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背古詩詞|李白·峨眉山月歌

2021-12-28 小學親子語文

注釋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

  夜:今夜。

  發:出發。

  清溪:指清溪驛,在四川犍為峨眉山附近。

  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今在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遊。

  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下:順流而下。

  渝州:今重慶一帶。

譯文

  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裡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麼思念你啊!

賞析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725年(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以前。全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讀者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戀戀不捨。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而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表現了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裡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詩中詠月的地方,都在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詩人感到很陶醉。

  詩中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

相關焦點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峨眉山月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峨眉山月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她把20首李白的詩做成了一首歌,你都會背嗎?
    李白的詩詞從小學開始 甚至是幼兒園開始 就是我們的必背古詩詞 《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等等 大家想必已經爛熟於心的吧
  • 唐詩鑑賞 :李白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小帆課堂:李白 · 峨眉山月歌愛上古詩: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語文大師)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 唐詩鑑賞 ~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小帆課堂:李白 · 峨眉山月歌愛上古詩: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語文大師)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
  • 《峨眉山月歌》這樣學好玩有趣,背的快,記得牢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這回李白邊走邊客串起了導遊,一口氣介紹了五個地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一、詩意: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明亮的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 唐詩鑑賞 :李白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小帆課堂:李白 · 峨眉山月歌愛上古詩: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語文大師)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 她把20首李白的詩做成了一首歌,你都會背嗎?
    李白的詩詞從小學開始 甚至是幼兒園開始 就是我們的必背古詩詞 《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等等 大家想必已經爛熟於心的吧
  •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這首詩是李白早年初離蜀地的作品,節奏明快,語言淺近。在一個秋天的夜晚,一輪彎彎的月牙掛在天空,年輕的李白乘著輕舟,從峨眉到平羌江到清溪到三峽,一路順江而下,故鄉的月亮也漸漸遠離自己而去,這真令人神傷。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13-02-01 21:45 來源:網際網路
  • 古詩詞第九彈 | 唐朝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峨眉山月歌》最全考點整理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幾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輕時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13-02-01 21:45 來源:網際網路
  • 李白詩詞賞析——《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賞析】: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 《峨眉山月歌》解析
    峨眉山月歌文/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下:順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縣,今重慶一帶。譯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著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只能依依不捨順江去向渝州。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詩經典之《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創作背景  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輕時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
  • 李白晚年又寫《峨眉山月歌》,水平或還在早年之上
    不過說起李白的思鄉詩,還不得不提他的《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是李白離開故鄉蜀地,乘船趕往長江中下遊時所做,此時的李白大約二十五歲,正是風流瀟灑,壯志滿懷之時,所以這首詩裡,是既有著對故鄉的不舍之情,又有著對未來的無窮憧憬和滿滿自信的。
  •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峨眉山月歌》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公元701年2月28日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早晨上岸在這裡休息,遇見了一位名叫廣浚的僧人,剛從峨眉山下來為他餞行。原來,峨眉山半山,有著名的萬年寺,歷史上叫普賢寺或白水寺,寺中供奉普賢菩薩。廣浚是寺中的著名僧人,善於彈琴。寺中有「唐廣浚和尚彈琴處」。李白登覽峨眉山賦詩,他早聞李白的大名。
  • 七年級上冊課外必背古詩文彙編
    七上課外古詩詞   5.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6.   8.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9. 秋詞(其一)     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48首古詩詞!你都會背嗎?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48首古詩詞!你都會背嗎?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18. 從軍行·其二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19. 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