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020-12-12 朱海燕獨特味道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

李白雖然自蜀入京求仕沒有成功,但是這次卻大開了他的眼界,激發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因此,他已經不能安心地再蟄伏在故鄉,要決心到外邊闖蕩世界。他父親看到李白羽毛已經豐滿,也願意讓他到社會上自找前程,於是盡家中所有薄產,資助李白遠遊。開元十二年秋天,24歲的李白與友人吳指南及書童丹砂,辭別父母親和妹妹,仗劍遠遊。想不到這一去,成了他們的永別。

仗劍遠遊

李白一行從青蓮鄉向西,乘船沿岷江南下,不久便到了嘉州樂山縣江面上,這裡是峨眉山通向成都府的要道,往來人多。李白早晨上岸在這裡休息,遇見了一位名叫廣浚的僧人,剛從峨眉山下來為他餞行。原來,峨眉山半山,有著名的萬年寺,歷史上叫普賢寺或白水寺,寺中供奉普賢菩薩。廣浚是寺中的著名僧人,善於彈琴。寺中有「唐廣浚和尚彈琴處」。李白登覽峨眉山賦詩,他早聞李白的大名。

峨眉山

這次他知道李白要遠遊,便下峨眉山,給李白奏了一首《高山流水》的古曲,以表示送行。僧人浚落珠一樣的琴聲使李白聽得如聞萬壑松風在響,陶醉在琴聲中,不覺時間到了秋雲暗淡的傍晚。他感激斯人的厚意,寫了一首《聽蜀僧浚彈琴》詩相贈: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與僧人浚相見的地方,有一條平羌江從西邊流來匯入岷江,別了友人後,李白就停泊在這條江上,當時正是秋高氣爽的晚上,天氣分外清靜。這時,李白在船上舉頭向西南望去,只見幽暗的峨眉山上,秋夜裡斜掛著半圓的月亮。俯視江水中,又看到峨眉山月影倒在水中流動,景色特別迷人。由此他想到自己一別這裡去三峽,家鄉峨眉山月的美景再也看不到了,於是提筆寫了這首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水中月

明朝人王士禎,又名王鳳洲,是個詩詞評論家。他評論此詩「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使後人為之不勝痕跡也,可見此老爐錘之妙。」不過,清溪不是一個地名,它是平羌江的妙稱。故四句中只有四個地名,亦不失為佳作之名。「老爐錘」的意思是老到的爐火之錘,比喻李白寫詩技巧,在青年時就成熟了。此詩的「半輪秋」三字用的很巧,將缺月不寫成半圓而寫成半個車輪形狀,使月亮形象化,並與秋字結合一起,詞簡意深,富有藝術性。

缺月

李白乘舟順江而下,經過渝州、忠州和萬州就要入夔門到長江三峽。過了瞿塘峽將入巫山時,他被巫山上的朝雲迷惑住了。加之歷來有關三峽的神話傳說比較多,所以他要在這裡下船觀看巫山朝雲。戰國時楚國的宋玉曾經寫了《高唐賦》,把這裡神話了一番,對後世影響很大。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 :李白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小帆課堂:李白 · 峨眉山月歌愛上古詩: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語文大師)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 李白為何獨愛峨眉山月?為了看它一眼居然連夜下渝州
    大家都知道大詩人李白,生性灑脫,喜歡到處旅遊,一生遊覽了無數名勝風景。但是有一處風景,在他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峨眉山月!為了看它一眼,李白可以不遠千裡,連夜下渝州!思君不見下渝州。詩詞君覺得李白對峨眉山的月亮,應該很熟悉。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釋  [1]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將出蜀時所作,通過詠月來表示對蜀地的依戀。  [2]半輪秋:半圓的秋月。 峨眉山月歌的詩意/峨眉山月歌的意思  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裡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麼思念你啊!  峨眉山月歌賞析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詩經典之《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遊。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下:順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縣,今重慶一帶。
  • 《峨眉山月歌》這樣學好玩有趣,背的快,記得牢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這回李白邊走邊客串起了導遊,一口氣介紹了五個地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一、詩意: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明亮的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只能依依不捨順江去向渝州。【注釋】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樂山匯入岷江。夜:今夜。發:出發。
  • 李白的一首山水詩,讚美了峨眉山的絕色風光,讀來令人驚豔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峨眉山月歌》便是李白在二十多歲時創作的一首讚美峨眉山水的詩歌。(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縣。)這時的李白也是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四川,途中於舟中見到峨眉山壯美的景色,心有所感,於是創作了這首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古詩詞第九彈 | 唐朝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峨眉山月歌》最全考點整理
    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AL TEXT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2、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峨眉山月歌》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公元701年2月28日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 重慶民族樂團《思君不見下渝州》情景國樂會新年奏響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24歲的李白第一次自三峽出川時,曾在重慶留下這樣的句子。1000多年後,重慶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以此為靈感,捧出一臺別具韻味的情景國樂音樂會《思君不見下渝州》。1月1日-2日晚,這臺藝術盛宴在重慶國泰中心奏響,古韻十足,令人沉醉。
  • 七上語文《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中考真題,字詞,賞析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夜:今夜。發:出發。清溪:指清溪驛,屬四川犍為,在峨眉山附近。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今在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遊。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峨眉山月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峨眉山月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一天一首詩朗誦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詩是作者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
  • 《思君不見下渝州》首演,唐風宋韻與巴渝風情織就音樂詩篇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24歲的李白第一次自三峽出川時,曾在重慶留下這樣的句子。1000多年後,重慶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以此為靈感,捧出一臺別具韻味的情景國樂音樂會。22日晚,這臺名為《思君不見下渝州》的舞臺盛宴在國泰中心首演,這臺音樂會是受此前重慶日報《重走古詩路 思君下渝州》系列報導啟發進行創排的,唐風宋韻與巴渝風情交織在六月的雨夜,令人沉醉。11首巴渝詩詞與傳統民樂交織畢竟是重慶本土打造的首部情景國樂會,首演當晚,不少觀眾一進劇場便眼前一亮。
  • 七上課外古詩詞誦讀:《峨眉山月歌》
    「談下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家好,歡迎來到王老師同步課堂,我是王老師。點關注,不迷路,一起來吧!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一、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出生於西城,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合稱「李杜」。
  • 每天一首古詩詞|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的古詩有哪些 唐代詩人李白寫了哪些詩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被人們譽為「詩仙」,他的每一首詩幾乎都是經典。他所作的詩中,我們熟知的有《靜夜思》、《將進酒》、《蜀道難》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其他詩吧!  李白簡介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著「詩仙」的美譽。
  • 除了詩和酒,李白最在意的居然是……
    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不見唐代:杜甫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沙丘城下寄杜甫唐代:李白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 成渝文博周⑦丨思君不見下渝州,永陵「二十四伎樂」將亮相重慶萬州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董攀「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24歲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第一次離開故鄉,順流而下舟行到了重慶。如今,永陵「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也將沿著李白的足跡來到重慶,成渝文博界再添一對CP。
  • 李白的月:李白眼中的月是怎樣的呢?從這些詩中可以看出來
    月是李白詩中經常出現的字,那麼,李白的月是怎樣的月呢?今天,小編便和大家一起來探討李白的月。體現了李白的天真。李白的月:是家鄉的月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