重感令人嘆為觀止」。打那以後這個古村落就一直令蜀黍心馳神往。
  • 福建800年古村落,世界客家建築三大奇葩之一,被稱為民間故宮
    去福建連城旅遊,除了著名的丹霞地貌冠豸山,充滿人文底蘊的800年古村落——培田古民居,十分值得一去。它不僅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還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築文化經典之作,世界客家建築三大奇葩之一。
  • 大V推薦 | 龍巖連城800年歷史的「民間故宮」,百年老宅內仍有人住,全村人姓吳
    培田—一個藏在福建連城邊上的小村落,面積13.412平方公裡。這個客家小山村擁有30餘幢高堂華屋、21座古祠、6個書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條千米古街,因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而聞名。全村建築的博大、保護的完好、珍藏品之多、文化底蘊之深,為外界所嘆服,被譽為「民間故宮」。
  • 福建最美古村 與客家土樓齊名 被譽為「民間故宮」卻少有人知!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的培田古民居,面積13.412平方公裡,是迄今南方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整個村莊枕山環水,規模宏大、精巧華麗,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並稱世界客家建築的經典之作,素有「民間故宮」之譽。
  • 福建有一個原生態古村,十分淳樸且鮮為人知,被譽為「民間故宮」
    這也難怪了,官方給它的評價就很高,比如什麼「民間故宮」、「客家莊園」、「十大中國最美村鎮」、「福建省民居第一村」等等。當你來到這個古村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評價說的都是名副其實。這些完好的建築,眾多的藏品都是培田的祖先留下的一筆巨大的遺產。
  • 旅遊 來培田,慢慢玩——第五屆「中國培田春耕節「即將開幕!
    培田春耕節源於「蒔田節」。蒔者,插秧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斛糧」,蒔田節演繹為春耕節,是重農的升華,更是培田耕讀文化的縮影,傳承「耕讀並作,天人共生「的傳統文化。 因此,春耕節在培田是件大事,介時在4月9日上午,培田村將會舉行隆重的觀禮「春耕祭」「神農遊街」的民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